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绶曲霉ACB1042与四种酰胺类杀虫剂的相容性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联合毒力
1
作者 袁梓涵 王小武 +3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贾尊尊 郭文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3-953,共11页
【目的】明确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 ACB1042与4种酰胺类杀虫剂的相容性及混配后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毒力。【方法】以4种酰胺类杀虫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OF(油悬剂)、10%四氯虫酰胺SC和20%... 【目的】明确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 ACB1042与4种酰胺类杀虫剂的相容性及混配后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毒力。【方法】以4种酰胺类杀虫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OF(油悬剂)、10%四氯虫酰胺SC和20%四唑虫酰胺SC的田间推荐浓度为初始浓度,采用血球计数法和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这4种杀虫剂对红绶曲霉ACB1042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的影响;通过喷雾法测定红绶曲霉ACB1042和20%四唑虫酰胺SC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以及LC_(50)的红绶曲霉ACB1042与LC_(50)的20%四唑虫酰胺SC以体积比9∶1,4∶1,1∶1,1∶4,1∶9混配处理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LC_(50)的20%四唑虫酰胺SC与LC_(50)的红绶曲霉ACB1042以体积比4∶1混剂处理玉米螟3龄幼虫后于24,48,72,96和120 h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红绶曲霉ACB1042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杀虫剂稀释倍数增加,抑制作用减弱,其中20%四唑虫酰胺SC 10倍稀释浓度(0.1 RC)与红绶曲霉ACB1042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红绶曲霉ACB1042孢子萌发抑制率、产孢抑制率和9 d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0,2.15%和0.78%。红绶曲霉ACB1042与20%四唑虫酰胺SC以不同体积比混配后的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均大于120,其中20%四唑虫酰胺SC与红绶曲霉ACB1042以体积比4∶1混用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LC_(50)值为2.359 mg/L,CTC高达365;红绶曲霉ACB1042与20%四唑虫酰胺SC混剂处理后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体内POD,SOD,CAT,PPO,CarE和GS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在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时,可利用红绶曲霉ACB1042与低浓度的20%四唑虫酰胺SC混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红绶曲霉 酰胺类杀虫剂 相容性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2种生物农药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易之 陆恒 +1 位作者 陈炳旭 郑锦荣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1,77,共3页
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2种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和B.t.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药后24、48、72h阿维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8.23、4.83、4.05mg/L,B.t.的LC50值分别为4.62×106、2.23×106、1.86×106IU/L。田间药效... 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2种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和B.t.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药后24、48、72h阿维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8.23、4.83、4.05mg/L,B.t.的LC50值分别为4.62×106、2.23×106、1.86×106IU/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和B.t.制剂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良好控制作用,1.8%阿维菌素乳油(16.2ga.i./hm2)、8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44×1010IUa.i./hm2)和2000IU/mgB.t.颗粒剂(1.44×1010IUa.i./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24%、86.60%、84.32%,显著优于各药剂较低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虫剂 亚洲玉米螟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可降低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增长(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月芹 董钧锋 孙会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为了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风险评估,为科学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利用生... 为了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风险评估,为科学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LC10,LC40和LC50分别为0.038,0.098和0.123mga.i./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40剂量分别处理亚州玉米螟3龄幼虫后,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也显著降低,但对蛹重(雌:P=0.337,雄:P=0.121)、卵孵化率(P=0.087)和性比(P=0.379)无显著影响。处理种群的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低于对照种群(P<0.0001)。结果提示,氯虫苯甲酰胺的亚致死浓度可降低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氯虫苯甲酰胺 亚致死效应 生命表参数 毒性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炳旭 董易之 +3 位作者 陆恒 郑锦荣 汤力 郑常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2,112,共3页
测定了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及其混配剂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有增效作用,两者以重量比为1:5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最高,为210.68,该混配比例对玉米螟幼虫的L... 测定了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及其混配剂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有增效作用,两者以重量比为1:5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最高,为210.68,该混配比例对玉米螟幼虫的LC50为5.48μg/mL,田间防治效果有效成分48g/hm2为86.18%,30g/hm2为76.49%,而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30g/hm2的防治效果仅为6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阿维菌素 高效氯氰菊酯 联合毒力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毒力指示昆虫玉米螟与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的毒力相关性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冯书亮 付韵琴 +3 位作者 范秀华 王容燕 邢建民 胡明峻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4,共4页
选用在我国分布较广、出现频率较高的4个血清型中的6株供试菌株,以玉米螟为毒力指示昆虫,进行了毒为指示昆虫与棉铃虫、粘虫和黄地老虎的毒力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设定各供试菌株对玉米螟的毒力指数为1,那么各供试菌株对棉铃虫... 选用在我国分布较广、出现频率较高的4个血清型中的6株供试菌株,以玉米螟为毒力指示昆虫,进行了毒为指示昆虫与棉铃虫、粘虫和黄地老虎的毒力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设定各供试菌株对玉米螟的毒力指数为1,那么各供试菌株对棉铃虫的相对毒力指数为0.647±0.074,对粘虫的相对毒力指数为0.268±0.07,对黄地老虎的相对毒力指数为0.145±0.031。4种供试昆虫对各种供试菌株的相对敏感性顺序为玉米螟>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玉米暝 棉铃虫 粘虫 毒力指示
下载PDF
克幼脲对玉米螟的毒力和药效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国清 陈丽芳 +3 位作者 陆自强 曾润生 陈必初 王从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研究了苯甲酰基苯脲类化合物克幼脲对玉米螟的毒力及药效。室内测定表明,克幼脲对玉米螟低龄幼虫的胃毒毒力LC50=2.39mg/kg,对玉米螟卵也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田间试验证明,克幼脲复配4号对玉米螟的防效达94... 本文研究了苯甲酰基苯脲类化合物克幼脲对玉米螟的毒力及药效。室内测定表明,克幼脲对玉米螟低龄幼虫的胃毒毒力LC50=2.39mg/kg,对玉米螟卵也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田间试验证明,克幼脲复配4号对玉米螟的防效达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幼脲 毒力 玉米螟
下载PDF
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田生荣 刘伟 +1 位作者 魏洪义 周青 《江西植保》 2010年第2期72-74,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脲、虱螨脲、氟铃脲、除虫脲和甲氧虫酰肼对亚洲玉米螟的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1678、4.9892、4.0816、101.7723和1.5328㎎/L。其中甲氧虫酰肼的毒...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脲、虱螨脲、氟铃脲、除虫脲和甲氧虫酰肼对亚洲玉米螟的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1678、4.9892、4.0816、101.7723和1.5328㎎/L。其中甲氧虫酰肼的毒力最强,除虫脲的毒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毒力测定 昆虫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与防效及对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夏丽娟 李靖 +4 位作者 梁竟宇 王学贵 朱新成 李彬 李涌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LC_(50)为6.44 mg·L^(-1),室内活性较强;3地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株防效和虫防效分别为80.07%~89.26%和73.51%~87.31%,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更好;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对3个品种高粱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有效成分4.5、9 g·hm^(-2)处理;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时3个品种高粱均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9 g·hm^(-2)处理时高粱‘赤杂16号’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但3个高粱品种生长均正常,对高粱安全。[结论]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有较好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对高粱植株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高粱 植物源杀虫剂 印楝素 毒力 安全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八种杀虫剂对螟虫长距茧蜂的触杀毒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新 王广祥 雷平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8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本文选用8种常用治螟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天敌—螟虫长距茧蜂进行室内触杀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对硫磷>辛硫磷>巴丹>久效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甲胺磷>杀虫双。对硫磷和久效磷... 本文选用8种常用治螟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天敌—螟虫长距茧蜂进行室内触杀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对硫磷>辛硫磷>巴丹>久效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甲胺磷>杀虫双。对硫磷和久效磷两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高茧蜂死亡率增加较快。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两种药剂处理的茧蜂,中毒后有明显的复苏现象。茧蜂成虫的LC_(50)与3龄玉米螟幼虫LC_(50),比值都小于1,说明这8种药剂在防治玉米螟时,对其天敌长距茧蜂很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茧蜂 玉米螟 杀虫剂 毒性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芳 张长禹 +2 位作者 雷乾馀 苏丽 刘小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明确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5%氯氰菊酯EC>15%阿维·三唑磷EC,致死中浓度(LC50)值... 为明确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5%氯氰菊酯EC>15%阿维·三唑磷EC,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是42.729、56.839、106.688和933.447 mg/L;药剂处理48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和24 h相同,LC50值分别是20.536、31.461、32.410和202.144 mg/L;处理72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5%氯氰菊酯EC>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15%阿维·三唑磷EC,LC50值分别是10.072、11.881、12.825和39.568 mg/L。因此,可选用低毒的45%毒死蜱EC和5%氯氰菊酯EC来降低田间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杀虫剂 药效 毒力测定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毒力及防效评价
11
作者 周超 陈梅楠 +3 位作者 吴翠霞 张勇 张田田 欧阳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为明确不同类别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控应用前景,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 为明确不同类别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控应用前景,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值分别在0.29~0.51、0.17~0.51、0.03~0.20、0.61~8.32 mg/L;辛硫磷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毒力分别为127.76、80.57、62.11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害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各处理对穗虫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在73.29%~83.52%,显著高于甲氧虫酰肼、辛硫磷各处理防效,能有效控制玉米穗期害虫危害。综合室内毒力、田间药效试验,氯虫苯甲酰、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在玉米穗期害虫防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合理选择适宜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棉铃虫 玉米螟 桃蛀螟 杀虫剂 毒力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苦楝中几种杀虫有效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1
12
作者 汪文陆 赵善欢 +1 位作者 韩玖 徐应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根皮、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出多种四环三萜类杀虫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川楝素对菜肯虫还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从苦楝中分离出的几种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的生物活性均...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根皮、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出多种四环三萜类杀虫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川楝素对菜肯虫还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从苦楝中分离出的几种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的生物活性均较低,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另外对几种三萜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菜青虫 玉米螟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Bt毒蛋白在转基因抗虫玉米中的表达及在亚洲玉米螟中的转移积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晓利 杨益众 +2 位作者 蔡建华 张小丽 施敏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73-2777,共5页
以两个转Bt基因抗虫玉米品系G03-2396、G03-2739和对照玉米品种苏玉16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它们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并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这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不同组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及亚洲玉米螟3龄与5龄幼虫... 以两个转Bt基因抗虫玉米品系G03-2396、G03-2739和对照玉米品种苏玉16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它们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并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这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不同组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及亚洲玉米螟3龄与5龄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后体内和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玉米心叶对玉米螟幼虫的毒性较强,初孵幼虫取食6 d后的存活率不到3%,3龄幼虫取食6 d后的存活率小于70%,抗虫玉米雌穗的毒性小于心叶.两个转Bt基因玉米心叶和雌穗中均表达了一定量的Bt毒蛋白,但心叶中的毒蛋白含量高于雌穗;Bt毒蛋白表达量依次为G03-2739心叶(39.6μg.g-1FM)>G03-2396心叶(26.1μg.g-1FM)>G03-2396雌穗(17.0μg.g-1FM)>G03-2739雌穗(14.6μg.g-1FM).取食转基因玉米心叶或雌穗后,3龄幼虫体内的Bt毒蛋白含量显著高于5龄幼虫;同龄幼虫取食心叶后其体内及粪便中Bt毒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取食雌穗的个体.其中,取食G03-2739心叶的5龄幼虫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高,达10.4μg.g-1FM;取食其雌穗的3龄幼虫粪便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低,仅2.7μg.g-1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 BT毒蛋白 亚洲玉米螟 粪便 转移积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