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国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1,共8页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和康德自律论是两个不同的模式,前者反思行为的遵循,由目的之满足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是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实践道德哲学;后者反思行为的确定,以行为的根本动机及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是一种抽象和思辨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和康德自律论是两个不同的模式,前者反思行为的遵循,由目的之满足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是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实践道德哲学;后者反思行为的确定,以行为的根本动机及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是一种抽象和思辨的道德哲学论证。但赫费认为它们之间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人的行为的完整模式唯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赫费的道德哲学致力于整合这两种伦理学,他把两者差异定位在不同的行为结构上,即追求型行为模式与意志型行为模式上,借助于两者所追求的相同的道德价值,即依据两者均出自绝对善的理念,实现了两者在其道德哲学中的统一,并指出幸福生活意味着与道德准则相协调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特弗利德·赫费 道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 康德 幸福论 自律论
下载PDF
道德他律合理性的确证与道德建设路径的创新——指向康德道德自律论的辩难与修正的尝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士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9,共7页
道德自律论对“人是目的”的坚执仅限于被救助对象 ,忽视了德行主体作为目的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使得基于“意志自律”理念的道德建设传统路径固有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难以有效消解。“意志他律”与“人是目的”统一性的一面 ,决定了... 道德自律论对“人是目的”的坚执仅限于被救助对象 ,忽视了德行主体作为目的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使得基于“意志自律”理念的道德建设传统路径固有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难以有效消解。“意志他律”与“人是目的”统一性的一面 ,决定了只有把其与“意志自律”统一起来 ,从而克服其各自对“人是目的”充分实现的片面意义 ,并以二者这种统一为根据 ,实现道德建设路径整合性和社会化创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道德自律论 意志自律 意志他律 道德建设路径
下载PDF
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理解作为一种思维或认识过程(活动),是内在心理坐标和外在实践活动的统一,是道德社会性、实存性向个别性、自律性转化的链条,是德性形成的基础。理解的育德意义渗透于德性形成的各个侧面,理解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关键词 理解理论 学校德育 个别性 自律性
下载PDF
身心之学的重建与自律道德的回归——论朱子“尊德性”工夫的核心问题
4
作者 江求流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1期57-76,共20页
工夫论是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工夫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朱子工夫论的理解被牟宗三的相关理解所笼罩。在他的理解中,朱子的工夫论仅仅被理解为以“格物致知”为内容的“道问学”,从而朱子的学术形态... 工夫论是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工夫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朱子工夫论的理解被牟宗三的相关理解所笼罩。在他的理解中,朱子的工夫论仅仅被理解为以“格物致知”为内容的“道问学”,从而朱子的学术形态也被诠释为一种他律道德。然而,这一理解实质上是非常片面的。朱子的工夫论系统的核心是以“先涵养后察识”为内容的“尊德性”工夫。他通过对湖湘学派“先察识后涵养”的工夫进路的反思,确立了以“先涵养后察识”为核心内容的“尊德性”工夫进路。在这一工夫进路中,涵养工夫既包括身体层面的调节,又包含着意识层面的调节,构成了朱子对先秦儒家身心之学的继承和重建;而察识工夫则意味着主体在相应的情境中对自身天理良知的遵循,这一过程没有任何目的性,甚至不以湖湘学派所说的对本体的体认为目的。如果说,湖湘学派的察识工夫具有明显的他律色彩,那么朱子的察识工夫,则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工夫论 涵养 察识 自律 他律 身心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