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喀斯特坡面产流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智 戴全厚 +1 位作者 黄启鸿 吴学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1,共4页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典型喀斯特裸坡面径流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和基岩裸露率的喀斯特地表、地下双层空间开放水文系统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的地表、地下径流分配呈负相关并具有临界点和交叉平衡点;二者随降雨过...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典型喀斯特裸坡面径流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和基岩裸露率的喀斯特地表、地下双层空间开放水文系统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的地表、地下径流分配呈负相关并具有临界点和交叉平衡点;二者随降雨过程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与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和降雨历时呈多元线性相关,相关程度分别是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降雨历时,其中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呈正相关,与地下孔裂隙度呈负相关,地下径流与降雨强度及地下孔裂隙度呈正相关,与降雨历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面 人工降雨模拟 降雨强度 产流过程
下载PDF
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施工期观测分析
2
作者 魏海云 杨立新 +4 位作者 宋汉耀 卢立 许孝臣 徐刚 赵震波 《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6期22-30,共9页
通过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的洞脸边坡、隧洞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围岩松动圈等原型监测,评价洞脸边坡及围岩稳定性、支护安全性;通过安全监测管理云平台,发现隧洞开挖穿越不良地质等岩层时可能发生工程的异常现象或隐患,精准发... 通过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的洞脸边坡、隧洞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围岩松动圈等原型监测,评价洞脸边坡及围岩稳定性、支护安全性;通过安全监测管理云平台,发现隧洞开挖穿越不良地质等岩层时可能发生工程的异常现象或隐患,精准发布围岩变形、钢拱架应变、边坡失稳等26次超限报警,采取加固措施后围岩及支护结构趋于稳定。岩溶区围岩完整性检测隧洞长11.04 km,查明测线范围内存在的岩溶发育情况及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围岩松动圈监测推断各孔的围岩松动圈位置。监测成果为工程排险争取时间,为初期支护、二衬支护及加固方案设计等提供关键依据,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岩溶区 洞脸边坡 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 围岩松动圈 围岩完整性 监测云平台
下载PDF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3
作者 甘贤民 严友进 +3 位作者 戴全厚 徐小金 王晨阳 甘艺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养分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和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结合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地下二元水文结构,探索在不同降雨强度(30、50、70和90 mm·h^(-1))和坡度(5°、10°、15°、2... 养分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和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结合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地下二元水文结构,探索在不同降雨强度(30、50、70和90 mm·h^(-1))和坡度(5°、10°、15°、20°和25°)下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30 mm·h^(-1)降雨强度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产生的径流主要为地下孔(裂)隙径流.随径流从地下孔(裂)隙向下漏失的全氮和全磷流失通量分别为43.36~95.88 mg·m^(-2)·h^(-1)和2.24~6.45 mg·m^(-2)·h^(-1).当降雨强度≥50 mm·h^(-1)时,地表产生径流,在径流的驱动作用下,全氮和全磷从地表发生流失.降雨强度在50~90 mm·h^(-1)时,随径流从地表流失的全氮和全磷养分流失通量分别为35.86~201.04 mg·m^(-2)·h^(-1)和2.26~16.80 mg·m^(-2)·h^(-1).降雨是径流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径流中全氮在地表流失的贡献率分别为75.03%、14.07%,在地下孔(裂)隙流失的贡献率分别为74.94%、7.49%;对径流中全磷在地表流失的贡献率分别为75.09%、14.08%,在地下孔(裂)隙流失的贡献率分别为81.98%、8.19%.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非点源污染 氮磷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