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桥面板U肋-盖板构造细节(子系统1)疲劳受力行为研究
1
作者 赵秋 游鹏飞 杨艳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2,共11页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行为复杂,基于子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钢桥面板的疲劳受力行为,以钢桥面板子系统1为研究对象,分析轮载作用面积和轮载作用位置对子系统1疲劳受力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盖板厚度和U肋厚度对U肋-盖板构造细节...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行为复杂,基于子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钢桥面板的疲劳受力行为,以钢桥面板子系统1为研究对象,分析轮载作用面积和轮载作用位置对子系统1疲劳受力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盖板厚度和U肋厚度对U肋-盖板构造细节处3个弯矩的影响。同时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对子系统1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轮载作用面积为600 mm×200 mm且轮载作用在U肋间时,子系统1中U肋-盖板构造细节的受力最不利;子系统1以U肋外侧弯矩Mr大于U肋内侧弯矩Ml的情况为主;子系统1焊根开裂模式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均为开裂模式Ⅱ,增大盖板厚度能有效降低焊缝焊根开裂的风险;焊趾开裂模式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与盖板和U肋厚度有关,增大盖板厚度能减小开裂模式Ⅰ发生的概率,增大U肋厚度能减小开裂模式Ⅲ发生的概率;在焊根和焊趾的主S-N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子系统1的主导开裂模式为焊趾开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U肋-盖板构造细节 轮载作用面积 轮载作用位置 疲劳开裂模式 等效结构应力法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钢-混结合段性能演化试验研究
2
作者 谢开兵 龚顺燧 +2 位作者 马虎 邹杨 周建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80,共10页
为探究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结合段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演化规律,设计结合段局部1∶2缩尺模型,分别按照设计状态和极限状态施加循环荷载。研究表明:设计荷载循环作用下,每次加载应力-荷载曲线都能够基本重合,且都呈线性关系,说... 为探究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结合段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演化规律,设计结合段局部1∶2缩尺模型,分别按照设计状态和极限状态施加循环荷载。研究表明:设计荷载循环作用下,每次加载应力-荷载曲线都能够基本重合,且都呈线性关系,说明设计荷载循环作用下结合段的性能基本没有退化。极限荷载循环作用下,每次加载界面粘接均有一定退化,在第6次加载中开裂处混凝土脱空,界面粘接退化严重。前5次加载前段刚度退化不明显,在第6次加载至3300 kN时,已经退化严重。该文通过对结合段的界面滑移量以及位移量进行分析,研究界面粘接退化以及整体刚度退化,对认识特大跨轨道专用钢-混结合段在偶然极端荷载(如严重超载、地震荷载等)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规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作用 结合段 设计荷载 极限荷载 性能退化
下载PDF
定量运动负荷和个性特征对动觉准确性和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石岩 阎守扶 申高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在于了解个性特征和定量运动负荷与同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定量运动负荷可以使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 目的在于了解个性特征和定量运动负荷与同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定量运动负荷可以使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明显提高,而手动作稳定性变化不显著。本研究初步证明了韩国射箭训练中利用跑步等手段使运动员处于较高心率之下进行射准练习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 定量运动负荷 个性特征 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 手动作稳定性
下载PDF
持续荷载与氯盐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24
4
作者 金伟良 王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针对已有的研究以小尺度的试块实验而未能反映实际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与氯盐耦合作用效应,自行设计大尺度钢筋混凝土梁的持续荷载施加装置,采用"电渗-恒电流-干湿循环"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加速锈蚀实验,... 针对已有的研究以小尺度的试块实验而未能反映实际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与氯盐耦合作用效应,自行设计大尺度钢筋混凝土梁的持续荷载施加装置,采用"电渗-恒电流-干湿循环"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加速锈蚀实验,并对试验后的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RCT方法研究试验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范围内的氯离子分布规律,采用半电池电位法及称重法相结合来评价试验梁内纵向受拉钢筋锈蚀程度.结果表明:氯盐与持续荷载耦合作用下,随着持续荷载水平的提高,保护层厚度范围内的氯离子质量分数会增大,会在钢筋附近出现聚集现象;同时,也使纵向钢筋的锈蚀率增大,钢筋截面的锈蚀不均匀程度明显;导致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减小,延性降低,截面曲率延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荷载 氯盐耦合作用 钢筋混凝土梁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场模拟及风浪致结构动力效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芳菲 周岱 +2 位作者 马晋 鲁佳宝 廖丽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2-117,共6页
研究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压风载模拟,分析风浪致结构动力效应。以我国先进的海洋石油981平台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进行脉动风作用下结构的非稳态分析,针对平台不同倾斜度,计算不同入射风向角下平台的整体风载荷,确定最不利工况条件。... 研究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压风载模拟,分析风浪致结构动力效应。以我国先进的海洋石油981平台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进行脉动风作用下结构的非稳态分析,针对平台不同倾斜度,计算不同入射风向角下平台的整体风载荷,确定最不利工况条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半潜式海洋平台主体和锚泊系统的一体化有限元力学模型,数值模拟随机风荷载和随机波浪荷载,计算最不利工况时在风浪荷载联合作用下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其动力响应规律,为海洋平台的设计及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海洋平台 系泊锚链 风浪荷载模拟 风浪联合作用 动力时程分析
下载PDF
考虑纵缝影响的重力坝静动力荷载组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刚 马震岳 张运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将时间显式积分动力有限元方法与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有纵缝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地基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反应计算分析方法。同时,采用动力学方法求解静力作用效应,解决了含接触非线性问题的重力坝坝体静、动力荷载组合作用... 将时间显式积分动力有限元方法与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有纵缝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地基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反应计算分析方法。同时,采用动力学方法求解静力作用效应,解决了含接触非线性问题的重力坝坝体静、动力荷载组合作用效应的计算问题。文中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某混凝土重力坝的纵缝对坝体静、动力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明确了纵缝的存在是影响坝体抗震安全性的不利因素,从而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力荷载组合作用 显式动力有限元 重力坝 纵缝 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
下载PDF
基于EC法的风浪联合作用主塔-基础体系极限荷载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涂志斌 黄铭枫 楼文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25-134,共10页
针对基于Rosenblatt映射变换的极限状态曲线计算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多维随机变量极限状态曲线的简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寻找同时满足边缘分布、联合分布和可靠指标的变量估计值,将随机变量条件分布函数及其逆函数的求解转化为边缘分布函数... 针对基于Rosenblatt映射变换的极限状态曲线计算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多维随机变量极限状态曲线的简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寻找同时满足边缘分布、联合分布和可靠指标的变量估计值,将随机变量条件分布函数及其逆函数的求解转化为边缘分布函数的求逆,从而达到简化极限状态曲线计算的目的。以某跨海大桥桥塔-基础体系为工程实例,以涠洲岛海洋站风浪同步观测资料为环境变量统计资料,通过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分布模型构造了风浪联合分布函数,根据简化算法计算了风浪极限状态曲线,利用EC法估计了桥塔-基础体系的基底剪力极限荷载效应,并与外推法的估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简化算法和EC法的跨海大桥桥塔-基础体系基底剪力极限荷载效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荷载效应 极限状态曲线 风浪联合作用 EC法 COPULA函数
下载PDF
桩-土-筏基础共同工作的设计与实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颖孜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63,共4页
高层建筑桩土间有着共同作用 ,承台、筏板对上层荷载起着分担作用 ,以某高层建筑基础桩 土 筏共同工作的设计为例 ,对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及现场测试进行分析、比较与探讨 。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桩基工程 桩土支承体系 刚度短阵 变形
下载PDF
基于BOTDR的能源桩现场试验与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磊 韩川 +2 位作者 黄坚 王洋 周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7-126,共10页
能源桩集承受荷载和热量交换于一体,受荷载-温度联合作用,其承载性状变化异常复杂。通过上海某能源桩工程现场试验,利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的分布式光纤智能感测技术监测桩身轴力和温度变化,获取荷载与温度单一因素及联合... 能源桩集承受荷载和热量交换于一体,受荷载-温度联合作用,其承载性状变化异常复杂。通过上海某能源桩工程现场试验,利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的分布式光纤智能感测技术监测桩身轴力和温度变化,获取荷载与温度单一因素及联合作用下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分析了荷载-温度联合作用下能源桩承载性状与荷载传递特征。结果表明:能源桩承载性状与普通灌注桩有一定的差别,桩身温度升高会引起桩身变形,在土体约束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桩身轴力,其大小与桩身温度变化量近似呈线性关系;荷载-温度联合作用时,桩身轴力远大于受单一因素作用时的桩身轴力,由荷载-温度联合作用引起的轴力增量可达到荷载单独作用时桩身轴力的2倍及以上,同时桩身受温度升高的影响会在较大范围产生桩侧负摩阻力,而荷载作用能够明显缓解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温度联合作用 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 温度 轴力 负摩阻力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设计尺寸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旭红 房贞政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60-66,共7页
结合多维拟静力空间框架节点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成果,对不同节点破坏形式和传力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规范中关于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尺寸的规定。分析结果表明:梁高也是影响... 结合多维拟静力空间框架节点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成果,对不同节点破坏形式和传力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规范中关于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尺寸的规定。分析结果表明:梁高也是影响核心区受剪承载能力的因素,规范在截面尺寸限制公式中应引入梁高的影响,在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加以强调,以保证强节点的抗震设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节点 设计准则 二维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砖墙与平面框架共同承重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的荷载分配与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建京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6期79-81,84,共4页
砖墙与平面框架共同承重房屋在教学楼、厂房、仓库等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国家标准对该类型房屋的结构设计和已有房屋的结构鉴定未作明确规定。本文借鉴国家标准在类似条件下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类型房屋的水平力分配进行分... 砖墙与平面框架共同承重房屋在教学楼、厂房、仓库等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国家标准对该类型房屋的结构设计和已有房屋的结构鉴定未作明确规定。本文借鉴国家标准在类似条件下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类型房屋的水平力分配进行分析,提出该类型房屋结构验算与已有结构分析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 平面框架 共同承重 水平力分配 侧向刚度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12
作者 寇立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Nishiumi算法分析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时,未考虑贯穿钢筋对混合桥结合段剪力键承载力的影响作用,分析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较大。提出新的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得... 采用Nishiumi算法分析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时,未考虑贯穿钢筋对混合桥结合段剪力键承载力的影响作用,分析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较大。提出新的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栓钉类剪力键和钢筋混凝土柱类剪力键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新的极限承载力分析试验,通过设计剪力键试件、试件地震加载和试验测试点安置和测试内容安排,分析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剪力键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可准确分析地震作用下混合桥结合段剪力键的极限承载力,且分析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实测结果几乎一致,误差不超过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混合桥 结合段 极限承载力 剪力键 地震加载
下载PDF
广义刚接梁法计算弯桥荷载横向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运光 宋娃丽 范廉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6-38,共13页
基于梁系模型,考虑各曲梁的弯扭耦合效应及其跨长的横桥向变化,提出一种弯桥荷载横向分布实用分析新法——广义刚接梁法,其计算成果与模型桥试验值相符较佳。
关键词 刚接梁法 弯扭耦合 梁系 横向分布 模型桥 加载试验
下载PDF
Load Rate of Facet Joints at the Adjacent Segment Increased After Fusion 被引量:3
14
作者 Hui Li Bao-Qing Pei +3 位作者 Jin-Cai Yang Yong Hai De-Yu Li Shu-Qin 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042-1046,共5页
Background: The cause of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after fusion remains unknown. It is reported that adjacent facet joint stresses increase al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This increase... Background: The cause of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after fusion remains unknown. It is reported that adjacent facet joint stresses increase al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This increase of stress rate may lead to tissue injury. Thus far, the load rate of the adjacent segment facet joint after fusion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Six C2-C7 cadaveric spine specimens were loaded under tour motion modes: Flexion, extension, rotation, and lateral bending, with a pure moment using a 6° robot arm combined with an optical motion analysis system. The Tecscan pressure test system was used for testing facet joint pressure. Results: The contact mode of the facet joi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force center during different motions were recorded. The adjacent segment facet joint forces increased faster after fusion, compared with intact conditions. While the magnitude of pressures increas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distribution modes before and after fusion. No pressures were detected during flexion. The average growth velocity during extension was the fastest and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lateral bending. Conclusion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artilage injury was the increasing stress rate of loading. This implies that ASD after fusion may be related to habitual m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fusion. More and faster extension is disadvantageous for the facet joints and should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 Related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Facet joints load FUSION load Rate
原文传递
循环荷载作用下管桁结构直接焊接节点焊材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顺涛 杨文伟 索雅琪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5-41,共7页
对管桁结构直接焊接相贯节点中存在的焊缝,制作标准试件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得到σ-ε滞回曲线、循环应力幅值退化曲线,分析了焊材试件的破坏模式及在三种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的特点。利用ABAQUS软件模拟试验过程,与试验滞回曲线... 对管桁结构直接焊接相贯节点中存在的焊缝,制作标准试件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得到σ-ε滞回曲线、循环应力幅值退化曲线,分析了焊材试件的破坏模式及在三种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的特点。利用ABAQUS软件模拟试验过程,与试验滞回曲线做对比,并用Ramberg-Osgood模型拟合了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焊材损伤累积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裂纹萌生和破坏阶段应力幅退化较快,裂纹稳定发展阶段变化较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焊材循环应力幅值、卸载刚度和耗能能力均逐渐减小,呈现出循环软化特性;ABAQUS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由循环加载试验标定的强化参数能用于有限元分析;Ramberg-Osgood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桁结构 直接焊接节点 本构关系 损伤累积 循环荷载
下载PDF
不同岩体结构巷道冲击地压破坏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洋 陈杰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深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的发生常造成井巷的破坏,通过两类岩体结构的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爆炸和静载共同作用的加载模式,在室内研究了巷道冲击地压的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层状岩体结构的模型试验条件下,破坏主要表现为洞壁表... 深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的发生常造成井巷的破坏,通过两类岩体结构的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爆炸和静载共同作用的加载模式,在室内研究了巷道冲击地压的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层状岩体结构的模型试验条件下,破坏主要表现为洞壁表面有薄层材料振落,而在小块状岩体结构的模型试验条件下,破坏表现为从爆心到洞壁出现较大塌落空腔,为深部煤矿巷道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机理 模型试验 岩体结构 动载与静载共同作用
下载PDF
桥梁新、旧基础协同作用荷载重分配预加载系统 被引量:3
17
作者 居艮国 黄凯赞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保证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新桩基础在施工后能和原桩基础协调工作,设计了1套荷载重分配预加载系统,将现有上部结构条件下的荷载在新、旧桩基础间重新分配,即对原有桩基础进行卸载,并将这部分荷载同步转移到新桩基础,使新、旧桩... 为保证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新桩基础在施工后能和原桩基础协调工作,设计了1套荷载重分配预加载系统,将现有上部结构条件下的荷载在新、旧桩基础间重新分配,即对原有桩基础进行卸载,并将这部分荷载同步转移到新桩基础,使新、旧桩基础的承载力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该项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对现有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在新桩基础的沉降基本稳定后,浇筑新、旧桩基础承台间后浇带,将承台连成整体,使新、旧桩基础的协同作用在分担桥梁上部结构新增荷载前实现,从而达到桥梁上部结构改造后新、旧基础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改建 基础 协同作用 预加载 荷载重分配 PTFE加载支座
下载PDF
半刚性节点框架PEC柱在重复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补拴 赵冲 +1 位作者 赵根田 陈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实际震害中孤立型地震发生概率较低,主震发生后大部分伴随多次余震。考虑框架屈服顺序依次为梁翼缘、柱、节点角钢,设计制作3榀半刚性节点PEC柱-型钢梁框架,完成首次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对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KJ-3... 实际震害中孤立型地震发生概率较低,主震发生后大部分伴随多次余震。考虑框架屈服顺序依次为梁翼缘、柱、节点角钢,设计制作3榀半刚性节点PEC柱-型钢梁框架,完成首次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对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KJ-3框架拆除钢梁后的两根PEC柱进行第2次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展开PEC柱在重复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梁柱节点增设腹板连接角钢时,梁截面充分参与传力,可改善结构整体工作性能。PEC柱在经历重复地震作用时,承载能力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强度退化稳定,耗能性能良好,破坏层间位移角均大于“大震不倒”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0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梁柱半刚性节点性能优化及PEC组合柱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节点 强节点弱构件 PEC柱 重复地震作用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多车辆联合作用下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分析
19
作者 靳晨辉 白润波 《山东交通科技》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受力特性,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胎与桥梁铺装层的接触力学问题做了分析,研究了多车辆联合作用对桥面铺装层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轮胎—铺装层接触模型计算得到的最大压应... 为进一步了解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受力特性,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胎与桥梁铺装层的接触力学问题做了分析,研究了多车辆联合作用对桥面铺装层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轮胎—铺装层接触模型计算得到的最大压应力值明显大于按矩形均布荷载布置时的计算值,相邻行车道的行驶车辆对铺装层产生的压应力之间相互影响,铺装层厚度、铺装层弹性模量和荷载大小等对铺装层的应力和变形大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荷载 桥梁铺装层 车辆联合作用 受力特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循环软水变换气换热器膨胀节计算
20
作者 朱彦伟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结合原设备破坏的形式,提出直立、高耸设备膨胀节计算时必需考虑地震作用、风载荷与设备其他载荷组合作用,并重新进行了膨胀节合理设计。
关键词 膨胀节 地震作用 风载荷 应力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