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rst conduit flow and its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Houzhai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Fueling,Guizhou,China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Lachun & ZHANG YongzhanDepartment, of Urban & Resource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oast & Island Develop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45-51,共7页
Conduit flow is a special geomorphologic and hydrological phenomenon in karst area. Houzhai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Puding, Guizhou Province is a large-scale test field in the main and broad karst area in the southern... Conduit flow is a special geomorphologic and hydrological phenomenon in karst area. Houzhai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Puding, Guizhou Province is a large-scale test field in the main and broad kars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where conduit flow is a general reserve and drainage system for groundwater. Based on the great deal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research work during the 1970s-1980s, pulse tests were done four times there during 1988-1991 in wet and dry seasons. It shows that water level at each observation site changes from 10 to 1800 mm, with the larger variation in upper stream and at karst windows than in lower reaches and at each exit along subterraneous rivers.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in conduit system is determined within 200-800 m/h, with the less change from flood to dry seasons, and it is higher in principal conduits and in upper stream area. Also, the reliable divided discharge ratio among each hydrological conduit of sunken system has been got. Thus, combin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it flow karst pulse test Houzhai River.
原文传递
基于MODFLOW的岩溶管道水流模拟方法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易连兴 王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51,共6页
针对岩溶管道水流特征,选取广西寨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中的Drain和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特征,结合管道内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观测孔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末期等水位... 针对岩溶管道水流特征,选取广西寨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中的Drain和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特征,结合管道内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观测孔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末期等水位线图中位于管道两侧处流线均有形状突变,符合实际管道水流动态特征,且能模拟出管道内水位变化趋势。最后分析两种方法模拟管道水流的原理,Drain模块中岩溶管道仅起排水作用,不允许管道内水流流向周围含水层,而River模块允许岩溶管道水与周围含水层水流交换,因而相对Drain模块而言,应用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水流 岩溶含水层 数值模拟 MODflow
下载PDF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数值模拟研究--以桂林寨底地下河子系统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曹建文 樊连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水流状态的影响,并对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将CFPM1模型应用于广西寨底岩溶地下河系统,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管道流模型适用性。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参数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道直径、水力梯度、管道渗透系数、弯曲度及粗糙度,流量与雷诺数随管道参数增大而增大,水流状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寨底岩溶管道流模型中3个观测井及地下河出口实测流量表明CFPM1能较好地模拟出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得出结论:CFPM1管道流模型允许岩溶管道与基岩含水层进行水流交换,能够较好地刻画岩溶区管道介质非达西流特征,但管道参数获取较为困难,且不能刻画岩溶管道形态变化。该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模型 非达西流 岩溶管道 含水介质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区管道流及其水动力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腊春 章海生 严苏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管道流是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貌水文现象,它是岩溶双重含水介质和二元结构典型表现,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从岩溶地貌和管道流的补给特征入手,阐述管道流的水动力特征,认为管道流水文特性是受管道结构、补给方式和路径所控制... 管道流是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貌水文现象,它是岩溶双重含水介质和二元结构典型表现,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从岩溶地貌和管道流的补给特征入手,阐述管道流的水动力特征,认为管道流水文特性是受管道结构、补给方式和路径所控制的。文中着重介绍利用流域上游地下水库进行水脉冲试验分析地下河系结构、管道分水比例以及水动力参数的方法和分析结论,这对深入研究岩溶管道流具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管道流 脉冲试验 水动力 岩溶
下载PDF
岩溶泉域降雨径流水文过程的模拟——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月霞 蒋勇军 +2 位作者 袁道先 李林立 杨平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8,共8页
通过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地下洞穴管道等实地调查,以及示踪试验确定水房泉泉域范围和地下水文系统特征,并通过代表性点的土壤入渗试验、降雨和流量监测以及DEM数据等获得泉域水文模型所需的面积、结点高程、入渗率、糙率、管... 通过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地下洞穴管道等实地调查,以及示踪试验确定水房泉泉域范围和地下水文系统特征,并通过代表性点的土壤入渗试验、降雨和流量监测以及DEM数据等获得泉域水文模型所需的面积、结点高程、入渗率、糙率、管道长度、含水层孔隙度、出流系数等参数。选择SCS径流曲线模型估算地表产流,利用SWMM模型模拟泉域对场降雨的径流响应过程。通过运行模型,与实测流量比较,结果显示模拟曲线与观测流量曲线吻合较好,用于校正和验证的两场降雨产流的模拟误差分别为9.5%和12%,表明SWMM可应用于岩溶区以管道流为主要排水系统的含水介质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SWMM 水房泉 管道流 示踪 入渗
下载PDF
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以岩滩水电站板文地下河系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兴 郭纯青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1-357,共7页
从物理模拟的角度出发,论述应用相似原理概化岩溶管道水系统和建立符合能量转化、质量守恒的等效水箱,并采用变径管束组合等效岩溶管道。还介绍了改变模型结构和不改变模型结构的两种模型预报。
关键词 岩溶 管道水系统 物理模拟 地下河系
下载PDF
管道流对非均质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过程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蓉蓉 束龙仓 +2 位作者 闵星 鲁程鹏 柯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86-392,共7页
为深入研究管道流对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过程的影响,运用排水沟模块和管道流程序分别模拟实验室条件下的管道设置方式,并对模型结构以及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岩溶地区的高度非均质性和观测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模型的精度,根据实... 为深入研究管道流对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过程的影响,运用排水沟模块和管道流程序分别模拟实验室条件下的管道设置方式,并对模型结构以及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岩溶地区的高度非均质性和观测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模型的精度,根据实际实验设置情况,建立3个不同的岩溶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对渗透系数、给水度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流总量对给水度的灵敏度高于对渗透系数的灵敏度,而出流过程对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的灵敏度大小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增加上覆孔隙含水层来改进模型结构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排水沟模块)和准确刻画管道流紊流特征的双重孔隙模型(管道流模块)精度相差不大,模型结果的决定性系数分别为0.89和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含水系统 排水沟模块 管道流模块 全局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岩溶洞穴交互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1 位作者 王文科 刘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岩溶地区以管道流为主的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常常引起地下水与地表水间快速且频繁的交互与转化,并因此引发水环境退化问题。文章引用并拓展地表水文学和水文生态学中交互带的概念,提出南方岩溶地区管道流与其他类型水体交互的场所为... 岩溶地区以管道流为主的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常常引起地下水与地表水间快速且频繁的交互与转化,并因此引发水环境退化问题。文章引用并拓展地表水文学和水文生态学中交互带的概念,提出南方岩溶地区管道流与其他类型水体交互的场所为岩溶洞穴交互带,并依据交互带的水流类型和交互方式,划分为泉口交互带、天窗交互带、落水洞交互带和管道交互带4种类型;且以泉口交互带和天窗交互带为重点,采用水文和水化学在线监测、现场测试、流量测量,结合水化学、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的分析鉴定,剖析了交互带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岩溶洞穴交互带的水文功能有弱化趋势;泉口交互带的污染物降解能力明显,水化学功能尚能发挥作用;水生生物功能在退化,主要是由水文功能弱化导致的。水文功能弱化是岩溶洞穴交互带环境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中重视交互带,探索交互带的探测和监测技术,通过有效管理改善交互带的环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洞穴 管道流 交互带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管道流和管道结构及参数的定量示踪——以桂林寨底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余道 程亚平 +2 位作者 王恒 蒋亚萍 黄月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定量示踪研究是岩溶地下河管道流和管道结构参数估测的有用技术,可以为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和数学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桂林寨底地下河示踪试验为例,利用荧光素钠和罗丹明B为示踪剂,通过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检测技术,不仅合... 定量示踪研究是岩溶地下河管道流和管道结构参数估测的有用技术,可以为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和数学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桂林寨底地下河示踪试验为例,利用荧光素钠和罗丹明B为示踪剂,通过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检测技术,不仅合理估算了管道流平均滞留时间、平均运移速度、弥散系数、管道过水体积、管道过水断面面积及其等效直径,而且表明常用示踪剂荧光素钠和罗丹明B在应用中存在的吸附性差异,认为荧光素钠吸附性弱,数据可信性强,而罗丹明B吸附性强,在数据解释中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定量示踪研究 管道流 管道结构 参数估测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小虎 赵坚 +2 位作者 陈孝兵 甘磊 邱莉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4,共9页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指出Darcy-Stokes耦合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溶含水层的水流模拟细观研究;三重介质模型能较真实反映简单结构岩溶含水介质及岩溶水流态复杂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已有岩溶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还不能够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岩溶含水层非饱和水流运动机理、交叉岩溶裂隙水力特性、水文地质不确定性以及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孔隙 裂隙 岩溶管道 水流模型 综述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运动与计算的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孝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阐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分别讨论南方岩溶地下水与北方岩溶地下水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概念性模型。论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的若干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数值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及随机方法等的适用条件及计算精度,同时介绍了一些以... 阐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分别讨论南方岩溶地下水与北方岩溶地下水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概念性模型。论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的若干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数值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及随机方法等的适用条件及计算精度,同时介绍了一些以往文献没有提及的水文地质现象。认为,应根据具体的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选用相应的计算方法,使成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管道流 裂隙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箱-管道系统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及其岩溶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小二 常勇 +1 位作者 彭伏 吴吉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9-1228,共10页
为了研究岩溶管道中溶潭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构建水箱-管道系统,在不同管道结构和水流条件下进行定量示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穿透曲线(BTCs);采用Qtracer2软件分析溶质运移参数,采用滞后系数R分析实验结果与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 为了研究岩溶管道中溶潭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构建水箱-管道系统,在不同管道结构和水流条件下进行定量示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穿透曲线(BTCs);采用Qtracer2软件分析溶质运移参数,采用滞后系数R分析实验结果与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之间的差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箱数量的增加,示踪剂(NaCl)峰值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弥散系数和弥散度逐渐增加,穿透曲线拖尾逐渐增长,表明水箱的瞬态存储使溶质运移滞后;与不对称水箱相比,对称水箱BTC拖尾较长;峰现时间随着不对称水箱数量的增多明显滞后;出口流量增加时,弥散度减小,BTC拖尾变短。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仅对单管道最大流量条件下的BTC拟合较好,对流量较小的单管道和水箱-管道系统的BTC拟合较差,需研究适用的模型解释其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水箱-管道系统 溶质运移 管道结构 水流条件
下载PDF
利用示踪试验时间-浓度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亚洲 董维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对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取用、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利用示踪试验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时,难以通过曲线叠加、钝锋、不规则上升和下降等形态准确解释多条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所处位置和... 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对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取用、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利用示踪试验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时,难以通过曲线叠加、钝锋、不规则上升和下降等形态准确解释多条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所处位置和地下水状态。运用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推导出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三维溶质运移形态和理论时间-浓度曲线,结合水力学相关知识,对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位置及岩溶管道流形态变化对应的时间-浓度曲线进行解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曲线出峰个数对应岩溶管道条数,由于管道径流长度及流速存在差异,双管道并联曲线存在3种模型,分别为2个孤立的单峰、下降曲线存在双峰叠加和2个连续上升的叠加峰;(2)单管道曲线下降梯度个数对应地下湖个数,多管道需结合管道个数和地下湖位置具体分析下降梯度和地下湖个数关系,根据地下湖位置将双管道并联岩溶管道划分4种类型,即地下湖存在于未分支管道、主管道、支管道、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上;(3)曲线形态极速变化标志着管道流发生表流和承压流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地下水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时间-浓度曲线 岩溶管道 地下湖 管道流状态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分散流场示踪探测原理及其在水库渗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祯武 邹成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溶隙流一般称为分散流;岩溶管道流一般称为管流。本文仅研究分散流场的示踪探测问题。为此,导出了各类分散流场示踪数学模型,建立了各类分散流场与示踪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以猫跳河四级水电站某些部位岩溶分散流场作为示踪探测的应用... 溶隙流一般称为分散流;岩溶管道流一般称为管流。本文仅研究分散流场的示踪探测问题。为此,导出了各类分散流场示踪数学模型,建立了各类分散流场与示踪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以猫跳河四级水电站某些部位岩溶分散流场作为示踪探测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分散流场 示踪探测 水库 渗漏
下载PDF
初始裂隙对岩溶水紊流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友军 黄奇波 于青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1-510,共10页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化。通过对不同统计特征的初始裂隙网络进行水流和溶蚀的数值模拟发现,以张开度标准差反映的裂隙网络非均匀性越强,模拟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主要裂隙的存在使裂隙网络的非均性增强,主要裂隙与水力梯度总方向的角度越小,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当裂隙平均迹长过小时会导致裂隙连通性较差,影响裂隙水流和溶蚀作用;裂隙密度,尤其是主要裂隙密度,对岩溶发育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次要裂隙,如果主要裂隙密度偏小,紊流形成时间会大大增加,甚至很难形成紊流。当初始裂隙张开度小于0.001 cm,增大水力梯度仍没有紊流发生,岩溶几乎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裂隙 岩溶管道 紊流 溶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下水多元示踪试验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兴云 曾昭建 《岩土工程技术》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广西某排泥库区进行地下水多元示踪试验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多元示踪试验在岩溶地区的成功应用及有效判析方法,对有效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水力联系,正确评价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具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多元示踪试验 时浓曲线 岩溶管道流
下载PDF
岩溶管道径流公式研究
17
作者 谢杨 曹广祝 覃荣高 《价值工程》 2017年第9期196-198,共3页
如何准确计算地下水在岩溶-裂隙管道中的径流成为了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计算和模拟的关键,虽然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岩溶管道模拟方法 Conduit Flow process(CFP)相比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渗流计算方法在计算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该... 如何准确计算地下水在岩溶-裂隙管道中的径流成为了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计算和模拟的关键,虽然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岩溶管道模拟方法 Conduit Flow process(CFP)相比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渗流计算方法在计算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该方法仍然忽略了岩溶管道发育形态特征,仅将管道截面概化为圆形,且计算时未分流态。针对CFP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研究从管道形成及形态特征入手,对岩溶管道径流公式进行研究,该方法在岩溶径流计算及岩溶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渗流计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相应数值模拟软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式推导 岩溶管道流 截面概化 流速公式
下载PDF
岩溶水流方式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功余 邓自强 +1 位作者 张美良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本文通过论述管道流与扩散流两种主要岩溶水流方式的水动力、水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论证水流方式在岩溶成矿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分析两种水流的运移特点与矿床特征的关系,指出具浸染状、脉状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呈似层状、透镜... 本文通过论述管道流与扩散流两种主要岩溶水流方式的水动力、水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论证水流方式在岩溶成矿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分析两种水流的运移特点与矿床特征的关系,指出具浸染状、脉状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的矿体多与扩散流有关,具含砾纹层状、角砾状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呈不规则状、囊状产出的矿体多与管道流有关;具不同形态矿体和不同结构构造矿石共存的矿体,则可由不同岩溶水流方式共同作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管道流 岩溶水 水流方式
下载PDF
岩溶多重介质地下水模拟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成建梅 罗一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9,共10页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战。系统地梳理了岩溶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复杂岩溶多重介质系统地下水模拟技术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南方岩溶和北方岩溶各自的特点,提出岩溶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需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提高模型中对岩溶含水介质结构非均质性表征的精度;进一步深化对岩溶水运动机理的研究,刻画岩溶多重介质的水流特征以及水交换机理;针对北方岩溶水系统模拟,可选择等效连续多孔介质模型,重在耦合区域分布的岩溶溶孔-裂隙介质中慢速渗流与脉状分布的强径流带快速流;对于南方岩溶区,建议考虑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能刻画集中管道流多流态变化的多重介质模型的岩溶地下水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多重介质 非均质性 地下水模型 流域水文模型 管道流
下载PDF
Sources and migration pat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a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during rainfall events 被引量:14
20
作者 YANG PingHeng YUAN DaoXian +3 位作者 YE XuChun XIE ShiYou CHEN XueBin LIU ZiQ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0期2488-2496,共9页
Physical and chemical dynamics at Jiangjia Spring (JJS), the outlet of the Qingmuguan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in Chongqing, were monitored in situ during rainfall events to acquire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data. P... Physical and chemical dynamics at Jiangjia Spring (JJS), the outlet of the Qingmuguan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in Chongqing, were monitored in situ during rainfall events to acquire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dat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he karst groundwater.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s (CVs)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ata of JJS were utilized to interpret the migration path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rock interaction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oil erosion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ground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Ions of potassium, sodium, nitrate, chloride and phosphate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ions of calcium, magnesium, strontium and bicarbonate derived from carbonate dissolution appear to be stored and regulated by the karst unsaturated zone in features such as fissures, pores and solution crack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ion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y showed low CVs owing to their migration by diffuse flow to recharge the underground river. In contrast, concentrations of ions such as total iron, total manganese and aluminum from soil erosion were unstable and showed high CVs owing to their migration by overland flow to recharge the underground river directly via sinkholes. During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e nutrients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ediment from soil erosion could quickly impair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management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for better control of the influx of mass nutrients into the karst aquif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成分 迁移路径 事件 岩溶 降雨 水生生态系统 化学组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