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ustice as the Virtue of "No Unacceptable Harm to the Human" 被引量:3
1
作者 Qingping Li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Through a semantic analysis of such common words as "good," "right," and "righ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rgue that "justice" as a value-term basically means "no unacceptable harm to the human" or "respecti... Through a semantic analysis of such common words as "good," "right," and "righ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rgue that "justice" as a value-term basically means "no unacceptable harm to the human" or "respecting the deserved rights of the human" in the meta-ethical sense. In real life, then, the becoming of universal justice as an authentic moral virtue depends first and foremost upon the concrete and dynamic cultivation of such a universalistic ethical attitude: regarding neither merely oneself nor some persons specially related to oneself, but everyone as the "human," and valuing all of them morally important and dignified so as not to do morally unacceptable harm to them, but to respect their deserved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 Right Rights justice virtue
原文传递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Global Justice:Theories,Concepts,Principles and Indicators
2
作者 Sujian Guo Xi Lin +7 位作者 Jean-Marc Coicaud Su Gu Yanfeng Gu Qingping Liu Xuan Qin Guodong Sun Zhongyuan Wang Chunman Zha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4期511-546,共36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global justice and discusses theories,concepts,evaluative principles,and methodologie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global justice.In this paper,we seek to clar...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global justice and discusses theories,concepts,evaluative principles,and methodologie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global justice.In this paper,we seek to clarify how to conceptualize global justice,how conceptual indicators can be selected and justified by theories,and how those indicators can be conceptu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global justice.Global justice is a broad concept that is composed of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aspects belonging to both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realities.A coherent and integr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covers the normative basis and various empirical dimensions is therefore much needed in order to address some of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questions under study.The paper seeks to synthesize the multiple theories and conceptions of global justice that exist in th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into three mai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global justice-rights based,good based,and virtue based.These three approaches are a good sample of and reflect well the strengths of the different theoretical,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t play in the study of global justice.From this perspective,the synthesis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is meant to provide us with a coh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serves as the normative basis and justifies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for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justice Rights based goods based virtue based CBDR-RC CDDR
原文传递
制度的善德与公民的善德——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伟宏 黄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7,共7页
制度的善德体现为公正。制度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培育公民的善德。首先,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孕育和发展公民善德良序的基础和保证,但制度本身毕竟又是由具体的、具有某种德性的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其次,社... 制度的善德体现为公正。制度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培育公民的善德。首先,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孕育和发展公民善德良序的基础和保证,但制度本身毕竟又是由具体的、具有某种德性的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其次,社会制度是刚性的、普遍性的,而公民善德则是个体性的、柔性的,因此两者在所涉内容和调节特点上也构成一种互补互励的关系。当我们将目光从一味的制度层面移开,通过对上述两种社会调节方式及其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个社会只有得到制度善德与公民美德的双重支撑,才能达一个较好的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 善德 和谐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显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幸福问题是主题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幸福同时又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且合于理智德性的生活是最大的幸福。总的来讲,幸福是...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幸福问题是主题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幸福同时又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且合于理智德性的生活是最大的幸福。总的来讲,幸福是生活优裕、行为优良的统一,是完满、自足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幸福观 德性 公正
下载PDF
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勇 葛洪刚 兰迎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5期629-631,共3页
诚信缺失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障碍之一,它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是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是构建以诚信为... 诚信缺失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障碍之一,它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是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是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保证;良好的沟通是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正义论 尊重与理解 自律与他律 医患沟通 和谐医患
下载PDF
试论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晋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根据有无美德支撑,政府正义可分为非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和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两个层阶。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呈复合型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前者涉及知、情、意三方面,后者关涉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合理。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 根据有无美德支撑,政府正义可分为非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和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两个层阶。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呈复合型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前者涉及知、情、意三方面,后者关涉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合理。美德层面上的政府正义具有三大特点:维系力量的内在性、效用发挥的稳固性和价值目标的向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正义 美德支撑 目标向善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美学思想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大涛 袁义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和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他的和谐美学思想与其对和谐城邦国家的思考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城邦,其目的就是帮助城邦公民成为有德性的善良之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要想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在情感上必须始终符合中道。由...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和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他的和谐美学思想与其对和谐城邦国家的思考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城邦,其目的就是帮助城邦公民成为有德性的善良之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要想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在情感上必须始终符合中道。由天、地,以及世间万物是以从低到高的秩序所构成的和谐的宇宙体系,而作为对现实世界模仿的艺术,具有消除情感太强或太弱所导致的有害健康的"沉积",使得情感符合中道的"净化"功能。国务活动家和教育家则以之作为陶冶城邦居民的性情,使之成为有德性的善良之人,从而使城邦成为一个人人幸福的和谐城邦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和谐美学 和谐城邦 美德 善良
下载PDF
良善刑法的道德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2
8
作者 谢青松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0-75,82,共7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善刑法始终是立法者和法学研究者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中西思想史的梳理和现行刑法的批判性反思,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指出判断良善刑法的核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善刑法始终是立法者和法学研究者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中西思想史的梳理和现行刑法的批判性反思,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指出判断良善刑法的核心标准是道德价值,即良善刑法以人道为底线道德理念,以正义为核心道德理念,以和谐为最高道德理念。同时提出良善刑法的具体实现途径,良善刑法作为刑法的应然状态,必将成为中国刑事法律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 人道 正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乐生贵德、天人合一的孔子养生观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荣 孙荣艾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文献法对孔子养生思想进行新的挖掘,阐明孔子从生命关怀意义上重视养生,以生为乐,将道德修养和提高生命的质量作为养生的根本,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孔子 养生 乐生 贵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家庭美德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振邦 《民族艺林》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国破家亡,国富民强:有国才有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家和万事兴是万世流芳的祖训;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夫妻是家庭兴旺的支撑;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百善孝为先是尊老爱老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道德的源泉。
关键词 家庭美德 家和万事兴 夫妻和睦 养老爱老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黑格尔的德性观
11
作者 郭卫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7-91,共5页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论述的"德性"是伦理的重要形态之一,即"德毋宁应该说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黑格尔从伦理的普遍性出发,主要从德性的实体性、向善的价值追寻以及对和谐的皈依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德性观。黑...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论述的"德性"是伦理的重要形态之一,即"德毋宁应该说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黑格尔从伦理的普遍性出发,主要从德性的实体性、向善的价值追寻以及对和谐的皈依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德性观。黑格尔从伦理普遍性出发阐述的德性思想,突破了以往从个体出发阐述德性的局限性,从而避免了以往对个体德性的空谈和德性的无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实体性 和谐
下载PDF
试论和谐社会建构的两种伦理维度——基于《正义论》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小平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整合方式,制度正义与个体德性既有异质性,又可以达致同构与互益的伦理价值生成。罗尔斯基于契约论的正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建构的价值参照和路向选择,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道德重建,尤其是和...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整合方式,制度正义与个体德性既有异质性,又可以达致同构与互益的伦理价值生成。罗尔斯基于契约论的正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建构的价值参照和路向选择,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道德重建,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伦理维度 制度正义 个体德性
下载PDF
试论法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业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至今在我国尚属空白。而事实上 ,法学与美学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法蕴涵着美的因素 ,体现出美的内容和价值。从法的内容中所蕴涵并体现出的正...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至今在我国尚属空白。而事实上 ,法学与美学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法蕴涵着美的因素 ,体现出美的内容和价值。从法的内容中所蕴涵并体现出的正义、崇高、和谐、真善、力量等美学价值。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 ,对于法学和美学的学科体系的完善或建立一个新的学科 (法美学 )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 ,有助于克服、消除人们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的监督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美 崇高美 和谐美 真善美 力量美
下载PDF
道德的基础何以可能——兼论麦金泰尔德性伦理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宇鹏 李含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第6期21-29,128,共10页
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哲学中,道德问题成为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与麦金泰尔对亚里士多德以来德性伦理的关注不无关系。麦金泰尔在批判现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同时重新对道德的基础进行审视,认为道德的基础不能从代表现代道德话语的休谟... 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哲学中,道德问题成为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与麦金泰尔对亚里士多德以来德性伦理的关注不无关系。麦金泰尔在批判现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同时重新对道德的基础进行审视,认为道德的基础不能从代表现代道德话语的休谟、康德和克尔凯郭尔那里寻找,也不能从代表后现代道德话语的尼采那里寻找,而只能返回前现代,返回到亚里士多德那里,以历史主义的视角和方法重新建立目的论的德性伦理学。这样德性与传统、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又被重新纳入当代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域中。麦金泰尔的德性伦理学重拾了人们对普遍道德的信心,同时对现代哲学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理解范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泰尔 德性伦理思想 启蒙 德性 正义 实践
下载PDF
正义与美德——道德哲学的结构及其内在张力
15
作者 张新国 《哲学分析》 2014年第3期100-109,198-199,共10页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范伦理学在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注重法制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迅速发展,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规范伦理学由于过度追求自身形式的精密化而逐渐减蚀其合理性内核和基础;再者,美德伦理学因过度诉求善良意志的纯粹性而拒绝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将自身现实化或曰显像化,从而造成正义与美德体用殊绝,亦即二者结构的严重失衡及其内在逻辑张力的断裂。道德主体行动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减弱亦可在这一背景下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美德 道德法则 善良意志 实践
下载PDF
《淮南子》中的社会和谐论
16
作者 牛天宇 宋辉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以天道公平和谐为研究视角,对《淮南子》的社会和谐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了实现社会和谐要因人心,顺民意;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施行仁政,教化民众;要特别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要求司法必须公平公正,并指出了《淮南子》社会和谐思想的理论价值... 以天道公平和谐为研究视角,对《淮南子》的社会和谐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了实现社会和谐要因人心,顺民意;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施行仁政,教化民众;要特别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要求司法必须公平公正,并指出了《淮南子》社会和谐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社会和谐 因人心 顺应规律 德治 公平公正
下载PDF
合肥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娄博华 沈子睿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
文明城市创建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之举。进一步推动合肥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在发展思路上要:高扬思想旗帜,传承“红色合肥”基因,臻善“理响... 文明城市创建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之举。进一步推动合肥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在发展思路上要:高扬思想旗帜,传承“红色合肥”基因,臻善“理响合肥”矩阵,绘就“绿色合肥”画卷;突出公德培育,深培“公益之市”,建设“美德之城”,打造“好人之都”;致力改善民生,让生态“披绿化金”,让社保聚焦急难愁盼,让就业招才引智畅通;厚植文化底蕴,激活传统文化内核,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弘扬科技文化精神;聚合协同效应,释放都市圈一体化红利,探索“一街百站”方案,搭建文明城市互通共鉴平台。诸要素合力并举,助推文明城市典范加快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城市 崇德向善 文化厚重 和谐宜居 人民满意
下载PDF
作为良善生活的正义之思——《理想国》探寻正义的两种思路
18
作者 邱宗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理想国》存在两种对正义的理解思路:一是从个人视角理解正义;二是从城邦整体与灵魂整体及其关系的视角理解正义。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对从个人视角理解正义的思路的反驳,表明这种思路无论是以财富还是以权力之利益为导向... 《理想国》存在两种对正义的理解思路:一是从个人视角理解正义;二是从城邦整体与灵魂整体及其关系的视角理解正义。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对从个人视角理解正义的思路的反驳,表明这种思路无论是以财富还是以权力之利益为导向,都无法给出对正义的合理性解释。通过采取从城邦整体与人之灵魂整体及其关系的思路去理解正义,表明它才是理解正义的恰当方式,因为它关涉到与人之"良善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邦、灵魂与美德等问题,这是柏拉图对"人应该如何度过人生"才是值得的正义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善生活 灵魂 正义 美德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启示
19
作者 陆宽宽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9-62,66,共5页
当前社会对于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幸福外在条件的改善与研究上,从而忽视了实践主体精神丰富的重要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幸福不仅是人的实现活动以及对于生活的合理的长期规划,同时也是德性的不断生成活动。相比于"... 当前社会对于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幸福外在条件的改善与研究上,从而忽视了实践主体精神丰富的重要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幸福不仅是人的实现活动以及对于生活的合理的长期规划,同时也是德性的不断生成活动。相比于"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幸福 德性 外在善 正义
下载PDF
作为至善实现活动的实践--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中的实践观
20
作者 沈雨航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实践是古希腊哲学和城邦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善的理念的乏力,实践指导德性生活的作用被削弱;实践与制作的混淆使得实践作为终极关怀的目的被削弱,沦为一般生活的手段。而作为至善实现活动的实践,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实践,其目的在于... 实践是古希腊哲学和城邦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善的理念的乏力,实践指导德性生活的作用被削弱;实践与制作的混淆使得实践作为终极关怀的目的被削弱,沦为一般生活的手段。而作为至善实现活动的实践,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实践,其目的在于个体德性的实现,使得人成为有道德的人;并实现德性与幸福的中道,追求美好生活;最终,从个人德性走向城邦正义,至善与至福相统一的实现有了制度支撑。而实践德性论的实现需要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实现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的统一;还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以中道应对道德冲突并指导实践;同时,实践目的始终指向人本身,并以教育和法律作为制度支撑。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德性论对如何培养有德者和实现美好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但它具有轻视劳动、与现实行为相割裂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至善 德性论 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