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被引量:32
1
作者 郭满库 王晓鸣 +4 位作者 何苏琴 刘永刚 金社林 曹世勤 魏宏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7,共4页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茎基腐病 调查
下载PDF
玉米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静 刘丽 +2 位作者 张志明 赵茂俊 潘光堂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2,共8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耐玉米穗粒腐病自交系R15中分离得到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PR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ZmPR1,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长为528bp,编码175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8.7ku...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耐玉米穗粒腐病自交系R15中分离得到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PR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ZmPR1,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长为528bp,编码175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8.7ku.利用NCBI/Blastp和Genedoc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显示,ZmPR1基因编码蛋白与水稻、小麦、拟南芥等高等植物中的PR1蛋白相似性较高,且具有相同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AP)的保守结构域.将构建的重组载体pET32a(+)-ZmPR1在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在不同的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诱导浓度下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ZmPR1基因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终浓度0.6mmol爛L-1,诱导温度28℃,且诱导时间对表达量影响不大.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有39ku的融合蛋白表达,表明ZmPR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已成功表达,这为蛋白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病程相关蛋白 原核表达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聊城市仓储玉米籽粒霉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华 郭宁 +3 位作者 丁梦军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9-182,195,共5页
为了明确聊城市引起仓储玉米籽粒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54份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次为哈茨木霉复合种Trichoderma harzianum spec... 为了明确聊城市引起仓储玉米籽粒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54份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次为哈茨木霉复合种Trichoderma harzianum species complex,分离频率分别为31.48%和24.07%,其他病原菌如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的分离频率分别为9.26%、1.85%、1.85%、5.56%、5.56%、14.81%和3.70%。基于11个哈茨木霉复合种分离物的EF-1α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分离到的均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非洲哈茨木霉是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且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 籽粒霉烂 病原菌 哈茨木霉
下载PDF
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曲晓丽 徐秀德 +4 位作者 董怀玉 王丽娟 姜钰 宋艳春 盖淑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四川和广西5省区收集的88份玉米子粒携带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出12个属的真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的种类、分离频率有很大差异,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亦有差异,镰孢菌是玉... 通过对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四川和广西5省区收集的88份玉米子粒携带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出12个属的真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的种类、分离频率有很大差异,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亦有差异,镰孢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还有青霉菌、曲霉菌、黑孢菌、木霉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带菌检测 穗粒腐病原菌 真菌
下载PDF
施氮模式和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雷恩 耿永克 +3 位作者 陈卢发 杨永兵 王岳东 唐启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施氮模式和种植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茎腐病和穗粒腐病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施氮模式(CNP:传统施氮模式;RDNP:氮肥减量间隔穴深施模式)和3个密度(D1:习惯稀植5.25万株/hm^2;D2:密植6.75万株/hm^2;D3:密... 为了研究不同的施氮模式和种植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茎腐病和穗粒腐病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施氮模式(CNP:传统施氮模式;RDNP:氮肥减量间隔穴深施模式)和3个密度(D1:习惯稀植5.25万株/hm^2;D2:密植6.75万株/hm^2;D3:密植8.25万株/hm^2),分析不同施氮模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探明影响玉米机收质量的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规律。结果表明,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是RDNP下的氮肥偏生产力比CNP提高了33.7%;RDNP通过缓解花后净光合速率(Pn)、叶片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幅度,弥补花前形成穗粒数不足,从而使其干物质总量和产量稳定不变;RDNP下的玉米茎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较CNP下降了4.8百分点和26.8%,而对穗粒腐病的发病率影响不显著。密植D2和D3较稀植D1均可显著增产,但D3持续增产幅度下降明显,同时D3下的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严重,而D2和D1下的发病轻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施氮模式RDNP与适度密植D2处理在氮肥减量的同时可提高玉米单产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效控制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降低植株倒折风险,为西南夏玉米实现绿色增产和利于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减量深施 种植密度 玉米茎腐病 穗粒腐病
下载PDF
陕西关中西部玉米穗粒腐病寄藏真菌种群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龙书生 马秉元 +1 位作者 李亚玲 李多川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陕西关中西部11个县(区)调查、采集了254份玉米穗粒腐病穗标样,分离得到1106个菌株。鉴定为14个种,分属11个属。其中串株镰刀菌出现频次最高,占37.8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2.06%。简要描述了一些主... 在陕西关中西部11个县(区)调查、采集了254份玉米穗粒腐病穗标样,分离得到1106个菌株。鉴定为14个种,分属11个属。其中串株镰刀菌出现频次最高,占37.8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2.06%。简要描述了一些主要种的培养特征和危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 真菌种群 关中西部 陕西
下载PDF
杜邦阿砣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向阳 谢吉先 王书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137-138,297,共3页
[目的]明确杜邦阿砣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探讨其防治效果较佳的用法和用量。[方法]以特色花生"泰花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杜邦阿砣拌种对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和中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使用杜邦阿砣450 ml... [目的]明确杜邦阿砣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探讨其防治效果较佳的用法和用量。[方法]以特色花生"泰花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杜邦阿砣拌种对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和中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使用杜邦阿砣450 ml/hm2+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50 ml/hm2,对水4 500 ml/hm2,拌种仁195 kg/hm2,对花生苗期根腐病、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各处理对白绢病的控制效果均较差,但随着杜邦阿砣用量的增加,病株数和病株率有降低趋势。[结论]试验结果为杜邦阿砣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邦阿砣 种仁拌种 根腐病 茎腐病 白绢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光滑自助法的风功率预测误差核密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宏 李文栋 赵振兵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4-500,共7页
在风功率预测误差建模应用中,无偏交叉验证(UCV)和经验法则(ROT)是两种常用的非参数方法。然而,由于风功率预测误差中存在的尖峰厚尾,以及局部小样本特征,直接使用这两种方法会产生较大的泛化误差。为了使UCV和ROT在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 在风功率预测误差建模应用中,无偏交叉验证(UCV)和经验法则(ROT)是两种常用的非参数方法。然而,由于风功率预测误差中存在的尖峰厚尾,以及局部小样本特征,直接使用这两种方法会产生较大的泛化误差。为了使UCV和ROT在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滑自助法的核密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光滑自助法在分位数推断上的优势,通过修改平均积分平方误差(MISE)指标函数,实现了对基本估计方法的校正。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装袋方法,可以与任何基本的核密度方法结合使用。在实例仿真中,得到了SBUCV方法和SBROT方法的运行结果,并与UCV和ROT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功率预测误差 核密度估计 光滑自助法 UCV rot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抗青枯病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奎生 王殿昌 +4 位作者 韩志景 徐作珽 孙传宏 李林 张传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8-472,共5页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种条件时,利用自然发病作为选育抗病材料仍有一定效果。玉米苗期接种青枯病重于成株期接种,青枯病对玉米的危害主要降低了玉米的百粒重,造成玉米减产;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枯病 抗病性 杂种 自交系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晶晶 许文超 +3 位作者 王亚楠 张红芹 霍静倩 张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了筛选出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6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为了筛选出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6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毒力较高的杀菌剂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复配,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3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噻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较高。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期喷施45%噻菌灵·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平均防效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籽粒抗性与穗轴抗性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云梦 喻倩 +9 位作者 王昭 栾一凡 董朝沛 赵众欢 高景阳 许静 宋云霞 周子键 陈甲法 吴建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9-1667,共9页
玉米穗腐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分别以233份家系组成的RIL群体和452份骨干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穗轴与籽粒接种拟轮枝镰孢后分别观察其籽粒抗... 玉米穗腐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分别以233份家系组成的RIL群体和452份骨干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穗轴与籽粒接种拟轮枝镰孢后分别观察其籽粒抗性与穗轴抗性。通过对比穗轴与籽粒接种观察到的籽粒抗性,发现RIL群体中114份家系与关联群体中230份自交系经穗轴接种观察到的籽粒抗性与经籽粒接种观察到的籽粒抗性不一致;而通过对比籽粒与穗轴接种分别观察到的穗轴抗性,发现RIL群体中138份家系与关联群体中247份自交系经籽粒接种观察到的穗轴抗性与经穗轴接种观察到的穗轴抗性不一致。籽粒抗性与穗轴抗性的相互影响可能涉及了新的抗病机制,这为玉米穗腐病复杂的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拟轮枝镰孢 籽粒抗性 穗轴抗性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各分离菌分布频率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秉元 龙书生 +1 位作者 李多川 李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2期98-103,共6页
1992~1993在陕西省汉中、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等地区的25个县、62个乡调查玉米穗粒腐病,并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占果穗面积1/3以上、发病严重的果穗占35.61%。对病穗标样分离鉴定结果,按出现频次计:Fusarium monilifo... 1992~1993在陕西省汉中、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等地区的25个县、62个乡调查玉米穗粒腐病,并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占果穗面积1/3以上、发病严重的果穗占35.61%。对病穗标样分离鉴定结果,按出现频次计:Fusarium moniliforme占42.58%,F.graminearum 20.34%,依次还有Rhizopus nigricans(13.59%)、Penicillium sp(7.95%)、Trichothecium roseum(4.21%)、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2.37%)、Olpitrichumofricanum(1.91%)、F.brachygibbosum(1.15%)、Acremoniella verrucosa(1.07%)、Bipolariszeicola(0.92%)等。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出现频次占优势,是陕西省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串珠镰刀菌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韬纲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
近年在东北地区时有发生玉米穗腐病,农户新收获玉米穗生霉粒含量显著升高,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收购安全、储藏安全和质量安全,对玉米穗腐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生霉粒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预防478系玉米种穗粒腐病研究初报
14
作者 李建刚 雷正斌 +2 位作者 赵保献 智润芳 崔建民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97-99,共3页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玉米种的果穗子粒,从而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此病的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它不随着玉米类型、胚乳质地、胚乳成分的不同而改变,但对不同的种核组成成分不同而有明显的选择性。为...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玉米种的果穗子粒,从而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此病的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它不随着玉米类型、胚乳质地、胚乳成分的不同而改变,但对不同的种核组成成分不同而有明显的选择性。为此,采用不同的父本亲本对478自交系进行杂交对比,从而寻找到预防478系玉米种穗粒腐病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同时筛选出以豫玉12、豫玉18等为代表的适合河南农业生态条件,抗穗粒腐病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穗粒腐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试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秉元 龙书生 +1 位作者 李亚玲 李多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10种主要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试,平均病级1.14~2.41,病情指数22.9~48.4。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刀菌为次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串球镰刀菌 致病性 病原菌
原文传递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马秉元 李亚玲 +1 位作者 龙书生 李多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接种 品种 抗病性 病害
原文传递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生长性状随站秆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青松 肖宇 +1 位作者 徐玉鹏 阎旭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5,共7页
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但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对玉米产量等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后田间站秆4周时间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 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籽粒的关键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有利于玉米籽粒脱水,但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对玉米产量等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后田间站秆4周时间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百粒干重、倒伏倒折性、穗腐病以及掉穗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生理成熟期各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普遍较高,成熟后田间站秆2周后,除郑单958和东单913外,其他玉米籽粒含水率均降至28%以下,其中粒收1号后期脱水速率最快,超过0.5%/d;百粒重成熟后2周时间内变化不显著,但超过2周,百粒重则显著下降;玉米倒伏倒折率表现为站秆2周变化不明显,2周后显著提高;穗腐病表现为随着站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可能与成熟后期雨水较多有关;除东单913和广德5号外,其余玉米掉穗率表现为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则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产量损失表现出与掉穗率一致的趋势,站秆2周无显著变化,2周后产量损失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发现,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时间不宜超过2周,一般以7~12 d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成熟 籽粒含水率 百粒重 倒伏率 穗腐病 掉穗率 站秆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