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mitt, Kant,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flecting the Problems of Just War, Unipolarism, and Political Realism
1
作者 Oliver Hidalg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3期180-192,共13页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work of Immanuel Kant was hitherto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liberal paradigm, particularly of the democratic peace, whereas Carl Schmitt wa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work of Immanuel Kant was hitherto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liberal paradigm, particularly of the democratic peace, whereas Carl Schmitt wa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ssumptions of political realism or--at least for a short period Nazi imperialism. However, these differences seem to have taken a back seat since both thinkers have been adopted to legitimate the convictions of imperial liberalism.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will show that Schmitt and Kant have essentially more in common than generally assumed but do precisely argue against just war theory,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 and a unipolar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Kant's liberal and Schmitt's illiberal theory do not apply to the classical paradigms of intemational relations. Instead, Schmitt's Political Theology and Kant's Political Philosophy will be compared along with the antagonistic logic (and ethics) of political existentialism and a peaceful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s. Considering the contemporary crisis of world order, it should be even plausible that the two dominating paradigms of futur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ight be formed by Kantian and Schmittian premises. Thu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not to match Kant and Schmitt once again with the usual approach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ut to stretch it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spectrum by extracting the inventive contribution both thinkers made to important topics of 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 just war LIBERALISM REALISM Carl Schmitt unipolar world
下载PDF
仁权高于主权——孟子的正义战争观 被引量:12
2
作者 白彤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孟子的正义战争理论的基础是仁,也就是以"仁权高于主权"为原则,来判断自卫与征伐战争的正当性。孟子不仅给出了判断战争正义性的具体条件和表征,而且他对仁与国家力量之间关系也有着现实性的理解。这些展示了理想主义儒家孟... 孟子的正义战争理论的基础是仁,也就是以"仁权高于主权"为原则,来判断自卫与征伐战争的正当性。孟子不仅给出了判断战争正义性的具体条件和表征,而且他对仁与国家力量之间关系也有着现实性的理解。这些展示了理想主义儒家孟子的现实性一面。孟子的正义战争学说与"人权高于主权"的西方主流学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孟子的"仁权高于主权"的观念,也许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正义战争理论之外的一条新的、更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正义战争 主权 仁权 人权
下载PDF
论国家情报监控行为的“边界”——从“棱镜门”事件谈起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振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2,75,共8页
"棱镜门"事件揭示了不受规制的情报监控行为对国家主权、公民基本人权的极大危害,应该对国家情报监控行为设定"边界"予以规范。国家情报监控行为应有合法的权力来源和正当目的,应注意平衡本国国家安全需要与他国国... "棱镜门"事件揭示了不受规制的情报监控行为对国家主权、公民基本人权的极大危害,应该对国家情报监控行为设定"边界"予以规范。国家情报监控行为应有合法的权力来源和正当目的,应注意平衡本国国家安全需要与他国国家主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制国家情报监控行为,是在接受该种行为的现实存在及其合理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该行为的危害。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借鉴"战争正义"理论的相关标准,探索规范国家情报监控行为的国际规则,遏制国家情报监控行为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情报监控行为 国家主权 基本人权 正义战争理论 正当性
下载PDF
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及国际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91,共6页
该文从正义战争论的演进剖析其实质,进而探讨它对现代国际法与现代国际实践的影响,指出一国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应当兼顾其道义性与合法性,并强调合法的战争才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战争。
关键词 正义战争论 国际法 国际关系 道义性 合法性 武力 国际实践
下载PDF
“例外”之幕下的新帝国——《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新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旭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3,共9页
哈特、奈格里所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论证了新帝国秩序的生成逻辑,其中有三个不可回避的关节点:一是当代国际法秩序的理性奠定者汉斯·凯尔森,通过理性解构民族国家的主权理论,在主权国家之上建立一个超越各民族国家... 哈特、奈格里所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论证了新帝国秩序的生成逻辑,其中有三个不可回避的关节点:一是当代国际法秩序的理性奠定者汉斯·凯尔森,通过理性解构民族国家的主权理论,在主权国家之上建立一个超越各民族国家的国际法秩序,从而形成各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具有大同性质的跨国政治有机体;二是由中世纪开始出现的正义战争理论,通过奥古斯丁、阿奎那经院神学家到格劳修斯等新教神学家",正义战争"的概念经过几次嬗变,最终通过几次大型战争创造出符合新国际法秩序的唯一正义;三是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福柯、阿甘本等预言(证实)的例外状态常规化治理手段,通过"警察权"充当"例外之幕"遮蔽全球规训之实质,对普世秩序进行干涉的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帝国 “正义战争” 例外的常规化 普世干涉
下载PDF
西方新正义战争理论的发展及其当代争论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若瀚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6,共8页
新正义战争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在战后阶段重建和平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国际现实,该理论通过将战争过程分为开战、交战和战后三个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战后正义"的概念及标准,从而突破了传统正义战争理论遵循的"开战正义"... 新正义战争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在战后阶段重建和平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国际现实,该理论通过将战争过程分为开战、交战和战后三个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战后正义"的概念及标准,从而突破了传统正义战争理论遵循的"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的两分法研究思路,该理论的提出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律实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新正义战争理论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也决定了其仍不能摆脱传统正义战争理论的理想主义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战争 战后阶段 战后安排 战后正义
下载PDF
正义战争经典叙事模式的建构——兼论“十七年”战争小说与意识形态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文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战争小说 正义战争 叙事模式
下载PDF
略论壮族历史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庭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壮族历史有不少问题至今没有廓清,本文仅就何时跨入文明门槛、是否经过奴隶制和侬智高起兵性质略谈浅见。笔者认为,考古材料和古籍记载表明,壮族发生阶级分化的时间比预料的要早,至迟商周之际部分地区即已跨进文明的门槛。进入阶级社...  壮族历史有不少问题至今没有廓清,本文仅就何时跨入文明门槛、是否经过奴隶制和侬智高起兵性质略谈浅见。笔者认为,考古材料和古籍记载表明,壮族发生阶级分化的时间比预料的要早,至迟商周之际部分地区即已跨进文明的门槛。进入阶级社会后是否经过奴隶制?通过对考古材料、语言材料、民间文学艺术、文献记载等的综合分析,壮族是经过奴隶制的,但不是希腊罗马的典型奴隶制,也不是一般的家长奴隶制,而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形态,可称之为家族奴隶制。侬智高反宋既非农民起义,也不是民族战争或地方割据,而是一场反对蚕食,反对割让,保境自守,力争内附,以便完璧归宋的爱国正义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阶级分化时间 家族奴隶制 爱国正义战争
下载PDF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19,128,共8页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当时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和占领,曾长期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1863年1月,在当时被沙俄占领的波兰王国的首都华沙,爆发了著名的波兰人民抗俄民族起义,由于它的影响,...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当时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和占领,曾长期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1863年1月,在当时被沙俄占领的波兰王国的首都华沙,爆发了著名的波兰人民抗俄民族起义,由于它的影响,沙俄占领者于翌年在他们的占领区宣布了农奴解放。波兰王国农奴解放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这里的民族和阶级压迫依然十分严重,一些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刻揭露,同时也以民族英雄主义的思想精神,鼓舞和激励波兰人民去和压迫者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赢得波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这些作家的一系列作品成为波兰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宣扬了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观点,这在当时的波兰和今天的社会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 正义战争 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下载PDF
“战后正义”理论若干问题探析
10
作者 周旭东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4,共9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多起干涉战争,战后正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们关心处置战败国的正义性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战后正义”理论的研究概况,探讨分析战后正义的特点、标准和影响。本文认为:“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多起干涉战争,战后正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们关心处置战败国的正义性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战后正义”理论的研究概况,探讨分析战后正义的特点、标准和影响。本文认为:“战后正义”理论是正义战争理论的一部分,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与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相同,战后正义也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战后正义的标准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非歧视性,二是正当性,三是有限性,四是谨慎性。“战后正义”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传统正义战争理论,为审视战争的正义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战争 战后正义 特点 标准 影响
下载PDF
浅议和平立场上的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及国际实践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晶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7-50,共4页
通过国际法限制战争以至最终消灭战争,始终是国际法学界的一个努力目标。该文从战争论的演进剖析其实质,进而探讨当代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与现代国际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 正义战争 和平立场 国际法 国际实践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战争观
12
作者 柴继欣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2X期4-5,共2页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观 军事思想 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
下载PDF
利比亚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干预”质疑——源自规范性理论的分析
13
作者 张世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3-101,121,共10页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战争 人道主义干预 正义战争 道德
下载PDF
弘扬杂家思想的文字解读
14
作者 宗志武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49-50,共2页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它综合先秦诸子学说,保存了古代学术资料及佚文、遗事、传说、故事,称"杂家"。为秦实现政治统一、发展经济和各种基本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关键词 杂家 子学 先秦诸子 《吕氏春秋》 学说 思想 学术资料 故事 佚文 解读
下载PDF
战争影像与战争正义性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逸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2-69,共8页
正义战争理论是近代国际法的重要基础,战争影像与战争正义性建构关系密切。本文提出战争影像应包含各种传递有关战争信息的图像样式,并基于近现代正义战争理论,简要讨论了战争影像与开战正义、交战正义建构的关系,涉及战争影像的真实性... 正义战争理论是近代国际法的重要基础,战争影像与战争正义性建构关系密切。本文提出战争影像应包含各种传递有关战争信息的图像样式,并基于近现代正义战争理论,简要讨论了战争影像与开战正义、交战正义建构的关系,涉及战争影像的真实性、战争影像与科学主义、战争影像与正义双向性,以及个人化战争影像新的传播方式与既有战争正义性建构模式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影像 战争正义性 集体指示 科学主义
下载PDF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对世俗武力的规范与引导
16
作者 杨宏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7,共6页
如何应对日耳曼民族的武力传统,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基督教会以"正义战争"之原则对武力的使用加以规范,借助于"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运动,将武力的使用限定在一定... 如何应对日耳曼民族的武力传统,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基督教会以"正义战争"之原则对武力的使用加以规范,借助于"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运动,将武力的使用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基督教会对世俗骑士的武力加以利用和引导,规定骑士应尽的社会义务以及应有的道德风范,逐渐将世俗骑士从社会暴力的制造者转变为教会的保护者和"基督的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战争 上帝的和平 上帝的休战 基督的战士
下载PDF
选择正义:关于战争性质的评价
17
作者 苏宗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当代 ,对战争性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标准 ,一种是有关的国际法准则 ,一种是西方的“正义战争论”。这两种评价标准都有局限。应在利益、道德、法理三项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 ,对战争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后果四个方面... 当代 ,对战争性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标准 ,一种是有关的国际法准则 ,一种是西方的“正义战争论”。这两种评价标准都有局限。应在利益、道德、法理三项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 ,对战争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后果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正义战争 国际法 利益
下载PDF
论人道主义干涉背景下的正义战争——对伊拉克战争的再反思
18
作者 孙传香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74-75,共2页
如何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对使用武力的国际法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籍此伊拉克战争结束之际,将正义战争理论与当今国际形势加以对照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国际法 正义战争 集体安全制度 人道主义干涉
下载PDF
战争与爱情之比较及其对伦理学的启示
19
作者 王汝坤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8-66,共9页
文章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对战争和爱情的同异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内在机制和构成要素、过程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非道德主义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群体性与个体性、情感基础、持续性与发展趋势、遵循的具体伦理规则或原则等”... 文章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对战争和爱情的同异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内在机制和构成要素、过程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非道德主义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群体性与个体性、情感基础、持续性与发展趋势、遵循的具体伦理规则或原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通过对这两个看上去相距遥远、同时又有极端性的领域进行比较,对伦理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在伦理学研究中应注重道德原则具有的相对确定性、道德原则的适用范围、道德原则的历史文化性等,并对战争伦理学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强调人道主义战争伦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伦理 爱情伦理 正义战争论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
20
作者 梁卓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6-20,共5页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对其的文化认同。文章考察了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认为,古代中国将战争理解为维护天下和平秩序的最后手段;发动正义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有罪者,而不应对无辜者施以伤...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对其的文化认同。文章考察了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认为,古代中国将战争理解为维护天下和平秩序的最后手段;发动正义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有罪者,而不应对无辜者施以伤害。由此,中国古代理论家纷纷提出了在战时保护无辜者的主张。这些主张与今天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基本规则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的国际人道法理念。首先,中国充分肯定国际人道法的原则、精神和制度;其次,中国始终认为遵守国际人道法是正义战争的必然要求;再次,中国格外重视在战时对平民和战俘的保护问题。这些理念均与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道法 人道主义 正义战争 交战正义 仁义之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