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地区复播小米的品质评价
1
作者 高强 杨艳 +6 位作者 路子峰 严青青 张龑 徐麟 陈润峰 郑立鹏 周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为探究喀什地区复播的不同品种谷子小米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以不同来源的4个谷子品种作为分析对象,对小米中的9种矿质元素Na、Mg、K、Ca、Mn、Fe、Cu、Zn、Se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4种营养指标脂肪酸、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分... 为探究喀什地区复播的不同品种谷子小米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以不同来源的4个谷子品种作为分析对象,对小米中的9种矿质元素Na、Mg、K、Ca、Mn、Fe、Cu、Zn、Se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4种营养指标脂肪酸、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对其生产加工方向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谷子间差异显著,其中Na含量为8.24~31.18μg/g,Mg含量为869.42~1 580.23μg/g,K含量为2 326.80~5 033.01μg/g,Ca含量为110.64~395.88μg/g,Mn含量为11.39~21.11μg/g,Fe含量为15.94~57.46μg/g,Cu含量为0~7.51μg/g,Zn含量为15.10~35.94μg/g,Se含量为0.070 7~0.176 8μg/g。小米矿质元素总量范围为3 365.10~6 874.92μg/g,变异系数为25.9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2.9%~13.69%、4.54%~6.02%、68.8%~76.76%,变异系数分别为5.00%,11.42%和4.91%。不同品种谷子小米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大,对其糊化温度与胶稠度分析后发现,陇谷29易蒸煮、适口性更好。不同品种谷子小米的营养品质存在差异性,陇谷29总体表现优异,晋谷21次之,二者均可作为企业生产的储备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 小米 营养指标 生产加工 喀什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家铎 王峻 +2 位作者 王易斌 冯明石 刘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天山南麓露头剖面和钻井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巨旋回层序、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8个长期旋回层序。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自下而上表现为海平面持续上升过程中,由陆相河-湖三角洲过... 根据天山南麓露头剖面和钻井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巨旋回层序、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8个长期旋回层序。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自下而上表现为海平面持续上升过程中,由陆相河-湖三角洲过渡到海相三角洲,再到局限台地的沉积相变。利用泥岩微量元素分析,确定古特提斯洋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上亚旋回就已经影响到喀什北地区,在海侵过程中,形成了连片叠置的退积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并造成了该段砂岩中富含碳酸盐胶结物。下白垩统上亚旋回厚层砂岩与上白垩统及古近系的膏泥岩层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喀什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标志 海陆过渡 微量元素 古地理 喀什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新生代冲断构造 被引量:21
3
作者 尚新璐 陈新卫 +1 位作者 吴超 罗金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3-550,603,共9页
利用新近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特征。天山南缘冲断带西段 (巴什布拉克构造带 )以倾伏的短轴背斜为特征 ,东段 (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带 )以 3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 利用新近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特征。天山南缘冲断带西段 (巴什布拉克构造带 )以倾伏的短轴背斜为特征 ,东段 (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带 )以 3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中褶皱相对不太发育 ,西北段 (肖尔布拉克构造带 )的前锋不是原来普遍认为的乌帕尔断层 ,而是其北部隐没在克孜勒苏河之下的一条无名逆冲断层。在乌恰以西 ,由于南天山与西昆仑相距较近 ,肖尔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与巴什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相互交切改造 ,不显示明显的早晚关系 ;在乌恰以东 ,南、北两条冲断带基本被喀什深洼陷阻隔。两个冲断带都在上新世中 晚期成型 ,第四纪以来仍受到强烈改造。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主要以无序的方式扩展 ,天山南缘冲断带则主要以后展的方式扩展。冲断带的前锋断层主要是盲冲断层 ,这使得冲断带内 ,特别是南天山南缘冲断带内的背斜圈闭得以比较好地保存下来 ,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冲断构造 天山南缘冲断带 喀什地区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基于可公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闫军辉 延军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180,共4页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且震级高,烈度大。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新疆近100年来6.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喀什地区2013年前后发生≥6.5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关键词 可公度 地震趋势 喀什地区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交汇区潮汐触发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金 蒋海昆 +3 位作者 桂荣 宋金 冀战波 温少妍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乌恰交汇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Permutation检验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新疆喀什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黎丽 屈鹏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38-49,共12页
喀什由于其特殊的区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沟通中亚、南亚的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近代以来,喀什更成为民族问题多发的地区,其影响波及全疆甚至牵动全国。喀什民族问题肇始于清代,形成于民国,影响到今天。以边疆安全的视角,探寻民国时期喀... 喀什由于其特殊的区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沟通中亚、南亚的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近代以来,喀什更成为民族问题多发的地区,其影响波及全疆甚至牵动全国。喀什民族问题肇始于清代,形成于民国,影响到今天。以边疆安全的视角,探寻民国时期喀什的主要民族问题、成因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现今新疆的民族问题与深化边疆治理,均有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喀什地区 民族问题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地区的P波速度模型和小震精确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海英 胥颐 +1 位作者 魏斌 许宏新 《内陆地震》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利用新疆喀什—乌恰地区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用BLOC86程序初步定位,根据射线追踪原理,给出相对精细的P波速度模型。由此模型,用JHD联合震中定位方法对记到的小震进行精确定位,并对定位精度做初步分析。
关键词 新疆喀什—乌恰地区 速度模型 JHD联合震中定位 定位精度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霞 胡建元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双语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双语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单语言环境的局限;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双语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双语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单语言环境的局限;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建设与双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努力营造双语文化环境、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并提高效率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聚居区 双语师资队伍 对策
下载PDF
喀什地区初中汉语教师适应汉语新课程情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慧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喀什地区初中汉语教师的专门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汉语新课程培训未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及受自身汉语专业水平的限制,许多初中汉语教师在适应汉语新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我们认为必须加大汉语师资培... 通过对喀什地区初中汉语教师的专门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汉语新课程培训未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及受自身汉语专业水平的限制,许多初中汉语教师在适应汉语新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我们认为必须加大汉语师资培训力度,夯实培训效用;同时立足本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初中汉语教师 适应汉语新课程
下载PDF
喀什乌恰地区场地卓越周期T_(0)和V_(s20)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何金刚 李文倩 魏斌 《内陆地震》 2021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以喀什乌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采用线性对数模型,拟合得到该地区V_(s10)和V_(s20)关系式,lgV_(s20)=0.3944+0.8616lgV_(s10);T_(0)和V_(s20)关系式,ln(V_(s20))=5.1497-0.4026ln(T_(0)),2个关系式决定系数均大于0.8,相关... 以喀什乌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采用线性对数模型,拟合得到该地区V_(s10)和V_(s20)关系式,lgV_(s20)=0.3944+0.8616lgV_(s10);T_(0)和V_(s20)关系式,ln(V_(s20))=5.1497-0.4026ln(T_(0)),2个关系式决定系数均大于0.8,相关性较好。T_(0)和V_(s20)分析中,发现当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小时,场地卓越周期较小,此时T_(0)主要受剪切波速影响,2者相关性较好;当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大时,场地卓越周期较大,此时T_(0)受剪切波速影响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卓越周期 等效剪切波速 统计回归分析 喀什乌恰地区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新型石木结构房屋的模型抗震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平 陈平 +1 位作者 赵冬 周铁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新疆喀什地区出现的新型石木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了解了此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初步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 对新疆喀什地区出现的新型石木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了解了此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初步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喀什地区 新型石木结构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破坏形式
下载PDF
喀什地区产业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12
作者 李青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7期105-107,共3页
分析了喀什地区产业信息资源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喀什地区服务业信息资源集群组织与区域分布,对喀什地区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 产业信息资源 空间分布特征 喀什地区
下载PDF
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世川 赵新生 +1 位作者 李升 封丽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1-33,46,共4页
为查清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成因,并为该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在收集前人地理、地质和水文成果及现场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新构造运... 为查清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成因,并为该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在收集前人地理、地质和水文成果及现场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地学和地下水动力学方面研究了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形成原因,预测了其发展演化趋势,可为水源地选取、水井布置及确定开采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层 “跌水 ”形成原因 演化趋势 喀什盖孜河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祖力比亚.麦麦吐逊 王君俏 +5 位作者 赵文梅 李娜 刘晓云 陈晓欢 程明 周玮玮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4期299-302,342,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6-12月在新疆喀什地区三所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条目、广泛...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6-12月在新疆喀什地区三所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条目、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7条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喀什地区MH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3.3%、66.7%,焦虑、抑郁并存者为48.7%。该地区少数民族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于汉族患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医疗费用支出、职业状况进入了焦虑的回归方程(F=9.324、P<0.01);医疗费用支出、透龄、民族进入了抑郁的回归方程(F=5.916、P<0.01)。结论新疆喀什地区MH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及焦虑情绪,少数民族患者更为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激励、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同时,提高对该地区少数民族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新疆喀什地区
下载PDF
CMADS在玉龙喀什河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骆成彦 陈伏龙 +2 位作者 何朝飞 龙爱华 乔长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0-1101,共12页
以玉龙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中国气象同化驱动数据集(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CMADS)驱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评估了CMADS在该流域的精... 以玉龙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中国气象同化驱动数据集(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CMADS)驱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评估了CMADS在该流域的精度以及对SWAT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CMADS的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地面水文测站获取的相应参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650、0.998和0.995,对气温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降水;并利用协同克里金插值分析了CMADS在研究区的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该数据集能够很好地反映下垫面地形特征,具有较高的质量。(2)SWAT模型在模拟月尺度径流方面,除极值模拟较差以外,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分别达到了0.845和0.836,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模拟结果。本文证明了CMADS+SWAT模式对高寒山区的水文模拟有很好的适用性,提供了在地面站点稀缺地区构建水文模型的替代方案,对寒旱区的水文模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喀什河 寒旱区 再分析数据 时空分布特征 SWAT水文模型
下载PDF
利用基岩温度获取地下流体运移特征:以喀什地区为例
16
作者 卢丽莉 陈顺云 +5 位作者 刘琼颖 闫玮 刘培洵 宋春燕 冯嘉辉 陈立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94-4606,共13页
流体运移时携带热量,会产生温度变化.温度作为地下流体的示踪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常需要事先确定热扩散系数.实际上,基于浅层地壳不同深度的周期性温度-时间序列,利用流体运动对振幅和相位的影响,可以同步获取热扩散系数和地下流体运... 流体运移时携带热量,会产生温度变化.温度作为地下流体的示踪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常需要事先确定热扩散系数.实际上,基于浅层地壳不同深度的周期性温度-时间序列,利用流体运动对振幅和相位的影响,可以同步获取热扩散系数和地下流体运移信息.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5个钻孔不同深度的基岩温度数据为基础,获取了热扩散系数和流体运移特征.主要成果有:(1)获得了不同测点的热扩散系数α,以及视热扩散系αA和αΦ(即单独通过振幅或相位获得的热扩散系数).其中,α、αA和αΦ的值分别为1.52~8.91、0.79~1.71和(1.53~33.1)×10^(-6) m 2·s^(-1).另外,当流体热效应不明显时,通过相位获得的视热扩散系αΦ更接近真实的热扩散系数α.(2)获得了不同测点的流体流向和流速信息.测点的流体流向均向上,靠近天山地区的测点流体流速为(0.10~1.94)×10^(-7) m·s^(-1),靠近昆仑山地区的测点流体流速为(8.56~9.71)×10^(-7) m·s^(-1),不同地区测点流体流速的差异可能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有关.总之,通过多深度的连续基岩温度观测,有望获得浅层地壳的热扩散系数及流体运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时间序列 热扩散系数 地下流体示踪 喀什—乌恰交汇区
下载PDF
串联质谱技术在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金水 陈小娜 +1 位作者 毛莲 赵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疆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IMD)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干血纸片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321例疑似IMD高危儿的血液样本,使用API3000型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血样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浓...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疆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IMD)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干血纸片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321例疑似IMD高危儿的血液样本,使用API3000型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血样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浓度,分析IMD阳性患儿的IMD种类分布、发病年龄分布和临床表现。结果 321例疑似IMD高危儿中检测阳性17例,总筛查阳性率为5.30%(17/321),24 h~<1个月发病6例,1个月~<1岁发病8例,1~<4岁发病2例,4~12岁发病1例;24 h~<1个月发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抽搐或惊厥、精神行为反应等;1个月~<4岁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等;4~12岁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肝脾肿大等。结论 喀什地区IMD发病种类复杂,累及各个年龄段,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有利于IMD早期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遗传代谢病 高危儿 串联质谱技术 筛查
下载PDF
喀什地区1957-2013年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凯丽比努尔.克热木 海米提.依米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7-251,258,共6页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7a来,喀什和巴楚的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7.53mm/10a,-7.47mm/10a;塔什库尔干与莎车的潜在蒸散量呈现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8.27mm/10a,6.25mm/10a;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喀什地区潜在蒸散量突变点存在明显差异:喀什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81年,巴楚的为1962年,塔什库尔干的为1974年和1983年,莎车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61年、1965年、1968年和1978年;喀什地区年蒸散量最主要受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喀什地区
下载PDF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初三学生数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19
作者 李晓晶 黄桥 贾素娟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8-91,共4页
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初三学生数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数学运算能力较强,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由此提出其数学能力培养途径如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及应用相结合;重视学生非... 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初三学生数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数学运算能力较强,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由此提出其数学能力培养途径如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及应用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维吾尔族 初三学生 数学能力 现状
下载PDF
喀什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塔依尔江.吐尔浑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7,共7页
文章通过对喀什地区1949-2010年自然灾害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该地区发生比较频繁的自然灾害为洪灾、地震灾害、风灾及雹灾。从年际分布规律来看,在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现局部时间段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 文章通过对喀什地区1949-2010年自然灾害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该地区发生比较频繁的自然灾害为洪灾、地震灾害、风灾及雹灾。从年际分布规律来看,在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现局部时间段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从年内分布规律来看,灾害频发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灾害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从空间分布规律上主要呈现条带状或块状的分布格局。从行政区划分来看,喀什地区有4个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别是伽师县,叶城县,莎车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总体分布特点为,山区多,山区与盆地交界地带多,盆地内部较少;盆地北部为自然灾害频次最为集中,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基本格局。提出了建立自然灾害预报与警报系统,对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宣传预防灾害知识,规范人类活动、加大防灾抗灾设施的建设投入,建成完备的防治工程体系、加大灾害多发区灾害保险工作,尽量减少人民的经济损失等防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喀什地区 时空特征 灾害频次 防灾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