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团队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联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对我科实习医生进行实习带教。试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TBL教学法联合CP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满意度,在关节运动医学科实习带...采用团队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联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对我科实习医生进行实习带教。试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TBL教学法联合CP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满意度,在关节运动医学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结合团队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在关节运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实习医生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选择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观...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结合团队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在关节运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实习医生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选择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CP结合T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医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评价两组关节运动医学临床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理论成绩(38.70±3.32)分、临床技能成绩(36.90±2.89)分、出科考试总成绩(75.60±3.75)分低于观察组理论成绩(43.53±3.08)分、临床技能成绩(40.83±3.59)分、出科考试总成绩(84.35±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6,P<0.05;t=5.390,P<0.05;t=9.124,P<0.05)。观察组满意度(92.5%)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5)。结论CP联合TBL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满意度,在教学活动中有较为理想的运用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指导是否有益于促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讨论效率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三年级医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之前进行的PBL讨论课由基础...目的探索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指导是否有益于促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讨论效率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三年级医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之前进行的PBL讨论课由基础学科教师单独指导),联合指导小组增加1位临床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4个PBL讨论案例、4个小组合计49名学生。每次案例讨论课开始前向联合教学组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课程结束后回收问卷。以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49名学生进行了反馈。针对指导教师表现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基础学科教师在梳理学习目标、鼓励提出不同想法以及使用学生熟悉的专业名词三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显示,联合指导时学生反馈参与讨论、发言以及上传学习材料等更为积极;关于学习效果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联合指导时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融合以及对未来临床工作的帮助都更加有益。结论基础学科教师与临床学科教师联合指导有利于基础和临床的深度融合,师生受益,教学相长。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也为基础学科及临床学院教师互聘机制提供了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结合团队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在关节运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实习医生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选择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CP结合T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医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评价两组关节运动医学临床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理论成绩(38.70±3.32)分、临床技能成绩(36.90±2.89)分、出科考试总成绩(75.60±3.75)分低于观察组理论成绩(43.53±3.08)分、临床技能成绩(40.83±3.59)分、出科考试总成绩(84.35±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6,P<0.05;t=5.390,P<0.05;t=9.124,P<0.05)。观察组满意度(92.5%)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5)。结论CP联合TBL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满意度,在教学活动中有较为理想的运用效果。
文摘目的探索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指导是否有益于促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讨论效率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三年级医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之前进行的PBL讨论课由基础学科教师单独指导),联合指导小组增加1位临床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4个PBL讨论案例、4个小组合计49名学生。每次案例讨论课开始前向联合教学组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课程结束后回收问卷。以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49名学生进行了反馈。针对指导教师表现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基础学科教师在梳理学习目标、鼓励提出不同想法以及使用学生熟悉的专业名词三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显示,联合指导时学生反馈参与讨论、发言以及上传学习材料等更为积极;关于学习效果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联合指导时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融合以及对未来临床工作的帮助都更加有益。结论基础学科教师与临床学科教师联合指导有利于基础和临床的深度融合,师生受益,教学相长。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也为基础学科及临床学院教师互聘机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