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西樵山40—50 ka B P地质遗迹与古人类活动新发现
1
作者 朱照宇 黄慰文 +13 位作者 关燕萍 潘炳炎 侯亚梅 李保生 张俊岭 曾提 欧阳婷萍 李明坤 贺辰戋 丁盛昌 闫龑 彭莎莎 胡巧 吕惠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7-1747,共11页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调查,在西樵山东南麓富贤村北面发现了良好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探槽剖面测量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富贤地点存在2套原始沉积地层:上部为第四纪全新世沼泽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5052—5409 a B P;下部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洪积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38420—40502 a B P,OSL (光释光)年龄为41.977—43.796 ka B P;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2层含旧石器层,下部A1层主要石器类型有较大型刮削器、尖刃器、舌型刃器及小型石片工具,如各类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石刀、使用石片、石核等,包括带铤斧型小石刀;上部A2层明显出现更多石刀类型且常常附带修背和修铤工作,其中一件用于生产细小长石片的原始楔形石核引人关注。据平均沉积速率计算,下部A1石器层年龄为46.511—47.325 ka B P,上部A2石器层年龄为41.977—42.167 ka B P;距今大于5 ka的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石制品数量虽少,但器物类型仍具有明显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本文的发现更新并延伸了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和“西樵山文化”的内涵,首次突破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存的纪录,追踪到大约40—50 ka现代人在华南沿海的足迹,揭示了同期石器工业的面貌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特征和演变。研究表明,在MIS3间冰段相对湿热时期以及MIS2相对干冷阶段,富贤地点的古人类面临环境变化的挑战而开启了新的生计模式,这对于揭示现代人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50 ka b P 晚更新世地层 旧石器 富贤地点 西樵山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42
2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kaB.P.为冷干期;4.60~3.44ka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ka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9.0 ka b.P. 气候演化
下载PDF
Abrupt changes of radiolarian fauna at 600 and 120 ka B. P.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汝建 Andrea Abelman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138,共8页
Abrupt changes in radiolarian composition are discovered over the last 600 and 120 ka B. P.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radiolarians in ~ 17957 - 2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distinct changes at 600 ka... Abrupt changes in radiolarian composition are discovered over the last 600 and 120 ka B. P.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radiolarians in ~ 17957 - 2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distinct changes at 600 ka B. P. could correspond to the onset of the 100 ka cycle during the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This abrupt change in the 100 ka cyclicity at 600 ka B. P. occurred also in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ignal that is obtained from and paleosol sequences of the China Loss Plateau. The larger amplitude and stronger cyclicity in the susceptibility signal after 600 ka B. P. reflect the prominent change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monsoon, induced by an enhancement of the momsoon circula- tion. Stronger seasonality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sulted from strengthening of winter monsoon, might lead to the changes in the radiolarian composition at 600 and 120 ka B. P.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only species adapted to a broader temperature range might have been able to live in this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abrupt changes in radiolarian composition at 600 and 120 ka B. P.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er so differences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that were caused by the striking change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larian fauna abrupt changes 600 and 120 ka b. P. East Asian monsoo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沙漠/黄土过渡带6 ka 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贵林 周新郢 +2 位作者 赵克良 杨庆江 李小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4-886,共13页
文章选择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榆林市白河庙村钻孔(38°35'9.89″N,109°24'0.71″E)泥炭沉积,通过建立良好的年代序列和高分辨率花粉记录分析,重建研究区内植被演替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学资料,探讨... 文章选择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榆林市白河庙村钻孔(38°35'9.89″N,109°24'0.71″E)泥炭沉积,通过建立良好的年代序列和高分辨率花粉记录分析,重建研究区内植被演替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学资料,探讨适宜的气候环境阶段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6 ka B.P.以来研究区植被类型经历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4个阶段,指示6.0~4.2 ka B.P.气候较为暖湿,为全新世适宜期;4.2 ka B.P.时发生极端干旱事件,之后(4.2~1.1 ka B.P.)气候向干旱化发展;1.1~0.5 ka B.P.,气候经历短暂的湿润期;0.5 ka B.P.之后,气候再次转干。另外,通过统计沙漠/黄土过渡带6~3 ka B.P.考古遗址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信息,发现史前人类活动与气候、生态系统变化紧密相关。东亚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控制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变化,从而影响依赖水资源的旱作农业发展、人类活动强弱和考古学文化兴衰。6.0~4.2 ka B.P.降水较多,植被盖度高,毛乌素沙地固定,沙漠/黄土过渡带发育古土壤,并向西北移动。适宜的气候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旱作农业生产,导致人口增加,遗址点数量增多,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繁荣发展。而4.2~3.0 ka B.P.遗址点大幅减少,人类活动规模减小,考古学文化衰退。4.2 ka B.P.极端干旱事件及之后持续的干旱,导致植被退化,毛乌素沙地沙丘活化,沙漠/黄土过渡带向东南方向摆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大范围衰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黄土过渡带 泥炭花粉记录 4.2 ka b.P. 极端干旱事件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KA7500B的智能锂电池充电器设计
5
作者 谈发明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9-52,57,共5页
为了解决普通锂电池充电器可能造成过充、欠充及充电速度较慢的问题,利用单片机STC12C5A60S2,以电压型PWM控制器KA7500B为核心,设计一种BUCK型智能锂电池充电器,该系统分阶段以恒流或恒压的充电方式对锂电池充电,具有过流、过压保护。... 为了解决普通锂电池充电器可能造成过充、欠充及充电速度较慢的问题,利用单片机STC12C5A60S2,以电压型PWM控制器KA7500B为核心,设计一种BUCK型智能锂电池充电器,该系统分阶段以恒流或恒压的充电方式对锂电池充电,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充电器可快速、高效及可靠的对锂电池充电,比普通锂电池充电器充电速度提高约一小时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7500b STC12C5A60S2 锂电池
下载PDF
(a,b)=(a,ka+b)的应用
6
作者 陆军 《中等数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整数值 初等数论 互素 数学竞赛 a b a ka+b
下载PDF
彩用KA3842B集成块的彩色监视器检修实例
7
作者 张亚奎 《家电维修》 1998年第7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彩色监视器 集成块 ka3842b 检修
下载PDF
基于KA7500B的车载逆变电源的测试分析
8
作者 沈承舒 杨梅 胡海星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基于KA7500B设计的车载逆变电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市场,设计方案一般为半桥拓扑DC/DC升压后逆变输出和全桥逆变后工频变压器升压输出。文章给出了两种设计方案的逻辑原理图,并对两种方案的驱动信号、输入电能、输出电能和转换效率进行的... 基于KA7500B设计的车载逆变电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市场,设计方案一般为半桥拓扑DC/DC升压后逆变输出和全桥逆变后工频变压器升压输出。文章给出了两种设计方案的逻辑原理图,并对两种方案的驱动信号、输入电能、输出电能和转换效率进行的测试分析。得出了基于KA7500B的车载逆变电源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7500b 车载逆变电源 测试分析
下载PDF
迪卡配套系猪B系、E系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耿忠诚 袁子国 +2 位作者 李鹏 李小敏 刘太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通过随机抽样测定了20头B系、22头E系猪的10项血液生化常值。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总活性两系差异极 显著(P<0.01),胆碱酯酶总活性两系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两系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迪卡猪 配套系 b E系 血液生化指标 碱性磷酸酶 胆碱酯酶 酶活性
下载PDF
艾比湖最近20ka的氧碳同位素记录与气候突变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国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5-84,共10页
本文根据新疆艾比湖ZKooB孔中30个氧碳同位素样品的测试数据,制作了艾比湖最近二万年来的氧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研究表明,最近二万年来艾比湖的δ^(18)O变化主要是受湖水的蒸发作用和淡化过程所控制。艾比湖的水体环境... 本文根据新疆艾比湖ZKooB孔中30个氧碳同位素样品的测试数据,制作了艾比湖最近二万年来的氧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研究表明,最近二万年来艾比湖的δ^(18)O变化主要是受湖水的蒸发作用和淡化过程所控制。艾比湖的水体环境在最近二万年中至少经历了八次明显的波动变化,δ^(18)O变化所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与全球性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二万年来δ^(13)C值的波动主要受湖泊水体中TDIC变化以及湖泊水体与大气CO_2间碳交换的制约。δ^(13)C值在5kaB.P.及10.5kaB.P.前后的异常降低,分别是由于全新世“新高温期”中的降温事件以及晚冰期“新仙女木”气候突变与快速降温所致。这是我国干旱区封闭湖泊连续沉积记录中,第一次所获得的关于五千年前降温事件以及“新仙女木”气候突变事件在碳同位素记录方面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同位素 气候变化
下载PDF
S/Ka双频段馈源新型喇叭罩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志平 李世平 梁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128,共4页
论述了一般喇叭罩的设计原则和思路,提出了采用B夹层结构的聚四氟乙烯S/Ka双频段馈源喇叭罩的设计思想,及喇叭罩的具体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该喇叭罩性能优良,已成功应用到某大型S/Ka双频段工程中。
关键词 天线馈源 S/ka双频段 喇叭罩 b夹层结构 聚四氟乙烯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东坡 郭燕华 +3 位作者 廖朝峰 刘莹珍 俞冰 张书玲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0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钾镁极化液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钾镁极化液治疗,用药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钾镁极化液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钾镁极化液治疗,用药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8.57%和73.33%(P<0.05),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钾镁极化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延缓肝纤维化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钾镁极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钾镁极化液 还原型谷胱甘肽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河源区距今13万年来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玉芳 张俊牌 徐建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69-75,共7页
综合分析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地区斗格涌盆地钻孔剖面的孢粉及易溶盐等气候代用指标,揭示了该区130ka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规律。即:130.0—110.0kaBP寒冷干旱;110.0—82.0kaBP寒温较湿;82.0—... 综合分析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地区斗格涌盆地钻孔剖面的孢粉及易溶盐等气候代用指标,揭示了该区130ka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规律。即:130.0—110.0kaBP寒冷干旱;110.0—82.0kaBP寒温较湿;82.0—10.4kaBP寒冷干旱;10.4kaBP至现代(即全新世)温湿冷干交替。全新世古气候又可划分为3期:早全新世升温期(10.4—7.5kaBP)(Anathermal);中全新世大暖期(7.5—3.5kaBP)(Megathermal);晚全新世降温期(3.5kaBP至今)(Katathermal)。本区古气候总的规律是:冷期长且比全球其它地方提前,暖期短且开始时期滞后。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具有千年尺度的振荡规律,晚全新世至今,气温有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变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古气候 大暖期 古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钼镍铜合金在陶瓷-金属封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重 杨磊 +3 位作者 梁田 刘洋 高志强 路兴达 《真空电子技术》 2017年第5期43-45,共3页
本文基于Ka波段行波管高频以及小型化发展,对输能窗良好气密性以及高导热等性能要求,开展了钼镍铜合金窗框与超薄B-99氧化铍陶瓷窗片封接工艺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其封接质量予以评价。
关键词 钼镍铜合金 陶瓷-金属封接 b-99beO陶瓷 ka波段行波管
下载PDF
苏北平原沉积孢粉组合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3 位作者 乔彦松 张祥云 赵增玉 郭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5-664,共10页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植被与气候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1)11.90~8.80 cal.ka B.P.,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繁盛,气候温暖湿润;2)8.80~7.40 cal.ka B.P.,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地,气候相对冷干;3)7.40~5.20 cal.ka B.P.,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度降低,降水增加;4)5.20~1.08 cal.ka B.P.,植被退化为盐生草甸;5)1.08 cal.ka B.P.以来植被中湿生草本群落繁盛。根据藜科、蒿属、禾本科和莎草科花粉的含量变化及粒度、有孔虫特征重建了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5.20~4.55 cal.ka B.P.、4.25~4.05 cal.ka B.P.与4.55~4.25 cal.ka B.P.、4.05~3.00 cal.ka B.P.分别为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阶段。研究区4.25~4.05 cal.ka B.P.海平面上升可与大范围尺度的"4.2 ka B.P.气候事件"相对应,可能受到了当时东亚季风减弱、苏北平原强降水与大规模洪水事件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平原 孢粉 4.2 ka b.P.事件 气候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