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同”还是“存异”?——以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日本汉诗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安江 周晓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97,164,共8页
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于"异"的强调似乎成了保留"文化多样性"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性"正是源语文化有别于他者文化的独特文化印迹,但与此同时这些文化印迹往往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 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于"异"的强调似乎成了保留"文化多样性"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性"正是源语文化有别于他者文化的独特文化印迹,但与此同时这些文化印迹往往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在现实层面却鲜有成功迻译入目标文化的例子,尤其对于非学术翻译的文学翻译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因此,这种单纯"存异"的翻译"表述"方式,姑且不论其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作者"本意",却往往容易违逆目标文化的"文化常规"与"可接受性"。这种现象无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尤其需要高度警惕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同” “存异” 目标读者 可接受性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浅析梅坎铁路双级加筋土挡墙的适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林敦 《土工基础》 2007年第2期10-12,15,共4页
双级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在铁路路基设计中应用不多,本文结合梅坎铁路的工程实例及其试验测试,扼要介绍了双级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施工概况及试验成果。
关键词 梅坎铁路 双级 加筋土挡土墙 适用性
下载PDF
《南部新书》“九饤食”词语考释
3
作者 洪飏 张祎航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宋人钱易所撰笔记《南部新书·壬卷》收录有“九饤食”一词。“九饤食”是用九枚牙盘盛食以供皇帝观赏的餐食,食具有专名“九饤盘”。“饤”疑因与“钉”共取“物相叠置连缀”语义,而有“将食品堆叠于器皿中”之义。同时,据文献考... 宋人钱易所撰笔记《南部新书·壬卷》收录有“九饤食”一词。“九饤食”是用九枚牙盘盛食以供皇帝观赏的餐食,食具有专名“九饤盘”。“饤”疑因与“钉”共取“物相叠置连缀”语义,而有“将食品堆叠于器皿中”之义。同时,据文献考证该词条中“看食见”是误断句读,“见”字应属下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新书》 九饤食 饤饾 看食
下载PDF
汉字文化与日本诗赋之兴——以《怀风藻》的诞生为中心
4
作者 司志武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63-68,90,共7页
日本古代从无文字走向有文字的文明社会得益于接受汉字文化,在此基础上日本文学早期形态诗歌于7世纪中后期出现。日本诗歌一开始就存在汉语诗歌(汉诗)与倭语诗歌(和歌),不过大多数文学史著述对这两种语言的诗歌评价与态度存在明显的“... 日本古代从无文字走向有文字的文明社会得益于接受汉字文化,在此基础上日本文学早期形态诗歌于7世纪中后期出现。日本诗歌一开始就存在汉语诗歌(汉诗)与倭语诗歌(和歌),不过大多数文学史著述对这两种语言的诗歌评价与态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差”。理解这种现象需要回到日本接受汉字文化的历史背景中,明辨以《怀风藻》为代表的汉诗与以《万叶集》为代表的和歌之间并非对立、优劣的关系,而是互相成就、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汉诗 汉字文化 《怀风藻》 《万叶集》
下载PDF
清末中国研究日本的先驱者沈筠事迹考 被引量:5
5
作者 石晓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本论文通过发掘传世文献以及新发现的史料,尝试考察并复原了长期湮没无闻的清末浙江平湖乍浦出身的文人沈筠(沈浪仙1802—1862)的事迹。指出:无论从沈筠所编著的有关日本著作的数量以及涉猎的范围来看,还是从他研究日本的深度和广度而言... 本论文通过发掘传世文献以及新发现的史料,尝试考察并复原了长期湮没无闻的清末浙江平湖乍浦出身的文人沈筠(沈浪仙1802—1862)的事迹。指出:无论从沈筠所编著的有关日本著作的数量以及涉猎的范围来看,还是从他研究日本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沈筠都当之无愧堪称清末中国研究日本的先驱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乍浦 沈筠(沈浪仙) 日本汉诗 山田梅村 河野铁兜
下载PDF
梅坎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供电设计方案的优化论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泉中 许应校 《铁道机车车辆》 2000年第3期29-31,共3页
根据梅坎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供电设计方案的论证分析,认为原设计方案有不妥之处,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系统的论述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点。
关键词 梅坎铁路 供电方案 优化论证 电力贯通线
下载PDF
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汉诗诞生——以《怀风藻》的“明德”与“天真”为例
7
作者 海村惟一 海村佳惟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2期62-77,共16页
本文从汉字文化圈的视角考察《怀风藻》如何受容中国古典文学而建构日本文化的精华:"汉字文化的自觉"。
关键词 《怀风藻》 日本汉诗 受容 诗语
下载PDF
日本王朝时代汉诗出韵及其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崔蒙 张维佳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0,共10页
日本汉诗是日本人用汉语创作的中国传统诗歌,其用韵受日语和日本汉字音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王朝时代六部代表性汉诗集的研究,讨论因历史层次造成的日本汉诗出韵多、跨韵摄押韵多和四声通押多等情况。
关键词 日本汉诗 诗韵 日本汉字音 语言接触 历史层次
原文传递
日本明治汉学复兴的反思——再论《东瀛诗选》与日本近代汉诗的境遇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颖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81-91,共11页
明治时期,俞樾的《东瀛诗选》在日本产生了较大反响。而一直以来学界的研究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视角,仅仅将其视为中日交流之佳话,看到的也只有文化交流之光环。若将其放置于世纪末近代转型期的语境之下,则可窥探出更为深层复杂的思想内涵... 明治时期,俞樾的《东瀛诗选》在日本产生了较大反响。而一直以来学界的研究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视角,仅仅将其视为中日交流之佳话,看到的也只有文化交流之光环。若将其放置于世纪末近代转型期的语境之下,则可窥探出更为深层复杂的思想内涵。本文在中日两国的不同视角之下,从《东瀛汉诗》切入,并结合明治时期的“俞樾热”与“汉诗热”现象进行重新思考。“俞樾热”的背后,可看到学界、政商界与传媒界等对俞樾“经学大师”之形象的打造与助推,使之一跃成为当时日本人眼中代表中国十九世纪的唯一一位学者。而“汉诗热”的背后,则包含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脉络,聚焦汉学与国、汉诗与民两点,一窥不同阶层的汉诗之“用”。通过具体分析,可看出明治日本在面对近代化时,权力者与知识人各自赋予其不同的属性与延伸,并为己所用。其中,尤其是那些为数不多的部分诗社诗人,将汉诗用作进步思想的载体,成为与利用“同文同种同教”建构近代国家,最终走上帝国主义的当权者相抗衡的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明治汉诗 日本汉学 近代性
原文传递
《田氏家集》的写本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田氏家集》是现存最早的平安时代汉诗集之一,虽然前贤深入研究,已经扫清了很多读解障碍,不过其中仍有一些因忽略写本特性而产生的误读误解。通过分析松平文库本等写本的字形和书写通例,结合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可以为破解难句提供新思路... 《田氏家集》是现存最早的平安时代汉诗集之一,虽然前贤深入研究,已经扫清了很多读解障碍,不过其中仍有一些因忽略写本特性而产生的误读误解。通过分析松平文库本等写本的字形和书写通例,结合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可以为破解难句提供新思路,理清前人误写误释的原因,接近诗集的原貌,更好体会诗歌的原意,深化对日本汉诗的研究。奈良平安时代诗文研究,有必要回归写本,打好文献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氏家集 写本 岛田忠臣 汉诗
原文传递
广濑淡窗汉诗中的隐逸情怀
11
作者 李曼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2期59-69,共11页
广濑淡窗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儒学家、教育家、汉诗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未隐逸,然其汉诗中却不乏富有隐逸情怀之作,表达出对中国先贤隐者的思慕,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向往。淡窗隐逸情怀的形成与江户文人具有隐逸憧憬这一... 广濑淡窗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儒学家、教育家、汉诗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未隐逸,然其汉诗中却不乏富有隐逸情怀之作,表达出对中国先贤隐者的思慕,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向往。淡窗隐逸情怀的形成与江户文人具有隐逸憧憬这一时代背景,淡窗的学问师承、儒道思想的濡染、现实生活的苦闷等因素密不可分。其隐逸情怀的根源在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对中国儒道思想深刻理解、接受后形成的,体现了对中国隐逸传统思想的准确把握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濑淡窗 汉诗 隐逸 日本儒学 中日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夏目漱石早期的两首七言律诗赏析
12
作者 高鹏飞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8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的文学大师,特别是以中国文化、儒家伦理和东方美学为骨骼的文学特色,使夏目漱石的文学具有了超越国别的世界性。对夏目漱石早期两首七言律诗的赏析,探讨夏目漱石的汉学造诣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的文学大师,特别是以中国文化、儒家伦理和东方美学为骨骼的文学特色,使夏目漱石的文学具有了超越国别的世界性。对夏目漱石早期两首七言律诗的赏析,探讨夏目漱石的汉学造诣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尚给予他的影响,这也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深入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汉诗赏析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文”与日本现代文学史书写之维度
13
作者 王志松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0-20,共11页
本文以河野贵美子和Wiebke DENECKE编著的《日本“文”学史》为线索,考察日本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可能性及其维度等问题。在现代文学观遭遇危机的当下,该著试图通过重估东亚传统的“文”,提供一个新的日本文学史书写模式。该著引入近... 本文以河野贵美子和Wiebke DENECKE编著的《日本“文”学史》为线索,考察日本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可能性及其维度等问题。在现代文学观遭遇危机的当下,该著试图通过重估东亚传统的“文”,提供一个新的日本文学史书写模式。该著引入近世和东亚两个视角,对国文学史书写有所突破,但遗憾的是现代部分却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文学史书写框架。其原因在于将西方的现代文学观与东亚传统的“文”简单地对立起来,形成东西方对峙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其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明治汉诗文和现代汉学的研究以及学界的语言论转向等表明“,文”的丰富性不必特意返回到明治以前去寻找和恢复,而是需要建立新的文学史书写的维度去发现现代的“文学”和“文”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现代文学史 国文学观 明治汉诗 语言论转向
原文传递
日本汉诗集《怀风藻》用韵研究
14
作者 崔蒙 《语言历史论丛》 201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日本最早汉诗集《怀风藻》是古代日本人创作中国诗歌的第一个成果。诗集一方面在用韵上模仿当时的中国音韵,另一方面受到日语汉字音影响,在合用上呈现出不同于中国诗歌的特点。
关键词 日本汉诗 怀风藻 诗韵
原文传递
《本朝一人一首》再考
15
作者 陈可冉 《日本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笔者曾围绕《本朝一人一首》的成书过程、版本系统及其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发表过一系列的学术论文,但尚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未遑在先前发表的文章中展开讨论。作为前阶段研究成果的补充,本文主要以《嵯峨日记》诸注对《本朝一人一首... 笔者曾围绕《本朝一人一首》的成书过程、版本系统及其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发表过一系列的学术论文,但尚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未遑在先前发表的文章中展开讨论。作为前阶段研究成果的补充,本文主要以《嵯峨日记》诸注对《本朝一人一首》的误解为切入口,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精读,讨论《本朝一人一首》所收日本汉诗的年代下限等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朝一人一首》 《嵯峨日记》 林鹅峰 林罗山 日本汉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