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Airfoil with Coanda Jet Flap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Jian DU Juan +3 位作者 ZHANG Min CHEN Ze ZHANG Hongwu NIE Chaoqu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Coanda jet flap is an effective flow control technique,which offers pressurized high streamwise velocity to eliminate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the aerodynamic loading of compressor blades.Tradit... Coanda jet flap is an effective flow control technique,which offers pressurized high streamwise velocity to eliminate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the aerodynamic loading of compressor blades.Traditionally,there is only single-jet flap on the blade suction side.A novel Coanda double-jet flap configuration combining the front-jet slot near the blade leading edge and the rear-jet slot near the blade trailing edge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reference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profile is the Zierke&Deutsch double-circular-arc airfoil with the diffusion factor of 0.66.Firstly,three types of Coanda jet flap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front-jet,rear-jet and the novel double-jet flap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2D flow fields in the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blade passage.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combined with the genetic algorithm(GA)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geometry for each type of Coanda jet flap configur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then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optimal Coanda jet flaps on the compressor airfoil performance.Results indicate all the three types of Coanda jet flap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highly loaded airfoil,and the Coanda double-jet flap behaves best in controlling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separation.At the inlet flow condition with incidence angle of 5°,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is reduced by 52.5%and the static pressure rise coefficient is increased by 25.7%with Coanda double-jet flap when the normalized jet mass flow ratio of the front jet and the rear jet is equal to 1.5%and 0.5%,respectively.The impacts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jet mass flow ratios on the airfoi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re further analyzed.It is observed that the geometric design parameters of Coanda double-jet flap determine airfoil thickness and jet slot position,which plays the key role in supressing flow separation on the airfoil suction side.Furthermore,there exists an optimal combination of front-jet and rear-jet mass flow ratios to achieve the minimum flow loss at each incidence angle of incoming flow.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anda double-jet flap combining the adjust of jet mass flow rate varying with the incidence angle of incoming flow would be a promising adaptive flow control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nda jet flap high loaded compressor active flow contro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2D Submerged Turbulent Jets in Narrow Channels
2
作者 孙建红 陈悦 +1 位作者 周涛 刘可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1期26-31,共6页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excited flapping motion of submerged vertical turbulent jet in narrow channels are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depth is a most important par...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excited flapping motion of submerged vertical turbulent jet in narrow channels are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depth is a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to the critical jet exit velocity and the jet flapping frequenc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jet exit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water depth and the jet flapping frequency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water depth.Meanwhile,experimental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surface disturbance wave changes the frequency of flapping motion,i.e.the flapping frequency locks-in the disturbing frequency when the disturbing frequency is near and less than the natural flapping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plane jet flapping motion critical velocity flapping frequency
下载PDF
影响振荡射流分离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启翔 王万波 +2 位作者 黄勇 王勋年 潘家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7,I0001,共13页
为找出影响振荡射流对流场分离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典型振荡射流激励器对偏转襟翼流场施加控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施加控制后的流场特点,总结了射流停滞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比不同扩张段、脉冲式和扫掠式振荡射流的控制效果,总结了射... 为找出影响振荡射流对流场分离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典型振荡射流激励器对偏转襟翼流场施加控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施加控制后的流场特点,总结了射流停滞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比不同扩张段、脉冲式和扫掠式振荡射流的控制效果,总结了射流扫掠范围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向流场中传递动量的均匀程度和扫掠范围是影响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射流向流场中传递动量越均匀,扫掠范围越大,则控制效果越好。激励器喉道过小会抑制射流偏转,使射流在出口两侧停滞,导致射流向流场中传递动量不均匀,因此偏转襟翼两侧的控制效果好于中部;增大扩张段会增大射流扫掠范围从而改善控制效果;脉冲式激励器内的尖劈会阻挡射流扫掠至其后方,导致射流扫掠范围小,偏转襟翼中部控制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射流 偏转襟翼 分离流动 数值模拟 主动流动控制
下载PDF
一种单反馈通道振荡射流激励器设计
4
作者 孙启翔 王万波 +2 位作者 黄勇 王勋年 潘家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I0001,共14页
为了设计一种有利于分离控制的振荡射流激励器,选取单反馈通道的形式,重点研究第二喉道与扩张段参数对射流振荡特性与偏转襟翼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几何参数设计依据,完成激励器设计并对比了其与典型激励器的分离控制效果。结果表... 为了设计一种有利于分离控制的振荡射流激励器,选取单反馈通道的形式,重点研究第二喉道与扩张段参数对射流振荡特性与偏转襟翼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几何参数设计依据,完成激励器设计并对比了其与典型激励器的分离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反馈段参数应使射流在混合段扩张部分的偏角最大;混合段参数应使射流附着于混合段壁面;第二喉道应使射流向流场中均匀传递动量,其过小或过大均会减小射流偏角并导致射流向流场中传递动量不均匀;扩张段扩张角应增大至刚好不阻挡射流偏转,过大会使扩张段内射流发生不对称附着现象;增大出口高度可以增大射流偏移量,但其过大会延长射流在扩张段两侧的停滞时间。不同激励器的分离控制效果对比表明,采用自主设计激励器时的偏转襟翼减阻量是采用典型激励器时的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射流 单反馈通道 分离控制效果 激励器设计 偏转襟翼
下载PDF
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动机喷流热环境
5
作者 李小艳 蔡巧言 +3 位作者 石伟 刘杰平 赵玲 吕俊明 《气体物理》 2023年第3期55-63,共9页
面对称重复使用运载器出于俯仰配平控制需求通常会在力臂最长的尾端面布置体襟翼,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喷流对体襟翼产生强烈局部干扰加热,底部发动机喷流体襟翼干扰加热精确预示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设计的关键问题。首先开展全尺度局部... 面对称重复使用运载器出于俯仰配平控制需求通常会在力臂最长的尾端面布置体襟翼,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喷流对体襟翼产生强烈局部干扰加热,底部发动机喷流体襟翼干扰加热精确预示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设计的关键问题。首先开展全尺度局部燃气流风洞测热试验,针对高温燃气与体襟翼直接干扰、二次干扰量值及规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开展多组分气体模型燃气喷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燃气流风洞试验数据对数值仿真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典型飞行工况喷流干扰热特性及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详细分析了喷流干扰热流与流场压力特性间关联性关系,在传统喷流直接干扰热流与压力比拟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二次干扰主控因素与干扰关系,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二次干扰区热流相对同等工况直接干扰压力相关性强度增幅达84%以上。预测分析方法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底部热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体襟翼 发动机 喷流 气动热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直接力与襟翼复合滑模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董金鲁 马悦萌 +3 位作者 周荻 龚晓刚 张曦 宋加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06,共11页
为解决升力体构型再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欠驱动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力与襟翼的复合滑模控制方案。再入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热防护要求以两片体襟翼控制俯仰、偏航和滚转3个通道,强气动耦合所引发侧滑角的持续高频大幅抖动将造成副... 为解决升力体构型再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欠驱动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力与襟翼的复合滑模控制方案。再入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热防护要求以两片体襟翼控制俯仰、偏航和滚转3个通道,强气动耦合所引发侧滑角的持续高频大幅抖动将造成副翼控制量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进而导致控制系统失稳。为抑制侧滑角的抖动并使其快速收敛,在偏航通道引入一对具有开关特性的侧喷发动机,将系统构建为一个复合控制系统,并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为襟翼和侧喷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律。在两种指令跟踪情形下将复合控制与常规襟翼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复合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抑制偏航通道的抖振现象,且使侧滑角快速收敛,同时能够使攻角与滚转角快速稳定地跟踪制导指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复合控制 襟翼 侧喷发动机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鉴源 罗振兵 +5 位作者 彭文强 梁睿琦 邓雄 王万波 赵志杰 刘杰夫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6,共11页
飞机在起降和大机动过程中,襟翼偏角过大会导致襟翼上方出现流动分离,从而使舵面效率降低甚至失效。为有效解决舵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针对无缝襟翼,探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控制参数对升力、舵效的影响规... 飞机在起降和大机动过程中,襟翼偏角过大会导致襟翼上方出现流动分离,从而使舵面效率降低甚至失效。为有效解决舵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襟翼舵效增强技术,针对无缝襟翼,探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控制参数对升力、舵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能在襟翼表面形成周期性涡结构,增强边界层底部低速流体与主流的动量交换,提高边界层抗逆压梯度的能力;襟翼处合成双射流可有效提高升力、增强舵效;当合成双射流无量纲驱动频率为3.89、动量系数为3.01×10–3时,舵效增强效果最好。此外,还设计、制作了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与机翼一体化模型,并开展了飞行试验,可实现的滚转角速度达15.69(°)/s,验证了合成双射流增强舵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舵效增强 数值模拟 飞行试验
下载PDF
薄膜自激拍打射流的流动特性实验
8
作者 梁效 陈浩 +1 位作者 朱传庆 徐敏义 《气体物理》 2023年第2期81-90,共10页
在射流喷嘴出口处安装一端固定的柔性薄膜,在流速足够大时,射流和柔性膜相互诱导产生自激拍打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激拍打射流混合技术。在直径D=40 mm的渐缩喷嘴上固定长度L=(0.5~2)D和厚度δ=50μm的氟化乙烯丙烯共聚... 在射流喷嘴出口处安装一端固定的柔性薄膜,在流速足够大时,射流和柔性膜相互诱导产生自激拍打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激拍打射流混合技术。在直径D=40 mm的渐缩喷嘴上固定长度L=(0.5~2)D和厚度δ=50μm的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薄膜,使用压差计测量了光滑渐缩喷嘴以及薄膜拍打运动所引起的压力损失。通过激光片光源和高速相机进行薄膜运动状态的显示和拍打幅度的测定,探究了拍打幅度受薄膜长度和Re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利用测得的拍打幅度(A)和频率(f)作为Strouhal数(St=fA/U_(o),U_(o)是射流的出口速度)的特征尺寸进行研究。在Re=3×10^(4)的条件下,使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在不同薄膜长度下拍打射流轴向速度沿中心线的分布,并对湍流度、概率密度函数等特征进行分析。此外,经过数字迭代滤波后获得射流沿中心线的积分尺度、Taylor尺度和Kolmogorov尺度等统计量。实验结果显示,拍打射流的湍流度高于自由射流,意味着前者对周围流体具有更强的大尺度卷吸能力;但对不同薄膜长度的拍打射流而言,其湍流特性存在差异;在实验所用的薄膜长度范围内,1.25 D膜长时射流混合效果最好。通过考察概率密度函数及其偏斜因子(Su)和平坦因子(Fu)发现,相较于自由射流,拍打射流速度更快地接近Gauss分布,这意味着拍打射流在增强大尺度卷吸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尺度的掺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拍打 拍打射流 自激振荡喷嘴 湍流混合
下载PDF
泵喷定子襟翼作动对转子非定常力抑制方法数值研究
9
作者 汤王豪 黄修长 +1 位作者 饶志强 华宏星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9,共9页
[目的]转子非定常力是泵喷推进器轴系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其产生机理和抑制机理受转−定子干扰流动的影响,需研究其抑制方法。[方法]在泵喷推进器定子后缘引入襟翼结构,利用襟翼作动产生二次流动,改变转子入流条件,调控转−定子干扰流动,达... [目的]转子非定常力是泵喷推进器轴系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其产生机理和抑制机理受转−定子干扰流动的影响,需研究其抑制方法。[方法]在泵喷推进器定子后缘引入襟翼结构,利用襟翼作动产生二次流动,改变转子入流条件,调控转−定子干扰流动,达到抑制转子非定常力的目的。以具有前置定子襟翼的Suboff全附体艇后泵喷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URANS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建立可实现定子襟翼作动的数值模型。针对转子非定常力转子叶频分量的抑制,给出定子襟翼作动规律的表达式。[结果]结果显示,在襟翼作动最优控制下,泵喷的水动力性能变化不超过1%,转子轴向非定常力在转子叶频处下降了83.35%,单个转子叶片轴向非定常力在转子叶频处降低了81.80%;襟翼作动对定子尾迹与转子入流速度的调控是抑制转子非定常力的机理。[结论]研究表明,最优控制下的定子襟翼作动能够在保持水动力性能的同时使转子非定常力特征线谱得到显著抑制,可为泵喷推进器的叶频等线谱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器 非定常力 襟翼作动 转−定子干扰 流动调控
下载PDF
射流襟翼对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10
作者 马璐 黄浩达 +3 位作者 张险峰 雷肖 张炜 岳敏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6-352,共7页
通过施加射流技术于翼型尾缘可有效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达到与格尼襟翼相近的气动力提升效果。该文基于NACA0018翼型尾缘射流开展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比分析尾缘射流与传统格尼襟翼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并考虑不同射流出口宽... 通过施加射流技术于翼型尾缘可有效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达到与格尼襟翼相近的气动力提升效果。该文基于NACA0018翼型尾缘射流开展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比分析尾缘射流与传统格尼襟翼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并考虑不同射流出口宽度对翼型气动性能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尾缘射流可有效提升翼型气动性能,同时降低小攻角下的阻力系数,且随射流动量系数增加,降阻效果更明显;尾缘射流可有效降低格尼襟翼引入的阻力增量,提高翼型升阻比;当射流动量系数一定时,尾缘射流翼型升阻比与转矩系数随射流出口宽度增加而减小;当射流速度为常数时,随射流出口宽度增加,翼型气动特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格尼襟翼 射流 攻角 阻力系数 升阻比
下载PDF
环量控制扑翼式获能器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倪思彤 史方锐 孙晓晶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环量控制的新型扑翼获能技术,首先对这种扑翼在不同折合频率下的获能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传统扑翼和表面施加协同射流控制扑翼的获能效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工况下对翼型尾缘部施加持续射流均能有效改善翼型的气动性... 提出了一种采用环量控制的新型扑翼获能技术,首先对这种扑翼在不同折合频率下的获能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传统扑翼和表面施加协同射流控制扑翼的获能效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工况下对翼型尾缘部施加持续射流均能有效改善翼型的气动性能,使扑翼的能量转换效率显著提高,且提升幅度优于协同射流控制方法,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此外,针对连续射流能耗较高的缺点进一步改进了射流施加策略,建立了四种不同射流喷射控制模式,对比研究了连续式、方波式、正弦式和三角波式射流模式下扣除射流能耗后采用环量控制扑翼的获能净效率,旨在以获取最高能量转换效率为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射流所需能耗。不同射流模式下的能耗分析表明,连续式环量控制模式下所需能耗最高,方波式、正弦式和三角波式的能耗依次次之,因此扣除主动控制射流的能耗后,三角波式射流喷射模式下扑翼的获能净效率最高,比传统扑翼获能效率相比提升幅度最高可达22.2%,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模式 环量控制 扑翼获能 能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机翼喷流增升机理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焦予秦 程玉庆 金承信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中对以喷气襟翼为基础的运输机新型高效增升系统的机理进行研究。简述了基于喷气襟翼的运输机增升装置、风洞试验装置和试验模型的设计,给出了喷气压力、喷流速度和简单襟翼偏角参数对增升效果和飞机气动性能影... 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中对以喷气襟翼为基础的运输机新型高效增升系统的机理进行研究。简述了基于喷气襟翼的运输机增升装置、风洞试验装置和试验模型的设计,给出了喷气压力、喷流速度和简单襟翼偏角参数对增升效果和飞机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以喷气襟翼为基础、结合简单襟翼有可能满足运输机高效增升的要求;下翼面后部喷气不仅在升力方向产生分量,且能有效推迟机翼失速、提高下翼面压力、增加机翼环量,从而增加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升装置 喷气襟翼 翼-身组合体 半模 风洞实验
下载PDF
射流襟翼-低压涡轮叶栅主动流动控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华玲 乔渭阳 许开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4,共8页
针对PAK-B低压涡轮叶型,基于耦合了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的Menter’s SSTk-ω两方程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流动状态下射流襟翼的流动控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有效控制PAK-B叶型失速流动状态下的损失,当射流流量百分数为2%,... 针对PAK-B低压涡轮叶型,基于耦合了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的Menter’s SSTk-ω两方程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流动状态下射流襟翼的流动控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有效控制PAK-B叶型失速流动状态下的损失,当射流流量百分数为2%,能量损失系数较无射流襟翼控制状态时下降40%;同时,气流转折角增大5%;影响并使主流进口质量流量减小10%,对于叶型未失速流动,控制不一定有效.结果还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推迟相邻叶型吸力面边界层转捩,从而延迟分离流动再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射流襟翼 转捩模型 流动控制 低压涡轮
下载PDF
喷气吹气襟翼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玉庆 焦予秦 《航空计算技术》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用雷诺平均N-S方程模拟方法对翼型上下表面局部增加喷流和吹气的增升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内容包括改变喷流压比,喷流角度,舵面状态和吹气位置,以此研究吹气襟翼和喷气襟翼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喷气增升主要通过上下翼... 用雷诺平均N-S方程模拟方法对翼型上下表面局部增加喷流和吹气的增升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内容包括改变喷流压比,喷流角度,舵面状态和吹气位置,以此研究吹气襟翼和喷气襟翼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喷气增升主要通过上下翼面压力分布实现的。在一定范围内升力随喷流的压力比升高而升高;上翼面吹气可以推迟上翼面分离且吹气位置前移推迟分离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升 喷气襟翼 吹气襟翼
下载PDF
基于射流的涡轮平面叶栅流动控制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索远 乔渭阳 王蒲伟 《航空计算技术》 2012年第6期25-28,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襟翼射流对涡轮叶栅流动的控制,给出了从某型涡轮叶片压力面尾缘附近由面积为0.785 mm2的矩形射流喷口喷射不同流量射流,对不同流动状态下涡轮叶栅流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有效控制通道内的主流流...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襟翼射流对涡轮叶栅流动的控制,给出了从某型涡轮叶片压力面尾缘附近由面积为0.785 mm2的矩形射流喷口喷射不同流量射流,对不同流动状态下涡轮叶栅流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有效控制通道内的主流流量和流动方向;当射流流量达到主流流量的4%时,在三组雷诺数下主流流量平均减少了12.57%,气流转折角平均增大了4.82%;随着射流流量的增大,叶片载荷系数有所降低,同时总压损失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襟翼 主流流量 变循环 气流转折角 Zweifel载荷系数
下载PDF
被动喷气襟翼对风力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虎彬 徐志晖 +2 位作者 杨波 王建明 申振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6-9,共4页
对风力机叶片的NACA4424翼型附加了被动喷气襟翼,研究其提高风力机功率系数Cp的可能性。在翼型(NACA4424)压力面95%弦长处开缝,使得气体以与弦线成45°的角度向后喷出,模拟Gurney襟翼的作用。通过对有、无喷气襟翼的风力机模型进行... 对风力机叶片的NACA4424翼型附加了被动喷气襟翼,研究其提高风力机功率系数Cp的可能性。在翼型(NACA4424)压力面95%弦长处开缝,使得气体以与弦线成45°的角度向后喷出,模拟Gurney襟翼的作用。通过对有、无喷气襟翼的风力机模型进行风洞对比实验,表明被动喷气襟翼显著提高了风力机的性能。这说明对于实际有扭曲叶片的风力机,在尖、中、根部采用被动喷气襟翼提高其性能是一项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被动喷气襟翼 GURNEY襟翼 安装角 功率系数
下载PDF
内吹式襟翼控制机理和失速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刘 姜裕标 +2 位作者 何萌 陈洪 高立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2,共10页
短距起降运输机对增升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机械式增升装置已无法满足,内吹式襟翼系统是当今固定翼飞机最有效的动力增升形式。为推动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对某加装60°偏角无缝襟翼的亚声速翼型在环量控制作... 短距起降运输机对增升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机械式增升装置已无法满足,内吹式襟翼系统是当今固定翼飞机最有效的动力增升形式。为推动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对某加装60°偏角无缝襟翼的亚声速翼型在环量控制作用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在不同吹气动量系数下的气动特性及流动形态,分析了不同环量控制阶段增升机理、失速特性和吹气动量系数对失速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吹式襟翼增升控制效率(升力系数增量与吹气动量系数的比值)较高,在临界吹气动量系数下可达70,此时相较于无吹气状态,升力增加约125%;主翼上由于环量增加产生的升力增量是翼型升力增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总升力增量的78%;吹气动量系数增加可造成翼型气动中心后移;附面层分离控制区主要通过消除襟翼上的流动分离增加升力,超环量控制区升力的增加是由于尾缘下游的射流效应使流线进一步偏转而实现的;随吹气动量增加,附面层分离控制区的失速迎角提前,超环量控制区失速迎角略微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量控制 内吹式襟翼 柯恩达效应 射流效应 失速特性
下载PDF
无量纲参数对水下冲击射流流态的影响
18
作者 赵立清 孙建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3-607,632,共6页
为明确无量纲参数对水下冲击射流流态的影响过程,采用自由能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同一水深条件、不同弗劳德数、雷诺数和韦伯数等无量纲参数下水下冲击射流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各个工况下射流的流态,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弗劳... 为明确无量纲参数对水下冲击射流流态的影响过程,采用自由能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同一水深条件、不同弗劳德数、雷诺数和韦伯数等无量纲参数下水下冲击射流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各个工况下射流的流态,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弗劳德数、雷诺数以及韦伯数等对水下冲击射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深条件下,(1)若射流出口宽度给定,存在临界雷诺数和临界韦伯数,当射流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或韦伯数大于临界韦伯数时,射流处于振翅冲击流态;(2)弗劳德数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射流将处于振翅冲击流态。临界弗劳德数可以作为评价振翅运动发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振翅 格子BOLTZMANN方法 无量纲参数
下载PDF
水下冲击射流振翅摆动的频率特性
19
作者 赵立清 孙建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5-449,527,共5页
为了研究振翅冲击形态下水下冲击射流的频率特性,采用自由能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一定水深条件下的平面冲击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水下冲击射流除存在稳定冲击运动形态外还存在一种新的振翅冲击运动形态。对振翅冲击射流流场内... 为了研究振翅冲击形态下水下冲击射流的频率特性,采用自由能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一定水深条件下的平面冲击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水下冲击射流除存在稳定冲击运动形态外还存在一种新的振翅冲击运动形态。对振翅冲击射流流场内特定位置上变量的频谱分析表明:横向速度u和自由界面做周期性变化,两者频率相同;在中心轴线上,流向速度频率是横向流动速度频率的两倍。同时,与稳定冲击形态下的射流相比,振翅冲击形态下射流中心轴线速度衰减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射流 振翅摆动 格子BOLTZMANN方法 频率特性
下载PDF
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鑫 李杰 刘城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6,297,共6页
为了满足大型运输机短距起降、大装载、高航程等设计要求,针对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构型(EBF)的增升机理和增升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二维简化算例,探讨了EBF构型在起飞、着陆状态下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时的喷流强度、翼... 为了满足大型运输机短距起降、大装载、高航程等设计要求,针对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构型(EBF)的增升机理和增升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二维简化算例,探讨了EBF构型在起飞、着陆状态下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时的喷流强度、翼型襟翼偏角、飞行迎角对该构型气动力特性和增升效能的影响规律和效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使用EBF构型后,飞机在起飞状态下可以产生51.63%的升力系数增量;在着陆状态下可以产生33.01%的升力系数增量,可以大幅度地改善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的气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吹式襟翼 动力增升 数值模拟 发动机喷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