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of land use change and some geophysical indicators for the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China 被引量:19
1
作者 DENG Xiangzheng, LIU Jiyuan, ZHUANG Dafang, ZHAN Jinyan, ZHAO Tao(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397-404,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land-use changes in the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AFP) in northern China. It presents detailed analyses of land-use features in the IAFP,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the macro geomorph... This paper discusses land-use changes in the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AFP) in northern China. It presents detailed analyses of land-use features in the IAFP,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the macro geomorphic units and geophysical conditions-constraints or advantages. Additionally, it selects some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ility in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their quantitative data, to analyze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ypical conversion of grassland and geophysical conditions. The preliminary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are of great advanta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some geophys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driving force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China
下载PDF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ulnerable Eco-areas
2
作者 Zhang Juntao & Li J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年第3期14-19,共6页
The vulnerable eco-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we should study more on the vulne... The vulnerable eco-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we should study more o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and increas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local peo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gnition of eco-environment feature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of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gres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of the vulnerable ones, taking the transitional areas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nerable eco-ar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nsitional areas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土地沙化主要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张北县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海春兴 马礼 +1 位作者 王学萌 李璐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50,共8页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过程。根据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人类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以减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农牧交错带 灰色关联模型 土地沙化 张北县 土壤侵蚀 降水量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水分条件是决定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 ,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三维图形表达了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 水分条件是决定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 ,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三维图形表达了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以及在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通过Kira指数、湿度指数和NDVI植被指数说明了农牧交错区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水分条件 植被分布 湿度指数 空间分布 kira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1
5
作者 战金艳 邓祥征 +3 位作者 岳天祥 包玉海 赵涛 马胜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8,共9页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后期的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交错带的用地类型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扩展以及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收缩。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现代强度开发利用过程,引起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演化,主要表现在: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以放牧为主转变为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草原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了草地沙化、草地质量下降及其第二性生产力转化率低下、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的特征。与此同时,农区环境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天然森林植被的退化十分严重,森林被大量砍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林地向耕地转移的趋势。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有限水资源的超量开采,使沼泽与湿地面积持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发生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内蒙古 遥感
下载PDF
温度与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及其环境效应解释——以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0,共7页
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区属于环境变化的过渡区域和敏感区域 ,是最容易感受气候变化的地带之一。该文运用小波分析方法 ,对 5 0年代以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典型站点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 ,主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和规律 ;区域和... 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区属于环境变化的过渡区域和敏感区域 ,是最容易感受气候变化的地带之一。该文运用小波分析方法 ,对 5 0年代以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典型站点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 ,主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和规律 ;区域和样地分析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温度 降水 小波分析 环境效应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祥云 张黎 +3 位作者 丁玉荣 王秋兵 卢慧 王晓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以彰武县北部为样区,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甸碱土草地开垦为旱作农田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草甸草地开垦成为水田,则有利于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止和抑制;固沙林地或草地开... 以彰武县北部为样区,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甸碱土草地开垦为旱作农田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草甸草地开垦成为水田,则有利于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止和抑制;固沙林地或草地开垦成为农田,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养分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颗粒的粗化(沙化),且这种趋势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壤特性
下载PDF
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70
8
作者 邓祥征 刘纪远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LUE S模型为框架 ,构建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模拟模型 ,通过集成基于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信息 ,动态模拟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 ,进行了参考模式、生态模式与经济模式下的情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CLUE—S模型 情景分析 农牧交错带 太仆寺旗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兆凯 吴祥云 +3 位作者 张学利 贾树海 王秋兵 王永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前上地退化(荒漠化)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辽西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土地退化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在影响土地退化的诸多因子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重要原因。该地区退化的土地主要表... 目前上地退化(荒漠化)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辽西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土地退化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在影响土地退化的诸多因子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重要原因。该地区退化的土地主要表现为三化:即土壤的贫瘠化、沙化、干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退化 土壤性状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9
10
作者 苏占胜 陈晓光 +1 位作者 黄峰 杨淑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用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县)1954-200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1 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54年以来的51 a内,盐池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 用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县)1954-200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1 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54年以来的51 a内,盐池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量略呈减少的态势,但趋势不明显;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草地气候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关系密切,水分是制约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盐池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10%,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10%。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盐池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草地生产力 农牧交错区 宁夏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种植模式与种养模式的能值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飞 林慧龙 常生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2-326,共5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传统种植模式(模式Ⅰ)和种养耦合模式(模式Ⅱ)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的化肥投入减少一半,工业辅助能投入比例降低32%,有机能投入比例提高31%,但经济投入却降...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传统种植模式(模式Ⅰ)和种养耦合模式(模式Ⅱ)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的化肥投入减少一半,工业辅助能投入比例降低32%,有机能投入比例提高31%,但经济投入却降低30%;净能值产出率提高2.65倍,环境负载率降低9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压力显著减小,可持续性指数提高31.25倍;阐明了引草入田、加入次级生产,实行草地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高于以籽实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评价 农牧交错带 种植模式 种养模式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为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邓祥征 刘纪远 +2 位作者 战金艳 庄大方 赵涛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81-88,F002,共9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涉及到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诸多因素,引起了目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与CLUE-S模型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时空变化模拟模型,通过对太仆寺旗土...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涉及到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诸多因素,引起了目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与CLUE-S模型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时空变化模拟模型,通过对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设计,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分析。研究表明,太仆寺旗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农牧业生产发展等宏观背景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诸驱动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不同的模式下,各用地类型间的竞争导致区域土地利用演替的差异较大,但参考模式、生态模式与经济模式的设计及其模拟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都显示出太仆寺旗县城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未利用土地的集中分布区将成为未来近20年时间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牧交错带 系统动力学 内蒙古自治区 CLUE-S 模型理论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邓祥征 战金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8,共5页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是对面积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为契机,探讨了由于"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尺度效...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是对面积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为契机,探讨了由于"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尺度效应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探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反映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扩张与草地收缩)关系的ExponentBeta系数随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了在研究土地利用驱动力时进行多尺度分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可塑性面积单元 尺度效应 驱动力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4
作者 常生华 李广 侯扶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平均为4.0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为0.4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发生日数 分形分析 空间格局 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15
作者 董婷婷 张增祥 钱凤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整体上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略有不同;1995~2000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而2000~2005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较小;1975~2000年间耕地整体重心向西迁移,2000年后耕地的重心缓慢向东迁移;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对草地的开垦和沼泽的围垦,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耕地撂荒转变为草地(2000年前)、退耕转变为草地(2000年以后)和耕地的沙化、盐碱化等退化的发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宏观政策的导向是影响科尔沁左翼后旗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 驱动力
下载PDF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军涛 李颖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9,共9页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变化 数量结构 土地利用程度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军涛 艾华 于长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研究区内作...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 ,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水分条件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大气降水 东北地区 土壤水分 干燥度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农牧用地格局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冬平 李同昇 +1 位作者 薛小杰 朱记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5,共7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辽市为例,对影响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农牧用地格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出适宜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牧发展格局。在分析国内关于农牧交错区可持... 为了更好地实现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辽市为例,对影响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农牧用地格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出适宜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牧发展格局。在分析国内关于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遴选了系统动力学可适性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通辽市不同农牧发展格局下的仿真结果,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和优选。研究认为,农牧用地比例关系是制约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就通辽市而言"牧业主导发展格局"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格局,但不是目前最适合的发展格局;建议近期采用"农牧均衡发展格局",远期采用"牧业优化发展格局"。文章不仅提出了支撑通辽市可持续发展农牧发展格局,而且为农牧交错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农牧格局 可持续发展 通辽市 系统动力学 AHP法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军涛 傅小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58-62,共5页
生态脆弱区是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是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研究地区之一。实现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测度。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阜新... 生态脆弱区是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是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研究地区之一。实现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测度。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阜新、通辽、赤峰等典型样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对引致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对1990年和2002年两个不同时段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与环境状况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经济发展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社会、人口、科技子系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东北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开发能源作物促生态重建的前景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序 朱万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退耕还林、草已被证明是防止沙化、土壤侵蚀及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执行的退耕补贴政策难以持久,接续产业的开发也很困难。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对粮、油作物而言相当严酷,但却相对有利于以取得植株营养体———生物量多而非... 退耕还林、草已被证明是防止沙化、土壤侵蚀及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执行的退耕补贴政策难以持久,接续产业的开发也很困难。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对粮、油作物而言相当严酷,但却相对有利于以取得植株营养体———生物量多而非籽粒产出高为目标的多年生作物的生长,实现相对较高的系统生产力。中国耕地面积虽非常有限,但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却分别是耕地的4和3倍。像北方农牧交错带就拥有大面积的不宜继续农耕的农地和退化草地。近年在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在边际土地和部分农地种植"专用能源作物",正是能适应我们对土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的要求、可为生物能源提供可靠原料供应的特殊农作方式。初步的试验表明,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柳枝稷、芒草等能源作物,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该地区种植能源作物,面积可达2 000万hm2,有望使它年产4亿t(干重)以上的生物质,从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基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系统生产力 生态重建 营养体农业 能源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