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四字格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申小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6,共9页
在中文句子的句读段的流动铺排中,四字格是一种典型的型式。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语法建构中意象和声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所产生的独特的句法功效。中文四字格因其具有"韵文"的形式而无法为现代语法学所理解。通过研究四字格在... 在中文句子的句读段的流动铺排中,四字格是一种典型的型式。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语法建构中意象和声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所产生的独特的句法功效。中文四字格因其具有"韵文"的形式而无法为现代语法学所理解。通过研究四字格在句子中的指称、描写评论和叙事的句法功能可知,四字格是汉语句子功能格局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环节。从四字格入手可以深入中文句子建构注重声象和意象的文化肌理,打开汉语句型研究的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句读段 中文句法 声象 意象
下载PDF
四字格与中文句子建构的二重模式——中文本土句法范畴系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小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5,2,共9页
中文最具文化本色的结构单位是字、句读段和四字格。四字格在中文的散句组织中就已经若隐若现,而在中文的骈句组织中又是最为活跃的语块。它是开启中文句子的散句模式与骈句模式无缝衔接、相起相生之谜的一把钥匙。一旦我们用中国文化... 中文最具文化本色的结构单位是字、句读段和四字格。四字格在中文的散句组织中就已经若隐若现,而在中文的骈句组织中又是最为活跃的语块。它是开启中文句子的散句模式与骈句模式无缝衔接、相起相生之谜的一把钥匙。一旦我们用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认识中文句法之"骈",四字格的文法价值就跃然而出。一旦我们用中国语文传统的功能主义和音句思维来理解句子的格局,四字格的句法难题就迎刃而解。文本研究了四字格的句法功能,探讨了四字格在句读段的事理铺排中积极的联想和选择功能,提出了中文句法散句模式和骈句模式二重建构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句读段 本土范畴 骈句模式 散句模式
下载PDF
王筠勘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正四则
3
作者 宋铁全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王筠好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非是,《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随文指摘,知其尊尚段氏而不肯苟同。今权王氏订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故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诸书中,钩沉王氏明谓段说讹谬者,釐清轸域,平议得失... 王筠好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非是,《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随文指摘,知其尊尚段氏而不肯苟同。今权王氏订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故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诸书中,钩沉王氏明谓段说讹谬者,釐清轸域,平议得失。观王氏勘正之条目,要为正段氏之误改篆文、正段氏之误改注文、正段氏之误作说释三事。为举四例,试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筠 说文释例 说文句读 勘正 说文注
下载PDF
小说与电影的艺术转换与意义生成——论《菊豆》对《伏羲伏羲》的改编得失
4
作者 牛传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7-51,共5页
电影《菊豆》取材于刘恒小说《伏羲伏羲》,张艺谋提炼出更适合电影表现的故事元素,进行了视觉化表达,但其中也显现了不尽合理之处。借助电影特有的视觉影像表现手段如色彩、音响等,电影的主题和意义发生了变异,这源于张艺谋的"强... 电影《菊豆》取材于刘恒小说《伏羲伏羲》,张艺谋提炼出更适合电影表现的故事元素,进行了视觉化表达,但其中也显现了不尽合理之处。借助电影特有的视觉影像表现手段如色彩、音响等,电影的主题和意义发生了变异,这源于张艺谋的"强力阅读",折射出他作为读者的个性化理解和审美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豆》 《伏羲伏羲》 改编 意义生成
下载PDF
中国古文标点特征和创制机理:与欧洲标点传统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3-574,576,共12页
通过整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并对比欧洲标点传统,采用当代语言学视角,本文探索了汉语古籍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本质特点及其创制思想。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发现中国自古就缺乏严格意义上标识小句和句子的两级标点系统,引入西式两级标点导致汉... 通过整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并对比欧洲标点传统,采用当代语言学视角,本文探索了汉语古籍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本质特点及其创制思想。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发现中国自古就缺乏严格意义上标识小句和句子的两级标点系统,引入西式两级标点导致汉语产生过度语法信息,进而解释现代汉语中句号使用的不确定性和语法体系中"句子"的模糊性。本研究指出了现代汉语标点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强调标点符号使用应与语言自身规律相匹配,为今后如何改进规范标点符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读 两级标点 句子 过度语法信息 匹配
原文传递
句读[dú]不是句读[dòu]
6
作者 王传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4,共4页
"句读"一词,宋代之前并不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今人之理解实际源于讹呼。凡宋代之前典籍中"句读"一词,其含义本指断句与读音,借指解经之法,读字当读为[dú],而非[dòu]。佛经中最早出现"句... "句读"一词,宋代之前并不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今人之理解实际源于讹呼。凡宋代之前典籍中"句读"一词,其含义本指断句与读音,借指解经之法,读字当读为[dú],而非[dòu]。佛经中最早出现"句逗"一词,其异体写法与"句读"形近,故《广韵》"读"字增收[dòu]音,但训释未变。至毛居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句读与句逗之含义始混淆为一。句读本身虽然属于标点符号之一类,但与其它的分隔符则有重大的区别,其演变轨迹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读 句逗 标点 点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