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剂减施和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
1
作者 沈煜洋 洪高洁 +4 位作者 范贵强 陈利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57-2268,共12页
【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 【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91.88%~94.22%,22%氟啶虫胺腈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9.30%~94.11%,70%噻虫嗪WG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0.08%~83.82%,与常规用量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减量20%~40%时添加增效剂‘激健’对麦蚜的防效无显著影响。【结论】7 d内对麦蚜的控制达到较高水平,选择22%噻虫·高氯氟SC、22%氟啶虫胺腈SC或70%噻虫嗪WG减施40%人工喷雾即可。14 d内维持较好效果,5种杀虫剂减量施用20%~40%均可。在新疆南疆红枣-小麦间作田内人工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时,可不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小麦间作 杀虫剂 增效剂 减量施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南疆枣-麦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祁通 耿庆龙 +4 位作者 孙九胜 刘易 陈署晃 王新勇 冯耀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90-1995,共6页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营养状况,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疆典型枣麦间作农田,对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结果]下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和...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营养状况,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疆典型枣麦间作农田,对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结果]下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和速效钾无规律性;而在垂直方向上0 ~20 cm土层有机质、氮素、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20 ~40 cm土层,但土壤pH值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结论]南疆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等均存在明显垂直、水平方向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增效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除草剂减量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利 沈煜洋 +7 位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范贵强 张航 杨安沛 王锁牢 刘琦 李广阔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2,共9页
探讨除草剂添加增效剂减量施用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在减施20.00%~40.00%... 探讨除草剂添加增效剂减量施用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在减施20.00%~40.00%的剂量下对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6.83%~98.47%和98.96%~99.87%,分别高于与之相对应的不添加增效剂激健的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8.03%~10.69%,纯增收益为725.80~1099.00元/hm 2,表明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可在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减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小麦间作 除草剂 增效剂 减量施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枣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史彦江 卓热木.塔西 +3 位作者 宋锋惠 俞涛 吴正保 哈地尔.依沙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8-892,共5页
【目的】通过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对不同枣农间作类型:枣麦间作(3 m×4 m,2 m×6 m)、枣棉间作(3 m×4 m,2 m×6 m)系统小气候方面的研究,以期完善枣农间作理论,为新疆枣农间作模式的优化及间作物的选择种植提供理论... 【目的】通过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对不同枣农间作类型:枣麦间作(3 m×4 m,2 m×6 m)、枣棉间作(3 m×4 m,2 m×6 m)系统小气候方面的研究,以期完善枣农间作理论,为新疆枣农间作模式的优化及间作物的选择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Vantage Pro2自动气象站和KS4000手持气象站观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使用WQG-15地面温度计观测地温。【结果】不同类型枣农间作系统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类型中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不同间作类型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枣麦间作3×4(m)<2×6(m)<CK-1(小麦地),枣棉间作3×4(m)<2×6(m)<CK-2(棉花田);同一间作类型内各点受光量排列顺序为行东、行西<行中<对照;4种间作类型下枣树的平均遮阴度分别为10.7%、6.7%、12.8%和9.5%;其它小气候因子在不同间作类型间各点间变化也较大。【结论】枣麦间作较枣棉间作共生期短,树冠遮阴时间就短,受光情况较好一些,但总体影响不大。其他小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枣棉间作 小气候 光照强度
下载PDF
果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广阔 高海峰 +2 位作者 白微微 高永红 张宏芝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棋盘法9点取样,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及单作麦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南疆喀什、和田等...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棋盘法9点取样,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及单作麦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优势杂草播娘蒿、藜、萹蓄和硬草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危害程度基本一致;离蕊芥、田旋花、大蓟和雀麦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的危害重于小麦单作田;常见杂草和一般性杂草的危害程度差异较小。杂草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与单作麦田比较,两种间作模式下单一杂草的危害降低,优势杂草、常见杂草与一般性杂草的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少,但区域性优势杂草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小麦间作 红枣-小麦间作 杂草群落特征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海峰 赵海燕 +5 位作者 刘恩良 王锁牢 白微微 李广阔 雷钧杰 高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结果】小麦白粉病在5月中旬开始为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和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果树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果树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小麦单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枣麦间作 小麦单作 小麦白粉病 消长规律
下载PDF
枣麦间作系统小气候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23
7
作者 俞涛 宋锋惠 +1 位作者 卓热木.塔西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8-345,共8页
试验对2×6(m)栽培模式的枣麦间作田内各项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在枣麦间作系统中,平均日光照强度低于对照,受光量表现为冠下测点<中测点<CK;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33%;风速降低了30.4%;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降低了0... 试验对2×6(m)栽培模式的枣麦间作田内各项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在枣麦间作系统中,平均日光照强度低于对照,受光量表现为冠下测点<中测点<CK;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33%;风速降低了30.4%;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降低了0.56和2.17℃。(2)间作田里的小麦平均株高矮了1.4 cm,穗长短了0.3 cm,产量降低了21.9%。(3)枣麦间作地的总产值是单作麦田的1.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小气候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施氮量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宏芝 陈兴武 +3 位作者 雷钧杰 乔旭 赵奇 王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57-2162,共6页
【目的】枣麦间作模式下,探讨施氮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枣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枣麦间作模式下,探讨施氮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枣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在枣麦间作模式下,施氮量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分配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施氮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收获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产量显著提高。【结论】在枣麦间作模式下,通过合理增施氮肥量,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分配的比例,通过主攻收获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是实现枣麦间作小麦高产的有效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施氮量 小麦 光合 产量
下载PDF
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的冠层光分布特征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佳欢 潘存德 +2 位作者 冯会丽 王世伟 李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针对近年来"林农生产争地争光"的问题,以株行距为3 m×4 m南北行向栽植的枣树||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枣麦间作(JZ)和冬小麦单作对照(CK)两个处理,以2013—2014年生长季冬小麦光合生理参数和冠层光照强... 针对近年来"林农生产争地争光"的问题,以株行距为3 m×4 m南北行向栽植的枣树||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枣麦间作(JZ)和冬小麦单作对照(CK)两个处理,以2013—2014年生长季冬小麦光合生理参数和冠层光照强度为基础,以两棵枣树的定植点连成1条测定样线,在样线上以距枣树的东(E)、西(W)距离为基准,每50 cm设置1个测定点,设E50 cm、E100 cm、E150 cm、E200 cm(W200 cm)、W150 cm、W100 cm、W50 cm共7个测定位置,在不同调查时期测定各测定位置的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在冬小麦成熟期调查各测定位置上的产量。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定区间积分等方法计算冬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冠层达到饱和PAR的时长与时空窗,探讨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遮光对间作作物冬小麦冠层光照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照强度及产量整体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且相较于单作小麦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单作冬小麦冠层的饱和PAR时空窗比间作处理大56.1%,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间作小麦高14.7%、15.9%、33.5%和53.0%。相对于单作对照,间作物冬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内在距枣树E50~E100 cm、E100~E150 cm、E150~E200 cm、W150~W200 cm、W100~W150 cm、W50~W100 cm处的冠层PAR时空窗损失严重,分别达92.5%、45.7%、7.0%、5.4%、10.9%、54.0%。冠层PAR时空窗损失导致冬小麦减产,在以上各处减产程度分别达46.2%、39.6%、26.3%、24.7%、32.4%和37.6%。故枣树遮阴程度的差异导致间作物冬小麦不同程度减产,且间作巷道内西侧光照质量整体优于东侧。这就要求在冬小麦扬花期后对枣树进行适当修剪,且适当增加巷道东侧枣树株距,以避免枣树新生枝徒长,提高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使间作系统获得更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冬小麦 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时空窗 产量
下载PDF
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被引量:7
10
作者 师光禄 王有年 +5 位作者 刘素琪 苗振旺 曹挥 李登科 张铁强 于同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4-1238,共5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G 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 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G 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 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枣树发育早期,3种蚧虫分布范围主要在下、中部的东、南方位,康氏粉蚧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较大,是该时期的优势种.到中期3种蚧虫复合种群的分布聚集在树冠上部的西、北方位,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以日本蜡蚧较大,种间相似程度和竞争不明显.后期3种蚧虫的复合种群结构在各部位的各个方位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梨园蚧的虫口密度较大,日本蜡蚧在生态位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与枣树发育的中期相比,3种蚧虫复合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与种间竞争系数的平均值要小.蚧害预防应早期控制康氏粉蚧,中期调治3种蚧虫的危害,后期应采取措施压低越冬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枣麦间作 蚧虫 种群结构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 生态相似性 种间竞争
下载PDF
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段志平 刘天煜 +7 位作者 张永强 焦超 栾鹏飞 杨涛 石岩松 田钰泉 张伟 李鲁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5-1452,共8页
为了解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单作(D0)小麦及距离枣树90cm、110cm、130cm(D1、D2、D3)的间作小麦光合、LAI、分蘖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期D0和D2、D3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比D1处理分别高13.04%、8.99... 为了解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单作(D0)小麦及距离枣树90cm、110cm、130cm(D1、D2、D3)的间作小麦光合、LAI、分蘖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期D0和D2、D3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比D1处理分别高13.04%、8.99%、11.73%,D0、D2和D3处理的小麦气孔导度比D1分别高21.43%、9.52%、16.67%,而各处理间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从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间的小麦单株茎数、单株分蘖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D0>D3>D2>D1。D0和D3处理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D2和D1;小麦产量表现为D0>D3>D2>D1,D0处理比D1、D2、D3处理分别高25.78%、16.49%和6.70%。枣麦间作下,距离枣树越远,小麦植株光合性状表现越好,产量也较高,因此优化枣麦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小麦 离树间距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锁牢 李广阔 +2 位作者 高海峰 高永红 张宏芝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5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危害时间稍早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危害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大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结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麦长管蚜在核桃小麦间作田的危害重于其在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枣麦间作 麦长管蚜
下载PDF
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世伟 潘存德 +2 位作者 张翠芳 李星 郭佳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为明确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枣树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以不同栽植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 【目的】为明确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枣树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以不同栽植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间作巷道内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饱和、非饱和和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及其影响因子的时节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枣麦间作系统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关键因子。【结果】太阳高度角、枣树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Tr)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冠幅和树高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和枣树株行距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枣树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株行距和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结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太阳高度角、枣树栽植株行距和枣树透光率是影响间作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大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冬小麦 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南疆枣麦间作系统中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宝驹 李隆 +2 位作者 李鲁华 张伟 甘雅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在和田地区的冬小麦成熟期和枣树扬花期采用根钻法采集单作小麦、单作5a生枣树、枣麦间作系统根样,利用Win-SURFERv.8.0软件进行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分析,并在小麦和枣树成熟阶段进行经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测定,通过土地... 在和田地区的冬小麦成熟期和枣树扬花期采用根钻法采集单作小麦、单作5a生枣树、枣麦间作系统根样,利用Win-SURFERv.8.0软件进行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分析,并在小麦和枣树成熟阶段进行经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测定,通过土地当量比进行间作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枣麦间作系统枣树和小麦的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下降。枣麦间作系统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1.383和1.322)均大于1,相比相应单作模式,有较高的总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间作条件下的小麦和枣树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单作相应土层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小。间作小麦20~60cm土层根长密度值比单作小麦相应土层根长密度值减少46.2%;间作红枣20~60cm土层根长密度值、根表面积密度值比单作红枣相应土层根长密度值、根表面积密度值减少34.5%和31.2%。5a生枣树与小麦根系在20~60cm土层生态位重叠,促使间作小麦和间作枣树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系统 土地当量比(LER) 根长密度(RLD) 根表面积密度(RSAD)
下载PDF
宽幅播种对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强 高永红 +6 位作者 陈传信 方辉 范贵强 赛力汗·赛 聂石辉 徐其江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宽幅播种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3种不同农作方式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卫霞 杨光 +1 位作者 阿丽娅•阿力木 王振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7-2482,共6页
【目的】探索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土壤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中均存在显... 【目的】探索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土壤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0~100 cm土壤深度内,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农田转变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46.12%和9.45%,而轻组有机碳储量则表现为农田转变为果园后增加了25.10%,农田转变为果农间作园后下降了4.8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及其分配比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重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农田转变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虽然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的轻组有机碳含量,而且在0~40 cm土层,轻组有机碳及重组有机碳增加均是总有机碳积累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轻组有机碳的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轻组有机碳 枣园 枣麦间作园
下载PDF
枣棉粮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建伟 朱春茂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粮间作的配套技术措施,包括枣树早丰产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实现枣粮双盈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棉花 小麦 间作模式 配套技术
下载PDF
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灌浆期冠层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佳欢 潘存德 +2 位作者 王世伟 冯会丽 李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5期32-37,共6页
为了探明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灰枣’与‘新冬20号’冬小麦间作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在4种株行距模式下间作的冬小麦灌浆期时的冠层光特性及其产量... 为了探明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灰枣’与‘新冬20号’冬小麦间作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在4种株行距模式下间作的冬小麦灌浆期时的冠层光特性及其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距枣树的距离增加,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产量不断增加,且西侧增加幅度大于东侧,整体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西侧高,东侧低"的趋势;单位面积内,不同株行距的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差异显著;相对于单作,3 m×4 m的间作系统中遮阴率及减产率最低。研究发现,株行距是影响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的主要因素,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直接决定了冬小麦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进而决定了冬小麦的产量。实际生产中,可采用3 m×4 m的模式间作生产,并适当增加东部枣树株距,即可有效改善间作系统内光照条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冬小麦 光合有效辐射 遮阴率 产量
下载PDF
枣麦间作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焕鲜 耿庆龙 +2 位作者 陈署晃 王治国 张云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01-2207,共7页
【目的】研究泽普县枣麦间作小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提高田间采集信息的效率,为果农间作合理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地统计学软件GS+,对枣麦间作0~20、20~40、40~60cm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进行空间... 【目的】研究泽普县枣麦间作小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提高田间采集信息的效率,为果农间作合理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地统计学软件GS+,对枣麦间作0~20、20~40、40~60cm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进行空间分布特性分析。【结果】(1)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均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中层与底层含量相当。(2)枣麦间作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均属中等变异水平,各层速效氮、速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有机质0~20 cm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 cm空间相关性中等,40~60 cm空间相关性很弱。(3)各层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最高值并非都分布在枣树附近,有的偏离枣树位置,各养分含量高低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大相间分布。【结论】枣麦间作系统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分布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麦间作 速效氮 速效磷 有机质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枣与冬小麦间作巷道内的光环境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伟 潘存德 +2 位作者 张翠芳 郭佳欢 李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64-68,共5页
为了探明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间作巷道内与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求相适应的光环境变化特征,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株行距1.0 m×4.5 m、1.0 m×2.5 m、0.5 m×4.5 m的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 为了探明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间作巷道内与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求相适应的光环境变化特征,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株行距1.0 m×4.5 m、1.0 m×2.5 m、0.5 m×4.5 m的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及配备的LI-191线状量子传感器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生理参数和间作巷道内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计算出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大小。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补偿点(LCP)表现为成熟期>灌浆期,光饱和点(LSP)表现为灌浆期>成熟期;不同株行距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灌浆期和成熟期冬小麦冠层饱和PAR时空窗的大小1.0 m×4.5 m>0.5 m×4.5 m>1.0 m×2.5 m。从满足间作巷道内的冬小麦光合需求考虑,目前新疆南疆盆地枣与冬小麦间作主要采用的几种株行距中,1.0 m×4.5 m的株行距为最佳的枣与冬小麦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冬小麦 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 光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