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4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ffects of Zhuang Medicine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 on Acute Tonsillitis
1
作者 Jiangcun WEI Xiumei MA +5 位作者 Bing QING Xuan GUAN Liping QIN Li LONG Hong LEI Zujie QIN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2期66-68,73,共4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 of Zhuang medicine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 on acute tonsillitis.[Methods]The antibacterial,antipyretic,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he extract of Zhuang medic... [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 of Zhuang medicine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 on acute tonsillitis.[Methods]The antibacterial,antipyretic,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he extract of Zhuang medicine C.japonicum(Thunb.)Sweet were observed.[Results]Zhuang medicine C.japonicum(Thunb.)Sweet showed a good inhibitory effect on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β-hemolytic streptococcs,Staphylococcus citreus,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aureus,Pseudomonas aeruginosa,Proteus and Escherichia coli;it showed a goo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f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β-hemolytic streptococcs in vivo;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levated body temperature of rabbits injected with the triple vaccin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ain threshold of thermally stimulated mice.[Conclusions]Zhuang Medicine C.japonicum(Thunb.)Swee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tonsillitis instead of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 Acute tonsilliti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下载PDF
Landscape Research of Color-leafed Plant 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A Case Study of Shijiazhuang
2
作者 WANG Yin ZHU Yingxin +1 位作者 LI Yanpei JIAO Lil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1期41-43,47,共4页
By analyz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n Shijiazhuang area,it is concluded that L.japonicum“Howardi”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resistance,few diseases and pests... By analyz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n Shijiazhuang area,it is concluded that L.japonicum“Howardi”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resistance,few diseases and pests,and can overwinter in the open field in Shijiazhuang.Because of bright leaf color,it can be used as a hedge or collocated with other plants in the landscape,and has a good and extensive landscape applica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 INTRODUCTION APPLICATION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胞外囊泡的提取、鉴定及对人肝星状细胞影响的初探
3
作者 钟昊然 朱丹霖 +5 位作者 董博文 陆珂 李浩 傅志强 刘金明 金亚美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414,共8页
旨在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提取方法及特性。本研究利用尺寸排阻法收集Sj EVs,通过透射电镜、蛋白质谱对Sj EVs的形态学、蛋白谱进行解析并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旨在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提取方法及特性。本研究利用尺寸排阻法收集Sj EVs,通过透射电镜、蛋白质谱对Sj EVs的形态学、蛋白谱进行解析并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PKH67绿色荧光标记的Sj EVs与人肝星状细胞LX-2共孵育,观察细胞摄取Sj EVs的情况,并对细胞中虫源miRNAs及细胞内纤维化因子进行检测,初步探讨Sj EVs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Sj EVs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结构,内含EVs标志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j EVs蛋白可能与细胞进程、代谢等途径密切相关。Sj EVs与人肝星状细胞LX-2共孵育结果显示,LX-2细胞可成功摄取Sj EVs,且定量反转录PCR(RT-qPCR)结果显示LX-2细胞中部分虫源miRNAs显著升高,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纤维α1(Collagen typeⅠalpha 1,Col1α1)和Ⅲ型胶原纤维α1(Collagen typeⅢalpha 1,Col3α1)极显著升高,提示肝星状细胞活化。综上,本研究为解析Sj EVs在宿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探究Sj EVs的潜在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胞外囊泡 MICRORNA 人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珍稀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文良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郝朝运 张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45-5453,共9页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连香树种子千粒重为(0.5821±0.0166)g,种子重量极轻且产量大。四唑染色法对种子生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种子比率仅为19.8%±1.3%。种子吸胀时吸水量达种子干重的482.13%±8.54%。将种子划分为6种表面形态类型进行萌发实验,发现不同形态种子萌发率显著不同,大小适中的黄褐色饱满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1.25%±2.36%。仅用饱满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验证主要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滤纸置床时萌发率高且有利于种子萌发整齐;种子表面可能存在促进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萌发对于湿度的响应最为明显,适宜的萌发湿度是20%~25%;萌发具有广泛的温度和光照适应性,除5℃萌发率降低外,10~30℃之间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萌发开始时间提前,萌发速率加快,幼苗活力指数增加;过弱光照不利于幼苗生长。种子萌发特性导致连香树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1)虽然占有更多安全位,但小种子在竞争中处劣势;(2)生境片断化减少了种子产量也降低了种子质量;(3)较低温度条件下启动萌发有利于幼苗的物质积累,但增大了种群的风险;(4)林下光照不足使幼苗根茎生长严重失衡;(5)湿度依赖易造成爆发型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种子萌发 种子大小 湿度 温度 光照强度
下载PDF
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葛健康 张燕 +5 位作者 何志胜 洪泽亮 刘欣 杨江华 刘银华 张晓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德市人民医院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76例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245例单纯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德市人民医院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76例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245例单纯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68.75%、患病年龄(68.46±10.524)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及(63.46±11.281)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细胞低分化、T3~T4期、TNM分期为Ⅲ~Ⅳ期的占比分别为18.2%、83.0%、4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75.7%,3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日本血吸虫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男性比例及年龄较高,TNM分期更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慢性日本血吸虫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国槐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罗芷涵 刘朋飞 +3 位作者 于军 齐鹤 陈小光 楼兵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近年来,枝枯病在我国南疆的发病率高达50%~70%。为明确国槐枝枯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南疆多地的发病国槐枝条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国槐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新暗... 近年来,枝枯病在我国南疆的发病率高达50%~70%。为明确国槐枝枯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南疆多地的发病国槐枝条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国槐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DA培养基(pH值5.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PDA培养基(pH值7.0~9.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分生孢子的形成。较低的相对湿度更有利于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甘露糖为碳源最有利于该菌的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宜该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而以木糖、山梨糖为碳源,硝态氮、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及产孢速率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枝枯病 病原鉴定 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工程菌株HN32中外源质粒pHN32增效作用的验证 被引量:4
7
作者 莫才清 张忠明 +1 位作者 沈辉 周俊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将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HN32菌株中的外源质粒pHN32,通过三亲本杂交转入大肠杆菌HB101中,继而转入Bradyrizobium japonicum22—10中,得到一系列抗性杂交子HNF1,HNF3及HNF5,检测其中所含质粒,并以22—10,HNF5及HN32进行盆栽试验,pH... 将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HN32菌株中的外源质粒pHN32,通过三亲本杂交转入大肠杆菌HB101中,继而转入Bradyrizobium japonicum22—10中,得到一系列抗性杂交子HNF1,HNF3及HNF5,检测其中所含质粒,并以22—10,HNF5及HN32进行盆栽试验,pHN32的增效作用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N32 大豆 根瘤菌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USDA110菌株3-羟丁酸脱氢酶基因(bdhA)的克隆、序列及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美学 武波 +3 位作者 柏学亮 张成刚 马庆生 Trevor C.Charles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通过功能互补试验 ,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基因文库中筛选到能互补广宿主根瘤菌NGR2 34的bdhA突变体菌株NGRPA2和苜蓿根瘤菌的bdhA突变体菌株Rm1110 7、使之恢复Hbu+ 表型的克隆 ;经酶活测定和Southern杂交证明该克隆含有bdhA... 通过功能互补试验 ,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基因文库中筛选到能互补广宿主根瘤菌NGR2 34的bdhA突变体菌株NGRPA2和苜蓿根瘤菌的bdhA突变体菌株Rm1110 7、使之恢复Hbu+ 表型的克隆 ;经酶活测定和Southern杂交证明该克隆含有bdhA基因。测定了bdhA基因全序列 ,并在GenBank登记 (登记号为 :AY0 775 81)。该基因由 789个碱基对组成 ,编码分子量为 2 7.5 9ku、含 2 6 2个氨基酸残基的 3 羟基丁酸脱氢酶。在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内插入interposonΩKm ,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BradyrhizobiumjaponicumbdhA突变体 (bdhA ::ΩKm)。植株试验未显示bdhA基因的突变对结瘤、固氮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型大豆根瘤菌 3-羟丁酸脱氢酶 3-羟丁酸脱氢酶基因 聚羟丁酸
下载PDF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phbC)突变体的构建及其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美学 武波 +3 位作者 柏学亮 张成刚 马庆生 CHARLES Trevor C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通过转座子Tn5诱变和同源重组 ,构建了BradyrhizobiumjaponicumUSDA110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 (phbC)突变体 .序列测定确定了转座子插入的精确位置 ,所获得的 4个转座子诱变的质粒其Tn5插在 phbC基因内两个相距仅 9bp的位点 .被Southern和... 通过转座子Tn5诱变和同源重组 ,构建了BradyrhizobiumjaponicumUSDA110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 (phbC)突变体 .序列测定确定了转座子插入的精确位置 ,所获得的 4个转座子诱变的质粒其Tn5插在 phbC基因内两个相距仅 9bp的位点 .被Southern和PCR证实的突变体菌株仍能产生相当于野生型菌株 12 .97%~ 2 5 .10 %的PHB ,并且在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总DNA杂交图上都呈现出一条约 5kb的阳性带 ,推测在B .japonicum基因组中存在不止一个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 .图 3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 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 突变体 构建 特性 转座子诱变
下载PDF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基因工程菌株HN32中外源片段的来源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辉 张忠明 +1 位作者 莫才清 周俊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Southern转移,放射性同位素分子杂交等研究手段,对本课题组构建的一株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HN32中的外源片段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该外源片段确系来源于Sinorhizobium fredii B52菌株,并且在受体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采用Southern转移,放射性同位素分子杂交等研究手段,对本课题组构建的一株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HN32中的外源片段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该外源片段确系来源于Sinorhizobium fredii B52菌株,并且在受体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22—10菌株中本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HN32 外源片段
下载PDF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工程菌株HN32田间占瘤率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才清 周俊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应用特定根瘤菌株接种豆科植物与土著根瘤菌竞争结瘤,在竞争中特定根瘤菌结瘤数占总瘤数的百分数称为占瘤率。这是分析特定根瘤菌株产生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测定占瘤率的方法,主要有抗性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技术,酶连免疫技术,分子杂交... 应用特定根瘤菌株接种豆科植物与土著根瘤菌竞争结瘤,在竞争中特定根瘤菌结瘤数占总瘤数的百分数称为占瘤率。这是分析特定根瘤菌株产生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测定占瘤率的方法,主要有抗性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技术,酶连免疫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红外线指纹图谱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本研究利用HN32菌株的四环素抗性测定技术和α—^(32)P标记的pHN32为探针进行的DNA/DNA杂交技术来考查田间接种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HN32的占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瘤率 田间应用
下载PDF
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12
作者 赵永丽 李飞巧 +1 位作者 刘恩德 李伟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于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云南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连香树生态位宽度最大,为乔木... 基于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云南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连香树生态位宽度最大,为乔木层优势种;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筇竹,草本层主要物种为骤尖楼梯草。乔木层总体种间呈现显著正联结,处于演替后期,较为稳定;连香树与群落中其他物种发生了生态位分离,联结关系均较弱。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加强对连香树生境地的保护,并适当扩繁连香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群落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13
作者 张文娟 李珂云 +7 位作者 冯嘉禾 林乐迎 熊俊 秦静茹 胡衡 李珍妮 贺喆 曹镐禄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s,CaSR)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s,CaSR)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肝组织中CaSR和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ALT和AST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氨基转移酶含量,天狼星红和VG染色技术观察CaSR抑制剂(Calhex231)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中出现大量虫卵且虫卵周围有胶原纤维沉积,形成虫卵肉芽肿,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组织未见明显胶原沉积,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大量破坏,出现大量假小叶且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化增生;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和CaSR表达增加,ALT和AST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结构已经严重破坏,且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CaSR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肝组织结构出现破坏,但尚有部分组织为完整结构;VG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已呈现出大量粉红色,而CaSR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肝组织呈现出部分粉红色,尚有部分完整组织结构。结论:CaSR可能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钙敏感受体
下载PDF
遮阴对连香树幼苗生长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4
作者 韩云花 赵秋玲 +1 位作者 张晶 沙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为探究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的需光特性和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确定其最佳生长光照环境,采用1年生连香树为试验材料,设置遮阴度为80%、65%、50%、35%和0%(全光照)的5种光环境,观测5种遮阴度下连香树幼苗生长、叶... 为探究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的需光特性和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确定其最佳生长光照环境,采用1年生连香树为试验材料,设置遮阴度为80%、65%、50%、35%和0%(全光照)的5种光环境,观测5种遮阴度下连香树幼苗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和不同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连香树幼苗生长、生物量、根系发育、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受到外界光照强度的显著影响(P<0.05)。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苗高、叶长、叶宽、单叶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根系形态6个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地径和比叶面积则逐渐增加,而比叶重减少。遮阴处理的叶长、叶宽、单叶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均高于全光照,而比叶重则低于全光照。总生物量在65%遮阴下最大,在80%遮阴下最小。遮阴处理的根和叶C含量低于全光照,而茎高于全光照,根、茎和叶的N含量均高于全光照,茎和叶的P含量均低于全光照。随着遮阴度的增加,C积累量逐渐降低,在35%遮阴下达到最大值,N积累量则逐渐增加,在80%遮阴下达到最大值,P积累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且在全光照下含量最高。连香树幼苗C∶N和C∶P随遮阴度变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遮阴度为50%下均达最大值。连香树各器官N∶P范围在3.1~12.5,均小于14,说明在不同遮阴条件下连香树幼苗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综上所述,遮阴改变连香树幼苗不同器官的C、N、P含量与分配,进而影响其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分配。连香树苗期培育可适当进行遮阴,遮阴度在50%左右有助于幼苗生长、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积累量的增加,而过度遮阴则会抑制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幼苗 遮阴 生长 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phbC)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15
作者 戴美学 武波 +2 位作者 柏学亮 张成刚 马庆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以苜蓿根瘤菌Rm10 2 1的 phaC基因突变体菌株Rm1114 4 (phaC ::Tn5 - 2 33)为受体菌 ,通过功能互补 ,成功地从构建的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基因文库中 ,筛查到能与Rm1114 4互补 ,使之恢复在以乙酰乙酸为唯一碳源的M9培养基 (... 以苜蓿根瘤菌Rm10 2 1的 phaC基因突变体菌株Rm1114 4 (phaC ::Tn5 - 2 33)为受体菌 ,通过功能互补 ,成功地从构建的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基因文库中 ,筛查到能与Rm1114 4互补 ,使之恢复在以乙酰乙酸为唯一碳源的M9培养基 (M9-AA)平板上 5d形成明显可见菌落 ,以及在MOPS平板上形成粘液型菌落的表型的重组粘粒 pDC2 ;经证实 ,该粘粒带有 phbC基因 .完成了该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已在GenBank登记 ,登记号为AY0 775 80 .B .japonicumphbC基因由 180 3碱基对组成 ,GC含量 6 1.8% ,AT含量 38.2 % ;编码 6 0 0个氨基酸 ,Mr=6 6 .95× 10 3 .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大豆根瘤菌 聚羟丁酸合成酶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下载PDF
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李宗光 何婷婷 +5 位作者 谢婧姿 吕尚标 胡飞 袁敏 林丹丹 李宜锋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现存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精准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等基本信息,通过B超检查获取患者肝纤... 目的分析江西省现存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精准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等基本信息,通过B超检查获取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征、肝纤维化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1年江西省共有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17575例,平均年龄为(64.9±12.6)岁,男女比例为1.45∶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96.83%,17017/17575),职业多为农民(90.09%,15833/17575),主要分布在处于传播控制的九江市(7546例)、上饶市(7072例)和南昌市(2192例)。肝纤维化程度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患者分别占总数的36.03%(6333/17575)、52.38%(9206/17575)和11.58%(2036/17575)。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6.40%(4004/8630)和58.16%(5202/8945);传播控制及消除地区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9.48%(4109/8305)和71.19%(4149/5828),传播阻断地区以Ⅰ级为主,占69.67%(2398/3442);不同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地区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1,H=509.81,P均<0.05)。40岁及以下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Ⅰ级为主,40岁以上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则以Ⅱ级为主,所有年龄段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Ⅲ级占比最低。不同年龄组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89,P<0.05)。结论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主要分布于传播控制地区,肝纤维化程度以Ⅰ级和Ⅱ级居多。对血吸虫病患者开展肝纤维化早期筛查、精准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血吸虫病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流行现状 江西省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的插入失活
17
作者 汪清胤 黄永芬 David W.Emerich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试验是用粘末端连接法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插入到大豆根瘤菌B.j110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中,使mdh基因失活。首先,通过EcoRI切点把Kan^r连接到pTZ18U载体上,经转化把这一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XLI-Blue中,利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 本试验是用粘末端连接法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插入到大豆根瘤菌B.j110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中,使mdh基因失活。首先,通过EcoRI切点把Kan^r连接到pTZ18U载体上,经转化把这一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XLI-Blue中,利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选出转化菌株,提取pTZ18U-Kan^r质粒DNA;然后,用Sall分别切已克隆在pTZ19U中的B.j110mdh基因及pTZ18u-Kan^r,经粘末端连接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连接到苹果酸脱氢酶基因中间,从而使其失活。再将所得到的这一重组DNA用电脉冲法(Electroporation)转入大豆根瘤菌B.j2143中,用以检验经插入失活后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对大豆固氮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苹果酸脱氢酶 固氮
下载PDF
叶面喷施日本外担菌培养液对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影响
18
作者 魏嘉妤 彭剑涛 +3 位作者 刘国琴 彭丽娟 田静 朱丹瑞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3,77,共7页
为探究日本外担菌培养液对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打顶后对上部6片叶喷施不同浓度日本外担菌培养液(1/10原液和1/50原液),研究其对上部叶成熟、烤后烟叶化学品质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不... 为探究日本外担菌培养液对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打顶后对上部6片叶喷施不同浓度日本外担菌培养液(1/10原液和1/50原液),研究其对上部叶成熟、烤后烟叶化学品质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不同浓度的日本外担菌培养液喷施烤烟上部叶次数的增加,喷施3次后(45 d)烟叶综合变黄程度提高,主脉和支脉变白比例及叶尖下勾程度增加;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PPO)等抗氧化代谢酶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有效促进上部叶成熟;提高烤后上部叶的还原糖与总糖含量,降低了烟碱、总氮和氯含量;烤后上部叶糖碱比和钾氯比更协调,提高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有效改善上部叶品质。其中以日本外担菌1/50原液处理后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效果最佳。综上,叶面喷施日本外担菌1/50原液可提高烤烟上部叶成熟度,改善烤后上部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外担菌 烤烟 上部叶 成熟 化学品质 感官评吸
下载PDF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游动精子的形态发生及多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朝辉 刘宁 周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8-523,共6页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精子发生过程中多层结构由生毛体发育而成,其结构与其他薄囊蕨亚纲植物相似.刚形成的多层结构由微管带和片层组成,微管带由平行排列的微管组成,片层由电子致密盘组成,无明显分层....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精子发生过程中多层结构由生毛体发育而成,其结构与其他薄囊蕨亚纲植物相似.刚形成的多层结构由微管带和片层组成,微管带由平行排列的微管组成,片层由电子致密盘组成,无明显分层.多层结构形成后不久即转向近核侧,片层下部与一椭圆形线粒体相连而微管带贴于核膜上.随着微管带沿核膜伸长并增加微管数目,微管带逐渐包围核,核发生变形.成熟精子成3周半螺旋,核位于后部2周半而片层及所连大线粒体位于头部1周半螺旋,微管带是唯一贯穿整个细胞的结构.精子成熟后片层明显分为3层.精子头部尚有鞭毛带、嗜锇冠、额外微管带等结构存在.成熟精子中细胞质减少,仅剩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和小泡,淀粉粒位于精子后部而线粒体多依附于微管带上,核、淀粉粒、线粒体在精子后部常紧挨在一起形成一种有序的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多层结构 游动精子 形态发生 核变形
下载PDF
Exogeno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reduces hepatic fibrosis inSchistosoma japonicum-infected mice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mad signaling 被引量:21
20
作者 Bo-Lin Chen Jie Peng +3 位作者 Qing-Fu Li Min Yang Yuan Wang Wei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9期1405-1415,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fibrotic effect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BMP-7) on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BALB/C mice. METHODS: Sixty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fibrotic effect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BMP-7) on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BALB/C mice. METHODS: Sixty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a control group (group A, n = 20), model group (group B, n = 20) and BMP-7 treated group (group C, n = 20). The mice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abdominally infected with S. japonicum cercariae to induce a schistosomal hepatic fibrosis model. The mice in group C were administered human recombinant BMP-7. Liver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rom mice sacrificed at 9 and 15 wk after modeling. Hepatic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ssessed using Masson's stain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phosphorylated Smad2/3 (pSmad2/3) and Smad7 protein levels and localization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and their mRNA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 The schistosomal hepatic fibrosis mouse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s the livers of mice in group B and group C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typical schistosomal hepatopathologic changes such as egg granuloma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The degree of collagen deposition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eek 9: 22.95±6.66vs 2.02±0.76; week 15: 12.84±4.36 vs 1.74±0.80; P<0.05),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week 9: 22.95±6.66 vs 34.43±6.96; week 15: 12.84±4.36 vs 18.90±5.07;P<0.05) at both time points. According to immunohistochemistry data, the expressions of α-SMA, TGF-β1 and pSmad2/3 protein in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α-SMA: week 9: 21.24±5.73 vs 0.33±0.20; week 15: 12.42±4.88 vs 0.34±0.27; TGF-β1: week 9: 37.00±13.74 vs 3.73±2.14; week 15: 16.71±9.80 vs 3.08±2.35; pSmad2/3: week 9: 12.92±4.81 vs 0.83±0.48; week 15: 7.87±4.09 vs 0.90±0.45; P<0.05),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α-SMA: week 9: 21.24±5.73 vs 34.39±5.74; week 15: 12.42±4.88 vs 25.90±7.01; TGF-β1: week 9: 37.00±13.74 vs 55.66±14.88; week 15: 16.71±9.80 vs 37.10±12.51; pSmad2/3: week 9: 12.92±4.81 vs 19.41±6.87; week 15: 7.87±4.09vs 13.00±4.98;P<0.05) at both time points; the expression of Smad7 protein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C at week 9 (8.46±3.95 vs 1.00±0.40 and 8.46±3.95 vs 0.77±0.42; P<0.05), whil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mad7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t week 15 (1.09±0.38 vs 0.97±0.42 vs 0.89±0.39; P>0.05). Although minor discrepancie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of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mainly consistentwith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CONCLUSION: Exogenous BMP-7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in both the acute and chronic stages of hepato-schistosomiasis,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may involve the TGF-β/Smad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SCHISTOSOMA japonicum Hepatic fibrosis SMAD BALB/C m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