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for keratoconus and keratectasia 被引量:5
1
作者 Yan Lu Yu-Hua Shi +4 位作者 Li-Ping Yang Yi-Rui Ge Xiang-Fei Chen Yan Wu Zhen-Ping Hu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4期638-643,共6页
·AIM: To describe the initial outcomes and safety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for keratoconus and post-LASIK keratectasia.·METHODS: In this non-comparative case se... ·AIM: To describe the initial outcomes and safety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for keratoconus and post-LASIK keratectasia.·METHODS: In this non-comparative case series, 10 eyes of 9 patients underwent DALK procedures with a femtosecond laser(Carl Zeiss Meditec AG, Jena,Germany). Of the 9 patients, 7 had keratoconus and 2had post-LASIK keratectasia. A 500 kHz VisuMax femtosecond laser was used to perform corneal cuts on both donor and recipient corneas. 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corneal thickness,astigmatism, endothelial density count(EDC), and corneal power.·RESULTS: All ey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Early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showed a clear graft in all cases.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ne case of a small Descemet’s membrane perforation.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one case of stromal rejection,one of loosened sutures, and one of wound dehiscence.A normal corneal pattern topography and transparency were restored, UCVA and BCVA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astigmatism improved slight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EDC.· CONCLUSION: Our ear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could improve UCVA and BCVA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orneal pathology. This approach shows promise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keratoconus and post-LASIK keratect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KERATOCONUS post-LASIK keratectasia
下载PDF
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 induc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keratectasia–a case report
2
作者 Xiu Wang Elizabeth WL Lim +1 位作者 Li Lim Rui-Hua 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0期1617-1619,共3页
Iam Dr. Xiu Wang, from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Tianjin, China. I write to present one case report of 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 (PSS) induc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keratectasia.
关键词 LASIK IOP FIGURE 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 induc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keratectasia a case report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症 被引量:8
3
作者 陆燕 杨丽萍 +4 位作者 葛轶睿 薛春燕 陈祥菲 王春红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例10眼患者(8眼为圆锥角膜,2眼为LASlK术后角膜扩张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前超声测量角膜厚度为319.00~...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例10眼患者(8眼为圆锥角膜,2眼为LASlK术后角膜扩张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前超声测量角膜厚度为319.00~454.00(393.90±49.85)μm,术前裸眼视力:0.01~0.20(0.09±0.07),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2-~1.00(0.40±0.30),供体及受体角膜均采用飞秒激光进行切削,供体角膜直径比受体直径大0.2mm,供体直径为7.30~8.00(7.73±0.21)mm,供体切割厚度为300.00—510.00(399.00±55.27)μm,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0~13.00(7.65±4.28)个月。结果术后早期所有角膜植片透明。1例患者术中出现后弹力层微穿孔。角膜厚度为389.00~598.00(483.40±53.70)μm,角膜地形图恢复正常形态。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10~0.60(0.25±0.17),最佳矫正视力为0.20~1.00(0.49±0.25)。随访(7.65±4.28)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对于圆锥角膜及角膜扩张症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深板层角膜移植 圆锥角膜 角膜扩张症
下载PDF
兔眼LASIK术后角膜厚度和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凌 樊瑜波 +5 位作者 邓应平 陈晓明 孙晓萍 谢毅 邹远文 黄学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与兔眼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 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与兔眼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把角膜试样固定于自制夹具,暴露全部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趋势检验。结果:不同眼压下相对基线平面的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2后3组间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x=10~70)转化成logd3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力状态下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趋势,3组间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存在一定关系。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扩张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洪婷 刘磊 +1 位作者 李新宇 张虹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后表面前凸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术前眼压、激光切削量、切削百分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 (33.4±2 4 .4 ) μm ,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 (- 0 .6 7± 0 .4 2 )D ,术前术后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性。与前凸量相关的可解释变量为术前角膜厚度 (偏回归系数B =- 0 .4 4 7,P <0 .0 0 0 1)、切削比 (B=15 4 .77,P =0 .0 0 1)和术前眼压 (B =2 .0 31,P =0 .0 2 4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存在轻微的前凸 ,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切削比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术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凸 眼压 改变 屈光度 变化量 结论 度数
下载PDF
Ⅱ型胶原酶构建在体角膜扩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乔静 李海丽 +5 位作者 宋文静 汤韵 荣蓓 杨松霖 吴元 晏晓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4-989,共6页
背景 圆锥角膜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进行性变薄膨出、高度散光或角膜瘢痕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是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圆锥角膜的解剖病理基础是角膜扩张,探讨角膜扩张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的建... 背景 圆锥角膜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进行性变薄膨出、高度散光或角膜瘢痕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是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圆锥角膜的解剖病理基础是角膜扩张,探讨角膜扩张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助于对圆锥角膜的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进行研究。 目的 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检测Ⅱ型胶原酶处理后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利用Ⅱ型胶原酶构建在体角膜扩张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10只,刮除兔眼角膜上皮后,将直径为8 mm的角膜环钻置于右眼角膜中央,滴入5 mg/ml Ⅱ型胶原酶(含质量分数15%右旋糖酐的PBS配制)溶液,浸泡角膜30 min制备角膜扩张模型,左眼以同样方法用含15%右旋糖酐的PBS浸泡角膜30 min作为对照。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4 d,采用手持电子角膜曲率计和手持角膜超声测厚仪分别测定角膜平均曲率(Km)及中央角膜厚度(CCT),造模后14 d采用Corvis ST行在体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测定,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收集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造模前,模型组和对照组兔Km值分别为(48.28±2.29)D和(48.82±1.63)D,CCT分别为(356.50±19.13)μm和(356.20±21.66)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4 d,模型组兔眼Km增加至(48.87±2.27)D,CCT减少至(340.40±19.84)μm,与对照组的(46.86±1.47)D和(367.80±23.3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14 d,模型组兔角膜最大压陷深度平均值为(1.25±0.07)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5±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2个组间第1/第2压平时间、第1/第2压平角膜长度、第1/第2压平速度、最大压陷曲率半径和最大压陷时两屈膝峰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紊乱,纤维间隙增大。 结论 Ⅱ型胶原酶能降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可考虑用于建立动物角膜扩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角膜/病理状态 Ⅱ型胶原酶 最大压陷深度 圆锥角膜 角膜扩张/化学诱导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燕 周跃华 柳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角膜扩张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测量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角膜的这种变化。目的探讨近视散光患者在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及影响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角膜扩张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测量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角膜的这种变化。目的探讨近视散光患者在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及影响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LASIK的66例近视散光患者127眼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用Ocu[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眼角膜后表面高度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角膜后表面最高点、最低点和角膜顶点的高度值分别为(12.20±3.39)、(-19.02±7.38)和(1.05±3.25)μm;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14.38±3.80)、(-18.55±7.11)和(2.83±4.81)μm;6个月时分别为(13.99±3.38)、(-17.57±6.54)和(2.45±4.61)μm;1年时分别为(14.40±3.85)、(-17.76±6.00)和(2.16±5.00)μm,术后角膜后表面最高点和角膜顶点的高度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最高点:q:6.813、5.594、6.875,均P〈0.001;角膜顶点:q=4.488,P:0.002;q=3.530,P=0.013;q=2.799,P=0.047);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高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与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和切削比呈正相关(r=0.295、0.297、0.295,均P=0.001),与残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r=-0.208,P=0.019)。术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为(14.24±3.33)mmHg(1mmHg=0.133kPa),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8.42±1.90)、(8.61±1.64)、(8.76±1.64)mmHg,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851、28.317、26.337,均P〈0.001),而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lers法校正后术后眼压值与术前眼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值与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值呈正相关(r=0.258,P=0.003)。结论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较术前轻度膨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屈光度是影响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手术时应注意保留安全的残留角膜基质厚度并尽量减小切削偏心程度,从而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高度 角膜厚度 角膜扩张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洪冬梅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894-1897,共4页
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手术设备的发展,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效果令大多数患者满意。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角膜屈光手术由于改变了角膜的正常结构,对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发生严重的并... 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手术设备的发展,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效果令大多数患者满意。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角膜屈光手术由于改变了角膜的正常结构,对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医源性角膜扩张越来越受到手术医师的重视。现就角膜生物力学的特性、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及影响其改变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予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生物力学 眼反应分析仪 继发性圆锥角膜
下载PDF
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毅 樊瑜波 +4 位作者 邓应平 孙晓萍 吴凌 邹远文 黄学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1期19-22,30,共5页
在离体状态下研究兔眼角膜在不同厚度与眼压下的前凸变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眼,分成3组,1组:对照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固定角膜并对角膜内表面加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不同压力下各角... 在离体状态下研究兔眼角膜在不同厚度与眼压下的前凸变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眼,分成3组,1组:对照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固定角膜并对角膜内表面加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不同压力下各角膜前凸位移量,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建立正常兔眼角膜有限元模型,由实验数据反推弹性模量,并分析各组模型的Mise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低压下,第3组与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模量随切削量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分布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说明: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扩张与角膜力学性能的改变有关。角膜扩张与厚度有关,角膜厚度变薄到一定程度,角膜前凸明显,1/2厚度可能是临界值。因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预留剩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较安全,同时应将眼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扩张 角膜中央厚度 眼内压 有限元 弹性模量
下载PDF
兔眼LASIK术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凌 樊瑜波 +4 位作者 孙晓萍 黄学进 谢毅 邹远文 罗颖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273-3277,共5页
目的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不同厚度与眼压状态下的变化。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 目的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不同厚度与眼压状态下的变化。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自制夹具固定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1,3组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x=10~70)转化成logd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改变有关。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低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扩张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晓萍 邓应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463-467,共5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步趋向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扩张
下载PDF
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4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磊 栗静 +2 位作者 李新宇 屈英 朱爱斌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μm,术前等效球镜度-6.00~-1.50D(-3.74±1.27)D。检查术后4年的视力、屈光状态、Irreg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术前及术后早期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术后4年均未发生继发进行性角膜扩张或医源性圆锥角膜,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5±0.53)D,其中122只眼(89.7%)在-0.50~+0.50D之间,屈光回退≥1.00D者8只眼(5.9%);术后各阶段视力、等效球镜度、3mIrreg、5mIrreg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早期Diff值较术前明显增长(P<0.05),但3个月后出现递减趋势。结论LASIK手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近视 LASIK 角膜扩张
下载PDF
Presence of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in keratoconus relatives and normal controls 被引量:1
13
作者 gnes Kriszt Gergely Losonczy +1 位作者 Andrs Berta Lili Tak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5期922-927,共6页
AIMTo examine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ly known clinical signs of keratoconus (KC), i.e.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thinning, among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f K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individ... AIMTo examine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ly known clinical signs of keratoconus (KC), i.e.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thinning, among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f K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individuals.METHODSData of both eyes of 117 relatives of KC patients having no manifest disease based on videokeratography indices (KC relatives), and 142 controls were used f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t-test statistics. Correlation of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central pachymetry data were test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videokeratography indices (KSI, KISA, 3 and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I-S).RESULTSA moderat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leischer ring and all examined topographical indices. Most important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with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corneal pachymetry (r=0.272, P&#x0003c;0.001; r=-0.234, P=0.027, respectively). Similar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with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r=0.234, P&#x0003c;0.001 for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r=-0.235, P=0.0265 for pachymetry). KC family members who exhibited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had thinner and more asymmetric corneas than those without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P&#x0003c;0.05 for pachymetry and topographic indices with t-test and Mann-Whitney rank sum test). Though rarely,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occurred among normal controls,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forme fruste cases in the normal population. Control subjects, who had corneal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had corneas more similar to KC than other controls (t-test: increased KSI and KISA, P=0.048 and 0.012, respectively).CONCLUSIONIn KC family member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re associated with features of KC and may suggest a possibility of forme fruste KC. Searching for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on the cornea may help in the decision whether or not to diagnose subclinical KC in a borderline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e fruste/subclinical keratoconus Fleischer ring corneal nerves corneal thinning videokeratographic indices iatrogenic keratectasia
下载PDF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14
作者 雷澄 骆向阳 罗晓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462-2463,共2页
目的:探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接受CK的老视患者30例(36眼),术前及术后1mo采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分析角膜后表面改变的相... 目的:探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接受CK的老视患者30例(36眼),术前及术后1mo采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分析角膜后表面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K术后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32.7±20.4)μm,平均屈光度变化为(-0.64±0.40)D,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眼压及拟矫正屈光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有关。结论:CK术后角膜后表面存在轻微的前凸。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拟矫正屈光度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继发性圆锥角膜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婧 李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574-576,共3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扩张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胶原交联
原文传递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迪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4期260-265,共6页
角膜生物力学是对角膜黏性阻力、整体硬度等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切削深度相关,如板层切削较表层切削对角膜硬度影响大,厚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是对角膜黏性阻力、整体硬度等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切削深度相关,如板层切削较表层切削对角膜硬度影响大,厚角膜瓣术后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切削深度大者角膜阻力因子明显下降。这些改变与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并发症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屈光手术 伤口愈合 角膜扩张
原文传递
PTK、PRK和CXL联合治疗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君喆 徐琳琳 +1 位作者 朱伟 牟国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l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l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早中期LAISK术后角膜膨隆患者14例(16眼),均采用PTK+P砒针CXL进行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16只患眼术前的LogMARUCVA中位数为0.50,术后1、3、6个月的logMARUCVA中位数分别为0.10、0.10和0.00,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1);术后1、3、6个月Kmax的中位数值分别为44.80、44.85、45.20D,均较术前(47.15D)降低(P〈0.05);角膜厚度的中位数值在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50、422、420μm,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3、6个月的BCVA、ECD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K+PRK+CXL治疗LAISK术后角膜膨隆安全、有效,术后UCVA提高、Kmax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术 角膜膨隆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屈光重建
原文传递
角膜胶原交联在LASIK术后角膜扩张中的应用
18
作者 黄静 杜之渝 姚浩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LASIK术后角膜扩张等角膜扩张性疾病。本文阐述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成因、危险因素,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CXL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LASIK术后角膜扩张等角膜扩张性疾病。本文阐述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成因、危险因素,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CXL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可保留视力、阻止角膜扩张进展、延迟或避免对角膜移植的需要。此外,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LASIK术中应用CXL,在短期内可有效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LASIK 角膜扩张 医源性圆锥角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