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OX同工酶测定谷子(粟)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建萍 古世禄 +2 位作者 独俊娥 古兆明 刘子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箱栽方法种植 12个抗病性不同的谷子品种 ,分析了芽苗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证明 ,对黑穗病免疫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平均提高 2 2 8%。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提高得越多。感病品种平均提高 71 6 % ,高... 采用箱栽方法种植 12个抗病性不同的谷子品种 ,分析了芽苗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证明 ,对黑穗病免疫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平均提高 2 2 8%。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提高得越多。感病品种平均提高 71 6 % ,高感品种平均提高 95 0 %。同工酶酶谱 ,免疫品种接菌后不变 ,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酶谱变化越大。二维排序 ,免疫品种接菌与不接菌的两个点落在同一点上或附近 ,d值平均为 3 1。易感病品种的两点相去甚远 ,其中 ,感病品种平均d值 12 2 ;高感品种平均d值 13 2。采用芽苗POX同工酶测定谷子品种抗黑穗病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芽苗 黑穗病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戴雷 张道环 +4 位作者 于立繁 王文相 叶正和 张爱芳 陈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1-265,共5页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杂交稻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谷子(粟)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子坚 古世禄 +1 位作者 马建萍 独俊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谷子不同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其中有79.5%的品种属感病或高度感病类型。谷子抗粒黑穗病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遗传方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遗传力为37.66%,超亲遗传比较明显。双亲发病株率平均值和差值与F... 谷子不同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其中有79.5%的品种属感病或高度感病类型。谷子抗粒黑穗病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遗传方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遗传力为37.66%,超亲遗传比较明显。双亲发病株率平均值和差值与F2高抗株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446**和r=-0.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粒黑穗病 抗性遗传
下载PDF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建初 汤传喜 +1 位作者 王伟成 邢芳超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6,共3页
研究了肥水管理、“九二0”施用时期与用量、轻度割叶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提出降低氮肥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见穗蔸率3%~5%喷施“九二0”,适当增加其用量以及在喷完后轻度割... 研究了肥水管理、“九二0”施用时期与用量、轻度割叶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提出降低氮肥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见穗蔸率3%~5%喷施“九二0”,适当增加其用量以及在喷完后轻度割叶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培矮64S 制种 稻粒黑粉病 防控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占山 任新国 +1 位作者 李霞生 张光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65-67,共3页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mm较为适宜;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000lx为宜;每天光照时间为10~12h,5d后厚垣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d,再间歇光照3d,也可大量萌发;体积分数为(50~200)×10-6的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供试的几种营养物质对其萌发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厚垣孢子 孢子萌发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见阳 林姗姗 +1 位作者 张祥喜 王立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本调查研究分析表明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有很大的关系,穗层越高,发病率越低。主茎高度低于分蘖,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后者,在重病田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一蘖位中,下层穗发病率为上层穗的2.34~4.69倍。包... 本调查研究分析表明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有很大的关系,穗层越高,发病率越低。主茎高度低于分蘖,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后者,在重病田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一蘖位中,下层穗发病率为上层穗的2.34~4.69倍。包颈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6184/006。江农ⅡA/HR1004两组合株高(简称A.B组合株高)相当,其包颈率B/A=2.36,发病率B/A=3.59;同一穗层中,包颈株的病粒率明显高于不包颈株;如果包颈率较低,包颈对病粒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水稻穗层 水稻包颈 病粒率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金莲 杨民和 +2 位作者 刘桂保 涂春耕 刘可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研究了杂交水稻母本粒黑粉病病原菌的越冬、发病条件及防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需7个月的休眠期方能萌发,存活期2a;在室外需6个月休眠期,存活期1a.水浸和土壤深层越冬的冬孢子存活力明显低于土壤表层和室内越冬的冬孢子... 研究了杂交水稻母本粒黑粉病病原菌的越冬、发病条件及防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需7个月的休眠期方能萌发,存活期2a;在室外需6个月休眠期,存活期1a.水浸和土壤深层越冬的冬孢子存活力明显低于土壤表层和室内越冬的冬孢子。不同母本抗性差异显著,珍汕97A较抗病,V20A和常菲22A较感病。氮肥用量高,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福尔马林和强氯精浸种效果好。田间药剂防效以12.5%速保利(1500倍)和50%多菌灵(500倍)最高。冬浸和表土深翻制种田,能减轻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本 粒黑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 杂交水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与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汪远宏 潘学贤 +4 位作者 程开禄 黄富 张长伟 刘兴义 王志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祸发生与水稻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祸发生与水稻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粒黑粉病 制种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分类地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凡 陈毓苓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4-36,共3页
稻粒黑粉病是我国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的归属问题目前仍有分歧。通过对其病原菌细致研究和试验观察发现:稻粒黑粉菌的冬孢子在光照条件下可大量萌发;萌发后产生20—60枚线状小孢子;小孢子之间不结合;小孢子在PSA培养基上可... 稻粒黑粉病是我国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的归属问题目前仍有分歧。通过对其病原菌细致研究和试验观察发现:稻粒黑粉菌的冬孢子在光照条件下可大量萌发;萌发后产生20—60枚线状小孢子;小孢子之间不结合;小孢子在PSA培养基上可产生腊肠状和针状次生小孢子。将这些性状同Neovossia属的典型种N.moliniae(Thuem)Ko-ern及Tilletia属进行全面比较,认为将稻粒黑粉菌定名为Neovossia horrida(Tak.)Padwick & AzmatKhan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稻粒黑粉病 真菌 分类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益善 孙平勇 余木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了定位稻粒黑粉病抗性基因,建立水稻抗稻粒黑粉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以对稻粒黑粉病抗性较强的光温敏不育系W9593S和易感稻粒黑粉病、与W9593S不育基因等位的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多年自交,构建了由183个高世代稳定... 为了定位稻粒黑粉病抗性基因,建立水稻抗稻粒黑粉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以对稻粒黑粉病抗性较强的光温敏不育系W9593S和易感稻粒黑粉病、与W9593S不育基因等位的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多年自交,构建了由183个高世代稳定不育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以这个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为材料,利用200个多态性SNP分子标记,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对稻粒黑粉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定位到5个稻粒黑粉病抗性QTL,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7.26%-13.64%,其中,qRRKS-11和qRRKS-8的表型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3.64%和12.07%,定位区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和1.4 cM。水稻对稻粒黑粉病的抗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通过精细定位和克隆主效QTL,可以实现抗稻粒黑粉病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稻粒黑粉病抗性 QTL定位
下载PDF
寄主因素对稻粒黑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11
作者 黄富 潘学贤 +2 位作者 汪远宏 程开禄 张长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3-58,共6页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研究稻粒黑粉病发生危害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粒黑粉病在异花授粉水稻不育系上发生危害严重,而对自花授粉水稻几乎不造成危害.(2)水稻抽穗扬花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病菌侵染过程和投粉受...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研究稻粒黑粉病发生危害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粒黑粉病在异花授粉水稻不育系上发生危害严重,而对自花授粉水稻几乎不造成危害.(2)水稻抽穗扬花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病菌侵染过程和投粉受精过程基本同步进行.(3)不育系开花时间分散、持续时间长和外露柱头率高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主因素.恢复系花粉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育系发病.(4)对稻粒黑粉病应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的综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发生 危害 寄主因素 水稻
下载PDF
春谷(粟)抗粒黑穗病优良种质材料的创新研究
12
作者 马建萍 古世禄 +1 位作者 刘子坚 独俊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7,共4页
通过不同类型抗性亲本杂交选育和连续人工接菌鉴定 ,创新出 4份对粒黑穗病免疫和高抗、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 。
关键词 谷子 粒黑穗病 种质材料 创新 育种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防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筛选及施用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长伟 潘学贤 +2 位作者 程开禄 汪远宏 黄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4期14-17,共4页
1989~1993年,通过对39种杀菌单剂、复配剂药效试验和药剂防治适期及次数试验,筛选出了防治稻粒黑粉病的高效药剂为黑粉净,其次为灭黑1号;得到药剂防治的适期和最佳次数为重病年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施药1次;轻病... 1989~1993年,通过对39种杀菌单剂、复配剂药效试验和药剂防治适期及次数试验,筛选出了防治稻粒黑粉病的高效药剂为黑粉净,其次为灭黑1号;得到药剂防治的适期和最佳次数为重病年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施药1次;轻病年盛花高峰末期施药1次。1992~1994年大田示范、推广结果表明,采用本套药剂防治技术,相对防效达60.02%~81.99%,制种产量增加16.38%~1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粉病 药剂筛选 药剂施用 杂交水稻 制种
下载PDF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控技术研究
14
作者 唐建初 汤传喜 +1 位作者 王伟成 邢芳超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85-87,共3页
研究了肥水管理、“九二 0”施用时期与用量、轻度割叶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 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 ,提出降低氮肥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在见穗蔸率 3 %~ 5 %喷施“九二 0” ,适当增加其用量以及在喷完后轻度割叶... 研究了肥水管理、“九二 0”施用时期与用量、轻度割叶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 64S系列组合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 ,提出降低氮肥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在见穗蔸率 3 %~ 5 %喷施“九二 0” ,适当增加其用量以及在喷完后轻度割叶等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培矮64S 制种 稻粒黑粉病 防控
下载PDF
水稻稻粒黑粉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15
作者 张祥喜 林姗姗 +2 位作者 邵见阳 杨志华 习平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失率(Y)的关系,可建立江农ⅡA/HR1004和汕A/桂33的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Y_1=-0.1036+1.0211X,Y_2=-0.0335+1.0528X。结合目前防治费用、产品价格和防治效果,本文估算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允许损失率,并提出目前的防治指标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水稻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间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黄富 潘学贤 +1 位作者 程开禄 汪远宏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8,共4页
经田间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在水稻不育系D汕A和珍汕97A上的病穗率与病粒率之间的关系(简称P-S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分别建立了两个不育系上的P-S关系模型。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回归方程的截距间有显著差异,并建立了两不育系的P-S关系... 经田间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在水稻不育系D汕A和珍汕97A上的病穗率与病粒率之间的关系(简称P-S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分别建立了两个不育系上的P-S关系模型。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回归方程的截距间有显著差异,并建立了两不育系的P-S关系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稻粒黑粉病 病穗率 病粒率 相互关系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技术初探
17
作者 田学志 董习华 +2 位作者 罗跃进 丁士银 汪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79-180,159,共3页
用三唑酮防治稻粒黑粉病,通过不同的防治适期、不同的浓度及打药次数的防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种田母本始穗期和抽穗期,用20%三唑酮EC1200ml/hm2或15%三唑酮WP1200 g/hm2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在90%以上,重发... 用三唑酮防治稻粒黑粉病,通过不同的防治适期、不同的浓度及打药次数的防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种田母本始穗期和抽穗期,用20%三唑酮EC1200ml/hm2或15%三唑酮WP1200 g/hm2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在90%以上,重发年份,齐穗期扬花期还需再防治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三唑酮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不同侵染时间点稻粒黑粉病菌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新月 江波 +1 位作者 马丽 郑爱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202,共13页
由土传真菌稻粒黑粉菌引起的稻粒黑粉病是水稻杂交制种田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初步解析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中与寄主的互作分子机制,本研究用稻粒黑粉病菌强毒力菌株JY-521侵染感病不育系材料“9311A”,于侵染8、12、24、48和72 h 5个... 由土传真菌稻粒黑粉菌引起的稻粒黑粉病是水稻杂交制种田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初步解析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中与寄主的互作分子机制,本研究用稻粒黑粉病菌强毒力菌株JY-521侵染感病不育系材料“9311A”,于侵染8、12、24、48和72 h 5个时间点取菌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侵染对照组相比,在侵染8 h时,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最多,有337个DEGs;其中上调的DEGs有120个,下调的DEGs有217个。337个DEGs的KEGG富集分析表明,脂肪酸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可能是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关键代谢途径。此外,对编码碳水化合物酶、分泌蛋白和宿主植物—病原互作蛋白的DEGs在5个侵染时间点的表达模式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一些显著上调表达的DEGs可能是稻粒黑粉病菌侵染的关键致病因子。该研究结果为解析稻粒黑粉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进一步防控该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粒黑粉病 转录组 致病机制
下载PDF
25%富力库EW对杂交稻制种田防病及增产效果的综合评价
19
作者 陈柏青 谢炜 +2 位作者 周杜挺 应志农 何可佳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25%富力库EW15ml2、0ml/667m2破口前3d及第一次施药后6d施药两次,对稻粒黑粉病的防效达80.24%、87.92%,比三唑酮EC100ml/667m2的防效分别高34.27与42.12个百分点;并可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每667m2可增产13.0kg及14.2kg。
关键词 富力库 稻粒黑粉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两优培九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铮 何盛莲 +1 位作者 金开美 鲁伟林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13-15,共3页
从亲本的特性、气候、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两优培九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以杀灭菌源、定向栽培、正确喷施“92 0”和加大药剂防治力度等措施 ,来降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两优培九 稻粒黑粉病 发生原因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