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祼玉与商末亲族制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学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1-22,共2页
安阳殷墟刘家庄M10 4 6出土的玉璋墨书文字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通过对其文字的识读 ,可知这类玉璋即是见于金文和《周礼》的玉。尤为重要的是 ,通过对墨书文字所祭对象的研究 ,进一步证明习见于甲金文的“长子” ,实指首子或元子 ,而... 安阳殷墟刘家庄M10 4 6出土的玉璋墨书文字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通过对其文字的识读 ,可知这类玉璋即是见于金文和《周礼》的玉。尤为重要的是 ,通过对墨书文字所祭对象的研究 ,进一步证明习见于甲金文的“长子” ,实指首子或元子 ,而且说明已有嫡庶之别。结合其他称谓 ,也说明至迟在商末 ,其亲族制度已相当规范和复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玉 长子 商末亲族制度
下载PDF
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孝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责任会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在西方和我国不约而同地产生和发展。责任会计与经济核算制、经济责任制具有血缘关系。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解释责任会计在中外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一步探索责任会计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
关键词 责任会计 中外发展史 血缘关系 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下载PDF
韩国金沧江的汉学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羽离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之前,韩国政府使用的正式文字仍是汉文。金沧江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汉学考试的韩国最后一批高级汉学学者之一。无论是在其祖国还是在流亡中国期间,金沧江在一生中始终使用汉文写作,并致力于汉学的研究和总结。金沧江...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之前,韩国政府使用的正式文字仍是汉文。金沧江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汉学考试的韩国最后一批高级汉学学者之一。无论是在其祖国还是在流亡中国期间,金沧江在一生中始终使用汉文写作,并致力于汉学的研究和总结。金沧江是韩国近代最重要的汉学家和文史大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沧江 金泽荣 汉学 汉学家 中韩关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儒家亲亲原则与现代社会公正
4
作者 沈永真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2-84,共3页
儒家亲亲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家庭亲亲原则与社会亲亲原则。家庭亲亲原则调整的是家庭或家庭内部成员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亲亲原则调整的是家庭同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亲亲原则所体现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于工业化、城市化... 儒家亲亲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家庭亲亲原则与社会亲亲原则。家庭亲亲原则调整的是家庭或家庭内部成员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亲亲原则调整的是家庭同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亲亲原则所体现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来说已经不完全合时宜了,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就是现代社会公正原则,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公平、平等;二是公道、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亲亲原则 家庭亲亲 社会亲亲 现代社会公正
下载PDF
亲属关系与商业:潮汕家族企业中的父系亲属和姻亲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志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25,共11页
以往中国商业史的研究,多认为中国商业的成功,不在于组织结构,而是仰赖以家庭和宗族为核心的各种关系网络。本文尝试从比较的角度,以1850年代开始在香港从事南北行贸易的两个潮州商行:乾泰隆和元发行的盛衰历史,来展示亲属关系中的一个... 以往中国商业史的研究,多认为中国商业的成功,不在于组织结构,而是仰赖以家庭和宗族为核心的各种关系网络。本文尝试从比较的角度,以1850年代开始在香港从事南北行贸易的两个潮州商行:乾泰隆和元发行的盛衰历史,来展示亲属关系中的一个层面,如何影响到商业的成败。指出,要理解关系网络如何对中国商业有所贡献,我们不能止于网络关系的有效性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我们必须明白在网络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关系可以影响一个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业史 家族企业 关系网络 父系亲属和姻亲
下载PDF
生物分类学流派及其评介
6
作者 干建平 《黄冈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84-88,92,共6页
由于对分类学原理的不同理解,分类学明显分为三大流派:数值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进化分类学.介绍和分析了各分类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上的主要分歧,并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生物分类学 数值分类学 分支分类学 进化分类学
下载PDF
“格”与准自然社会中的公共秩序——基于《马桥词典》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肖瑛 孙绍文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165,共22页
过往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团结、分化和变动机制的文献大多赋予乡土社会以积极、理性的面貌。与这类文明化的乡土社会想象不同,《马桥词典》刻画的是一个准自然的乡土社会。在马桥,"格"看似是个人性的,实则是集体的等级性的拟... 过往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团结、分化和变动机制的文献大多赋予乡土社会以积极、理性的面貌。与这类文明化的乡土社会想象不同,《马桥词典》刻画的是一个准自然的乡土社会。在马桥,"格"看似是个人性的,实则是集体的等级性的拟亲属社会网络即差序格局,每个成年男性及其家庭都根据其所掌握的资源的类型和数量而被安排在其中的某个节点上,拥有具体的"格",获得相应的亲属性称呼和"话份"。"格"不经意地构建和维系着马桥的共同体秩序,并以不变应万变地在地化外来的政治、经济、人情和文化力量。"格"的长期稳定和有效一方面取决于它作为共同体成员非反思的自然态度的内在构成性部分,另一方面源于马桥共同体的"社会密度"的长期稳定。对"格"的考察,丰富了对乡土社会和"差序格局"的多重面相的理解,对思考变迁时期乡村公共性重建亦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准自然社会 差序格局 公共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