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BY LASER ACUPUNCTURE AT THE CERVICAL JIAJI POINTS: AN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102 CASES
1
作者 Shan Qiuhua, Qin Pengxiu, Xiao Fei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1,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4年第1期6-8,19,共4页
Laser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employed in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opathy.The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hree types of the spondylopathy,nerve root type,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spinal cord type were stuied and compared... Laser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employed in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opathy.The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hree types of the spondylopathy,nerve root type,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spinal cord type were stui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three types of spondylopathy.The best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tained in nerve root type with a remarkable effective rate of 98.5%;the effective rates for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the spinal cordtype were 92.3%and 25%,respectively.Combining laser irradiatlon with acupuncture,the therapyposseses the functions of acupuncture,heat effect and mild moxibustion action.Therefore,it showedeffect quickly an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treatment course and high therapeutic effect.Clinicalobservation has confirmed that laser acupunctur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ingle laser irradiation.Thistherapy offers another simple bu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hytosis SPONDYLOPATHY Laser ACUPUNCTURE jiaji pointS (EX-B2)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2
作者 Hui-Jie Chen Xiu-Ming Pang +1 位作者 Song-Yin Zheng Yan W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22期22-26,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model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The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as reproduced by modified Allen's method. Each group was given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 2 hours after modeling.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in T8 to T12, the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was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30 mg/kg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not treated. After treatment, BBB scores were observed to evaluate the motor function of posterior limb in each group, and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s were take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pinal cord neuropathy were observed by Nissl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was detected by RT-q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s (Bax, Bcl-2 and cleaved-Caspase-3) was detected by Western-Blot. Result: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 BBB, neuron survival rate and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poptotic rate of neur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of Bax, Bcl-2, cleaved Caspase-3 protein and Bax/Bcl-2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del group (P< 0.05). Electroacupunct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BB score, neuron survival rate and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reduce apoptotic rate of neurons and the ratio of Bax/Bcl-2, an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Bax, Bcl-2 and cleaved Caspase-3 protein in tissu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model group (P< 0.05). Conclusions: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rats after ASCI,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in tissues and the inhibition of the activation of Bax/Bcl-2/cleaved Caspase-3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ji(EX-B2)points ELECTROACUPUNCTURE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poptosis MICRORNA-21
下载PDF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孙辉 陈国强 +3 位作者 杨朴 鲁娟娟 常永乾 孙国权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康复医学科就诊且行适宜手法治疗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 目的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康复医学科就诊且行适宜手法治疗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腰部推拿和干扰电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可减轻LDH患者的腰部疼痛不适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华 柳百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脊柱相关源性亚健康的调理机制,观察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亚健康状态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刀组(观察组)与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五脏夹脊穴调... 目的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脊柱相关源性亚健康的调理机制,观察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亚健康状态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刀组(观察组)与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五脏夹脊穴调理。观察组用针刀刺松穴位后,分别向督脉及膀胱经透刺,然后选取五脏夹脊穴进行拔罐;对照组取五脏夹脊穴针刺,得气后运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20 min,出针后进行拔罐。21 d后观察两组的调理效果。结果调理后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77.8%(21/27)(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39.3%(11/28),高于对照组的22.2%(6/27)(P<0.01)。结论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针刀疗法 五脏夹脊穴 督脉 膀胱经 拔罐疗法
下载PDF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佳坤 程凯 +3 位作者 朱晓晨 龚立冬 武晋廷 李嘉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73-37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连续治疗6...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麦吉尔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血清疼痛因子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疼痛SF-MPQ评分、SP、PGE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疼痛SF-MPQ评分、SP、PG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IL-1β、TNF-α、NF-κ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6、IL-1β、TNF-α、NF-κ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59/62),对照组为80.65%(50/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症状复发率为5.71%(2/35),对照组为29.63%(8/27)。观察组患者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变异常颈椎生理曲度,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症状复发风险,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颈夹脊穴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白细胞介素6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海鑫 萨仁 +2 位作者 郑全成 宋安华 杨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古法针刺组低于电针组(P<0.05);2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及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古法针刺组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采用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古法针刺 电针 夹脊穴 颈椎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心肺功能监测的个体化运动配合针刺夹脊穴对PC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邵明璐 任敏 +5 位作者 庄燕 瞿昱 蒋琳玲 马光慧 甘梦洁 孟宪忠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个体化运动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 目的研究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个体化运动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20例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心肺运动试验。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其余3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针刺组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康复组基于心肺运动试验进行个体化运动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个体化运动治疗,4组患者均观察8周。以治疗后峰值公斤摄氧量(VO_(2)/kg)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峰值代谢当量(MET)、氧脉搏(VO_(2)/HR),以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斜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并比较。结果共有107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前各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组内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峰值MET、VO_(2)/HR提高,VE/VCO_(2)斜率降低(P<0.05);康复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峰值VO_(2)/kg、MET、VO_(2)/HR提高,VE/VCO_(2)斜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峰值VO_(2)/kg及VE/VCO_(2)斜率均优于其他3组(P<0.05);针刺组与康复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患者的SOD、HO-1、GPX4水平均升高,MD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基于心肺运动试验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联合针刺夹脊穴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具有良好改善作用,优于单用针刺或康复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升高血浆SOD、HO-1、GPX4水平,降低MDA水平,提示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抵抗氧化应激,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夹脊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金玉 王非 +3 位作者 张京兰 金海涛 杨晶 姜磊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6),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雷火灸,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疗效、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肢体肿胀积分[(1.43±0.59)分比(1.67±0.41)分、(0.16±0.32)分比(0.31±0.29)分]及血清NSE[(0.31±0.08)μg/L比(0.39±0.10)μg/L、(0.18±0.05)μg/L比(0.25±0.07)μg/L]、S100β蛋白[(21.99±5.67)μg/L比(25.08±6.41)μg/L、(14.34±3.65)μg/L比(18.26±4.70)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FIM评分[(68.54±10.22)分比(62.39±8.49)分、(83.54±15.61)分比(73.37±11.24)分]、BBS评分[(28.54±6.39)分比(25.21±4.70)分、(37.82±8.64)分比(32.87±7.21)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FIM评分及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及肢体肿胀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华佗夹脊穴 雷火灸 中风后偏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肢体肿胀程度
下载PDF
从“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论夹脊穴治疗功能性腹胀
9
作者 黄钰惠 杨超 +3 位作者 张佳佳 王子辰 陈晟 谭程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5-9,共5页
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 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维联络腹部的功能,为调节腹部诸脏腑经脉气机之枢纽。基于此,笔者提出可从阳治阴,用经络诊察的方式,着重取与腹气街相应的T11~L5夹脊穴区的病证反应点,以散局部有形浊邪;再基于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三者特殊的位置关系,取夹脊穴通调任督与脏腑之气,整体复升降以还浊气,调阴阳之失衡,解除机体因“浊气在上”而生腹胀的病理状态,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功能性腹胀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夹脊穴 气机升降 经络诊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10
作者 朱曦 陶宇洪 +1 位作者 黄鹏 李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52-5857,共6页
背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大多数针刺治疗由CT引导或非引导,对位点的精准控制及针刺有效部位不够明确。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解放军总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 背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大多数针刺治疗由CT引导或非引导,对位点的精准控制及针刺有效部位不够明确。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解放军总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输刺夹脊穴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予输刺夹脊穴治疗,于就诊当天及就诊后4,7 d各治疗1次。治疗前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第2,3,6,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5,P<0.01)。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等3,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JOA评分升高(P<0.05,P<0.01)。④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均升高(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输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并且超声引导能够提升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引导 针刺 夹脊穴 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杰海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基于冬病夏治理论,观察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基础... 目的基于冬病夏治理论,观察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症状加重次数。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CAT评分和患者症状加重次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基础上,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6个月内症状加重次数,改善咳嗽、咳痰和胸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温针疗法 夹脊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咳嗽 冬病夏治
下载PDF
王颖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经验
12
作者 杨文鑫 王颖 +3 位作者 计海生 段冕 何洋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总结王颖主任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证经验。王颖主任认为卒中后上肢痉挛发病之根本在于阴阳失衡,神机失用;所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失和,经筋失养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当以通调阳气,舒筋解痉为原则,基于“形神一体观... 总结王颖主任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证经验。王颖主任认为卒中后上肢痉挛发病之根本在于阴阳失衡,神机失用;所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失和,经筋失养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当以通调阳气,舒筋解痉为原则,基于“形神一体观”及“通督调神”理论提出针刺督脉穴结合夹脊穴,振奋周身阳气,恢复神机功能,以求形神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上肢痉挛 针刺 督脉 夹脊穴
下载PDF
夹脊穴电针联合全杜仲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周赟 杨平 谢建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夹脊穴电针联合全杜仲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 目的探讨夹脊穴电针联合全杜仲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全杜仲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夹脊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屈曲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度、患侧屈伸肌肌力比值(H/Q)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单胺类物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钠(N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TNF-α、IL-1β、IL-6、5-HT、5-HIAA、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度及60°/S与180°/S患侧H/Q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联合全杜仲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屈曲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度、患侧屈伸肌肌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血浆单胺类物质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电针 全杜仲胶囊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涂显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7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FIB、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两组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V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及炎症反应,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刺颈夹脊穴
下载PDF
皮肤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银香 李瑞雨 +1 位作者 徐丛丛 张雪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位在皮部,主要累及肝、脾二脏,久则及肾。其发生涉及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有年老体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外因则与外感火毒湿热时邪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位在皮部,主要累及肝、脾二脏,久则及肾。其发生涉及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有年老体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外因则与外感火毒湿热时邪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种,实为肝经湿热火毒蕴积与血气搏结,造成局部气血凝滞,经脉瘀阻不通,脏腑气机不畅则痛;虚为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外感火毒之邪后,余邪未尽日久化火,耗伤阴血,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肤经脉,不荣则痛。故该病治疗需要兼顾内外虚实,以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皮肤针治疗PHN可因势利导、诱邪外出,既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又可振奋经气、调节脏腑,常用治疗方法有:皮肤针放血、皮肤针联合普通针刺、皮肤针联合灸法、皮肤针联合中药、皮肤针联合西药等。皮肤针治疗PHN,临床叩刺部位选择主要为局部叩刺,其次是阿是穴、夹脊穴的穴位叩刺。目前,皮肤针治疗PHN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观察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疗效评价以观察性指标为主,缺乏实验室指标观察,实验结果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真实性;临床应用型研究多,基础理论型研究少;PHN易复发,病程迁延时间长,部分临床研究仅关注近期疗效,缺少后期随访;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为主,缺乏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建议加强皮肤针治疗PHN的基础研究,注重客观疗效标准,同时注意后期随访及心理疏导,设计更为严谨的科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肤针 局部叩刺 阿是穴 夹脊穴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16
作者 于海良 屈毅楠 +4 位作者 曾佳豪 高思阳 张铁军 韩鹏 荀莉晓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在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在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3个月,2组VAS及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C值和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颈椎矫正康复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功能及僵硬疼痛症状,且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矫正手法 夹脊穴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在ISCI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超 张楠楠 +2 位作者 范晓艳 季迎新 雷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38-2742,共5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康复医院运动疗法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ISCI患者104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康复医院运动疗法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ISCI患者104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步态康复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和联合组(52例,实施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周期12周。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1.29±9.19)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4例、D级28例;联合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2.40±8.29)岁,ASIA分级:C级26例、D级26例。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跨步长、步频、舒适步速)、步行功能[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下肢肌力(股四头肌、臀大肌、腘绳肌、胫前肌、腓肠肌)、下肢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下肢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下肢肌功能(ASIA-Lower Extremity Muscle Function Scale,ASIA-LEM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步长[(0.49±0.13)m比(0.43±0.11)m]、步速[(0.37±0.07)m/s比(0.29±0.06)m/s]、步频[(1.04±0.34)步/s比(0.86±0.22)步/s],股四头肌[(3.05±0.75)分比(2.44±0.59)分]、臀大肌[(3.09±0.81)分比(2.64±0.58)分]、腘绳肌[(1.79±0.48)分比(1.41±0.34)分]、胫前肌[(1.37±0.24)分比(1.26±0.22)分]、腓肠肌肌力评分[(0.42±0.07)分比(0.38±0.07)分],FAC[(3.78±0.48)分比(2.42±0.51)分]、ASIA-LEMS[(37.95±9.22)分比(29.13±8.90)分]、BBS[(35.22±5.46)分比(28.43±7.08)分]、BI评分[(88.20±2.65)分比(74.34±5.48)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1.49±0.52)分比(1.97±0.73)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能有效改善ISCI患者的步态参数、下肢肌力、步行与平衡功能,减少肌肉痉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下肢康复机器人 肌内效贴 下肢痉挛
下载PDF
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何江 易璐 +2 位作者 李林 冯晓琳 宋晓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CS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CS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施氏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SR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SR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整颈三步九法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CSR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VA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针刺颈夹脊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施氏整颈三步九法 针刺 颈夹脊穴 生命质量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夹脊电针通过miR-128-3p/ATG12轴干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吴海波 钟前波 +1 位作者 邓寒冰 冯伦冬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898-905,共8页
目的分析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以及夹脊电针+anta-miR-128-3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做处理,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每日1次... 目的分析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以及夹脊电针+anta-miR-128-3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做处理,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2周),夹脊电针+anta-miR-128-3p组在末次电针刺激后,尾静脉注射anta-miR-128-3p。干预结束后通过行为学(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染色与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病理改变以及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阳性表达;q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miR-128-3p、自噬相关蛋白12(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12,ATG12)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TG1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8-3p与ATG12关系。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脊髓结构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存在大量炎性浸润;夹脊电针组脊髓结构紊乱现象有所减轻,炎性浸润减少;与夹脊电针组比较,夹脊电针+anta-miR-128-3p组脊髓损伤加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miR-128-3p水平、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凋亡率、ATG12 mRNA水平与ATG12蛋白表达升高(P<0.05);夹脊电针组大鼠BBB评分、miR-128-3p水平、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高于模型组(P<0.05),凋亡率、ATG12 mRNA水平与ATG12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与夹脊电针组比较,夹脊电针+anta-miR-128-3p组大鼠BBB评分、miR-128-3p水平、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凋亡率、ATG12 mRNA水平与ATG12蛋白表达升高(P<0.05);miR-128-3p与ATG12靶向结合。结论夹脊电针可能通过调控miR-128-3p/ATG12轴,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miR-128-3p 自噬相关蛋白12 大鼠
下载PDF
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研究
20
作者 赵耀 王立恒 +8 位作者 赵海丰 王昭琦 王晓光 王鹏 伊璠 单郑鹏 刘洋 卢雷 李志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浅刺,各30例,A、B、C组穴位取腰1-腰5华佗夹脊穴,深刺组针刺2寸,浅刺组针刺1寸。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针刺前及治疗当天,90 d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当天和90 d后,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A组和B组OD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期间,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和深度针刺华佗夹脊穴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具有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缓解疼痛,但深刺对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 夹脊 针刺方向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临床疗效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