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新景观与新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智锋 谢晋宇 《传媒》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纪录片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背景,用镜头记录伟大时代,用影像传承中华文明,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而丰富...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纪录片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背景,用镜头记录伟大时代,用影像传承中华文明,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而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笔者将从创作的角度对近年来的中国纪录片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未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可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纪录 纪录片创作 制作精良 艺术精湛 纪录片发展 思想精深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传播逻辑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竟涵 王赫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人类学 非遗文化 纪录 叙事策略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以2022年部分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梅 胡淼 《传媒》 2024年第7期55-57,59,共4页
联合摄制纪录片由于多国联合制作的特殊性,在消弭文化裂痕中更具优势,成为国际传播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以2022年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为研究样本,在回顾2022年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和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探析中外... 联合摄制纪录片由于多国联合制作的特殊性,在消弭文化裂痕中更具优势,成为国际传播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以2022年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为研究样本,在回顾2022年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和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探析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在绘制“讲好中国故事”丰富图景中的国际传播实践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联合摄制纪录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下载PDF
社交媒体环境下历史类微纪录片的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央视《国家记忆》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宁薇 焦冰洁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是历史类微纪录片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基于共情传播理论,以央视历史类微纪录片《国家记忆》官方抖音账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梳理总结了其在共情传播方面的策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 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是历史类微纪录片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基于共情传播理论,以央视历史类微纪录片《国家记忆》官方抖音账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梳理总结了其在共情传播方面的策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形式、调动受众参与热情,丰富内容、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积极互动、回应受众情绪等共情传播策略,旨在助推历史类微纪录片讲好历史故事,引导受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 共情传播 《国家记忆》 集体记忆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展望
5
作者 刘忠波 杨悦 《对外传播》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动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动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有的纪录片以外国行旅者视角,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风貌;有的纪录片挖掘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表达人类共通的价值情感;有的纪录片关注个体价值,探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些作品也深化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下一阶段,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建设可以进一步发挥媒体外交的优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激活地方国际传播机构的力量,串联起中国故事的地方叙事和国家叙事;建设国际纪录片品牌,发挥全球化纪录片品牌传播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纪录 国际传播 纪录片品牌
下载PDF
浪潮、BEA携手打破SPEC jAppServer纪录
6
作者 王炳晨 《微电脑世界》 2005年第1期57-57,共1页
日前,浪潮和全球中间件供应商BEA系统公司合作,在国际权威的SPEC 服务器应用性能测试中,以1638.97 TOPS(Total Opera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务处理数量)的优异成绩刷新了性能评估机构SPEC的 jAppServer2002性能测试双节点组的最高性能... 日前,浪潮和全球中间件供应商BEA系统公司合作,在国际权威的SPEC 服务器应用性能测试中,以1638.97 TOPS(Total Opera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务处理数量)的优异成绩刷新了性能评估机构SPEC的 jAppServer2002性能测试双节点组的最高性能纪录,性价比也较好,为 1185.74元/TOPS(折合142美元/TOPS)。这也是国内服务器厂商第一次 参与SPEC的服务器应用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潮公司 BEA公司 SPEC jappserver纪录 SPEC服务器 服务器 应用性能测试
原文传递
微纪录片《万象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君香 《现代视听》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的中英文系列微纪录片《万象中国》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艺术创新和时代精神。该纪录片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内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映...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的中英文系列微纪录片《万象中国》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艺术创新和时代精神。该纪录片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内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映照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二是叙事风格采用了全新影像艺术观念和音画美学,多视角多层次呈现中华文明;三是运用全球化语态和媒体融合渠道提升传播效果,使得国内外受众感受当代中国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 《万象中国》 中国文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2023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报告
8
作者 刘忠波 闫涛 《现代视听》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2023年的中国纪录片创作类型多样、形态多元,反映了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主题主线纪录片谱写新时代华章,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社会现实纪录片关注个体情感,以生活美学揭示生活质地;历史人文纪录片承载文明印记,赓续中华文脉... 2023年的中国纪录片创作类型多样、形态多元,反映了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主题主线纪录片谱写新时代华章,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社会现实纪录片关注个体情感,以生活美学揭示生活质地;历史人文纪录片承载文明印记,赓续中华文脉;自然地理纪录片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国际传播、知识传播、智能技术是本年度纪录片的几个关键词,也体现了纪录片的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主线纪录 社会现实纪录 历史人文纪录 自然地理纪录
下载PDF
《蜂蜜之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与隐蔽叙事
9
作者 王中伟 郭建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1-165,共5页
文艺作品以潜移默化之效,承载教化启迪的重任。纪录片作为深具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的文艺体裁,其创作实践横跨客观纪实与主观艺术创造的双维界面,这不仅是技术与表达的二元对立,更是纪实美学与主观创作两极间的动态平衡探索。其核心研究... 文艺作品以潜移默化之效,承载教化启迪的重任。纪录片作为深具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的文艺体裁,其创作实践横跨客观纪实与主观艺术创造的双维界面,这不仅是技术与表达的二元对立,更是纪实美学与主观创作两极间的动态平衡探索。其核心研究议题聚焦于如何在坚持纪录片客观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精妙地融入创作者的主观视角与艺术处理,从而实现纪实风格与隐性叙事的协同共生。通过对案例《蜂蜜之地》的研究发现,纪录片创作中对纪实风格与隐蔽叙事的精湛融合,不仅是对传统真实记录角色的加固,也是对艺术表达深度与审美价值的显著提升。在不断演变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更好地驾驭这对看似矛盾实则互补的力量,以期在尊重事实真相的同时,赋予纪录片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推动纪录片艺术迈向多元与深化的新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 纪实风格 隐蔽叙事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的讲述及协商:中西纪录片的中国边疆叙事探赜
10
作者 王庆福 张贻苒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9-98,共10页
分析近三十年的中国边疆题材纪录片,发现中西方纪录片基于各自叙事意图,通过“自我”与“他者”的表征共同建构了中国边疆的话语和影像符号,并由此发展出鲜明的边疆叙事特征和审美形式。中国纪录片采用了内视角与散文式叙事结构,西方纪... 分析近三十年的中国边疆题材纪录片,发现中西方纪录片基于各自叙事意图,通过“自我”与“他者”的表征共同建构了中国边疆的话语和影像符号,并由此发展出鲜明的边疆叙事特征和审美形式。中国纪录片采用了内视角与散文式叙事结构,西方纪录片则以外视角和戏剧化结构为主,在中西纪录片中,中国边疆分别被刻画为整体的意象空间与他者的现实空间。而当下新的中国边疆叙事亟待提高国际传播的效力,站在人类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时,能发现他者智慧与协商之道。纪录片是讲述中国边疆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纪录片应建构自身的话语与策略,并在与“他者”的对话中展现多元、真实、生动的边疆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纪录 中国边疆 叙事 他者
下载PDF
生命叙事视角下纪录片的主体互动、故事生成与意义流动
11
作者 张卓 李晨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纪录片如何以“人”为核心讲述“生命”的故事是其作为一种生命叙事文本的现实关切,也是基于纪录片研究回归人的主体意识与话语建构的理论拓展。纪录片生命叙事中的双重主体,即作为他者化的“自我”的创作者与作为“自我化”的他者的被... 纪录片如何以“人”为核心讲述“生命”的故事是其作为一种生命叙事文本的现实关切,也是基于纪录片研究回归人的主体意识与话语建构的理论拓展。纪录片生命叙事中的双重主体,即作为他者化的“自我”的创作者与作为“自我化”的他者的被摄者,呈现出主体间互动的“对话性”。纪录片通过将个体生命经验进行一系列梳理、提取与整合,再与社会的汇流中经由连贯性生产进而形成具有结构性和启发性的生命故事。在纪录片中,生命叙事通过“表现性话语”完成意义的建构,并以反身性认知的形式推动意义的再生产与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 生命叙事 生命故事 意义流动
下载PDF
非遗微纪录片的受众感知与传播研究——基于《海派百工》在B站的评论内容分析
12
作者 江美莲 李练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
受众对于非遗微纪录片的感知强度排序依次是非遗技艺、非遗印象、非遗空间、非遗价值和非遗人物;受众通过观看微纪录片对非遗技艺、价值和人物精神产生高度的认同,也由此引发了受众对非遗技艺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受众对非遗微纪录片的情... 受众对于非遗微纪录片的感知强度排序依次是非遗技艺、非遗印象、非遗空间、非遗价值和非遗人物;受众通过观看微纪录片对非遗技艺、价值和人物精神产生高度的认同,也由此引发了受众对非遗技艺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受众对非遗微纪录片的情感倾向以积极情感和中性情感为主,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体验和感官沉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播 纪录 受众感知 内容分析
下载PDF
融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创作、审美与传播新趋势研究
13
作者 安立国 王欣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新媒体时代,伴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获得飞速发展,传统纪录片形式逐渐式微。为了顺应新的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崭露头角。微纪录片在继承传统纪录片基本特点的同时,又融合了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时代,伴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获得飞速发展,传统纪录片形式逐渐式微。为了顺应新的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崭露头角。微纪录片在继承传统纪录片基本特点的同时,又融合了新媒体技术的优长,二者在不断融合共通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纪录片生态样式。其不仅表现为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其在审美形态方面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纪录 审美形态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纪录片字幕翻译——以《北欧半岛游记》之瑞典篇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新月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的特征成为一项重要媒介,备受大众喜爱。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如何通过字幕的翻译最大限度再现原作对于众多译者来说一个难题。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纪录片Scandimania(中文...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的特征成为一项重要媒介,备受大众喜爱。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如何通过字幕的翻译最大限度再现原作对于众多译者来说一个难题。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纪录片Scandimania(中文名《北欧半岛游记》)之瑞典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字幕翻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实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纪录 字幕翻译 《北欧半岛游记》
下载PDF
科幻小说的空间叙事及其历史记忆--以《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为例
15
作者 徐刚 胡铁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科幻小说原本是基于科学元素和想象力建构另一种空间和生活状态的小说文类,然而当代美籍华人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却在其异质时空的叙事中折射出不同的人类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上的价值观及其话语诉求。在其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原本是基于科学元素和想象力建构另一种空间和生活状态的小说文类,然而当代美籍华人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却在其异质时空的叙事中折射出不同的人类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上的价值观及其话语诉求。在其科幻小说《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中,刘宇昆利用他所建构的科幻与现实时空交错的再现空间,将日军731部队的暴行通过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该作品具有了承载历史记忆和基于人性的记忆伦理启示作用。此外,刘宇昆小说跨越时空的虚构性叙事与美国华裔纪实文学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这部作品里的纪实性叙事遥相呼应,由此构成了科幻叙事空间与纪实性叙事空间的互文性,从而赋予两者共同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对话性。刘宇昆科幻小说的空间叙事将历史的现实回响与记忆书写以及伦理反思融为一体,构建起科幻空间与现实空间互文的空间诗学,进而体现出美籍华人作家的中华文化底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主人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 刘宇昆 科幻 空间叙事 历史记忆 互文策略
下载PDF
中国纪录电影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
16
作者 牛光夏 张尚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文明中包容性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自觉讲述向内凝聚的民族故事,不断挖掘中华文明高度统一性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中华文明 精神标识
下载PDF
局部建构与全景概览:生态纪录片的诗意审美及国家形象塑造——以《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为例
17
作者 岳小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以下简称《望见山水》)于2023年8月15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一共六集,每集一个主题,前五集以林、土、沙、草、泽为内容,对...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以下简称《望见山水》)于2023年8月15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一共六集,每集一个主题,前五集以林、土、沙、草、泽为内容,对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塑造 生态纪录 国际传媒 生态系统 分类描述 诗意审美 绿水青山 央视纪录频道
下载PDF
“人民性”在近十年中国主流纪录片中的叙事构建研究
18
作者 吉平 刘洋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目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本质属性。“人民性”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 目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本质属性。“人民性”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中国主流纪录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民心、深受人民喜爱,近十年主流纪录片精品频出,“人民性”的内涵与生命力呈现出良好的叙事生态,有力助推主流纪录片的主题升华与文化传播。方法:通过探索“人民性”文论的形成及在中国的演进,探析“人民性”在近十年中国主流纪录片中的叙事构建,论述其时代使命与创作价值。结果:通过分析“人民性”在主流纪录片中叙事视点、叙事主题、叙事人物、叙事题材的构建,将“人民性”与主流纪录片相融合,印证了“人民性”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1],主流纪录片既是对毛泽东“人民性”思想的传承与实践,又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文论的遵循与弘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须立足学术前沿,站稳人民立场,牢牢把握文艺创作方向盘,让人民始终处于镜头的焦点、主题的核心,成为艺术生态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进一步提升主流纪录片的内涵品质、审美表达与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中国主流纪录 叙事构建
下载PDF
公共空间、城市气质与电影艺术的有机融合——以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为例
19
作者 张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7,共6页
第六届西湖纪录片大会从主题设置和影片遴选上挖掘共时性体验下纪录片的公共性,同时在文化与物理空间上构造公共性空间并加强电影与人的情感联系;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消费城市的城市气质,以及多项重要国际国内节展活动的举办经... 第六届西湖纪录片大会从主题设置和影片遴选上挖掘共时性体验下纪录片的公共性,同时在文化与物理空间上构造公共性空间并加强电影与人的情感联系;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消费城市的城市气质,以及多项重要国际国内节展活动的举办经验与电影节文化气质相融合,同时也在人与自然的亲密交互中赋予电影节以独特的灵性;如今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已经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带动了杭州地区的全年影展,并被纳入杭州城市发展目标规划当中,实现了影展品牌与城市文化的双向赋能。文章通过公共空间的构造与情感联系的加强、城市气质与城市经验与电影节展的融合、影展品牌与城市文化双向赋能的经验三个维度进行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纪录 公共空间 城市气质 电影艺术
下载PDF
城市微纪录片的叙事创新及价值意义——以《申生不息》为例
20
作者 陈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86,共6页
城市微纪录片以全新的叙事方式,以小见大的平民视角和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拓展了城市纪录片的叙事维度和叙事话语层次,并且通过描摹城市中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城市影像系统,使城市形象具有温度和人情味。城市微... 城市微纪录片以全新的叙事方式,以小见大的平民视角和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拓展了城市纪录片的叙事维度和叙事话语层次,并且通过描摹城市中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城市影像系统,使城市形象具有温度和人情味。城市微纪录片不仅是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IP,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留存城市记忆,记录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像文献。并且,在此基础上,又使城市形象与国家形象、城市记忆与家国记忆彼此融合、同构,进而为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可信可亲的中国形象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纪录 叙事形式 景观 叙事话语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