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on Cesarean Scar Successful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Mifepristone and Misoprostol: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K. E. Logbo-Akey D. R. Ajavon +3 位作者 K. B. M’bortche P. Y. Kambote A. S. Aboubakari K. Akpadz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9期1229-1235,共7页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is rare, and serious bec...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is rare, and serious because of its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 Its management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team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bservat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e report a case of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on a cesarean scar. This is a 35-year</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ld, G2P2, who consulted for bleeding from the 1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span><a name="_Hlk80358912"></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found a minimal uterine bleeding. The diagnosis was made by a vaginal ultrasound which found a cervico-isthmic implantation of the pregnancy on the caesarean scar. A protocol of Mifepristone and Misoprostol followed by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1 mg/kg of Methotrexate was performed. Cure was obtained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by negativation of plasma HCG. No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A follow-up ultrasound performed 2 months later showed a uterine vacuity and the presence of an isthmocoele. It was in fact a pregnancy that had implanted in the isthmocoele.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is rare. His treatment is not codified. Drug management was successful</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o-isthmic Pregnancy Medical Treatment METHOTREXATE
下载PDF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nterpretation of NASS guidelines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
作者 Long Liang Min-Shan Feng +3 位作者 Jie Yu Li-Guo Zhu Xu Wei Xun-Lu Yi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6期77-80,共4页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n adult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that causes lower back pai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in 2014, 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Association (NAS...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n adult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that causes lower back pai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in 2014, 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Association (NASS) formulate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n adul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guideline). Through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recommended intensities,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guidelines and discusses the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DIAGNOSIS Treatment GUIDELIN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Surgical strategy for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of 5th lumbar vertebrae
3
作者 董小雄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2-92,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rgical strategy for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more thanⅡ degree)of 5th lumbar vertebrae.Methods From August 2003 to October 2008,26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rgical strategy for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more thanⅡ degree)of 5th lumbar vertebrae.Methods From August 2003 to October 2008,26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L5) 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CAGE Surgical strategy for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of 5th lumbar vertebrae
下载PDF
cN_(0)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常靖涛 梁超伟 +3 位作者 王崴然 贾宝凇 张进 刘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38-2943,共6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位于两侧腺叶,但仍有小部分起源于峡部。相比腺叶癌,峡部PTC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基于峡部PTC解剖学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目前国...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位于两侧腺叶,但仍有小部分起源于峡部。相比腺叶癌,峡部PTC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基于峡部PTC解剖学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临床淋巴结阴性(cN_(0))峡部PTC缺乏明确的治疗细则,临床医生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甲状腺全部切除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eventive central region lymph node dissection,pCLND)。但在倡导对肿瘤风险分层、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的背景下,学者们对于cN_(0)峡部PTC的手术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存在很大争议。同时,热消融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治疗中的不断推进,也可能为cN_(0)峡部PTMC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本文就cN_(0)峡部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为外科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峡部切除术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消融技术
下载PDF
退变性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张权 刘磊 +2 位作者 韩猛 刘光普 马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症患者共80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设为退变组(n=37),峡部裂性腰...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症患者共80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设为退变组(n=37),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设为峡部裂组(n=43),另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症状者为对照组(n=48)。在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上测量以下脊柱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滑脱百分率(SP)。将退变组、峡部裂组的相关数据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内SP与脊柱—骨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峡部裂组的PI、PT、LL、TK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的PI、PT、SVA大于正常组,LL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组的LL、TK、SA大于退变组,SVA小于退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SP与PI、PT、SVA、SD呈显著相关。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SP与PI、LL、SD呈显著相关。结论PI较高可能是导致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诱发因素,而PT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预测因素,LL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参数 骨盆入射角 骨盆倾斜角 腰椎前凸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朱定川 刘类高 +2 位作者 李小军 张斌 高峰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诊断腰椎峡部裂Ⅱ度滑脱并行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评... 目的回顾性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诊断腰椎峡部裂Ⅱ度滑脱并行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评估,其中34例接受Mis-Tlif手术,23例接受Open-Tlif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评估患者疼痛、功能、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pen-Tlif组(P<0.01)。Open-Tlif组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3例下肢麻痹、2例伤口感染,Mis-Tlif组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2例下肢麻痹、无伤口感染,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pen-Tlif组(P=0.032)。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Mis-Tlif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均低于Open-Tlif组。两组患者术后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en-Tlif与Mis-Tlif均能有效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相较于Open-Tlif,Mis-Tlif具有腰痛缓解好、创伤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微创手术 腰椎峡部裂滑脱
下载PDF
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李强松 韩亮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治疗的72例无神经症状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探讨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治疗的72例无神经症状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环状减压融合术,研究组患者行SA-ALDF。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背痛手术(JOA)评分、滑脱相关参数[包括滑脱复位率(RR)、滑脱率(SP)]、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ODI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ODI为(8.42±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3±2.59)%,JOA评分为(27.44±1.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9±2.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RR为(85.11±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8±4.57)%,SP为(3.63±1.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SS、LL分别为(45.54±6.17)°、(57.22±6.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90±5.26)°、(53.43±6.20)°,PT为(16.03±2.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5±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略高于对照组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骨盆矢状面,且利于滑脱锥体复位,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滑脱 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环状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勇 刘臻 +5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23~67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29例,男5例,女24例,年龄45~85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3滑脱3例、L4滑脱23例、L5滑脱3例。峡部裂组和退变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5.5分和22.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峡部裂组患者LL、TK和滑脱角分别为52.2°±10.9°、25.3°±11.1°、9.9°±6.4°,明显高于退变组的44.2°±15.4°、23.4°±12.6°、6.0°±3.9°(P<0.05);退变组患者SVA为30.6±40.6mm,明显高于峡部裂组的4.6±24.9mm(P<0.01)。两组患者的骨盆形态学参数PI(峡部裂组53.9°±11.5°,退变组55.8°±10.8°)、PT(17.0°±8.3°,22.9°±7.2°)、SS(36.9°±8.7°,33.4°±9.9°)以及腰椎滑脱率[(21.8±9.8)%,(19.7±7.8)%]、滑脱距离(6.2±2.7mm,5.6±1.9m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性 退变性 脊柱骨盆形态 矢状面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贾俊峰 赵杰 +5 位作者 陈志明 金根洋 袁建东 马辉 连小峰 李忠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人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eyerdin只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滑脱 骨盆入射角 腰骶角 矢状位
下载PDF
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建东 贾连顺 +1 位作者 李家顺 叶晓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操作简单、创伤也较小 ,是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中植骨确实可靠 ,术后正确指导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植骨 椎弓峡部裂
下载PDF
青少年L_5S_1发育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子恢 陈曦 +6 位作者 孙旭 王斌 朱泽章 钱邦平 刘臻 俞杨 邱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L_5S_1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影像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_5S_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6例,年龄10~18(13.4±2.0)岁;其... 目的:比较青少年L_5S_1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影像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_5S_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6例,年龄10~18(13.4±2.0)岁;其中发育不良性滑脱(发育不良组)9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15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片上测量滑脱相关指标(滑移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指标(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_5入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矢状面厚度、腰骶角、骶骨平台角)。对两组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滑脱距离、滑脱率和滑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育性滑脱组矢状面偏移、L_5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矢状面厚度均明显高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发育性滑脱组的骶骨倾斜角、腰骶角和骶骨平台角则显著低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两组间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峡部裂性滑脱明显不同,发育不良性滑脱表现为躯干前倾明显,骨盆后倾。对于发育不良性滑脱,需要严密观察,出现矢状面失平衡时则应早期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滑脱症 发育不良 峡部裂 外科手术 影像学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云亭 纪盛章 +1 位作者 白人驹 吴恩惠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23例患者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下缘边续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23例患者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下缘边续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层厚扫描。结果:23例中,累及双侧者21例,单侧2例;发生在L5者16例,L4者7例。CT表现为同一脊椎关节空间的低密度裂隙,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不规则,裂隙可宽可窄,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伴脊柱滑脱19例、椎管变形19例、椎小关节增生17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15例、相邻椎间盘退变10例、椎弓裂4例和椎弓发育不良1例。结论:CT不仅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也是了解并发症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计算机体层成像 腰椎 CT 诊断
下载PDF
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家立 王忠磊 +1 位作者 钟远鸣 袁长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2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滑脱节段行椎体间+横突间+峡部植骨7例,横突间+峡部植骨4例;峡部裂而无滑脱节段均行峡部+横突间植骨。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80~26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ml,平均80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以后失访;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后外侧融合或后外侧+椎间融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子恢 陈曦 +6 位作者 孙旭 王斌 朱泽章 钱邦平 刘臻 俞杨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青少年L5/S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5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发育不良...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术后即刻复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青少年L5/S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5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发育不良性滑脱9例;根据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4例,Ⅳ度滑脱3例.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术治疗(24例行单节段L5~S1融合,余6例行L4~S1融合),评价复位效果并分析复位率与术前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椎间隙相对高度、滑脱率、滑脱角及滑脱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平均腰椎前凸角52°±16°,平均骨盆入射角62°±13°,平均骨盆倾斜角24°±16°,平均骶骨倾斜角38°±15°,平均滑脱率(33.6±24.2)%,平均滑脱角13°±9°,平均滑脱距离9.1±6.6mm,平均椎间隙相对高度0.31±0.1.术后平均复位率(87.3±14.7)%.术后即刻复位率与术前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腰椎前凸角(r=0.458,P<0.05)及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r=0.822,P<0.01)呈正相关,与骨盆倾斜角(r=-0.519,P<0.01)、滑脱率(r=-0.567,PP<0.01)、滑脱角(r=-0.573,P<0.01)及滑脱距离(r=-0.502,P<0.01)负相关.结论:青少年L5/S1滑脱经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可达有效复位.复位效果受病因学、融合方式、术前滑脱率以及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术中撑开椎间隙有助于滑脱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 发育不良 复位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俊铭 叶晓健 +5 位作者 冯水云 袁文 梁再跃 贾连顺 何海龙 李家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对136例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分别采用改良Scott技术(Ⅰ组,95例)、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Ⅱ组,26例)和后路360°融合内固定(Ⅲ组,15例)治疗。单椎体节段融合73例,二节段融合53...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对136例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分别采用改良Scott技术(Ⅰ组,95例)、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Ⅱ组,26例)和后路360°融合内固定(Ⅲ组,15例)治疗。单椎体节段融合73例,二节段融合53例,三节段融合10例。患者平均年龄35.6岁(15~66岁)。结果平均随访3.5年(2~11年),临床疗效示优良率达91.2%,融合成功率为94.9%。结论满意的结果与严格的病例选择,准确、熟练的手术技术和合适的手术方法相关。对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和360°融合内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 椎弓根螺钉固定 融合
下载PDF
产前超声测量正常胎儿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昌宇 解丽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 应用产前超声获得胎儿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建立正常胎儿ISI的正常范围参考值,并评价其与孕周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及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提供信息。方法 选取孕18-37周正常胎儿251例,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获... 目的 应用产前超声获得胎儿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建立正常胎儿ISI的正常范围参考值,并评价其与孕周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及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提供信息。方法 选取孕18-37周正常胎儿251例,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获得其主动脉峡部血流频谱图像,测量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收缩末期最低点血流速度(NS),计算ISI,ISI为NS与PSV的比值,并分析ISI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 孕18-24周ISI值在0.19-0.21之间。随着孕周的增加,PSV逐渐增加,NS逐渐减低。28周左右,主动脉峡部血流频谱上可观察到一个明显的收缩末期减速,这种趋势导致ISI平均值在30周左右接近0。此后这一趋势继续增加,在妊娠末期ISI平均值约为-0.33。以孕周为自变量X,PSV、NS、ISI分别为因变量Y,进行曲线拟合,得出曲线方程分别为Y∧=-69.116+9.542X-0.139X2,R^2=0.96,P〈0.001;Y∧=-99.881+10.331X-0.232X2,R^2=0.99,P〈0.001;Y∧=-0.671+0.086X-0.02X2,R^2=0.99,P〈0.001。结论 产前超声能够测量胎儿ISI,ISI能够为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及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主动脉峡部 峡部收缩指数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椎体间撑开复位在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杰 沈洪兴 +3 位作者 王炤 栗景峰 杨继东 侯铁胜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椎体间撑开复位辅以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复位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 37例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随访 12~ 6 0个月 ,定期拍摄... 目的 观察椎体间撑开复位辅以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复位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 37例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随访 12~ 6 0个月 ,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2~ 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 ,其中 15例在 1年后即融合。滑移复位情况 :34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 10 % ,3例小于 2 0 %。临床效果评价 :优 2 3例 ,良 14例 ,无改善 0例 ,差 0例。结论 峡部型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在彻底的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基础上的可靠融合 ,并通过辅以短节段内固定的椎体间撑开 ,恢复腰椎良好力线的前提下行有限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下载PDF
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尚斌 刘少喻 苏培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8.2±3.2岁(25~32岁),术前平均病程... 目的 :探讨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8.2±3.2岁(25~32岁),术前平均病程为16.3±5.7个月(7~24个月)。峡部裂节段均位于L5。术后3个月、1年时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行X线、CT等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L5/S1椎间活动度变化及椎间不稳发生率变化情况,并评价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0±2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15ml。平均随访18.5±5.0个月(12~24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2.5分,ODI为(67.0±15.1)%;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3.0±1.2分和(17.2±4.5)%,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时分别为1.0±0.6分和(9.1±5.3)%,较术后3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5)。术前L5/S1间隙活动度为13.1°±2.1°,存在腰椎不稳或小于Ⅰ度滑脱者共15例(83.3%,15/18);术后1年时分别为9.3°±1.6°和2例(11.1%,2/18),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随访患者峡部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具有创伤小、对神经干扰少、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提高椎间稳定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
下载PDF
改良Jaslow技术治疗成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虎 张伟军 +6 位作者 赵杰 郭开今 邓斌 蒋允昌 丁亚军 章浩杰 夏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0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以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 目的探讨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0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以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复位,手术平均复位率(43.60士25.29)%。椎间隙高度指数由术前(17.68±6.67)%,至术后1周(50.99±4.94)%及末次随访(44.37±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illard指数由术前(20.91±7.11)%,至术后1周(10.23±2.16)%和末次随访(11.8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结果:Lenke A级49个节段,B级11个节段;临床JOA评分术前9.60±1.89,至术后6个月22.40±2.06和末次随访22.7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由术前34.90±5.56,至术后6个月11.80±1.81和末次随访10.7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19例,良8例,可3例。结论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 双节段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洪波 赵鹤亮 +2 位作者 崔颖 杨冬生 史继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spondylolysi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LS)和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ylisthesis,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经CT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 目的初步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spondylolysi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LS)和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ylisthesis,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经CT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94例(SLS组),DLS患者84例(DLS组),分别整理、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资料。结果 SLS组男女比4351;DLS组男女比417。SLS组的年龄小于DLS组[(55.31±11.33)岁比(64.00±10.89)岁,u=5.21,P<0.01)]。SLS和DLS在不同部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66,P=0.000);SLS发病部位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6,P=0.076),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P=0.049)。结论 SLS好发L5,男女无显著差异;DLS好发于L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SLS发病年龄早于D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性别 年龄 发病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