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transgender population: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gender affirmation surgery
1
作者 Juliet C Panichella Sthefano Araya +7 位作者 Siddhartha Nannapaneni Samuel G Robinson Susan You Sarah M Gubara Maria T Gebreyesus Theresa Webster Sameer A Patel Alireza Hamidian Jahrom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3年第7期265-284,共20页
BACKGROUND Literature focused on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is lacking in the transgender population.AIM To action to increase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drives the creation of cancer screeni... BACKGROUND Literature focused on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is lacking in the transgender population.AIM To action to increase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drives the creation of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protocols for transgender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TGNC)patients.METHODS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search of PubMed on January 5th,2022,with the following terms:“TGNC”,OR“transgender”,OR“gender non-conforming”,OR“gender nonbinary”AND“cancer screening”,AND“breast cancer”,AND“cervical cancer”,AND“uterine cancer”,AND“ovarian cancer”,AND“prostate cancer”,AND“testicular cancer”,AND“surveillance”,AND“follow-up”,AND“management”.70 unique publications were used.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under“Screening”and“Management”categories.RESULTS Screening:Current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default to cis-gender protocols.However,long-term genderaffirming hormone therapy and loss to follow-up from the gender-specific specialties contribute to a higher risk for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ossible delayed detection.The only known screening guidelines made specifically for this population ar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for breast cancer.Management:Prior to undergoing Gender Affirmation Surgery(GAS),discussion should address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organs remaining in situ.Cancer treatment in this population requires consideration for chemotherapy,radiation,surgery and/or reconstruction.Modification of hormone therapy is decided on a case-by-case basis.The use of prophylactic vs aesthetic techniques in surgery is still debated.CONCLUSION When assessing transgender individuals for GAS,a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oncologic risk of the sex-specific organs remaining in situ is essential.Cancer management in this population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while the care should be highly individualized with considerations to social,medical,surgical and gender affirming surgery related specifications.Special considerations have to be made during planning for GAS as surgery will alter the anatomy and may render the organ difficult to sample for screening purposes.A discussion with the patient regarding the oncologic risk of remaining organs is imperative prior to GAS.Oth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to screening such as the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will to unassociated with their remaining organs is also a key point to address.We currently lack high quality studies pertinent to the cancer topic in the gender affirmation literature.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ensu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ized care for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affirmation surgery Gender affirming surgery Screening MANAGEMENT TRANSGENDER Gender diverse
下载PDF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Judicial Applicability in China
2
作者 Chen Sih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6期53-74,共22页
Chinese domestic legislation on the judicial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has been unsettled,especially under the Civil Code,which is silent on this issue.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depicted an image of ... Chinese domestic legislation on the judicial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has been unsettled,especially under the Civil Code,which is silent on this issue.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depicted an image of a“pro-CISG”attitude in Chinese legal practice,which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endency to circumvent the CISG in other jurisdictions such as the U.S.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namely the absence of guiding norms versus the embracement of the CISG in judicial practice,is rarely discussed,especial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civil codification and recent external economic challenges.To verify this paradox,a manually collected dataset of 223 court decisions from 2013 to 2023 identifies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SG judicial applicability in China,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rate,legal reasoning paths,citation frequencies of specific provisions,and some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about the judicial behavi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dispute resolution.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Chinese courts have been applying the CISG at an obviously higher rate,compared with both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and the general rate of applying foreign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litigations in China.To explain this gap between“law in book”and“law in action,”the context of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should be considered.Despite the vagueness of domestic legislation,the judicial policy promotion,the innovative guiding cases system,the legal transplantation,and other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the“pro-CISG”attitude.As for the future promotion of CISG in the Chinese styl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these factors may coordinate with the legislative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G China judicial Applicability Empirical Study
下载PDF
Human Rights in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Conception and Function
3
作者 郑若瀚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4期851-868,共18页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y tends to hold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be aimed at defending public authority and that the legal issue of human rights is a matter of public law.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y tends to hold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be aimed at defending public authority and that the legal issue of human rights is a matter of public law.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s not just confined to this.A textual search shows that the term“human rights”exists widely in China’s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Among the 3,412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 we researched,the concept of“human rights”penetrates all kinds of disputes in lawsuits,ranging from property rights,contracts,labor,and torts to marital property,which is embedded in both the claim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 reasoning of judges.Human rights have become the discourse and yardstick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social behavior.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term“human rights”in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 reflects at least three concepts related to human rights:first,the rights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primary basic human rights;second,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s a bottom-line guarantee;third,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ims to achieve equal rights.Today,judges quote the theory of human rights in judicial judgments from time to time,evidencing that human rights have a practical function in judicial adjudication activities,and in practice th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declaring righteous values and strengthening arguments with the values and ideas related to human rights,using the provisions concerning human rights in the Constitution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ality,an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to interpret blurred rules and rank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civil judicature judicial documents judicial reasons
下载PDF
论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艺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1期8-19,共12页
司法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法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司法文明为根脉、以高远法律价值为目标、以能动司法为功能定位、以司法体系建设为主体工程、以... 司法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法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司法文明为根脉、以高远法律价值为目标、以能动司法为功能定位、以司法体系建设为主体工程、以司法体制改革为根本路径、以现代科技应用为强大动力、以提升涉外司法能力为紧迫任务的司法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中华司法文明 司法体制改革
下载PDF
气候司法本土化的三重逻辑:规范、价值和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辉 杨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定位、审判机制、裁判体系与规则等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特定背景和社会结构条件之中予以把握,其内在逻辑是涵括规范体系、价值序列和功能定位的动态体系。当前,中国气候司法规范体系中的多层次立法呈现间接、倡导属性,且多元化司法规范创制不足,体系化任务尚未完成,继而诱导出气候司法规范的周延性困境和融贯性难题。在此情形下,气候司法所保护法益的识别和核心价值尚未被清晰地析出,且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政策权衡、经济诱因等诸多外部因素限制着对气候变化案件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深刻地影响气候司法作为公益型司法与治理型司法的双重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此,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方式与进路需要基于规范、价值和功能三重逻辑及其呈现的问题或要求展开。首先,强化多重规范秩序的塑造,从公私法协同出发推动气候变化立法体系化,通过强化次级气候司法规范凝聚共识,借助多元法律解释方法提升气候司法规范体系的融通性。其次,以利益为核心建构法律论证的权威,通过涉碳利益的衡量强化裁判的实质理由,通过气候环境利益的多维保护强化裁判的开放性,通过外在因素与法律因素的平衡强化裁判的权威理由。最后,精准塑造气候司法的双重功能,以风险预防原则构建预防性公益型气候司法,以政策的司法化构建服务于“双碳”目标的治理型气候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司法 本土化 司法规范体系 法律论证 气候司法功能
下载PDF
生态修复目标司法确认的类型化构造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利红 张俊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危害的规制被过度关注。司法应当将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划分为基线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的特质确认适宜的修复目标。对于价值较高的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价值特殊的生态环境,即便在经济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受污染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当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较为宽松之时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修复目标进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修复目标 司法确认 类型化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新时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浩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共16页
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人大的工作规划之中。作为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约束诉讼主体行为的基本法律,应该明确刑事诉讼中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同... 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人大的工作规划之中。作为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约束诉讼主体行为的基本法律,应该明确刑事诉讼中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同时也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确立的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为公检法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决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中权力的集中本位及其分工的相对性。新时代应该发展刑事诉讼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顺应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时代潮流,以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自洽,推进刑事诉讼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权力分工 权力本位 权利本位 司法民主
下载PDF
民事司法解释的历史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亮点评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勤国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充实民事司法解释的基本功能,以更为具体、明确、肯定的行为规则强化《民法典》有关条款的确定性,其中,清晰合同行为的识别标准、填充合同行为的场景因素尤为出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运用40余年的民事司法解释积累的经验,自觉避免以往时有的路径选择不当的情形,形成固定词句含义与范围、指引合同行为与裁判、强化裁判程序与功能的鲜明特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历史性价值与意义应当得以彰显和认同,以便未来的民事司法解释自觉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 司法解释 合同编通则 历史性价值
下载PDF
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学习内卷的影响:焦虑的中介与自我肯定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陈继文 曾鑫玉 +3 位作者 李过 许磊 史更虎 彭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13-919,共7页
目的:探讨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学习内卷的关系,并考察焦虑和自我肯定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焦虑量表、自我肯定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内卷问卷对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上行社会比较和大学生... 目的:探讨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学习内卷的关系,并考察焦虑和自我肯定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焦虑量表、自我肯定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内卷问卷对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上行社会比较和大学生学习内卷呈显著的正相关(r=0.22,P<0.01);②焦虑在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学习内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3,P<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64%;③自我肯定对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起显著的调节作用(β=-0.25,P<0.01),当自我肯定水平越高,上行社会比较对焦虑的影响越弱;④自我肯定对直接路径起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7,P<0.05),当自我肯定水平越高,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学习内卷的影响越弱。结论:上行社会比较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习内卷,焦虑在上行社会比较和大学生学习内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上行社会比较-焦虑-大学生学习内卷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和直接路径受到自我肯定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内卷 上行社会比较 焦虑 自我肯定
下载PDF
从“后种族社会”论的由来看美国社会的分裂
10
作者 王心扬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处于劣势的状况。而白人群体则宣称,针对少数族裔整体的歧视已经被铲除,升学和就业需靠自身努力,而不应该依赖政府的政策。虽然否定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有明显缺陷,但诸多白人仍坚持这一看法,因为其有助于推翻《平权法案》。同时,强调种族歧视依然存在并以此来支持《平权法案》的阵营,也不会从自己的立场后退。上述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歧视 平权法案 招生配额制 后种族社会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量刑系统应用的公正性、伦理价值及限度
11
作者 郑海味 赖利娜 章奕宁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56,160,共16页
智慧司法建设促使人工智能量刑系统逐步介入审判活动,对实现“同案同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工智能量刑系统在司法领域应用时存在适用性不良的问题,从而降低其应用价值。因此,确定人工智能量刑系统介入审判活动的限度可以提高司法实... 智慧司法建设促使人工智能量刑系统逐步介入审判活动,对实现“同案同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工智能量刑系统在司法领域应用时存在适用性不良的问题,从而降低其应用价值。因此,确定人工智能量刑系统介入审判活动的限度可以提高司法实践价值。为此,可以从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多层面的配套措施为其划定应用边界:在理念层面拓展应用外部边界;在制度层面合理限缩应用边界;在技术层面挖潜应用内部边界。但必须明确的是,人工智能量刑系统的应用不是以促进司法公正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升司法效率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量刑系统 司法公正 伦理价值 应用限度
下载PDF
司法裁判如何安置“社会命题”?
12
作者 雷磊 张翅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9,217,218,共15页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法定义务参照的社会命题,以及法官仅有道德义务去参考的社会命题。不同类型的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在法律论证的外部证成层面呈现不同的结构关联:一方面,社会命题可以通过实质理由、解释依据或替补性法源的方式与规则命题相融合;另一方面,社会命题也可能与规则命题发生冲突,在依规则裁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设定差异化的论证负担来创制例外。由此,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共同致力于实现司法裁判的“二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命题 规则命题 法律论证 司法裁判 裁判理由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分类和程序分野
13
作者 刘哲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共13页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解决功能,并根据两个功能配置不同的程序规定,在坚持检察机关主导诉前程序的同时,强化法院审判权在公益诉讼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实现从一家独大到双轮驱动的转变,更好地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价值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 纠纷解决
下载PDF
争议点理论的司法价值、应用及其限度
14
作者 彭中礼 《公共治理研究》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辩论实践的争议点理论既是司法论辩制度的理论升华,也是司法技术的具体延伸。就当事人而言,找准案件争议点可以促使当事人尽快熟悉司法问题而使得法庭论辩更具有针对性;就法官而言,确定案件争议点有利于聚焦问题并找到...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辩论实践的争议点理论既是司法论辩制度的理论升华,也是司法技术的具体延伸。就当事人而言,找准案件争议点可以促使当事人尽快熟悉司法问题而使得法庭论辩更具有针对性;就法官而言,确定案件争议点有利于聚焦问题并找到纠纷解决的有效方法;就司法而言,争议点理论强调对具体案件核心、关键问题进行有效争辩和对话,有利于事实澄清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既需要从法理上进行审视,也需要从实践操作当中予以重点关切。从司法应用以及具体案例中分析,争议点理论忽视了观点多元的可能性,实践过程中争议点的提出缺乏强制回应力,而且由于能力差异各方对争议点的理解也会有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点理论 司法价值 司法应用 可能限度
下载PDF
地区司法水平与分工深化——来自巡回法庭设立的证据
15
作者 袁淳 王浩宇 +1 位作者 耿春晓 梁上坤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06,共19页
推动分工深化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推动分工深化成为亟需探索的时代命题。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是分工深化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本文以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 推动分工深化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推动分工深化成为亟需探索的时代命题。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是分工深化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本文以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考察地区司法水平对分工深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巡回法庭设立后,巡回区内企业专业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巡回法庭主要通过改善契约环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对分工深化的推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不具备政治关联以及与巡回法庭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近时,巡回法庭对企业专业分工水平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地区司法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分工深化,拓展了法制环境的微观经济后果及企业边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结论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巡回法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司法水平 分工深化 巡回法庭
下载PDF
破解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基于陆海统筹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宏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6,I0004,共19页
我国海岸带环境案件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适用有争议、原告资格不明确、诉讼性质认定有争鸣、诉讼程序衔接未确定、司法执行机制不完善等环环相扣的问题,造成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陆海“二分法”的分类思维影响较大,... 我国海岸带环境案件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适用有争议、原告资格不明确、诉讼性质认定有争鸣、诉讼程序衔接未确定、司法执行机制不完善等环环相扣的问题,造成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陆海“二分法”的分类思维影响较大,其与陆海统筹合为表里的内涵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理解。为破解海岸带环境司法困境,既要重视海岸带环境案件的特殊性,将其确立为类型化案件并由海事法院专门管辖,又要贯彻陆海统筹原则,实现司法规则内在融贯、法治环节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原则 海岸带 环境司法 陆海“二分法” 案件类型化 专门管辖 司法建设
下载PDF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担保型以物抵债的界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洋 刘冲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所采取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后”之标准无法清楚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的意义在于准确适用流担保禁止规则,无法清楚界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流担保禁止规则的正当性基础存在认识偏差。从行为经...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所采取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后”之标准无法清楚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的意义在于准确适用流担保禁止规则,无法清楚界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流担保禁止规则的正当性基础存在认识偏差。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看,流担保禁止规则的正当性基础应当是避免债务人因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而受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对以物抵债协议进行再类型化:若债务人最终给付内容不是由其的履行能力决定,或债务人最终给付内容的不确定不会对其造成损失,则以物抵债协议不需要被限制;在其他情况下,有必要对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予以限制。若当事人存在担保的意思,则应通过流担保禁止规则限制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否则就适用违约金酌减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 行为经济学 担保型以物抵债 流担保禁止规则 违约金酌减规则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司法文书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18
作者 王颖洁 张程烨 +1 位作者 白凤波 汪祖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3-121,共9页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实现下游任务的基础。目前针对司法领域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司法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相比其他领域的文本,司法文书存在专业性强、语料资源少等局限,导致现...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实现下游任务的基础。目前针对司法领域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司法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相比其他领域的文本,司法文书存在专业性强、语料资源少等局限,导致现有的司法文书识别结果较低。因此,从以下3方面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多标签层级迭代的文本标注方式,可以对原始司法文书文本进行自动化标注,同时有效地提升司法文书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的实体识别效果;其次,提出了一种交融式的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对汉字固有属性的深层特征进行了充分利用,用于对司法文书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最后,对所提出的标注方法和模型与其他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所提出的文本标注方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实现司法文书的标注任务;同时,所提出的模型在通用数据集中相对于对照模型有较大的提高,并在司法领域数据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标注 Transformer模型 深度学习 司法信息化
下载PDF
行贿犯罪案件的司法证明问题——对《刑法修正案(十二)》的证据法思考
19
作者 韩旭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7,共15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精神,但是行贿犯罪案件的无被害人犯罪、无可勘验的犯罪现场和大多数案件无目击证人的“三无”特点,决定了行贿案件的司法证明面临较大难题:一对一证据、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定案、非法证... 《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精神,但是行贿犯罪案件的无被害人犯罪、无可勘验的犯罪现场和大多数案件无目击证人的“三无”特点,决定了行贿案件的司法证明面临较大难题:一对一证据、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定案、非法证据较难排除、司法证明错误难以被检验、受贿案件的事实认定对行贿案件具有较强的证明力等五个方面。缓解证明困难,主要从11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注重收集《刑法修正案(十二)》规定的行贿犯罪“从重”处罚的证据;二是利用认罪认罚提供的制度空间,对行贿人进行激励,换取其认罪认罚;三是注重收集客观化证据;四是对“再生证据”的创造和运用;五是注意录像固定言词证据;六是关键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其证言内容须接受法庭检验;七是行贿人和受贿人均予否认情况下的事实认定问题;八是行贿人与受贿人供述不一致情况下的事实认定问题;九是行贿人翻供的事实认定问题;十是对行贿犯罪案件不能适用推定降低证明标准,受贿案件证明中运用的是推理而非推定;十一是经验法则在行贿案件证明中的运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 司法证明 客观化 经验法则 推理
下载PDF
论刑法中的数据:概念、文本与实践
20
作者 赖早兴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2,共19页
数字、数据和信息是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在刑法中,数据的定义和范畴决定着刑法对数据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在传统意义上,数据与数字紧密相连,但计算机语言的出现使数据部分脱离数字;大量信息以数据方式呈现,但信息只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之一... 数字、数据和信息是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在刑法中,数据的定义和范畴决定着刑法对数据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在传统意义上,数据与数字紧密相连,但计算机语言的出现使数据部分脱离数字;大量信息以数据方式呈现,但信息只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之一,数据还包括功能性的程序指令。刑法文本中有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隐性数据易于被忽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裁判者泛化数据概念、忽视数据价值、抹杀数据属性差异和同化数据信息等不合理现象。应当在刑法中明确数据概念的基础上,以数据的价值评价侵害数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基于数据的国家秘密、财产、知识产权等属性认定侵害数据行为的性质,明确信息在部分罪名中的独立性,实现刑法对数据权益的保护和对侵害数据行为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数据 信息 刑法文本 司法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