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he Particle Coagulation in High Concentration Particle-Laden Planar Jet Flow
1
作者 LIN Peifeng WU Dichong +3 位作者 YU Mingzhou WANG Chao ZHANG Lite ZHU Zefe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47-956,共10页
Particle coagulation by Brownian motion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research topic.When particle volume concentration is larger than 0.1%,the classic SMOLUCHOWSKI equation is not applicative anymore.The high concent... Particle coagulation by Brownian motion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research topic.When particle volume concentration is larger than 0.1%,the classic SMOLUCHOWSKI equation is not applicative anymore.The high concentration coagulation,with HEINE's correction,source terms for the Taylor-series expansion method of moments(TEMOM) are firstly driven in this paper.Ultra-fine particle(d0?100 mm) with initial volume fraction f?1% coagulation in a planar jet turbulence flow is simulated via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The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particle distributions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are given out.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gulation is more intense comparing to dilute case in previous research,especially near the nozzle exit.After jet flow is fully developed,the effect is much more obvious at the region between vortexes.The time-averaged γ(the high concentration enhance factor) distributes sharply and symmetrically about the jet centerline at the upstream,but becomes broad and flat at downstream where the cross-stream averaged γ fluctuates drastically.As a new attempt,this paper shows Brownian coagulat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also can be calculated via TEMOM appropriately,and the coagulation at the region between vortexes is about 1.38 times intensive of the dilute result calculated by the classic Smoluchowski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LES Planar jet flow High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下载PDF
移动式水力清淤装置原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焕新 刘定民 +4 位作者 魏加华 雷涛 薛世军 李明 段炎冲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经济高效的泥沙清淤一直是泥沙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前期室内试验表明近期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水力清淤装置具有经济高效的清淤能力和较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检验其现场应用效果,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该装置在陕西渭南东雷... 经济高效的泥沙清淤一直是泥沙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前期室内试验表明近期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水力清淤装置具有经济高效的清淤能力和较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检验其现场应用效果,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该装置在陕西渭南东雷抽黄工程东雷一级站内的8#前池和进水闸外的黄河边滩进行了原型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在两个试验点抽沙时水体均可维持较高的含沙量(平均含沙量分别可达560 kg/m^(3)和330 kg/m^(3),高于室内试验及传统吸排沙装置的结果),展示出优越的现场清淤效果。针对试验站点现存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了工程布置的优化建议,建议将前池的上中段改建为沉沙池并采用本装置实时抽沙,不仅可减少泥沙淤积继而保持泵站长期稳定运行,抽出的泥沙还可作为建筑用沙使用,兼具工程应用和泥沙资源利用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清淤 原型试验 射流冲沙 高含沙
下载PDF
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的工作性能
3
作者 杨磻槟 丁国栋 +2 位作者 陈家庆 冯子夏 郑佳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77-2985,共9页
溶气设备是溶气释放式微细气泡发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工作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WTW手持式溶解氧测定仪实施全程在线带压测量,同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 溶气设备是溶气释放式微细气泡发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工作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WTW手持式溶解氧测定仪实施全程在线带压测量,同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率直接表征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溶气设备在低能耗下仍具有较高的溶气性能;溶气性能随气液比的增加而增加,溶气效率随着溶气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氧转移传质系数随溶气压力和进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进水流量区间为0.7~0.9m^(3)/h。由于新型溶气设备在使用普通球阀减压释气成泡时,仍能产生高质量的微细气泡,占地面积远小于传统设备且不易堵塞,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设备 射流强化 溶气性能 溶解氧浓度 气液两相流 多相反应
下载PDF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对城市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哲 王力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水文地质对城市地下水污染的影响,选择了太行山以南、黄沁河以北的城市。该地区有四种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构建地下水水流和水质模拟算法,确定该区域受六价铬和总硬度污染最严重。在对两类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后,确定受河流影响较... 为研究水文地质对城市地下水污染的影响,选择了太行山以南、黄沁河以北的城市。该地区有四种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构建地下水水流和水质模拟算法,确定该区域受六价铬和总硬度污染最严重。在对两类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后,确定受河流影响较大,迁移方向基本与水流方向一致,污染方式是径流扩散和蒸发浓缩。另外,两类污染物浓度依次按照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山前交接洼地水文地质和冲击平原水文地质的顺序递减,是因为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包气带较厚,氧化作用较明显,所以该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污染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资源污染 六价铬 蒸发浓缩 地下水水流
下载PDF
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浓度及入海通量分析
5
作者 张艳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入海河流是陆源污染物入海的重要途径。石河、洋河、汤河、戴河和饮马河是秦皇岛市的5条主要入海河流,其河口均布设监测断面。本文结合2018—2020年河口监测断面数据,分析5条入海河流的污染物浓度月际变化和入海通量年际变化。监测结果... 入海河流是陆源污染物入海的重要途径。石河、洋河、汤河、戴河和饮马河是秦皇岛市的5条主要入海河流,其河口均布设监测断面。本文结合2018—2020年河口监测断面数据,分析5条入海河流的污染物浓度月际变化和入海通量年际变化。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6—8月氨氮浓度整体略高于其他月份;枯水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整体小于丰水期,枯水期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总体大于丰水期。从污染物入海通量来看,TN和化学需氧量(COD_(Cr))是排放量偏高的入海污染物。在5条入海河流中,洋河贡献59.7%的COD_(Cr)、48.5%的TP、54.6%的TN和42.1%的氟化物。河流水量是影响污染物总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流 污染物 浓度 入海通量 秦皇岛市
下载PDF
Study on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side Railway Tunnels
6
作者 黄美荣 杨立新 赵海恒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0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model and a numerical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e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eory and full scale experiments in a railway tunnel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p... This paper presents a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model and a numerical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e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eory and full scale experiments in a railway tunnel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produce precise predictions for piston wind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railway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iston wind unsteady flow TUNNEL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煤层割缝深度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德成 赵伟 +3 位作者 贾林林 王涛 夏代林 刘勇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16-24,共9页
高压水射流割缝技术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确定割缝深度是优化钻孔布置和射流参数的基础。基于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口压力、靶距、旋转速度对水射流流场特征的影响规律;基于高压水射流破煤实验系统,开... 高压水射流割缝技术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确定割缝深度是优化钻孔布置和射流参数的基础。基于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口压力、靶距、旋转速度对水射流流场特征的影响规律;基于高压水射流破煤实验系统,开展了淹没和非淹没条件下冲击破煤实验,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表明,喷嘴结构一定时,水射流速度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冲击压力随冲击距离增大而发生衰减;水射流发展过程中截面积逐渐增大,导致冲击压力集中区域的范围随靶距的增大而逐渐扩展;射流旋转会导致旋转方向一侧的应力大于另一侧,靶体表面最大切应力随旋转速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入口压力和冲蚀时间的增加,水射流对试样的冲蚀深度增大,但冲蚀深度随冲蚀时间的增加存在阈值。根据高压水射流破煤深度实验结果可知,喷嘴直径为1 mm、压力为30 MPa时,水射流割缝直径可以达到1.2 m。工程应用表明,割缝钻孔平均瓦斯抽采流量为普通钻孔的1.56~2.52倍;抽采16 d后,瓦斯抽采浓度维持在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冲击压力 割缝深度 抽采流量 瓦斯浓度
下载PDF
负压隔离病房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研究及对比分析
8
作者 刘字峻 池燕燕 +1 位作者 林劲松 侯忠诚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3年第1期82-87,114,共7页
合理的气流组织,在保持通风量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提高负压隔离病房通风效率,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八种典型风口布置形式,对其进行气流组织模拟研究。通过对比这八种风口布置形式的气流流动... 合理的气流组织,在保持通风量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提高负压隔离病房通风效率,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八种典型风口布置形式,对其进行气流组织模拟研究。通过对比这八种风口布置形式的气流流动轨迹、污染物质量分布、污染物浓度,得出顶侧送风,下侧排风的风口组合方式较其他气流组织形式,在负压隔离病房的防护通风中,具有更好的稀释作用和气流流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隔离病房 风口布置 气流流动轨迹 污染物质量分布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青岛市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魏辉 张宁 孟祥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利用2015年10月—2016年9月青岛市4个区PM_(10)、O_(3)、PM_(2.5)、SO_(2)、NO_(2)、CO 6种污染物、气象数据和车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了6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的关... 利用2015年10月—2016年9月青岛市4个区PM_(10)、O_(3)、PM_(2.5)、SO_(2)、NO_(2)、CO 6种污染物、气象数据和车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了6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岛市空气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SO_(2)、NO_(2)、CO、PM_(10)和PM_(2.5)的浓度呈现夏、秋季低,冬、春季高的特点;O_(3)浓度呈现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特点;PM_(2.5)和PM_(10)在春季的浓度比夏季高;除O_(3)外,污染物浓度与降水量和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大气污染物浓度 气象因素 车流量
下载PDF
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6
10
作者 刘荣华 王海桥 +1 位作者 施式亮 刘何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分布较均匀 ;射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低 ,且粉尘浓度沿射程不断变化 ,离风筒出风口越远 ,射流断面粉尘平均浓度越高 ;射流卷吸比对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大 ,射流卷吸比越大 ,整个工作面粉尘分布越均匀 .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的分布 ,正确评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和掘进通风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粉尘 分布规律 压入式通风 贴附射流 射流卷吸比 断面粉尘平均浓度
下载PDF
新型“引射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理论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姜毅 郝继光 +1 位作者 傅德彬 耿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6-241,共6页
通过同心筒发射导弹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验证试验,证明了热环境是同心筒发射方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引射同心筒的概念,为彻底解决同心筒发射导弹时导弹周围高温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靠的技术途径,并且通过求解定常... 通过同心筒发射导弹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验证试验,证明了热环境是同心筒发射方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引射同心筒的概念,为彻底解决同心筒发射导弹时导弹周围高温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靠的技术途径,并且通过求解定常/非定常、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射同心筒可以大大降低发射过程中导弹周围的气体温度,同时,通过试验证明了引射同心筒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 垂直发射 燃气射流
下载PDF
同心筒自力发射燃气排导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傅德彬 姜毅 +1 位作者 陈建伟 刘琦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影响同心筒自力发射排气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内外筒间隙是燃气流排导的关键;利用发射筒底部的内筒收缩段可以有效改善燃气排导效果;采用发射筒头部导流结构...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影响同心筒自力发射排气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内外筒间隙是燃气流排导的关键;利用发射筒底部的内筒收缩段可以有效改善燃气排导效果;采用发射筒头部导流结构可以有效改善抽吸作用对导弹发射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 燃气流 优化设计 排导
下载PDF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浓淡射流的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昊 杜黎龙 +3 位作者 王正华 郑立刚 岑可法 樊建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8-182,共5页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因此往往存在浓淡煤粉射流是否在出口后不久即发生混合,导致浓淡分离效果丧失的疑 虑。该文通过气固两相模化实验,采用基于光学波动法的激光光纤探针对水平浓淡气固两相射流在燃烧器出口外浓淡两股射流的混合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两相射流的浓淡分离效果能在较长的射程内得以维持,从而保证了浓淡燃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浓淡燃烧器 气固浓淡射流 混合特性 锅炉
下载PDF
用VOF方法模拟横流下窄缝紊动射流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丽蓉 沈永明 郑永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采用标准双方程kε紊流模型和VOF方法建立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有横流情况下底部排污问题.将回流区的分析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分别将速度和浓度轨迹线拟合成简单的表达式并与试验拟合作了比较.通过对速度和浓度场的分析得到一... 采用标准双方程kε紊流模型和VOF方法建立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有横流情况下底部排污问题.将回流区的分析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分别将速度和浓度轨迹线拟合成简单的表达式并与试验拟合作了比较.通过对速度和浓度场的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 紊动射流 VOF方法 横向流动 浓度
下载PDF
掺气对射流轴线速度衰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卫望汝 邓军 +3 位作者 刘斌 张叶林 钱小燕 刘小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33,共5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用CQY-Z8 a型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了掺气射流的轴线速度,对不同条件下的掺气射流轴线速度衰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入射水流速度、掺气浓度以及射流水股厚度对射流轴线速度衰减的影响,获得了掺气射流轴线速度衰...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用CQY-Z8 a型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了掺气射流的轴线速度,对不同条件下的掺气射流轴线速度衰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入射水流速度、掺气浓度以及射流水股厚度对射流轴线速度衰减的影响,获得了掺气射流轴线速度衰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射流轴线速度呈线性衰减;入射水流速度对射流轴线速度衰减基本没有影响,表现为不同入射水流速度时,各衰减趋势基本一致;掺气浓度越大,射流轴线速度衰减越快;射流水股厚度越小,射流轴线速度衰减越快。因此提高射流水体的掺气浓度,尽可能分散入水水体,可以加快射流轴线速度衰减,有效减弱射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掺气浓度 流速
下载PDF
应用PIV技术对气固两相流粒子浓度场的瞬时测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宏庆 何文奇 +1 位作者 李良杰 张东东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6,共4页
气固两相射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如何测量瞬态的粒子浓度和粒子速度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笔者采用PIV技术,能瞬时测量气固两相射流轴对称平面上粒子浓度分布、粒子运动速度。
关键词 PIV技术 气固两相射流 粒子浓度场 瞬时测量 运动速度 应用
下载PDF
同心筒发射过程燃气射流冲击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艳丽 姜毅 +2 位作者 王伟臣 郝继光 赵刚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表明文中所用计算模型是可靠的。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后盖的冲刷和烧蚀较为严重,燃气主要从内外筒之间排出。内外筒间距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先降低后增大,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发动机喷管出口与后盖的距离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变化较小,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 燃气射流 冲击效应 离散颗粒模型 域动分层法
下载PDF
动水中含污染物冲击射流横向高浓度聚集区的形成机理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靖郁 张燕 王道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27,共5页
采用RNG湍流模型对动水中含污染物冲击射流滞止点下游区域的横向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并与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下游过渡区内横向高浓度聚集区的形成机理和扩散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效应和横流绕流对冲击... 采用RNG湍流模型对动水中含污染物冲击射流滞止点下游区域的横向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并与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下游过渡区内横向高浓度聚集区的形成机理和扩散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效应和横流绕流对冲击射流下游过渡区内的横向浓度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流速比相对较小时,在靠近对称面以及底层壁射流与环境横流的横向边界附近出现较为明显的横向高浓度聚集区,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效应产生的横向逆压梯度以及横流绕流导致的Scarf涡结构对横向高浓度聚集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 污染物 冲击射流 横向浓度分布 高浓度聚集区 机理 特性
下载PDF
新型车载同心筒流场机理与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风波 马大为 +2 位作者 任杰 乐贵高 聂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针对路基车载同心筒自力发射系统热环境评估与改善的问题,基于雷诺平均方程及二阶AUSM格式,依托弹性变形和域动分层结合的动网格技术,对不同结构的同心筒二维轴对称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条件对流场机理及热环境特性... 针对路基车载同心筒自力发射系统热环境评估与改善的问题,基于雷诺平均方程及二阶AUSM格式,依托弹性变形和域动分层结合的动网格技术,对不同结构的同心筒二维轴对称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条件对流场机理及热环境特性的影响,列举了传统优化同心筒自力发射方案;提出了一种适宜路基发射环境的新型同心筒概念。对比的动态数值结果表明,和传统优化方案相比,该新型同心筒大大降低了导弹周围气体的温度,有力改善了高温燃气流进入内筒的"倒吸效应";倒吸进入内筒的低温气体对导弹起到了很好的气冷保护作用;低温气体和燃气混合,改善了外筒的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发射装置 燃气射流 数值模拟 流场机理 热环境特性
下载PDF
不同结构形状的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远成 吴文权 卢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0,共3页
针对不同的城市街道峡谷结构形状,通过求解二维不可压缩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方程及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数值模拟了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场,从而说明了街道峡谷的结构是影响街道峡谷内污染气体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街道峡谷 流场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