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Seismic-damaged Lateral Joints in CompositeFrame Consisting of CFSST Columns and Steel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 ReinforcedConcrete
1
《建筑工程(中英文版)》 2015年第2期22-29,共8页
A new composite strengthening method of seismic-damaged lateral joints in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Steel Tubes (CFSST) columns and steel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 Reinforced Concre... A new composite strengthening method of seismic-damaged lateral joints in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Steel Tubes (CFSST) columns and steel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at the ends of columns andwelding steel plates at the ends of beam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design specifications, one half scaled models of 4lateral joints in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ST columns and steel beam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One model wasoriginal control specimen, one was strengthened by enclosed RC, and the others were strengthened after pre-damage. The destructiontests under lateral cyclic load on the models were carr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eismic-damaged joints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RC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n different levels of seismic damage we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damagedjoints in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ST columns and steel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 RC meets the strongcolumn-weak beam joints requirement of seismic design, and the failure modes are of all joints are the bending failure of steel beam.The reinforcement with enclosed RC has a significant on increasing the ultimate capacity and the seismic behaviors of joints. Thestudy indicated the rehabilitated joints recover the level of their original seismic performances before seismic damage in a certainextent damage level. Based on the test data, namely the ultimate capacity, limit displacement, ductility, the energy consumptioncoefficient, limit displacement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of seismic-damaged joints by strengthened with enclosed RC is an effectivemethod for seismic strength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me joint with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FSST)-steel Beam Strengthening with Enclosed ReinforcedConcrete (RC) QUASI-STATIC Test SEISMIC Damage SEISMIC Behavior
下载PDF
Seismic behavior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建 邱洪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36-1547,共12页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on two test walls. Th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ovel joints as well as the favorabl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walls, even though certain optimiz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ductility. The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subsequently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e load-transferring route of the novel joints is concise and definite. During the elastic stag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in the connecting steel frame(CSF) distributes uniformly; and each high-strength bolt(HSB)primarily delivers vertical shear force. However, the stress in the CSF redistributes when the walls develop into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At the ultimate stat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and horizontal normal stress in the CSF distribute linearly; and the HSBs at both ends of the CSF transfer the maximum shear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ast shear wall vertical joint seismic behavior high-strength bolt connecting steel frame
下载PDF
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太伟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装配式建筑既是建筑现代设计理念、构件生产、现场管理革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行组件化理念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结合目前国内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情况,对可恢复式梁柱节点、方钢管柱-桁架梁、带悬臂梁节点、框架体系装配... 装配式建筑既是建筑现代设计理念、构件生产、现场管理革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行组件化理念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结合目前国内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情况,对可恢复式梁柱节点、方钢管柱-桁架梁、带悬臂梁节点、框架体系装配式节点形式的构造和力学性能进行阐述与总结。研究表明,装配式钢结构梁柱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目前基于装配式节点构造及各参数的研究主要针对二维平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后续需对节点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及损伤时序、三维空间结构中楼板与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和考虑楼板后整体结构的复位机理与刚度变化历程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增加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广至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套筒连接 框架体系 梁柱节点
下载PDF
新型分层装配式节点钢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褚云朋 肖雅馨 +2 位作者 罗萍 钟燕 陈雪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为提高装配式钢框架的装配效率,结合节点抗震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全螺栓分层装配式节点。对新型和传统两类节点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并把节点参数引入整体框架模型中,采用SAP2000建立两类框架模型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考虑基于层间... 为提高装配式钢框架的装配效率,结合节点抗震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全螺栓分层装配式节点。对新型和传统两类节点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并把节点参数引入整体框架模型中,采用SAP2000建立两类框架模型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考虑基于层间位移角的单参数损伤模型和基于变形与累积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定义结构性能水准限值并划分破坏等级,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双参数损伤指标下,新型节点框架的易损性曲线都包络于传统节点钢框架的易损性曲线内,且新型节点框架的抗倒塌储备系数更大,说明采用新型节点能降低结构在各破坏状态下的失效概率,提高框架的抗倒塌能力;在LS1、LS2极限状态下结构基于单参数损伤指标的峰值加速度中位值比基于双参数损伤指标下的峰值加速度中位值小,在LS3、LS4极限状态下则相反,说明累积耗能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影响明显,结合双参数损伤指标能更好地预测结构的损伤程度;新型节点框架在单、双参数损伤模型下的倒塌储备系数均高于传统框架,说明新型框架的抗倒塌储备能力更高,有利于结构抗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装配式钢框架 全螺栓连接节点 损伤模型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博物馆结构设计重难点分析研究
5
作者 张蜀泸 姚丽 +1 位作者 张志军 朱思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并设置屈曲约束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结构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针对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开展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机理分析、框架柱计算长度与穿层柱分析、东侧大悬挑... 四川大学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并设置屈曲约束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结构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针对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开展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机理分析、框架柱计算长度与穿层柱分析、东侧大悬挑空间的相关分析。利用反应谱分析及时程分析探究了屈曲约束支撑工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有效改善钢结构产生塑性铰的状况,起到保护主体钢框架的作用。针对东侧大悬挑空间的功能要求,设计采用了屋顶桁架结合钢拉杆吊挂东侧大楼梯的结构形式,通过结构防连续倒塌分析、楼板应力分析、楼盖舒适度分析、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等确保该部位结构设计安全合理。对整体结构受力机理和薄弱部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点部位的设计原则和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 钢框架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性能化设计 空间悬挑 关键节点
下载PDF
基于新型耗能板提升钢框架节点抗震和抗连续倒塌能力
6
作者 孟宝 杜强强 +2 位作者 钟炜辉 段仕超 李亮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7,共15页
针对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有限的抗倒塌能力,该文基于新型耗能板对其进行改进提升。首先通过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新型耗能板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而通过新型耗能板与节点在地震作... 针对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有限的抗倒塌能力,该文基于新型耗能板对其进行改进提升。首先通过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新型耗能板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而通过新型耗能板与节点在地震作用和连续倒塌条件下的协同作用,给出了新型耗能板节点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型耗能板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不同,在单调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受拉破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剪切破坏;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新型耗能板节点的抗震与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是合理的;新型耗能板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主要经历双塑性区域形成阶段和硬化阶段,其中新型耗能板全焊节点的抗震和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硬化阶段;新型耗能板的增加可同时有效提高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的承载力、变形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节点 新型耗能板 抗震能力 抗连续倒塌能力
下载PDF
榫卯灌浆钢管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鹏程 陈洲武 胡乐朋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为探索建筑钢结构低能耗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方钢管柱-矩钢管梁采用榫卯连接、砂浆灌浆阻滑的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榫卯灌浆节点及传统全焊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延性系数以及极限承... 为探索建筑钢结构低能耗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方钢管柱-矩钢管梁采用榫卯连接、砂浆灌浆阻滑的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榫卯灌浆节点及传统全焊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延性系数以及极限承载力,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榫卯灌浆节点在弹性阶段的承载力与全焊接节点相当,但榫卯灌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高于全焊接节点,塑性发展平台更长;榫卯灌浆节点的破坏方式为砂浆磨损挤碎,钢构件损伤小;摩擦耗能效果好,滞回曲线饱满,且震后砂浆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榫卯连接 榫卯灌浆节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8
作者 张曙光 马燕 +1 位作者 赖超 胡亚东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有效防止梁柱节点处发生脆性破坏并提高节点抗震性能,提出一种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钢框架节点。以边柱节点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节点、非对称加强型节点、狗骨式削弱型节点和普通型节点共4个节... 为有效防止梁柱节点处发生脆性破坏并提高节点抗震性能,提出一种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钢框架节点。以边柱节点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节点、非对称加强型节点、狗骨式削弱型节点和普通型节点共4个节点模型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方面的区别。研究表明: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节点能够有效实现塑性铰外移,防止节点发生脆性破坏,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还可以保持较好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非对称加强与狗骨式削弱型节点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极限荷载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敬贺 罗云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施工快、工期短、污染小的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由方钢管柱、H型钢梁、保险丝、高强螺栓和现浇楼板组成的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并变换保险丝处梁间缝隙宽度、保险丝长细比和保险丝屈服强度三个参数,共建立...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施工快、工期短、污染小的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由方钢管柱、H型钢梁、保险丝、高强螺栓和现浇楼板组成的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并变换保险丝处梁间缝隙宽度、保险丝长细比和保险丝屈服强度三个参数,共建立了13个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丝能够实现损伤控制,保护主体结构免受损伤;保险丝处梁间缝隙宽度大于5mm时,可以保证梁段不发生碰撞,损伤集中在保险丝处,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10mm的缝隙宽度;保险丝长细比为43时,能够保证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当主体结构选用Q345B钢材时,保险丝宜采用Q235B钢材,以实现保险丝的损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可恢复功能 梁柱节点 保险丝 损伤控制 装配式结构
下载PDF
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忠豪 王燕 +2 位作者 安琦 武文爽 刘子良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设计了3个足尺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试件,针对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和转动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影响节点试件的抗震... 设计了3个足尺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试件,针对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和转动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影响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的滞回环呈梭形,且形状较为饱满,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3个节点试件均出现明显的刚度退化现象且下降坡度平缓;3个节点试件的层间位移角分别为0.085 rad、0.082 rad和0.096 rad,节点试件均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性能且满足节点抗震设计要求。试件破坏特征表明,在模块柱内梁的上、下翼缘对应位置设置内隔板对节点的抗震性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框架 模块间内套筒节点 滞回性能 层间位移角 内隔板
下载PDF
金阳河特大桥超高桥墩设计关键技术
11
作者 钟川剑 王戈 +1 位作者 蒋建军 何锐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金阳河特大桥主桥为(106+2×200+115+40)m连续刚构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桥址处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7.7度,5~7号主墩分别高113、196、182 m。针对横桥向抗震响应突出且墩高差异大的特点,主墩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墩,对墩高较大的6... 金阳河特大桥主桥为(106+2×200+115+40)m连续刚构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桥址处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7.7度,5~7号主墩分别高113、196、182 m。针对横桥向抗震响应突出且墩高差异大的特点,主墩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墩,对墩高较大的6号、7号主墩横桥向双侧放坡,各主墩顺桥向尺寸保持恒定以方便施工,梁端设置粘滞阻尼器以实现顺桥向耗能减震;各主墩刚度经匹配设计,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达到合理比例。主墩为外包混凝土的四肢钢管混凝土柱及柱间腹板形成的箱形构造,竖向每间隔12 m设置1道钢筋混凝土横隔板;墩梁固结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置于主梁0号块腹板外侧的连接构造,钢管混凝土柱与承台连接采用承压板+PBL剪力键的构造。大桥整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持久状况和E2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小于规范规定的变形容许值。主墩施工先安装钢管骨架,再采用液压爬模工艺施工钢管外包层和柱间腹板,研发了多点同步重型提升系统代替大型塔吊,以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节省施工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钢管混凝土组合墩 超高桥墩 高烈度地震区 抗震体系 横向放坡 墩梁嵌固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北京未来城学校教学楼钢结构设计与分析
12
作者 白树杨 周袁凯 +2 位作者 陈欣萌 阎强强 韩彬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9,共8页
北京未来城学校教学楼的地上部分采用钢框架结构,并设置2道结构缝将造型奇特的教学楼分为3个部分。教学楼地下部分不设缝连为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连廊跨度为33 m,采用2层通高桁架结构。钢连廊与两侧主体结构采用弱连接,通... 北京未来城学校教学楼的地上部分采用钢框架结构,并设置2道结构缝将造型奇特的教学楼分为3个部分。教学楼地下部分不设缝连为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连廊跨度为33 m,采用2层通高桁架结构。钢连廊与两侧主体结构采用弱连接,通过对比3种支座方案,选用布置金属摩擦摆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的方案。对钢连廊与两侧主体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连廊整体作为刚体随3层主楼楼面发生地震响应,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显著。此外,介绍了本项目中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及梁配筋的注意事项,为后续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钢连廊 金属摩擦摆隔震支座 黏滞阻尼器 梁柱连接节点
下载PDF
基于内套筒连接的模块化钢框架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黄昆 潘诚勇 《江西建材》 2024年第7期266-269,共4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套筒连接的模块化钢框架梁柱节点,并对其力学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能形成可靠连接。当层间位移角小于1.5%时,刚度退化较慢,等效粘滞阻尼系数趋于0;层间位移角大于1.5%时,刚度退化...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套筒连接的模块化钢框架梁柱节点,并对其力学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能形成可靠连接。当层间位移角小于1.5%时,刚度退化较慢,等效粘滞阻尼系数趋于0;层间位移角大于1.5%时,刚度退化较快,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不断增大,节点耗能能力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钢框架 梁柱节点 力学性能 内套筒连接
下载PDF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项目结构设计
14
作者 黄卓 宋徽 +3 位作者 黄旭丰 农少校 何助节 王传甲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37,共8页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底部拱结构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底部拱结构由上拱、下拱和拉梁组成,其中4个面的上拱转换15根外框柱,下拱仅承担2~4层楼面荷载,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拉梁来平衡拱结构水平推力,...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底部拱结构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底部拱结构由上拱、下拱和拉梁组成,其中4个面的上拱转换15根外框柱,下拱仅承担2~4层楼面荷载,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拉梁来平衡拱结构水平推力,核心筒为双筒布置。通过对比拱桁架和单拱转换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综合考虑建筑效果、结构造价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论述了本项目采用单拱转换结构形式的依据。结合项目的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进行了小震、中震、大震的性能化验算,对大跨度楼盖进行舒适度验算,给出主要的钢结构节点做法。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性能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 钢管混凝土 单拱转换 抗震性能设计 楼盖舒适度 钢结构节点
下载PDF
铁路全钢结构框架墩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15
作者 张晓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针对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邻近营业线时,混凝土立柱施工周期长、钢横梁吊装难度大的问题,提出钢横梁-钢立柱全钢结构框架墩方案。以宣绩高铁跨越既有皖赣铁路工程为背景,对全钢结构框架墩进行设计及应用研究。全钢结构框架墩立... 针对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邻近营业线时,混凝土立柱施工周期长、钢横梁吊装难度大的问题,提出钢横梁-钢立柱全钢结构框架墩方案。以宣绩高铁跨越既有皖赣铁路工程为背景,对全钢结构框架墩进行设计及应用研究。全钢结构框架墩立柱与横梁均为钢结构,提升了结构整体性;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吊装难度和工程投资;通过柱底混合连接构造连接框架墩钢立柱和混凝土基础,提高了安装精度和连接可靠性。对结构稳定、局部承压、疲劳强度、刚度变形等各项指标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全钢结构框架墩采用旁位拼装、整体吊装、柱底对位连接的施工方案,施工阶段采用吊装变形控制和对位引导等施工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工效和安装精度。对比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全钢结构框架墩工程投资相当,但减小了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干扰,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全钢结构框架墩 钢横梁-钢立柱 轻量化设计 混合连接 柱底对位安装 整体吊装 营业线施工
下载PDF
型钢剪力架增强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研究
16
作者 林若凯 江毅 +1 位作者 李妍 易伟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8,共13页
研究型钢剪力架增强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得到型钢剪力架设计的优化方案。考虑型钢的翼缘厚度、腹板厚度、伸臂长度、锚固栓钉规格不同,设计9个板柱节点试件进行反向静力模拟加载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历程和破坏形态,量测节... 研究型钢剪力架增强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得到型钢剪力架设计的优化方案。考虑型钢的翼缘厚度、腹板厚度、伸臂长度、锚固栓钉规格不同,设计9个板柱节点试件进行反向静力模拟加载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历程和破坏形态,量测节点的承载力、变形和应变等指标,调查不同设计组合对板柱节点抗冲切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阐明其失效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型钢剪力架能够提高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改善冲切破坏的脆性特点;设置型钢翼缘、锚固栓钉能够强化节点内纵筋、型钢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增加型钢腹板厚度和设置翼缘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和延性能力;锚固栓钉代替型钢翼缘可改善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但在改善延性方面的效果不如带翼缘试件;增加翼缘厚度来提升承载力存在边际效应,型钢伸臂长度太短难以发挥型钢剪力架的抗冲切增强作用。参考现有规范方法以及试验结果,提出了型钢剪力架增强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剪力架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 抗冲切 静力试验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设计研究
17
作者 江永奇 《福建建筑》 2024年第4期95-98,117,共5页
对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跃层柱计算、拉链杆设计、钢框架节点计算、钢筋混凝土梁与钢柱连接节点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证明解决方案的合理性,所得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钢框架—中心支撑 跃层柱 拉链杆 钢框架节点
下载PDF
现代物流仓储智能高架立体库结构设计要点
18
作者 吴炜斌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根据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新型仓储建筑高度和结构材料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工程设计实践总结和结构规范应用与计算分析,总结智能高架立体库的不同结构型式及其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 智能高架立体库 门式刚架 钢框架 结构计算分析 钢节点 高层货架底板
下载PDF
震损框架节点外包钢板加固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翁大根 张超 +3 位作者 夏敬德 张世明 彭林海 丁孙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5,共10页
针对震损框架节点的修复加固以及附加阻尼器支撑连接节点的增强加固,提出一种外包钢板加固方法,并探讨了相应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四个足尺寸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以验证其加固效果及可靠性。试验首先通过预损加... 针对震损框架节点的修复加固以及附加阻尼器支撑连接节点的增强加固,提出一种外包钢板加固方法,并探讨了相应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四个足尺寸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以验证其加固效果及可靠性。试验首先通过预损加载来模拟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其后分别按不同外包钢板厚度和不同界面灌浆料进行节点加固,并进行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外包钢板厚度参数对于震损节点加固试件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及屈服位移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十分敏感,而外包钢板与内部节点间的填充材料选择,诸如结构胶或无收缩性水泥灌浆料等,则对节点试件的加固效果影响不大;对于连接阻尼器支撑节点,外包钢板加固方法可有效保证节点在较大阻尼器出力下仍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伤 框架节点 外包钢板 修复加固 节点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20
作者 卫星 李小珍 +1 位作者 李俊 强士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6,共4页
重庆石板坡公路长江大桥采用填充混凝土后板式钢—混凝土接头。在轴力、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钢—混凝土接头处将产生轴向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压应力由承压板及PBL剪力键共同传递,拉应力、剪应力主要由PBL剪力键传递。计算得到钢—... 重庆石板坡公路长江大桥采用填充混凝土后板式钢—混凝土接头。在轴力、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钢—混凝土接头处将产生轴向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压应力由承压板及PBL剪力键共同传递,拉应力、剪应力主要由PBL剪力键传递。计算得到钢—混凝土接头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内力。在钢—混凝土接头附近截取18m长的1个梁段,将混凝土与贯穿钢筋进行耦合、贯穿钢筋与PBL板进行耦合,采用实体单元、板单元和梁单元,建立钢—混凝土接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钢—混凝土接头各部分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结构各构件在设计荷载下并未出现超出材料强度的应力峰值;剪力主要靠腹板上的PBL剪力键传递;有效的预应力体系是钢—混凝土接头可靠性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接头 PBL剪力键 连续刚构 混合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