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karst area in Southern China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pattern 被引量:6
1
作者 XIA Ri-yu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in southern karst area are complicated. The water-bearing media in the karst have multiplicity, and the groundwater is hosted in holes, gaps, seams, pipes and caves. The karst wate...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in southern karst area are complicated. The water-bearing media in the karst have multiplicity, and the groundwater is hosted in holes, gaps, seams, pipes and caves. The karst water shows heterogeneity where fast and slow flow coexist, and the Darcy and non-Darcy flow coexist, and the liquid flow, the gas flow and solid flow coexist. The evalu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ineable resource of karst groundwater is about 53.44 billion m^3/y, and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quantity is merely 6.565 billion m^3/yea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is gigantic. In the region there are altogether 2 763 karst subterranean river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2 687 km. The dry season runoff volume equals to 47 billion m^3/year. At present the exploitation is only 10%. Four effective utilization models of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put forward.(1) The karst hills-depression zone formed the surface-underground united reservoir. By digging tunnels, water diversion irrigation and generating electricity, the ecological economy is developed.(2) In the deep-cut peak cluster depression area, by using the high-part Epikarst spr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water tank, the stere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developed.(3) In the karst peak forest plain and hilly-gully area, the pump-type underground regulating reservoir is constructed and the water-sav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strengthened.(4) In the fault basin reg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runoff belting beam back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are jointly controlled to develop a fruit crop base within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area subterrane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下载PDF
MODFLOW岩溶暗河及出口的概化与模拟效果
2
作者 张子琦 许模 +2 位作者 曹聪 张强 夏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0-258,共9页
在MODFLOW的三维渗流模拟程序集中,Conduit Flow Process(CFP)模块已被广泛用于模拟岩溶含水层中的管道流,是岩溶地下水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使用CFP模块概化暗河管道时,暗河出口的概化有2种方案:将暗河出口设置在管道模型中(FH方案)或等... 在MODFLOW的三维渗流模拟程序集中,Conduit Flow Process(CFP)模块已被广泛用于模拟岩溶含水层中的管道流,是岩溶地下水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使用CFP模块概化暗河管道时,暗河出口的概化有2种方案:将暗河出口设置在管道模型中(FH方案)或等效多孔介质中(Dr方案),其模拟效果有待评价。以重庆缙云山姜家龙洞暗河为例,建立了考虑管道流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分别使用2种方案概化了暗河出口,对比分析了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以排水沟(Drain)模块概化暗河出口的Dr方案,暗河管道的上游段排泄地下水,下游段反而补给含水层,最终在排水沟单元排泄,而定水头(Fix Head)概化的FH方案则准确模拟了暗河全段汇集地下水并在出口排泄出含水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水均衡分析揭示了模拟差异产生的原理。在模拟岩溶区地下水向暗河管道汇集的水文过程时,如果使用CFP概化管道,则宜配合使用CFP中的定水头边界概化暗河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管道-等效多孔介质耦合模型 MODFLOW-CFP 暗河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1 位作者 袁道先 贺秋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水文地球化学 响应 岩溶泉 地下河
下载PDF
人工示踪技术在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2 位作者 汤庆佳 李鑫 曾莘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11,共9页
人工示踪技术用来验证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在水文地质勘察、水利工程防渗、地质工程涌水处理和查明矿井涌水来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国际上示踪试验的应用,国内虽然在仪器设备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应用的广泛程度上差... 人工示踪技术用来验证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在水文地质勘察、水利工程防渗、地质工程涌水处理和查明矿井涌水来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国际上示踪试验的应用,国内虽然在仪器设备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应用的广泛程度上差距很大.近年来示踪剂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使示踪试验在一些新的领域开展,例如研究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流场,以及与天然示踪剂联用进行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过程研究.由示踪试验计算得到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视流速在数量级上为10~102 m·d-1,而地下河中的视流速为102~104 m·d-1.尽管从富水性上显示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赋存比较均匀,但是示踪剂的运移被严格限制在主径流通道中,很难发生侧向的弥散.相比于地下河系统,平原地区含水层中缓慢的流速和很好的富水性结合会产生强烈的稀释作用,这是开展此类示踪试验需要注意的重点.为此建议在平原地区开展示踪试验的最远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km.鉴于示踪试验的重要性和南方大量地下河急需妥善管理,建议在水文地质普查中大量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河 溶质运移 水库渗漏 隧道涌水
下载PDF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袁道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30,共5页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地下河 离子浓度 降雨
下载PDF
柳州岩溶地下河水体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韦丽丽 郭芳 +1 位作者 王健哲 康彩霞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配ECD检测器)对柳州鸡喇和龙寨两条岩溶地下河不同位置水体中18种有机氯农药(OCP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异狄氏剂醛外,其余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浓度变化范围为107.68~1101.55ng/L,均值为532.515ng/L。O... 采用气相色谱(配ECD检测器)对柳州鸡喇和龙寨两条岩溶地下河不同位置水体中18种有机氯农药(OCP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异狄氏剂醛外,其余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浓度变化范围为107.68~1101.55ng/L,均值为532.515ng/L。OCPs主要组分为: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o,p'-DDT、p,p'-DDD、p,p'-DDT、六氯苯、七氯、艾氏剂。其中DDTs和HCHs含量最高,二者之和占到总OCPs的75.8%~96%。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体中DDTs主要源自土壤。HCHs来源相对复杂,可能源于工业品或者长距离大气运输,也可能是近期有林丹的输入使其浓度增高。与国内外各水体相比,本次研究的两条岩溶地下河有机氯农药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有机氯农药污染 分布特征 广西柳州
下载PDF
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雨季与旱季定量示踪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芬 尹伟璐 +1 位作者 胡晓农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8-658,共11页
以典型岩溶地区广西桂林市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进行雨季与旱季定量示踪试验,精细刻画流域内含水介质特征。根据示踪试验研究及毛村地下河系统内地下水的径流和分布特征,可将毛村地下河系统划分为社更岩、扁岩地下... 以典型岩溶地区广西桂林市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进行雨季与旱季定量示踪试验,精细刻画流域内含水介质特征。根据示踪试验研究及毛村地下河系统内地下水的径流和分布特征,可将毛村地下河系统划分为社更岩、扁岩地下河系统,大冲里-背地坪系统和大岩前落水洞-毛村出口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分布于毛村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其示踪剂浓度历时曲线为陡升陡降的尖峰,地下管道相对单一,无较大岔道和溶潭发育。各段地下河水动力作用以对流作用为主,且水流一般呈现为紊流流态。雨季流速快、流量较大,平均运移时间短,示踪剂回收率比旱季高。流域中游含水介质相对均匀,无管道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示踪试验 管道结构 水力参数 桂林毛村
下载PDF
地下河不同流量状态下溶质运移的参数及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1 位作者 于奭 林玉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2,共7页
在官村地下河流域一段长为750m的管道进行了十一次弥散试验,以考察岩溶管道流的溶质运移行为.采用NaCl作为示踪剂,利用电导仪记录浓度的变化和流速仪测量管道流的流量.试验表明溶质的平均运移速度为1.3~5.8cm·s-1,通过弥散试验求... 在官村地下河流域一段长为750m的管道进行了十一次弥散试验,以考察岩溶管道流的溶质运移行为.采用NaCl作为示踪剂,利用电导仪记录浓度的变化和流速仪测量管道流的流量.试验表明溶质的平均运移速度为1.3~5.8cm·s-1,通过弥散试验求的管道平均截面面积在不同流量时差别不大,表明岩溶管道处于有压管流状态,并且雷诺数大于20000,据此判断管道流为紊流.弥散系数与溶质平均运移速度之间为近似线性关系.利用经典对流弥散方程以及由试验结果取得的参数模拟溶质的穿透曲线,发现模拟结果的溶质运移总比实际滞后,这种现象与模拟时管道形状的平均化处理无关,是用管道截面平均流速代替管道截面实际流速产生的.改用代表暂存区机理的溶质运移模型模拟试验结果,将管道水流截面分为主流区和不流动区,模拟结果与实际吻合,这解释了溶质平均运移时间提前和穿透曲线出现拖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地下河 溶质运移 示踪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特征及自净能力——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芳 王文科 +1 位作者 姜光辉 马振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地下河系统中污染物的运移行为来研究其自净过程。于不同季节沿着地下河的径流方向进行一个水文年的调查取样。结果发现地下河主要受到NO2-N、NH+4-N、COD和As、Cd、Hg等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物从地... 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地下河系统中污染物的运移行为来研究其自净过程。于不同季节沿着地下河的径流方向进行一个水文年的调查取样。结果发现地下河主要受到NO2-N、NH+4-N、COD和As、Cd、Hg等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物从地表进入岩溶含水层,到达地下河出口时部分污染物浓度衰减明显,说明一些离子有明显的自净能力。因地下河的结构和部分管道半充水状态、明暗流交替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河的自净机制主要是物理过程的稀释作用和化学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比地下河主要离子的衰减量和衰减速率,发现衰减比例最高的为铵态氮,最低为保守元素氯离子。根据衰减速率,将水中的离子和微量元素分为4种衰减特征类型:TFe、Al和Zn一旦进入岩溶含水层后全部衰减;K、Na、Mg、F、Cl、HPO4和TP在洞穴伏流段具有最高的衰减速率;来自生活和工业污染的NH4-N、CODCr、BOD5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Mn、Ba和Hg从明流转为伏流时衰减速率最快,但在洞穴伏流内存在二次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硝化作用 稀释 自净 污染 地下河
下载PDF
中国大型岩溶洞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远海 朱德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8,共9页
根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实测长度超过5 km的岩溶洞穴有79个,深度大于250 m的岩溶洞穴有62个,洞底投影面积超过20 000 m2的岩溶洞穴大厅有24个;根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超过50 km长的岩溶地下河有23条。这些大型岩溶洞穴(地下河)绝大部分均... 根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实测长度超过5 km的岩溶洞穴有79个,深度大于250 m的岩溶洞穴有62个,洞底投影面积超过20 000 m2的岩溶洞穴大厅有24个;根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超过50 km长的岩溶地下河有23条。这些大型岩溶洞穴(地下河)绝大部分均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这里碳酸盐岩古老坚硬,连续沉积厚度大,裸露面积达500 000 km2,同时以雨热同期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洞穴 洞穴大厅 地下河 碳酸盐岩
下载PDF
红水河流域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纯青 李文兴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红水河流域由于多年人类活动和水能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在局部范围内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红水河梯级开发与规划电站的修建情况,对红水河干流岩溶区内已发生的浸没—内涝灾害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红水河流域 岩溶浸没 内涝灾害 地学因素
下载PDF
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芬 吴夏 +2 位作者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15-523,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毛村地下河 碳循环 植被土壤岩石地下水连续体
下载PDF
广西马山地下河系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永生 裴建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以广西马山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集14个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推荐的《地下水质量评价》(GB/T14848-2007)、《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08-01)等规范,进行地下水质量... 以广西马山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集14个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推荐的《地下水质量评价》(GB/T14848-2007)、《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08-01)等规范,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山地下河水质总体较好,III类以上水占71.4%,IV、V类水超标指标主要为Pb、NO-2;水样中有7种有机组分检出,与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工业生产和农田使用的农药、化肥。研究结果对该片区地下水污染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河系统 地下水污染 评价 污染源 广西马山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伟 康志强 +3 位作者 殷建军 林玉石 黄芬 曹敏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2010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期间,对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出口HCO-3与流量对降雨的响应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监测,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地下河出口河水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结合计算地下河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 2010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期间,对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出口HCO-3与流量对降雨的响应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监测,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地下河出口河水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结合计算地下河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相关数据表明,(1)岩溶地下河水位、水温与流量随降雨强度暴涨暴落,其pH值、HCO-3、SIc与pCO2对降雨响应迅速;(2)降雨后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量明显增加,并随降雨强度的不同而变化;(3)通过旱季与雨季毛村地下河出口碳汇通量对比发现,岩溶作用对大气CO2与土壤CO2的吸收(岩溶碳汇)随季节而变化,总体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雨季岩溶作用产生的CO2汇增加了约两倍,研究表明岩溶区存在较大的固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降雨 响应 毛村地下河
下载PDF
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中δ^(13)C_(DIC)、δ^(18)O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1 位作者 唐萍萍 刘朋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4-72,共9页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0.24)‰。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26‰~–9.22‰,平均值为(–12.05±1.57)‰;δ18O值范围为–6.97‰~–3.19‰,平均值为(–5.68±0.97)‰。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δ18O值比地下河水的分别偏重1.98‰和0.56‰。通过分析发现,水的循环方式引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同位素差异,地下河以管道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快,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少;同时,出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短,水的δ18O值偏轻。岩溶大泉以裂隙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慢,水岩作用时间长,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多;泉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长,水的δ18O值偏重。Sr/Ca值与δ13CDI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δ18O值的相关性差。这意味着δ13CDIC值与Sr/Ca值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岩溶大泉 δ13CDIC Δ18O 桂林
下载PDF
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曲线及其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于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907,共9页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水系统中,仪器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的电导率、温度和pH值等指标的水化学曲线存在差异。分析可知控制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首先是降雨补给引起系统的水量与碳酸盐岩溶解过程的变化;其次是CO2气体随降雨进入含水层,促进碳酸盐岩的溶解;最后是地表污染物的淋滤。当电导率、水温、pH曲线出现降低和碳酸盐岩矿物饱和指数下降时,反映的是岩溶水的稀释作用;当电导率曲线出现高峰时,反映的是岩溶水补给的CO2效应,此时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当场雨中水化学曲线的变化滞后于水文动态曲线时,反映的是岩溶管道的活塞流效应;与人类活动有关的NO-3等污染物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出现高峰,反映土壤的降雨淋滤作用,并可能影响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某个系统的水化学曲线趋向于经常出现某几种效应,并且彼此的类型不同,表明了降雨补给的面状渗流方式和集中灌入方式对岩溶水影响的强弱不同,以及系统在径流方式和调蓄机制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以面状补给方式为主的系统,水化学曲线多表现为CO2效应,较少出现稀释作用;而岩溶发育强烈的系统,降雨补给受控于溶蚀裂隙和管道,其水化学曲线较多出现稀释作用,较少出现CO2效应;以管道为主要径流方式的系统易出现活塞流效应,而包气带厚度大和含水层储水能力强的系统水化学变化被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水化学曲线 含水层补给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河
下载PDF
表层岩溶系统碳迁移路径及其土被效应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志强 何师意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为了弄清楚表层岩溶系统碳汇机理,有必要对该系统中气、液和固三相不平衡体系中碳的迁移途径进行研究。2010年,在板寨地下河流域布置了8个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点。通过碳稳定同位素示踪剂及空气CO2分压对比,发现森林区岩溶水和自由大... 为了弄清楚表层岩溶系统碳汇机理,有必要对该系统中气、液和固三相不平衡体系中碳的迁移途径进行研究。2010年,在板寨地下河流域布置了8个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点。通过碳稳定同位素示踪剂及空气CO2分压对比,发现森林区岩溶水和自由大气中大部分碳是来自土壤空气。在表层岩溶系统碳汇过程中整个碳迁移路径可分为4个环节,依次为(1)植被光合作用吸收空气CO2;(2)土壤根系的呼吸作用及腐殖质分解向土壤释放CO2;(3)地下水循环岩溶作用将气态CO2转换成液态HCO3-离子;(4)地下水中的碳随水流向河流及海洋。在整个碳汇过程中,森林和土壤起到了"加压泵"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大气CO2向土壤空气CO2转换过程中的CO2分压,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岩溶的作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CO2分压 表层岩溶系统 贵州板寨地下河流域
下载PDF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路洪海 章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由于强烈的溶蚀作用,岩溶地区溶蚀裂隙、管道等高度发育,并相互贯通,形成岩溶区特有的地下、地表“双层空间”结构体系,地下空间成为地下水存储和运移的重要场所。岩溶地区由于土层浅薄或缺失,并且溶蚀裂隙、管道、落水洞、竖井等高度发... 由于强烈的溶蚀作用,岩溶地区溶蚀裂隙、管道等高度发育,并相互贯通,形成岩溶区特有的地下、地表“双层空间”结构体系,地下空间成为地下水存储和运移的重要场所。岩溶地区由于土层浅薄或缺失,并且溶蚀裂隙、管道、落水洞、竖井等高度发育,使含水层更易受地表状况的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岩溶水质的变化能集中反映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程度的增加。以典型岩溶单元———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文地质背景下的岩溶含水层本质脆弱性,结合流域地下河水近20年的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含水层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业活动、城镇建设及居民活动都对地下水质变化有明显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岩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和改善岩溶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脆弱性 土地利用变化 后寨河流域
下载PDF
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纯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88-391,共5页
本文选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岩溶多重介质环境组构及其内部水流运动与传输过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岩溶地下河系空间定位等,在科学发展方向、科学方法论、认知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岩溶多重介质环境 水资源时空分布 岩溶地下河系 认知方法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古暗河岩溶期机械充填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慧涛 杨敏 +3 位作者 汪彦 杨德彬 徐珊 刘洁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12-17,24,共7页
塔河油田岩溶古暗河的结构类型呈多样性,几何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一直制约着古暗河油藏的开发。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钻录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古暗河岩溶期机械充填的识别标志,然后分析裂缝、断裂、表层落水洞+断裂、深... 塔河油田岩溶古暗河的结构类型呈多样性,几何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一直制约着古暗河油藏的开发。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钻录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古暗河岩溶期机械充填的识别标志,然后分析裂缝、断裂、表层落水洞+断裂、深部落水洞四种不同的古暗河入水口结构类型,阐明其运动特征、对岩溶水的作用、水流流动方向以及对砂泥质等充填物的携带能力。在机械充填物识别和入水口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落水洞–断裂–管道、断裂–厅堂、裂缝–管道三种不同岩溶组合形态,并分析了其机械充填原因、地震和测井识别方法、生产特征,指出断裂–厅堂型是有利的岩溶组合形态,是后期开发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古暗河 岩溶组合形态 入水口结构 机械充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