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Acanthamoeba keratiti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Iran
1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Feiz Haddad Azar Shokri +1 位作者 Habib Habibpour Seyede Manizhe Heidar Nejadi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19年第4期133-141,共9页
Acanthamoeba keratitis, a vision-threatening disease, is caused by a free-living amoeba of genus Acanthamoeba. Amoeba is widely distributed all around the world. Several cases of Acanthamoeba keratitis have been repor... Acanthamoeba keratitis, a vision-threatening disease, is caused by a free-living amoeba of genus Acanthamoeba. Amoeba is widely distributed all around the world. Several cases of Acanthamoeba keratitis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Iran as well. The infec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use of contact lens;therefore, it is more common among lens wearers.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worldwide is increasing annually due to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ntact lens wearers for medical or cosmetic reasons. It is known that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consequent damages, while the delay in these processes will deteriorate the vision. Nowadays contact lens wearing, surgery and use of corticosteroids are known to predispose to Acanthamoeba keratitis, and it was also believed that trauma was the main cause. Increasing public knowledge about Acanthamoeba infection, inquiring the history of patients, clinical signs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can be helpful to early diagnosis and better treatment. Regardless of the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disease is still a challenge. Considering the long curative time, and insufficient efficacy of available treatments, it seems that the preven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reatment. This review aimed to explain Acanthamoeba keratiti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Iran from the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NTHAMOEBA keratitis DIAGNOSIS therapy MIDDLE EAST Iran
下载PDF
Effect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erbinafine on fungal keratitis 被引量:8
2
作者 LIANG Qing-feng JIN Xiu-ying WANG Xiang-lan SUN Xu-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1884-1888,共5页
Background Fungal keratitis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rneal disease that may result in loss of vision. The poor prognosis might be due to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0... Background Fungal keratitis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rneal disease that may result in loss of vision. The poor prognosis might be due to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0.25% terbinafine eye drops comparing with 5% natamycin suspension on fungal kerat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on 90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direct smear and/or culture positive fungal keratitis a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Beijing, China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08. Corneal ulcers were categorized as mild or severe.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opical terbinafine and the next 45 cases received topical natamycin hourly. Results Filamentous fungi were found in corneal scrapings among all 90 cases. Fungal cultures were positive in 64 patients (71%). Species of Fusarium and Aspergillus were the principal isolates. Forty (89%) patients showed favorable response to terbinafine, while forty-two (93%) patients exhibited favorable response to natamycin (P 〉0.05). The mean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showed in the terbinafine treatment group than natamycin group ((26.5±11.2) days versus (19.3±6.4) days; P 〈0.05). In terbinafine group, twenty patients with ulcers smaller than 4 mm had favorable outcome, while 20 of 25 patients with ulcers more than 4 mm in diameter had favorable response (P 〈0.05). 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depth of infiltration less than half of stroma thickness had favorable response to terbinafine, while 13 of 18 patients with depth of infiltration more than half of stroma responded to terbinafine. This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pical terbinafine is an effective antifungal drug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lamentous mycotic keratitis, particularly in cases with smaller and shallower ulcers. Its mean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longer than natamy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BINAFINE NATAMYCIN keratitis FUNGAL therapy
原文传递
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3
作者 庞金鼎 韦振宇 +2 位作者 曹凯 徐西占 梁庆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共4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6日。由2名研究者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筛...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共4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6日。由2名研究者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完成质量评估和信息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4偏移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FK的治愈率、治愈时间、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及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研究,共168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治愈率方面,0.2%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伏立康唑(口服)较其他药物显示出更好的疗效,累计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为86.1%和63.3%,且1%伏立康唑滴眼液治愈率低于0.2%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口服)、0.05%洗必泰滴眼液、0.1%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滴眼液+酮康唑(口服)、5%那他霉素滴眼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伏立康唑滴眼液、5%那他霉素+伏立康唑(口服)在治愈时间方面表现最好(SUCRA=66.9%、55.7%);5%那他霉素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伏立康唑口服三联治疗在改善视力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其他药物(SUCRA分别为74.8%、79.7%)。在安全性方面,5%那他霉素滴眼液优于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0.2%洗必泰滴眼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此次分析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论0.2%洗必泰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在FK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5%那他霉素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伏立康唑口服三联治疗对FK患者具有较好的视力改善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药物治疗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文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左氧氟沙星(LEV)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永丰县中医院接收的76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LE...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左氧氟沙星(LEV)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永丰县中医院接收的76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LEV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接受LEV滴眼液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2周后,两组疼痛、畏光、分泌物、异物感、结膜或睫状充血等症状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INF-γ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LEV滴眼液可提高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脂翳 细菌性角膜炎 龙胆泻肝汤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红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76例(76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灶刮除、100g/L碘酊烧灼、结膜瓣覆盖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方法综合治疗。随访3mo,依角膜病灶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76例(76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灶刮除、100g/L碘酊烧灼、结膜瓣覆盖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方法综合治疗。随访3mo,依角膜病灶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4例(84%),显效7例(9%),有效2例(3%),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结论:应用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它综合治疗,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治疗 病灶刮除 碘酊烧灼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璐璐 韩雷 +3 位作者 张月琴 余晓菲 祝磊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38,共5页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281,P=0.021).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均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能较好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新月 郭娟 +1 位作者 孙声桃 安美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 研究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 1 999~ 2 0 0 2年收治的主要由眼外伤所致的 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 ,分析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总结用碘酊烧灼 +局部二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的效果。结... 目的 研究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 1 999~ 2 0 0 2年收治的主要由眼外伤所致的 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 ,分析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总结用碘酊烧灼 +局部二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的效果。结果  9~ 1 1月份发病最多 ;眼外伤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治愈 2 4例占 42 .1 1 % ,发病 1 0日内就诊者治愈率61 .9% ,2 1天后就诊者仅 1 1 ,1 1 % ,说明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农民为真菌性角膜溃疡高危人群 ,应早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眼外伤 真菌性角膜溃疡 治疗
下载PDF
118例感染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萍 姚晓明 +2 位作者 黄丽娜 齐卫 郭金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118例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分析等方法明确角膜感染的种类,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18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发病年龄... 目的:分析118例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分析等方法明确角膜感染的种类,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18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发病年龄为1,83岁,平均42岁;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4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22例(18.6%),病毒性角膜炎37例(31.4%),真菌性角膜溃疡32例(27.1%),棘阿米巴性角膜炎1例(0.8%),病因不确定26例(22.1%);单纯接受药物治疗患者46例(38.98%1,接受治疗性角膜移植患者70例(59.3%)(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51例,板层角膜移植19例),接受眼球摘除患者2例(1.7%)。结论:本院3年住院病例统计结果,病毒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部分患者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药物治疗是有效的,部分患者有必要施行角膜移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感染性 角膜移植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复发性HSK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何玉清 亢泽峰 +2 位作者 李凌 关瑞娟 王江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81-1284,共4页
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一直是眼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探索早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了新的认识,但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一直是眼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探索早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了新的认识,但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尚不一致,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 传统医学 单疱性角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良户 秦克锋 +7 位作者 喻启桂 于纯智 高谦 王海涛 郑仁瑞 马吉献 汪美先 姜绍谆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应用抗HSV 糖蛋白gC 和gD 的单克隆抗体制成的滴眼液,滴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43例46只眼,其中治愈39只眼(84.8%),基本治愈7只眼(15.2%),总有效率为100%.表明局部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剂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角膜炎 单克隆抗体 HSK
下载PDF
14例茄病镰刀菌所致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广忠 李鹤玉 +2 位作者 盛宇 刘会彬 郑淑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抗真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送检的疑似感染的角膜标本进行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对其中14例病历资料完整的茄病镰刀菌所致角膜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3...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抗真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送检的疑似感染的角膜标本进行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对其中14例病历资料完整的茄病镰刀菌所致角膜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33例送检标本中分离出茄病镰刀菌24株(72.7%)。上述14例患者中,有3例角膜穿孔合并眼内炎行眼球内容物除去术,3例行结膜瓣或羊膜移植,1例角膜移植,7例经非手术治疗保留较好视力。结论茄病镰刀菌是我国北方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且治愈困难。早期诊断配合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明显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镰刀菌属 综合治疗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在兔房水中的药动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肇曾 王斌 孙兴怀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索兔眼局部应用生物黏附性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后,房水中的药动学状况。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在角膜上皮完整和刮除时,分别应用0.5%AmBL滴一眼,用0.5%两性霉素B滴眼液(AmBS)滴对侧眼作对照,于用药后0.25,0.5,1,2,3... 目的:探索兔眼局部应用生物黏附性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后,房水中的药动学状况。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在角膜上皮完整和刮除时,分别应用0.5%AmBL滴一眼,用0.5%两性霉素B滴眼液(AmBS)滴对侧眼作对照,于用药后0.25,0.5,1,2,3和4 h的6个时点,选取不同的白兔抽取房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AmB的含量。结果:AmBL滴眼后,房水中AmB的有效抑菌浓度可维持2 h,AmBE S滴眼1 h后即近全部消除。角膜上皮完整时,AmBL的AUC和t1/2是AmBS的3.6倍和5倍;角膜上皮刮除后,AmBL的AUC和t1/2是AmBL S的3.9倍和3.2倍。结论:0.5%AmBL滴眼液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和生物利用度,药物浓度较稳定,作用时间较长,是较有前途的局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新型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角膜炎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PACK-CXL: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角膜胶原交联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秀虹(综述) 孙晓晶(综述) 卢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0-575,共6页
感染性角膜炎是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常会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溶解穿孔,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最近的研究表明,角膜胶原交联(CXL)可通过直接杀伤病... 感染性角膜炎是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常会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溶解穿孔,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最近的研究表明,角膜胶原交联(CXL)可通过直接杀伤病原体和增强角膜耐酶消化性等机制发挥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作用。为突显CXL在该方面的应用,第九届CXL年会将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CXL定义为PACK-CXL。由目前文献推断,PACK-CXL对细菌性角膜炎,特别是角膜溶解穿孔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疗效则较弱,对病毒性角膜炎则可能具有恶化作用。本文将对CXL技术原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预防,PACK-CXL的治疗机制及其在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治疗学 交联/治疗应用 综述
下载PDF
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兔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贤慧 高维娟 +5 位作者 钱涛 贺小平 侯淑敏 郭银 韦素春 杨国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真菌性角膜炎(FK)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纳他霉素滴眼剂赋形剂组、Natacyn组、纳他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 目的:探讨国产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真菌性角膜炎(FK)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纳他霉素滴眼剂赋形剂组、Natacyn组、纳他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4、10、15和21天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溃疡情况并评分,第10和21天观察兔眼治愈情况,并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新生血管、虹膜炎、前房积脓、斑翳等发生情况。结果:(1)第10、15和21天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兔眼溃疡评分低于FK模型组(均P<0.001);纳他霉素组和Natacyn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较FK模型组兔眼治愈率升高(均P<0.001),而前2组治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纳他霉素和Natacyn组较FK模型组兔眼真菌性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低(均P<0.001),而前2组真菌性炎症合并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他霉素滴眼剂可降低真菌性角膜炎兔眼溃疡评分、提高治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眼药水 药物疗法 镰刀菌属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现代治疗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佩文 梁荣斌(综述) 邵毅(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82-287,共6页
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盲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早期真菌性角膜炎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后治愈率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由于缺乏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变得迁延难治,预后较差。随着无数学... 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盲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早期真菌性角膜炎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后治愈率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由于缺乏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变得迁延难治,预后较差。随着无数学者的努力,近年来在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领域在抗真菌药物、给药方式及其他治疗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目前可选的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方式各有特点及优劣之处。了解目前可用的抗真菌治疗方式、其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是处理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病例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 手术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静 赵海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70-871,共2页
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及视力的感染性眼病,起病急,发展快,治疗不及时或控制不佳常常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及眼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各种治疗方法应运而生,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现就各种疗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西医 中医 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莉 齐梦 +3 位作者 李前进 姚杨 雷晓娟 姚巍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为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检索万方、维普、知网等国内中文数据库2005—2018年所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为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检索万方、维普、知网等国内中文数据库2005—2018年所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异质性检验及偏倚风险评估。最终纳入15篇研究,共1 5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总有效率高[OR=5.23,95%,CI(3.51,7.80),P<0.000 01];复发率低[OR=0.32,95%CI(0.22,0.45),P<0.000 01],治愈时间短[MD=-5.40,95%,CI(-6.41,-4.40),P<0.000 01],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他克莫司点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梁凌毅 林丽霞 刘祖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FK506滴眼液具有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又不存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但FK506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研究很少.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活动期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患者18例18眼,采用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局部应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局部和全身应用的方案进行治疗,平均用药(56.0±7.9)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以及停药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动态观察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疗后角膜厚度开始下降的平均时间为(8.3±2.5)d,角膜水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5.3±11.5)d,水肿消退最慢的2例患者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停药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4(6,2)、1(2,1)、1(1,0)和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90,P<0.001),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SⅠt值分别为(6.78±1.90)、(7.39±3.53)、(8.06±2.92)和(8.11 ±3.05) mm/5 min,不同时间点SⅠ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43);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BUT值分别为(0.39±0.50)、(1.11±0.90)、(2.00±1.08)和(3.39±0.92)s,各时间点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4,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U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l).18例患者中2例于停药后2个月和5个月复发,再次按相同方案治疗后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眼压升高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眼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可减轻HSV盘状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水肿并促进泪膜修复,并可用于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无效者或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用法 剂量 免疫抑制剂/用法 剂量 疱疹角膜炎/治疗 用药方案 疗效
下载PDF
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青 赵桂秋 +3 位作者 林静 王谦 郭彦丽 刘莹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83-384,388,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人97例(98眼),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53例(53眼),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组44例(45眼)。两组均行角膜溃疡清创术并给予那他霉...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人97例(98眼),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53例(53眼),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组44例(45眼)。两组均行角膜溃疡清创术并给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组病人在接受上述处理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羊膜覆盖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平均视力和平均疗程。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62,P<0.05)。两组术后平均矫正视力及平均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7、2.19,P<0.05)。结论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药物疗法 眼外科手术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下载PDF
加味修肝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元朝 徐珊容 +2 位作者 刘静虹 黎周 黄春平 《河北中医》 2013年第8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修肝散熏眼内服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合对照的方法将108例患者(116眼)分为2组,对照组54例(57眼)行抗病毒药物方法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59眼)联合加味修肝散先熏后服治疗。结果治... 目的观察加味修肝散熏眼内服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合对照的方法将108例患者(116眼)分为2组,对照组54例(57眼)行抗病毒药物方法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59眼)联合加味修肝散先熏后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病例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修肝散先熏后服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疱疹性 薰洗 汤剂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