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eterogene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Nutrients in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s of Karst Region 被引量:22
1
作者 ZHANG Wei CHEN Hong-song +3 位作者 WANG Ke-lin SU Yi-rong ZHANG Ji-guang YI A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2-329,共8页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in depression and slope lands respectively, and classical statistical too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charact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potassium (TK), available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available potassium (AK), pH, and C/N. It was found that land use typ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C, TN, TP, TK, AN, and AP. The content of SOC, TN, and A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use intensity. Due to high fertilizer input, TP and AP in tillage fiel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K had no obvious change trend among various land use types. Topographic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 TN, TP, AN, AP, AK, and pH. Habitat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AK. Altitude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pH. However, all of these facto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N. Tillage practic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nutrient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fragile karst ecosystem, and the input of organic manure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soil nutrient land use type topography factors soil organic carbon
下载PDF
The features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leakage in karst peak-cluster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8
2
作者 LUO Wei-qun JIANG Zhong-cheng +2 位作者 YANG Qi-yong LI Yan-qing LIANG Jian-ho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1期18-30,共13页
Through utilizing water flow monitoring, rock scratching, soil wood piles and radionuclide ^(137)Cs tracing in the Longhe karst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ite(hereinafter referred to"Longhe site"), Pingguo Cou... Through utilizing water flow monitoring, rock scratching, soil wood piles and radionuclide ^(137)Cs tracing in the Longhe karst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ite(hereinafter referred to"Longhe site"), Pingguo County, Guangxi Province, the features and values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leakage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locations and land uses in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s are showed clearly.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geomorphologic locations in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namely peaks, strip, slopes and depression. The soil leakage modulus in the peaks and strips respectively occupy 92.43% and 96.24% of the total mean soil erosion modulus at experimental sites. On the slope, soil leakage accounted for about 75%. At the bottom of depression, surface water was the main factor of soil erosion, and at last most soil leaked into underground rivers from sinkholes. The total soil erosion modulu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relative surface soil erosion in regard of peaks, slopes and depression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re are also five major types of land use in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s, farmland, Kudingcha tea plantations, young Lignum Sappan fields, shrub-grassland and pastures.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slope farmland has the highest value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But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other four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by year, which shows the "grain for green" will result in better soil protection. By handling with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Longhe site, the mean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th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has decreased about 80% from 2003 to 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SOIL leakage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Land use 137Cs TRACING Longhe karst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ite
下载PDF
岩溶区土洞对自由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兰景岩 史庆旗 +1 位作者 刘娟 邬俊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1778,共8页
岩溶区土洞的发育改变了自由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从而影响了地表地震动力响应结果。为探讨岩溶区土洞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并构建典型岩溶区土洞自由场地,利用有限差分法开展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条件下的含土洞场地的地震反应分... 岩溶区土洞的发育改变了自由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从而影响了地表地震动力响应结果。为探讨岩溶区土洞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并构建典型岩溶区土洞自由场地,利用有限差分法开展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条件下的含土洞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通过与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可知:(1)土洞的存在阻碍了地震波的传播,从而使得地表中心点峰值加速度显著减小,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大,土洞的影响范围增大,土洞附近地表峰值加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逐渐趋向于自由场;(2)土洞的存在使场地的竖向位移增大,且随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对水平向峰值位移影响较小;(3)加速度放大系数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减小;(4)土洞的存在使得反应谱的短周期幅值减小,这种减小幅度受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土洞 有限差分法 地震动场地效应 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建群树种“植物-凋落物-土壤”系统氮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凤婵 蔡国俊 +3 位作者 李安定 张红玉 张丽敏 彭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中叶片氮含量最高,茎的氮含量最低,3种次生林建群树种叶片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掉落物和土壤氮含量,0~30 cm土壤氮含量显著高于30~90 cm土壤氮含量,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白栎、栓皮栎和光皮桦器官中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2‰~14.94‰、-1.37‰~9.35‰和-4.39‰~26.06‰,3种建群种器官间氮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3种建群种群落表层土壤δ^(15)N差异显著,3种林分中0~30 cm土壤δ^(15)N均显著低于30~60 cm和60~90 cm的土壤,δ^(15)N可能是这些群落土壤氮循环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光皮桦叶片氮含量略大于白栎和栓皮栎,光皮桦林土壤表层δ^(15)N大于白栎林和栓皮栎林,光皮桦可能比白栎和栓皮栎更为适应喀斯特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植物-凋落物-土壤 生态策略 适应机制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水文过程及有效治理
5
作者 普政功 黄奇波 +3 位作者 吴华英 李腾芳 邹昌霈 廖红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42,共12页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 漓江峰丛片区高位岩溶洼地洪涝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本研究选择在漓江峰丛片区暗嵅高位洼地开展洪涝水循环过程研究,对洼地内主要消水口(A01、A03落水洞)进行扩宽和疏通,加大过水能力,使洪涝水害得到有效治理。结果表明:洼地积水成涝对降雨响应迅速,降雨结束后,12~24 h内洼地积水深度就能达到最大,日降雨量超过50 mm或72 h累计降雨量超过90 mm,洼地就容易积水成涝。2023年4-7月共造成了8次洪涝灾害,洪涝总时长达417.5 h(18.6 d)。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量达到大气降雨补给量的77.77%和87.32%,为暗嵅洼地地下水总排泄口,主要通过中部A01、A02、A03、A044个消水洞排水,4个消水洞不同的消水速度造成了出口流量的4个峰值。A01消水洞水力坡度小,下部管道受方解石矿渣堵塞,消水速度较慢,现仅对A01洞口进行整治,未能有效解决洼地洪涝问题。A03、A04消水洞位于方解石脉矿的南侧,未受到方解石尾矿渣的影响,岩溶管道过水通畅。通过疏通A04消水洞,并将南侧古蚕洼地的洪流引至A03消水洞,缩短洪涝时间66.71 h(2.8 d)。因此,修建好南部排水沟系统,使南部古蚕洼地的水全部通过A03、A04消水洞快速向鱼嵅地下河出口排泄,是进一步减轻暗嵅洼地洪涝受灾程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峰丛片区 岩溶洼地 岩溶洪涝 水文过程 洪涝治理
下载PDF
岩土源热泵在喀斯特地区的应用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王林 陈橙 +1 位作者 毛瑞勇 裴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地源热泵目前的主要形式是岩土源热泵.为厘清系统在喀斯特地区应用时影响运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换热试验和工程调研,认为不利的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空气潜孔锤钻井技术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 地源热泵目前的主要形式是岩土源热泵.为厘清系统在喀斯特地区应用时影响运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换热试验和工程调研,认为不利的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空气潜孔锤钻井技术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会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提出了加强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察、钻探技术提升及过程管理等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源热泵 喀斯特地区 地热能 碳中和 碳达峰 贵州省
下载PDF
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流量估计
7
作者 谢艺伟 李开军 +2 位作者 张鹏 郭子昊 张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323,共12页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围绕小流域暴雨资料推求出地表汇流洪峰和地下暗河汇泄流洪峰,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表径流补给的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方法,并结合翠屏隧道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实测涌水资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计算并比较实测涌水量。表明传统涌水预测方法无法考虑暗河与地表水补给的影响,与实测结果差距很大,本方法能够较好预测岩溶区因地表汇水补给暗河发育区隧道突涌水洪峰,为隧道防洪护堤高度、涵管过水容量设计、洪峰避险时间提供重要支撑,保障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地下暗河 径流补给 突涌水 洪峰流量
下载PDF
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8
作者 王创业 李科 +2 位作者 郏金晨 徐煜 徐勤学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持水特性的影响,选取位于广西河池地区岩溶峰丛洼地的石灰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0%,2%,4%,6%),利用滤纸法测定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在0~40MPa吸附能力下土水特性曲线,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观察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超过30%时,不同比例生物炭掺入量的持水能力相似,土壤的持水性并不会随着生物炭掺入量的增加而持续提升。在添加生物炭0%,2%,4%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是在逐渐提高的,添加4%和6%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基本一致,这表明添加生物炭存在一个最优值和适用范围。建议岩溶峰丛地区石灰土含水率在30%以下时,施加4%~6%的蔗渣生物炭,可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土壤 生物炭 滤纸法 土-水特征曲线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基于DEM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信息提取及形态特征分析
9
作者 何佶泳 田义超 +3 位作者 张强 王栋华 张亚丽 周慧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5,共11页
文章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基于DEM数据采用水文法、鞍座法提取出峰丛洼地,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空间分析方法、分形理论等对研究区的峰丛洼地结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水文分析... 文章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基于DEM数据采用水文法、鞍座法提取出峰丛洼地,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空间分析方法、分形理论等对研究区的峰丛洼地结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水文分析方法能有效提取鞍部点,有效识别出洼地凹陷,提取鞍部点精度为50.00%,而鞍座法提取鞍部点的精度为79.80%;(2)94%的峰丛洼地形态为盆形,小部分为深锥形和碟状形。研究区洼地斑块周长-面积的关系为y=0.5772x+0.2674,二者的相关系数R2=0.9462,周长-面积的分维数D=1.15,洼地图斑镶嵌结构较稳定;(3)80%的峰丛洼地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北部的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地区和连续性石灰岩上,中部碎屑岩岩层上峰丛洼地发育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水文分析 喀斯特 峰丛洼地 形态特征 桂西南
下载PDF
贵州兴义马岭河流域典型沉积地貌发育与演化
10
作者 杨巍 秦媛媛 毛凯楠 《贵州地质》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兴义马岭河流域位于贵州三叠纪“S”型沉积相变露头区,沉积地貌类型多样,具有优质的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潜力,但是关于区域地质遗迹成景主控因素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基于实地调查,试图分析区内不同岩相结构与溶蚀速率的关联,探讨主要的地表... 兴义马岭河流域位于贵州三叠纪“S”型沉积相变露头区,沉积地貌类型多样,具有优质的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潜力,但是关于区域地质遗迹成景主控因素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基于实地调查,试图分析区内不同岩相结构与溶蚀速率的关联,探讨主要的地表-地下岩溶-侵蚀地貌的发育与演化过程。受控于不同的溶蚀速率,碳酸盐台地及台地边缘相露头区分别形成三类锥状岩溶石峰与两类塔状岩溶石峰,深水陆棚-斜坡带地表地貌则表现为浅-中切割山地。马岭河峡谷具典型地下洞穴伏流-地表岩溶峡谷演化特征,峡谷演化进程受溶蚀-侵蚀-崩塌-钙华堆积等多种地质作用综合影响,空间上箱型谷-嶂谷-宽缓谷依次分布。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边缘-碎屑斜坡-陆棚沉积分异是区内地貌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差异溶蚀是地质遗迹成景及成片分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变带 溶蚀-侵蚀地貌 岩溶石峰 马岭河峡谷 贵州兴义
下载PDF
Modifi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Discontinuous Karst Soil Us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and Geostatistics 被引量:4
11
作者 LI Lei XIA Yin-hang +6 位作者 LIU Shu-juan ZHANG Wei CHEN Xiang-bi ZHENG Hua QIU Hu-sen HE Xun-yang SU Yi-r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assumes the soil distribution is continuous was unsuitable for estima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 in Karst areas because of its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The accurate est...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assumes the soil distribution is continuous was unsuitable for estima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 in Karst areas because of its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CD in Karst areas is essential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ssessment in China. In this study, a modified method,which considers the vertical proportion of soil area in the profile when calculating the SOCD,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SOCD in a typical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In the modified metho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GPR)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of soil.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as confirm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a valida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soil thickness was measured by excav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average-soil-depth method,the SOCD estimated using the GPR method showed the minimum relative error with respect to that obtained using the validation method. At a regional scale, the average SOCDs at depths of 0-20 cm and 0-100 cm, which were interpolated by ordinary kriging,were 1.49(ranging from 0.03-5.65) and 2.26(0.09-11.60) kgm-2based on GPR method in our study area(covering 393.6 hm2),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modifi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on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CD in discontinuous soil areas such as Kar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ntinuous soil Organic carbondensity Soil distribution Estimation metho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karst peak clusterdepression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平塘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刚 张蓝月 +3 位作者 金桃 肖玖军 蔡煜 李可相 《贵州科学》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平塘县林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平塘县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结构、GDP增长率和...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平塘县林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平塘县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结构、GDP增长率和森林覆盖率是限制该区域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2)研究区的森林结构需求指数(0.5946)>经济需求指数(0.3359)>森林功能需求指数(0.2267)>社会发展需求指数(0.2260);(3)研究区森林生态承载力值为1.3832,处于强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森林承载力 评价体系 平塘县
下载PDF
基于线岩溶率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晓岭 安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2-1470,共9页
孤峰平原区作为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态,因地形陡峻,一般情况下不具备实施勘察实物工作量的条件。在基于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为主要判别指标,以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产状和初试应力状态为修正指标的隧道围岩基本等级分级方法中存在... 孤峰平原区作为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态,因地形陡峻,一般情况下不具备实施勘察实物工作量的条件。在基于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为主要判别指标,以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产状和初试应力状态为修正指标的隧道围岩基本等级分级方法中存在缺乏判定依据。通过对现有勘察数据的分析,以线岩溶率为基础,综合考虑区域岩溶发育情况及孤峰位置的特殊性,建立以线岩溶率、岩溶发育形态和规模、岩溶充填物、地下水径流及溶洞分层特征等为主要计算参数的体岩溶率计算模型,结合体岩溶率同隧道围岩分级的对应关系调查,对隧道围岩进行初步分级,可较好地为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平原 线岩溶率 体岩溶率 围岩分级 岩溶发育程度修正系数
下载PDF
桂林典型岩溶峰丛洼地碳储量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柏露 邓艳 +4 位作者 谢运球 柯静 吴松 黄静 侯萌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5-794,共10页
为了揭示不同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西塘村的岩溶峰丛洼地为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对岩溶峰丛洼地的碳储量进行评估,并模拟2种情境(生态保护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下植被类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不同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西塘村的岩溶峰丛洼地为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对岩溶峰丛洼地的碳储量进行评估,并模拟2种情境(生态保护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下植被类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碳储量总量是16641.68 t,碳密度是221.30 t·hm^(−2),经济总价值是1997.00万元,单位面积价值是26.56万元·hm^(−2);人工林、自然林、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是339.38 t·hm^(−2)、261.79 t·hm^(−2)、150.34 t·hm^(−2),经济价值分别是40.72万元·hm^(−2)、31.42万元·hm^(−2)、18.04万元·hm^(−2),且土壤碳储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自然林和经济林中土壤是最大的碳汇,而人工林中土壤和地上植被的碳汇较大;生态保护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2252.14万元,相比于现状增加了254.89万元;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1595.30万元,相比于现状损失了401.95万元。该研究成果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和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确定未来发展模式和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岩溶峰丛洼地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岩溶缺水地区集雨水箱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
15
作者 李炳辰 李科 +2 位作者 姜光辉 王创业 郏金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针对岩溶缺水地区集雨水箱材质的选取问题,开展了砖混、镀锌钢、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材质的四种集雨水箱储水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294天的现场记录,对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究了造成水质变化的... 针对岩溶缺水地区集雨水箱材质的选取问题,开展了砖混、镀锌钢、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材质的四种集雨水箱储水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294天的现场记录,对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究了造成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及其成因。实验结果表明:砖混水箱中雨水的水质受到水泥砂浆中的熟石灰和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并存在pH和铝离子超标的现象;镀锌钢水柜的水质会被镀锌层电化学反应影响,从而引起锌离子超标;HDPE和LLDPE水箱的水质受浮游藻类影响,其中,HDPE水柜易变形且存在富营养化,LLDPE水箱存在中营养化。在上述四种不同材质的水箱中,LLDPE水箱中雨水的水质情况最好,但仍存在中营养化的现象,建议采取避光措施或使用过滤装置,降低水体营养化程度后选用。通过研究岩溶缺水地区水箱材质对水质的影响,可为该地区水箱选材、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 水箱 雨水水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FAST周边喀斯特植物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婷 张建利 +3 位作者 杨涛 张晨 溥丽华 赵卫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83,共11页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选取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典型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作为研究对象,...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选取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典型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FAST周边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的趋势,乔木层、藤本层植物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0.05),地形因子对灌木层植物α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2)FAST周边植物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受海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P<0.05)。(3)FAST周边3种植物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沿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物种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差异性,海拔和坡度是影响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地形因子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 FAST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以环江县蒙峒洼地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立学 郝秀东 +4 位作者 欧阳绪红 薛美玲 劳月英 秦琳娟 韦嘉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68,共9页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凤尾蕨属及水龙骨科为主;然后为草本(占比为9.31%~41.17%),以禾本科、苋科/藜科、菊科为主;阔叶乔木类含量最低,为0.28%~16.01%,以栗属、栎属、豆科和大戟科为主;表土孢粉组合基本能反映洼地周围植被的总体特征。②草本花粉在水稻田含量最高,达41.17%,主要以水稻型禾本科(≥40μm)为主;次生林、撂荒地及玉米地的蕨类孢子含量较高,分别达55.29%、44.50%和40.50%。③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的区分水稻田、玉米地、次生林、桔林、撂荒地,但桑林不能被区分出来,可能与桑属为风媒花粉,以及采样时间、花粉保存条件等有关。④非农用地孢粉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农用地,可能与其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扰动差异等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第四纪古环境与古植被重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桂西北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现代植被
下载PDF
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暴雨期涌水量峰值估算方法
18
作者 谢艺伟 陈基武 +2 位作者 张鹏 郭子昊 张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会遭遇涌水灾害,突涌水量估算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天坑洼地是岩溶地区特殊地貌单元,是联接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通道,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涌水量不仅受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会遭遇涌水灾害,突涌水量估算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天坑洼地是岩溶地区特殊地貌单元,是联接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通道,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涌水量不仅受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岩溶天坑小流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结合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基于小流域暴雨资料推求地表汇流洪峰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种考虑岩溶天坑流域地表径流补给的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暴雨期突涌水量峰值估算方法,并结合鸡冠山隧道的隧址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与实测涌水资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计算与实测涌水量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涌水预测方法无法考虑暗河与地表水补给的影响,与实测结果差距很大,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隧道下穿岩溶天坑区暴雨期突涌水量峰值,为保障岩溶区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突涌水 岩溶天坑 暴雨期 径流补给 涌水峰值
下载PDF
桂西北峰丛洼地农区耕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固碳效应的影响
19
作者 龚慧芹 张建兵 +2 位作者 罗为群 黄丽排 刘璐瑶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桂西北峰丛洼地农区由于耕作干扰成为了潜在的石漠化风险区与碳源区,为评估不同耕作模式的石漠化风险与固碳效应,服务新时期石漠化治理与岩溶区碳汇评价工作。该研究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区——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 桂西北峰丛洼地农区由于耕作干扰成为了潜在的石漠化风险区与碳源区,为评估不同耕作模式的石漠化风险与固碳效应,服务新时期石漠化治理与岩溶区碳汇评价工作。该研究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区——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区,以反映土壤稳定性与固碳效应的土壤团聚体及其固碳效率为指标,以退耕恢复灌草地(TGD)为对照,评价了当地主要耕作模式翻耕(玉米地,YMD)、少耕(甘蔗地,GZD)、免耕(火龙果地,HLG)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效应。结果表明:(1)耕作模式深刻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大粒级团聚体衰减明显,>10mm、>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TGD>HLG>GZD>YMD的分布趋势;同时,该趋势在时间稳定性方面同样存在。(2)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TGD>HLG>YMD>GZD,表明耕作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损失。(3)土壤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固持者,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于>0.25mm的大团聚体中,其中>10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免耕模式更利于保持土壤大粒级团聚体的数量、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具有较低的石漠化风险和更好的固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农区 耕作模式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含量 固碳效应
下载PDF
弄拉典型峰丛岩溶区青冈栎叶片形态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45
20
作者 邓艳 蒋忠诚 +2 位作者 曹建华 李强 蓝芙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22,331,共7页
选取广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类型的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glauca)叶片进行形态解剖特征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 1 )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青冈栎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差异显著。山顶青冈栎叶片部分表皮结构 (角质膜... 选取广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类型的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glauca)叶片进行形态解剖特征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 1 )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青冈栎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差异显著。山顶青冈栎叶片部分表皮结构 (角质膜、表皮毛、表皮细胞、气孔 )趋向旱化。山顶青冈栎下表皮毛比山腰青冈栎的浓密且长。两者叶片的厚度和宽度、上表皮细胞个数、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位于山顶的青冈栎受到水分的胁迫 ,在形态解剖上呈现出中生偏旱的结构。 ( 2 )青冈栎的各种形态解剖指标说明在岩溶区青冈栎的抗旱性主要是通过抵御干旱来适应水分的胁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栎 叶片 形态特征 干旱 抗旱性 水分胁迫 适应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