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fishery biology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cus gigas outside thre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in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易倩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23-533,共11页
Although many studies on the fishery biology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cus giga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withi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s) of various countries due to its commercial and ecolo... Although many studies on the fishery biology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cus giga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withi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s) of various countries due to its commercial and ecological importance, limite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rom waters outside these EEZ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D. gigas fishery biology from waters outside Chilean, Peruvian and Costa Rican EEZs, based on the fishery data collected by Chinese jigging vessels during 2006 to 2010. The dominant mantle lengths of D. gigas were 350-450 mm, 250-400 mm and 250-350 mm outside Chilean, Peruvian and Costa Rican EEZs, respectively. Size structure analysis show that a medium-sized group existed mostly in the waters outside the Chilean and Peruvian EEZs, whereas a small-sized group occurred mainly in the waters outside the Costa Rican EEZ. The longevity of the squid outside the Costa Rican EEZ was less than 10 months, while most of those outside Chilean and Peruvian EEZs were about 1-1.5 years and very few large individuals were 1.5-2 years ol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mature individuals existed outside Costa Rican EEZ implying the region as a potential spawning ground, while lower proportions of mature squid outside the Peruvian and Chilean EEZs indicated that spawning may be occurring outside our study area. Spatial differences in sizes at maturity of the squid are thought to be result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nutrition among the three areas. Stomach-cont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cannibalism was important in the diet of D. gigas. Stress generated by jigging ma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annib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渔业生物学 茎柔鱼 东太平洋 哥斯达黎加 自相残杀 沿海地区 生物信息
下载PDF
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蛋白氧化和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朱文慧 郭慧芳 +4 位作者 王雯瑄 步营 励建荣 李学鹏 宦海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8,共9页
为探讨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NaCl溶液等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品质的影响,以冻结秘鲁鱿鱼为原料,分别将冻结的秘鲁鱿鱼样品置于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和3%NaCl溶液中4℃冰箱中解冻,分析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 为探讨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NaCl溶液等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品质的影响,以冻结秘鲁鱿鱼为原料,分别将冻结的秘鲁鱿鱼样品置于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和3%NaCl溶液中4℃冰箱中解冻,分析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蛋白氧化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活化水作为解冻介质可显著提高秘鲁鱿鱼的持水性(P<0.01),其蒸煮损失率为28.67%,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与冷藏解冻、3%NaCl处理组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相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组的羰基、二聚酪氨酸含量最低,巯基含量最高,表明对蛋白氧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浊度、内源荧光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可知,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组可以降低蛋白变性和维持结构稳定。3%NaCl处理组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对秘鲁鱿鱼持水性和抗氧化也有一定作用,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水 微酸性电解水 秘鲁鱿鱼 持水性 蛋白氧化
下载PDF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耳石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贾涛 陈新军 +3 位作者 李纲 陆化杰 刘必林 马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44-1752,共9页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其耳石外部形态,探讨耳石形态差异及生长模式。研究认为,茎柔鱼左右耳石及其分区间的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0.05)...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其耳石外部形态,探讨耳石形态差异及生长模式。研究认为,茎柔鱼左右耳石及其分区间的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吻侧区间长(RDL)、吻侧区夹角(RDA)可表征左耳石形态特征,TSL、吻区基线长(RBL)、RDA可表征右耳石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狭长、吻区长窄、背区宽大,符合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耳石生长表现为两个阶段,TSL为1600μm前后其耳石形态出现显著差异。RDL/TSL由上升变为下降(P<0.05),RBL生长速度迅速上升(P<0.01),RDA由下降变为上升(P<0.05),TSL=1600μm可作为栖息水层变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耳石 形态学 哥斯达黎加外海
下载PDF
智利外海茎柔鱼产量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新军 赵小虎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根据2004年4~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生产统计数据和表温资料,用Marineexplore4.0绘制各月产量、CPUE与表温关系的分布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月茎柔鱼产量主要分布在28°~30°S、76°~78°W附近海域,平均CPUE... 根据2004年4~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生产统计数据和表温资料,用Marineexplore4.0绘制各月产量、CPUE与表温关系的分布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月茎柔鱼产量主要分布在28°~30°S、76°~78°W附近海域,平均CPUE在10t/d以上。作业渔场的表温范围为17~20℃,主要集中在表温为17~19℃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产量分布 表温 智利外海
下载PDF
秘鲁外海茎柔鱼产量分布及其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陈新军 赵小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根据2004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的生产统计和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 Exlporer4.0软件,对其各月产量、平均日产量的分布以及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月产量主要集... 根据2004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的生产统计和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 Exlporer4.0软件,对其各月产量、平均日产量的分布以及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月产量主要集中在14°~17°S、80°~84°W海域,8~9月在9°~11°S、81°~83°W海域,12月在14°S以南海域。由此判断,作业渔场随月份进行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全年都有较高的平均日产量,主渔汛为5~12月。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为18~22℃、24~25℃,其结果经过K-S检验。但适宜表温随季节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产最分布 表温 秘鲁外海 K-S检验
下载PDF
茎柔鱼眼睛晶体微量元素地理差异及其与水温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巍 刘必林 +3 位作者 陈新军 陈勇 操亮亮 桓梦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7,共8页
本研究以2015年和2017年我国远洋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生产时采集的茎柔鱼眼睛晶体为研究材料,采用LA-ICPMS测定了眼睛晶体外缘的微量元素,比较微量元素地理区域间差异,分析微量元素浓度与茎柔鱼栖息水温的... 本研究以2015年和2017年我国远洋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生产时采集的茎柔鱼眼睛晶体为研究材料,采用LA-ICPMS测定了眼睛晶体外缘的微量元素,比较微量元素地理区域间差异,分析微量元素浓度与茎柔鱼栖息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的茎柔鱼眼睛晶体外缘Mg^(25)、Ni^(60)、Cu^(63)、Sr^(88)和Ba^(137)等元素在3个海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Na^(23)、Al^(27)、Si^(29)、P^(31)、Ca^(43)、Mn^(55)、Zn^(66)和Pb等元素在两两海区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Sr88、Ba137、Fe57和Ni60与海表面温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其他元素与海表面温度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Sr^(88)、Ba^(137)、Fe^(57)和Ni^(60)均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温的指示元素,Ba^(137)元素还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深以及上升流的指示元素。研究认为,眼睛晶体微量元素可用于头足类栖息环境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眼睛晶体 微量元素 海表面温度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秘鲁鱿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特性
7
作者 刘梦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秘鲁鱿鱼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秘鲁鱿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 soluble collagen,ASC)最佳提取工艺,并对ASC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在4℃条件下,冰醋酸浓度0.47 mol/L、液料比24.5 mL/g,浸... 以秘鲁鱿鱼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秘鲁鱿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 soluble collagen,ASC)最佳提取工艺,并对ASC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在4℃条件下,冰醋酸浓度0.47 mol/L、液料比24.5 mL/g,浸泡43 h后,ASC提取率为31.76%;紫外全波长扫描结果表明,所得ASC在23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特征;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提取的ASC含有α1、α2和β链;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所得ASC结构完整,三螺旋结构未受到破坏;ASC的相变温度为5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皮 酸溶性胶原蛋白 提取 蛋白特性
下载PDF
超声辅助解冻对秘鲁鱿鱼胴体蛋白氧化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文慧 宦海珍 +3 位作者 李月 步营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辅助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肌肉结构变化与秘鲁鱿鱼胴体品质的关系。采用不同梯度的超声功率(100、300、500 W),在不同温度(5、10℃)下对秘鲁鱿鱼胴体进行超声辅助解冻处理。经U5-5(5℃、500 W)超声解冻处理的鱿鱼...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辅助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肌肉结构变化与秘鲁鱿鱼胴体品质的关系。采用不同梯度的超声功率(100、300、500 W),在不同温度(5、10℃)下对秘鲁鱿鱼胴体进行超声辅助解冻处理。经U5-5(5℃、500 W)超声解冻处理的鱿鱼解冻和蒸煮质量损失最少,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结果也显示,U5-5超声解冻处理可以降低汁液流失。7种不同解冻方式的鱿鱼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差异显著(P<0.05)。U5-3(5℃、300 W)、U5-5超声解冻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影响小,U5-3超声解冻组的总巯基含量最高,二聚酪氨酸含量最低,冷藏解冻和U5-1(5℃、100 W)超声解冻组蛋白质表面疏水基团暴露最少。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解冻可以延缓α-螺旋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化。综上,5℃超声辅助解冻(U5-3、U5-5)可以改善秘鲁鱿鱼产品品质,延缓蛋白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解冻 秘鲁鱿鱼 蛋白氧化 品质 结构变化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race-Elemental Signatures in Statoliths of Different Spawning Cohorts for Dosidicus gigas off EEZ Waters of Chile 被引量:2
9
作者 LIU Bilin CHEN Xinjun +2 位作者 FANG Zhou HU Song SONG Q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6期1059-1067,共9页
We applied solution-based ICP-MS method to quantify the trace-elemental signatures in statoliths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us giga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aters off northern and central Chile during the sc... We applied solution-based ICP-MS method to quantify the trace-elemental signatures in statoliths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us giga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aters off northern and central Chile during the scientific surveys carried out by Chi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 2007 and 2008. The age and spawning date of the squid were back-calculated based on daily increments in statoliths. Eight elemental ratios(Sr/Ca, Ba/Ca, Mg/Ca, Mn/Ca, Na/Ca, Fe/Ca, Cu/Ca and Zn/Ca)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Sr is the second most abundant element next to Ca, followed by Na, Fe, Mg, Zn, Cu, Ba and M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Ca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sea surface salinity(SSS), although weak negative or positive tendency was found. M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multivariate elemental signatures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cohorts spawned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sampling locations. Class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each spawned cohorts were correctly classified.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lemental signatures in D. gigas statoliths are potentially a useful tool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habita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mbo flying squid element/Ca OFF EEZ WATERS of Chile solution-based ICP-M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下载PDF
微波纳米解冻对秘鲁鱿鱼保水性和蛋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朱文慧 郭慧芳 +4 位作者 单春雨 步营 李学鹏 励建荣 宦海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52,共8页
通过构建羟自由基氧化体系,研究微波纳米解冻(MNPT)和微波解冻(MT)两种解冻方式对秘鲁鱿鱼保水性、蛋白结构、蛋白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T相比,MNPT可以减缓秘鲁鱿鱼的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增强保水性;MT和MNPT各处理... 通过构建羟自由基氧化体系,研究微波纳米解冻(MNPT)和微波解冻(MT)两种解冻方式对秘鲁鱿鱼保水性、蛋白结构、蛋白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T相比,MNPT可以减缓秘鲁鱿鱼的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增强保水性;MT和MNPT各处理组的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浊度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均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氧化浓度间差异显著(P<0.05),且MNPT各处理组结果均低于同等H2O2浓度的MT各处理组,说明MNPT可有效缓解蛋白和脂肪氧化,减少蛋白聚集。内源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说明MNPT可有效维持蛋白结构的稳定,MNPT是一种有效的解冻方式,可以实现快速、均匀解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羟自由基 微波纳米解冻 肌原纤维蛋白 保水性 氧化
下载PDF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个体与耳石间生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涛 陈新军 +3 位作者 李纲 陆化杰 刘必林 马金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3,共7页
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耳石各形态参数与胴长(ML)关系显著(P〈0.01),其中背侧区间长(DDL)、耳石总长(TSL)与其相关性最大。耳石生... 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耳石各形态参数与胴长(ML)关系显著(P〈0.01),其中背侧区间长(DDL)、耳石总长(TSL)与其相关性最大。耳石生长存在两个阶段,当ML小于26~30 cm时,其耳石生长迅速,之后耳石生长减慢。在生长过程中,耳石背区长(DL)、吻区内长(R IL)、DDL生长快于TSL,背侧区夹角(DDA)、吻侧区夹角(RDA)、吻区夹角(RA)则随着ML的增大出现减小趋势,侧区、吻区形态变化显著(P〈0.05)。耳石形态先于生长速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各形态参量发生显著性变化时间不同,但形态特征变化主要发生在ML为23~29 cm个体中,之后趋于稳定。耳石生长及形态显著性变化与茎柔鱼栖息水层改变相关,茎柔鱼与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相符。研究亮点: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耳石各形态变化与胴长关系显著。当胴长小于26~30 cm时,其耳石生长迅速,之后减慢。同时推测耳石生长及形态的显著性变化与其栖息水层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耳石 个体生长 哥斯达黎加外海
原文传递
秘鲁外海茎柔鱼摄食洄游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贡艺 陈新军 +1 位作者 李云凯 韩梦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74-2880,共7页
茎柔鱼是具有高度洄游性的中上层头足类,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了解掌握茎柔鱼摄食及洄游信息有助于对其资源进行更合理利用.头足类内壳是一良好的信息载体,其生长发育具有不可逆性且生长贯穿整个... 茎柔鱼是具有高度洄游性的中上层头足类,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了解掌握茎柔鱼摄食及洄游信息有助于对其资源进行更合理利用.头足类内壳是一良好的信息载体,其生长发育具有不可逆性且生长贯穿整个生活史过程,包含了头足类生活史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本研究通过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耳石日龄进行鉴定,建立其内壳叶轴生长方程,根据该生长方程对内壳叶轴进行连续切割,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初步分析了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食性转换和洄游习性.结果表明:茎柔鱼个体在出生180 d后开始洄游活动,且营养层次存在下降趋势.证明了内壳连续取样分析茎柔鱼个体摄食习性和栖息地变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内壳 茎柔鱼 洄游路径 食性
原文传递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秘鲁鱿鱼中甲醛生成非酶途径中相关自由基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励建荣 曹科武 +6 位作者 贾佳 朱军莉 于平 李碧清 谢晶 黄和 马永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测定秘鲁鱿鱼中与甲醛生成相关的自由基,结果显示,在秘鲁鱿鱼加热过程中伴随着甲醛的生成,产生了(CH3)3N·自由基。为进一步证明(CH3)3N·自由基与甲醛生成的相关性,在TMAO-Fe(II)体系中研究(CH3)3N...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测定秘鲁鱿鱼中与甲醛生成相关的自由基,结果显示,在秘鲁鱿鱼加热过程中伴随着甲醛的生成,产生了(CH3)3N·自由基。为进一步证明(CH3)3N·自由基与甲醛生成的相关性,在TMAO-Fe(II)体系中研究(CH3)3N·自由基的生成规律。(CH3)3N·自由基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与甲醛生成规律一致。(CH3)3N·产生后,在室温条件下,10min内信号强度迅速衰减,随后缓慢衰减。因此初步证明秘鲁鱿鱼中甲醛产生的非酶途径中存在自由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甲醛 电子自旋共振 PBN DMP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