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中国史前期产生以玉为神和以玉通天的神话观念,简称玉教神话。从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要素视角,运用四重证据法考察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王权建构意义,解析玉石之路的开通对西周王朝国宝资源从多源向一源转化的过程,揭示促使华夏国家形成的... 中国史前期产生以玉为神和以玉通天的神话观念,简称玉教神话。从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要素视角,运用四重证据法考察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王权建构意义,解析玉石之路的开通对西周王朝国宝资源从多源向一源转化的过程,揭示促使华夏国家形成的核心物质与主导精神(即核心价值)的认同纽带作用,阐发早期文明内部多元文化融合的奥秘,从战略资源整合互动关系上厘清广幅的多民族国家从"多元"到"一体"的生成。依据远古不同地域族群在华夏中央王权象征圣物的原料供给网络中的关联地位,重新梳理出"满天星斗"说与"多元一体"说所缺失的动力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满天星斗 大传统 玉教神话观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老子中经》形成于汉代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永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6,共7页
《老子中经》对早期道教修炼术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因其形成时代不明确而未引起当代道教研究的重视。本文首先考察了《老子中经》与《玉历经》的关系,然后主要从主张元气、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太一、中黄的宗教信仰,重视丹田、太一紫房的... 《老子中经》对早期道教修炼术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因其形成时代不明确而未引起当代道教研究的重视。本文首先考察了《老子中经》与《玉历经》的关系,然后主要从主张元气、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太一、中黄的宗教信仰,重视丹田、太一紫房的修炼方法,所见官制称谓之特征等四个方面考察了《老子中经》的形成时代,确认其为东汉时期的作品,并认为《老子中经》是东汉道书《玉历经》的一个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中经》 《玉历经》 东汉 道教 存思
下载PDF
为什么说“玉文化先统一中国”——从大传统看华夏文明发生 被引量:3
3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大传统新视野为探寻华夏文明独特性找到重要线索。在距今4 000年之际的文明国家形成期,中原地区金属生产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华夏社会共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来自早于金属生产的玉礼器生产,附属于史前宗教祭祀仪式,形成一整套玉教神话观,并通... 大传统新视野为探寻华夏文明独特性找到重要线索。在距今4 000年之际的文明国家形成期,中原地区金属生产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华夏社会共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来自早于金属生产的玉礼器生产,附属于史前宗教祭祀仪式,形成一整套玉教神话观,并通过长期的文化传播逐渐构成中华认同的精神基础,在观念形态上统一了中国多数地区,这要比秦始皇用武力获取的行政版图的统一,早两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玉文化 宗教 神话 文明发生
下载PDF
玉石神话背后有一种“玉教”吗?——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的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2014年秋文学人类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讨论主题是:玉石神话信仰是否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现象?怎样才能从考古学资料重建出的大传统新知识出发,探寻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由此问题讨论所引发的另外的问题是,相对于西学... 2014年秋文学人类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讨论主题是:玉石神话信仰是否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现象?怎样才能从考古学资料重建出的大传统新知识出发,探寻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由此问题讨论所引发的另外的问题是,相对于西学的理论优势,为什么中国的人文学界迄今少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和理论输出?学者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理论的突破?回答是必须从青年学者开始培育理论思维的训练功夫,引导其思考重大理论问题的自觉。玉教的深入探讨能够突破有关中国无宗教的现代偏见,找回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信仰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大传统 白玉崇拜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玉器的工艺及文化意蕴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会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在整个中华民族琢玉的历史长河中,商代玉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除出土令世人瞩目的青铜器外,也出土了754件(颗)的玉器,它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这批玉器既有精湛的雕琢工艺与娴熟的打磨加工技术,... 在整个中华民族琢玉的历史长河中,商代玉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除出土令世人瞩目的青铜器外,也出土了754件(颗)的玉器,它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这批玉器既有精湛的雕琢工艺与娴熟的打磨加工技术,也有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设计创造;既有形制非常规整而流畅的器形,也有灵活多变,生动传神的玉雕饰品;既有具象写实的,也有夸张、变形的,它向世人展示发达玉器工艺及深层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向我们昭示了大洋洲的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发达灿烂的文明。因此,有着极高的美学、历史、民俗与考古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和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 商代玉器 工艺 民俗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上古:简析“玉教”的理论意义及商榷
6
作者 谭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反思现代性和西方学术理论的有限性。在此思潮背景下,"玉教"的提法既是对中国文化大传统的知识经验表述,以此区别于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西学研究话语,同时,又多少有重新走入西方宗教学的窠臼之嫌。在实证与阐释之间,"玉教"理论如何通过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扩散出一套能阐释上古文化的理论话语,这是它的生命力,也是难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中国文明探源 玉教 宗教学
下载PDF
中华文明起源“玉教说”的方法论意义与观念效应
7
作者 赵周宽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8-35,共8页
中华文明发生萌芽的"玉教说"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富有弹性和精神向度的阐释空间,玉教说的文明发生动力学机制不仅可以阐释文明源头的发生动力,并且可以为当代中华文明的精神革新提供动力,对当代中国精神重建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玉教说” 玉神观 文明动力学 中华文明连续性 “中国梦”
下载PDF
浅谈中国玉文化和观赏石文化的几点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付伟 丘志力 周永章 《珠宝科技》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玉文化”和“观赏石文化”都是当前宝玉石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 ,但是目前大家较多地单独讨论它们 ,而很少对这两种亲缘关系很近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尤其是对这两种文化的联系纽带则谈之更少。为此 ,文章选取了四个具... “玉文化”和“观赏石文化”都是当前宝玉石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 ,但是目前大家较多地单独讨论它们 ,而很少对这两种亲缘关系很近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尤其是对这两种文化的联系纽带则谈之更少。为此 ,文章选取了四个具有比较意义的文化要素对“玉文化”和“观赏石文化”展开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文化 观赏石文化 文化源头 审美 宗教情结 人性修养
下载PDF
《玉石人像》的审美现代性
9
作者 牛晋玉 李时学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2-66,共5页
长篇小说《玉石人像》展现了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和张力,表现了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和颠覆。纳撒尼尔·霍桑力图在艺术中重建现代性主体,构建一种理想的审美生存方式,小说中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对回归... 长篇小说《玉石人像》展现了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和张力,表现了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和颠覆。纳撒尼尔·霍桑力图在艺术中重建现代性主体,构建一种理想的审美生存方式,小说中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对回归自然与天性、宗教衰落与道德复位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极具前瞻性的审美现代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人像》 自然 宗教 审美现代性 社会现代性
下载PDF
浅议玉佩文化的人文内涵
10
作者 刘建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6-97,72,共3页
本文主要从玉质的自然属性入手阐述玉佩的传统文化内涵:1.玉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2.玉在古代还抹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3.玉又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进而引申出现代人们佩玉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玉佩文化 人文内涵 自然属性 财富 权利 宗教 古代伦理道德 美学价值
下载PDF
玉部字及其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
11
作者 蔡亚琴 朱金凤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玉部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金文中逐渐发展繁荣,在《说文解字》中形成了庞大的字族。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直接体现在玉部字的发展与繁荣中。透过玉部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礼文化、审美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关键词 玉部字 礼文化 审美文化 宗教文化
下载PDF
商周玉琮功用浅议
12
作者 马飞 《洛阳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琮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散发着浓郁的气息。它在静止状态中凝聚着张力;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中,它当然又能造成一种静穆和神秘的气氛。
关键词 玉琮 宗教 礼器 青铜器 兽面纹 良渚文化
下载PDF
大传统理论的文化治疗意义初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舒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本文将对文学人类学提示的文化治疗主题做一个学术史回顾,在文化大传统新理论基础上重审中国文化的信仰之根,将延续8千年之久的玉石神话信仰作为先于华夏国家的"国教",从儒家信条"君子比德于玉"到"懿德"... 本文将对文学人类学提示的文化治疗主题做一个学术史回顾,在文化大传统新理论基础上重审中国文化的信仰之根,将延续8千年之久的玉石神话信仰作为先于华夏国家的"国教",从儒家信条"君子比德于玉"到"懿德"治疗实践,再到《红楼梦》"通灵宝玉"信仰,探讨在现代社会信仰缺失的背景下如何发掘本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医疗能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治疗 文化治疗 玉教 大传统
原文传递
玉教的理想类型及其合理化问题——对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的韦伯式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户晓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叶舒宪对中国大传统中的历史事实的再度发现和深度阐释,不仅取决于清醒的理论前沿意识和不懈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以从实证科学到文化阐释学的根本转变为逻辑条件。他不仅在理想类型的理论意义上提出小传统与大传统、小历史与大历史、文... 叶舒宪对中国大传统中的历史事实的再度发现和深度阐释,不仅取决于清醒的理论前沿意识和不懈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以从实证科学到文化阐释学的根本转变为逻辑条件。他不仅在理想类型的理论意义上提出小传统与大传统、小历史与大历史、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中国神话与神话中国等对立概念并由此对中国大传统和大历史做出理论性的区分与阐释,而且创造性地从中国本土材料中抽绎出文化想象的理想类型,他对中国玉教信仰的研究就相当于对理想类型的一种本质还原。他的研究应该能够让我们站在普遍史和人类史的立场重新反思:以玉教为重要来源和基调的中国文化具有多少合理性与合理化的因素,我们如何克服玉教信仰及其"拜物教"性质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造成的特殊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叶舒宪 韦伯 理想类型 合理化
原文传递
中国史前玉神器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伯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2,共7页
中国原始宗教经历了以祝舞事神到以玉事神的长期过程,大约在距今八千年时进入到了以玉事神阶段,距今四千年时,我国的玉巫教已发展至顶峰,大量的玉神器出土于这一时期的遗址。巫以通神为业,早期可能不脱离生产,后来成为通神的专业人士。... 中国原始宗教经历了以祝舞事神到以玉事神的长期过程,大约在距今八千年时进入到了以玉事神阶段,距今四千年时,我国的玉巫教已发展至顶峰,大量的玉神器出土于这一时期的遗址。巫以通神为业,早期可能不脱离生产,后来成为通神的专业人士。一般认为,史前社会的巫觋多是智者和圣人,当然也有不同看法,其历史贡献之一就是促进了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历史上,各个古国、方国之中所信仰的玉巫教的标志不同,具体表现为玉神器属性与功能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巫教 巫觋 玉神器 原始宗教学
原文传递
金沙玉器类型及其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方 《中原文物》 2004年第4期66-72,共7页
成都金沙遗址是一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古蜀王国都邑 ,其分布面积约 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 2 0 0 0余件 ,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 ,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 ,从其类型及特点分析大都不是实用物品 ,而是与... 成都金沙遗址是一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古蜀王国都邑 ,其分布面积约 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 2 0 0 0余件 ,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 ,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 ,从其类型及特点分析大都不是实用物品 ,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 ,它们既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实物载体 ,也是巫师沟通神灵 ,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的媒介与法器。金沙玉器大多具有礼神、祀神、通神的功用 ,玉质礼器在祭祀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体现出金沙社会以神权为主导的原始宗教社会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玉器 宗教祭祀 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