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Kiwi wine 被引量:4
1
作者 ZHAO Zhong-sheng WEI Na +1 位作者 FU Wei-na LI Tuo-ping 《Chinese Food Science》 2012年第1期1-3,13,共4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kiwi wine. [Method] Effects of pH, SO2 concentration, fer- mentation temperature, yeast inoculums amount on the quality of kiwi wine were inve...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kiwi wine. [Method] Effects of pH, SO2 concentration, fer- mentation temperature, yeast inoculums amount on the quality of kiwi wine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P, esul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22 ℃ ), yeast inoculums (0.20 g/L), SO2 concentration (60 mg/L) and pH (3.5). The kiwi wine produc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as yellowish green, transparent, moderately acidic with strong fruit flavor and aro- ma. [ 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deeply processed products of kiwifr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wiFRUIT kiwi w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China
下载PDF
Enhanc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fragrant profile of low-ethanol kiwi wine via sequential culture of indigenous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
作者 Shiqi Li Xiaowen Chen +3 位作者 Zhiyi Gao Zhe Zhang Pengfei Bi Jing Guo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3年第1期267-277,共11页
To explore a novel producing strategy for enhanc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roma of low-ethanol kiwi wine,kiwifruit juice was sequential fermentation with indigenous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Zr)and Saccharomyces cer... To explore a novel producing strategy for enhanc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roma of low-ethanol kiwi wine,kiwifruit juice was sequential fermentation with indigenous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Zr)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without adding sugars.The organic acids,bioactive compounds,volatile constituents,antioxidant capacities and sensory profiles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inoculation ratio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pure fermentation of Sc,the sequential fermenta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flavonoids,total phenols,some mono-pheno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low-ethanol kiwi wines,and resulted in a positive effect on organic acids mainly by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malic acid.At the same time,sequential fermentation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roma profile of the low-ethanol kiwi wines.The higher inoculation ratio of Zr greatly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volatiles,improving sweet odor of the wines.While the similar inoculation ratio of Zr and S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olatile contents,intensifying the tropical fruity and kernel fruity.In addition,the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dehydes resulted in sourness,ethyl esters and acetate esters possessed a positive impact on tropical fruity and kernel fru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thanol kiwi wine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Antioxidant properties Fragrant profiles rOAV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米酿型猕猴桃果酒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聂伟 郑志勤 +6 位作者 郭宾 鲜双 李鋆洋 李沛珈 朱秋荻 李艳兰 陈安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50,共18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感官综合得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及种类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米酿型猕猴桃果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米酒前发酵时间为20 h、猕猴桃汁前发酵时间为3 d、米酒添加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感官综合得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及种类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米酿型猕猴桃果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米酒前发酵时间为20 h、猕猴桃汁前发酵时间为3 d、米酒添加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4.20分、酒精含量11.71%,共检出4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31种、醇类5种、酸类2种、醛酮类2种、酚类2种、其他类3种,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己酸乙酯、苯乙醇、异戊醇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为米酿型猕猴桃果酒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食品工艺优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品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莉 肖静 +4 位作者 胡鸿飞 龚世富 付震 王弋 王瑞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ADT活性干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测定4种猕猴桃原料的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固/酸比、pH值等),分析4种发酵酒在理化参数(TSS、TA、酒精度、残糖、挥发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物质(总酚、维生素C、黄酮)、香气物质(酯类、醇类、萜烯类等)和感官品质(外观、香气、口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间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猕猴桃酿酒原料的TSS、TA和pH,以及4种果酒的TSS、TA、酒精度、可溶性蛋白及总酚、Vc、黄酮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发酵酒的酒精度与后熟果实原料的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4种猕猴桃果酒中,共检测出7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类型6类,共有物质24种,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4种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金艳(3907.28μg/L)>东红(3493.22μg/L)>翠玉(3176.01μg/L)>翠香(2768.17μg/L)。4种猕猴桃酒的感官评分中,外观和总分存在一定差异,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红>金艳>翠香>翠玉。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的外观与其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芳樟醇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口感与原料果实的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中,东红猕猴桃果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及与感官测试相关的理化指标表现最优,最适于酿制猕猴桃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发酵果酒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品质及风味感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懿 禹潇 +5 位作者 魏鑫 杜勇 肖雄峻 黄慧玲 谭建霞 王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5-274,共10页
为探究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品质特征,以猕猴桃和红茶为原料进行发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单体酚含量、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及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发... 为探究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品质特征,以猕猴桃和红茶为原料进行发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单体酚含量、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及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的风味与品质。结果表明:发酵使猕猴桃茶汁中单体酚和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显著增加(P<0.05),提升了风味和品质。相较于猕猴桃酒,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中琥珀酸含量提升了70.93%;单体酚总量显著提高了22.17%(P<0.05),其中咖啡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为主要单体酚成分;在风味感官检测中,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物质,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酯类,其中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对主体香气贡献最大,呈现出水果、奶酪香,有助于减少硫化物等不良气体的产生。综上,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风味不仅符合传统猕猴桃酒果香浓郁、酯香突出的特征,还带有轻微的油脂、坚果香,总体风味特征丰富于猕猴桃酒,值得广泛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猕猴桃红茶酒 高效液相色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风味 品质
下载PDF
不同酵母混合发酵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义芬 肖辰 左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将库德毕赤酵母、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有孢汉逊酵母分别与安琪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酒品,对不同混菌组合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以及最终产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混合... 将库德毕赤酵母、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有孢汉逊酵母分别与安琪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酒品,对不同混菌组合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以及最终产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与安琪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制备的猕猴桃果酒感官评定结果最佳,其乙醇体积分数为10.25%±0.06%、还原糖含量为(2.07±0.01) g/L、总酸含量为(6.85±0.35)g/L、pH为3.60±0.07、总多酚含量为(756.11±58.97)mg/L、总黄酮含量为(98.40±10.0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混菌发酵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自然发酵猕猴桃果酒中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7
作者 吴瑞章 陈兰 +2 位作者 周清丽 周艳 周绍琴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0期6-11,16,共7页
以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猕猴桃果酒中分离的菌种为研究对象,筛选产香性能、产气性能及发酵性能较好的菌种,以期为生产高品质猕猴桃果酒提供优良菌种。结合感官评价、总酯含量测定、发酵性能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气味且产气能力好的菌种,... 以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猕猴桃果酒中分离的菌种为研究对象,筛选产香性能、产气性能及发酵性能较好的菌种,以期为生产高品质猕猴桃果酒提供优良菌种。结合感官评价、总酯含量测定、发酵性能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气味且产气能力好的菌种,对菌种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感官评价初筛获得6株产香和产气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大多为乳白色,呈圆形,表面干燥不透明;通过发酵性能评价,最终获得4株产香和产气能力及耐受性能较好的菌种A1、B1、JM4和TJ-2,其中A1和JM4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B1和TJ-2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鉴定4株菌均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Wickerhamomyces anomalu)。获得4株产香和产气能力及耐受性能较好的菌种A1、B1、JM4和TJ-2,这4株菌均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可应用于果酒的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菌 菌株筛选与鉴定 猕猴桃果酒 发酵性能
下载PDF
外碳源对猕猴桃酒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2 位作者 熊双 张椿翊 郑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5,共7页
[目的]优化猕猴桃酒发酵工艺,提升综合品质,比较不同外碳源对其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红糖、果葡糖浆、糯米和大米糖化液作为外碳源,调整发酵液初始糖度为23%进行猕猴桃酒发酵,测定生物量变化... [目的]优化猕猴桃酒发酵工艺,提升综合品质,比较不同外碳源对其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红糖、果葡糖浆、糯米和大米糖化液作为外碳源,调整发酵液初始糖度为23%进行猕猴桃酒发酵,测定生物量变化、酒精度、有机酸、单体酚、挥发性成分和感官特性等指标。[结果]在主发酵阶段,大米、糯米糖化液组发酵速度最快,增加了奎宁酸、乳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含量,降低了绿原酸、咖啡酸等单体酚含量;麦芽糖组发酵速率最慢,酒精度最低,有机酸积累最少;红糖组中单体酚总量最高,其中没食子酸(217.45 mg/L)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单体酚类物质,提高了抗氧化能力,降低了甲醇含量。在挥发性成分方面,7种碳源发酵组共分离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醇类(8.985 mg/kg)和酯类(1.625 mg/kg)平均含量最高,占比71.1%和12.7%;葡萄糖组和果葡糖浆组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最高,麦芽糖组最低,红糖组种类最多。[结论]葡萄糖、蔗糖、果葡糖浆和红糖均可作为猕猴桃发酵的理想外碳源,红糖可进一步挖掘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碳源 猕猴桃酒 理化指标 有机酸 单体酚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澄清剂处理猕猴桃酒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9
作者 马凤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71-177,237,共8页
[目的]提升猕猴桃酒体稳定性,探究不同澄清剂对猕猴桃酒澄清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酿造猕猴桃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猕猴桃酒澄清工艺,采用HS-SPM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目的]提升猕猴桃酒体稳定性,探究不同澄清剂对猕猴桃酒澄清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酿造猕猴桃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猕猴桃酒澄清工艺,采用HS-SPM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猕猴桃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量1.2 g/L、明胶0.8 g/L、壳聚糖0.4 g/L的条件下猕猴桃酒的透光率达到95.7%。澄清后猕猴桃酒中共检测出30种香气成分,较澄清前(46种)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减少16种,而烷烯烃类物质澄清后增加4种,表明澄清剂在改善猕猴桃酒澄清度的同时会造成其香气轮廓的改变,从而导致猕猴桃酒风味品质的降低。[结论]在有效解决猕猴桃酒沉淀的基础上,从挥发性小分子物质层面协同探究猕猴桃酒澄清效果,综合考虑了澄清处理对猕猴桃酒香气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酒澄清工艺提供新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 澄清剂 风味物质 工艺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猕猴桃果酒工艺
10
作者 李素岳 江爱莲 +3 位作者 胡先望 张鸣明 广忠勇 何海宁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本试验以康县野生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酒,以色泽、香气、口味、风格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并用模糊数学评定法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猕... 本试验以康县野生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酒,以色泽、香气、口味、风格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并用模糊数学评定法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初始糖度20 Brix、酵母添加量0.02%、发酵温度26.5℃、发酵时间8 d,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猕猴桃果酒综合评分为95.61分,果酒黄绿色,澄清透明,酒体柔顺、柔和爽口、典型明确、风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响应面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猕猴桃酒酿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彭帮柱 岳田利 +1 位作者 袁亚宏 赵志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对酿造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猕猴桃酒质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主因子效... 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对酿造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猕猴桃酒质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主因子效应为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猕猴桃酒酿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0℃,接种量10.3%,pH值3.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猕猴桃酒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酮类香气与工艺参数间的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 工艺参数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猕猴桃酒天然优良酵母的筛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一琴 罗安伟 +2 位作者 刘兴华 徐怀同 安红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为选育猕猴桃酿酒酵母,以分离纯化、酵母发酵性能比较的方法,对海沃德、金香、红阳、西猕3号、西猕7号、CY-1、CY-2猕猴桃果实上的天然酵母进行了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从西猕7号上分离的X7-1酵母具有优良的酿造特性,该酵母对SO2耐受... 为选育猕猴桃酿酒酵母,以分离纯化、酵母发酵性能比较的方法,对海沃德、金香、红阳、西猕3号、西猕7号、CY-1、CY-2猕猴桃果实上的天然酵母进行了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从西猕7号上分离的X7-1酵母具有优良的酿造特性,该酵母对SO2耐受浓度为27.5mg/L,发酵力高,发酵速度慢,产香力强,酿造原酒澄清透明,色泽浅黄,VC含量高,酒精度可达9.8°(v/v),香气浓郁,典型性强,是猕猴桃果酒酿造的优良天然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酵母 筛选
下载PDF
不同酵母发酵对猕猴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亮 危晴 +2 位作者 辛秀兰 陈思 许肇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6,共7页
采用不同酵母对猕猴桃果汁进行发酵制得猕猴桃果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两种猕猴桃果酒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共检出14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酯类25种、酸类15种、胺类34种、... 采用不同酵母对猕猴桃果汁进行发酵制得猕猴桃果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两种猕猴桃果酒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共检出14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酯类25种、酸类15种、胺类34种、烃类17种、醛酮类8种、其他类33种,1 399酿酒酵母发酵的酒主要呈香成分为辛酸乙酯,含量为15.63%,而安琪酵母发酵果酒的主要呈香成分为苯乙醇,含量为21.28%,其分别为两种猕猴桃果酒赋予独特的风味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猕猴桃果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 被引量:30
14
作者 霍丹群 王洪彬 +4 位作者 宋兴兴 刘淼 何诚 周军 侯长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9-223,共5页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初始糖度25%、初始pH3.6、接种量0.47%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酒精度数(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达到12.75°和1.42386g/L,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2.80°和1.45131g/L,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原酒 响应曲面 发酵工艺
下载PDF
猕猴桃果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树文 涂正顺 +2 位作者 李华 李加兴 束怀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4-38,共5页
对猕猴桃果酒从发酵结束到装瓶成品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72种香气成分,其 中发酵结束后新酒、装瓶前原酒、装瓶成品酒分别检出香气成分50,43,44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前原酒相同 的香气成分有26种,装瓶前原酒与装瓶成... 对猕猴桃果酒从发酵结束到装瓶成品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72种香气成分,其 中发酵结束后新酒、装瓶前原酒、装瓶成品酒分别检出香气成分50,43,44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前原酒相同 的香气成分有26种,装瓶前原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6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 气成分有28种,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25种。研究发现,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变化不大,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变化 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陈酿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野生猕猴桃果酒带渣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超 徐洲 +4 位作者 游玲 魏琴 尹礼国 肖顺祥 吴登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27,共5页
以云南野生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发酵实验,对比了4种酵母发酵结果,探讨了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pH对带渣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琪果酒酵母是野生猕猴桃适宜的发酵菌种;在带渣发酵中,添加150 mg/L果胶酶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果酒的... 以云南野生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发酵实验,对比了4种酵母发酵结果,探讨了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pH对带渣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琪果酒酵母是野生猕猴桃适宜的发酵菌种;在带渣发酵中,添加150 mg/L果胶酶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果酒的酒精浓度、吸光度、干浸出物浓度和VC浓度;在此基础上,添加8 mg/L纤维素酶,凸显了果胶酶的这种作用;pH对带渣发酵有明显影响,pH3.5是适宜的pH条件;在上述条件下,带渣发酵比原汁发酵的酒精浓度提高了11.6%,干浸出物浓度提高了25.35%,VC浓度提高了12.93%,吸光度增加了16.59%,透光率降低了2.13%,成品感官和理化指标达到了QB/T2027-94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猕猴桃 果酒 带渣发酵 果胶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猕猴桃果酒中多酚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晶 左勇 +3 位作者 谢光杰 张鑫 孙时光 翟娇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163,167,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对多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以菌种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响应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 本文主要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对多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以菌种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响应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0.2 g·L^(-1)、SO2添加量104.8 mg·L^(-1)、发酵温度21.4℃、发酵时间7.6 d,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可达471.2 mg·L^(-1),较好地保留了猕猴桃果酒中多酚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多酚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色泽变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鑫 郭雨婷 +3 位作者 孙时光 何颂捷 秦世蓉 左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测定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呈色物质叶绿素以及易引起色泽变化的酶类活性和酚酸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并与色泽参数的相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影响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 通过测定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呈色物质叶绿素以及易引起色泽变化的酶类活性和酚酸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并与色泽参数的相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影响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影响色泽变化极其明显,其中,色差值与叶绿素、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5和-0.929,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叶绿素降解和酶促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酒 色泽 叶绿素降解 酶促褐变 相关性
下载PDF
具高乙醇耐受力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在猕猴桃果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忠军 杨小冲 +2 位作者 赵洁 胡佳星 袁文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5,151,共6页
以呼市周边各旗县果园的果实和土壤中筛选出的具有乙醇耐受力酵母菌株HJ-1为实验菌株,猕猴桃为原料,探究了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通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经TTC法筛选、杜氏小管筛选等四级筛选,挑选正向突变酵母菌株,并应用于猕猴桃果酒发... 以呼市周边各旗县果园的果实和土壤中筛选出的具有乙醇耐受力酵母菌株HJ-1为实验菌株,猕猴桃为原料,探究了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通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经TTC法筛选、杜氏小管筛选等四级筛选,挑选正向突变酵母菌株,并应用于猕猴桃果酒发酵。后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 H等因素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经紫外诱变最终筛得一株高乙醇耐受力正向突变菌株HJ-1E,其乙醇耐受力可达18%vol,产酒精能力为11.9%vol。猕猴桃果酒生产的最佳工艺为菌株接种量3.5%,初始p H5.7,SO2添加量70 mg/L,发酵温度为21℃。诱变所得正向突变菌株HJ-1E在此发酵条件下生产的猕猴桃果酒果香浓郁,酒体醇厚,酒精度为13.3%vol,为猕猴桃果酒的酿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酵母菌选育 乙醇耐受力 发酵工艺
下载PDF
猕猴桃全果发酵干酒的澄清技术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洲 朱文优 +2 位作者 尹礼国 张超 魏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共5页
澄清是猕猴桃果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着果酒的品质和贮藏。以四川宜宾野生猕猴桃为原料全果发酵酿制猕猴桃干酒,研究果胶酶的添加量、4种常用澄清剂对其澄清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0 mg/L的果胶酶有助于酒体的澄清,... 澄清是猕猴桃果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着果酒的品质和贮藏。以四川宜宾野生猕猴桃为原料全果发酵酿制猕猴桃干酒,研究果胶酶的添加量、4种常用澄清剂对其澄清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0 mg/L的果胶酶有助于酒体的澄清,混合澄清剂的最佳配比为皂土0.45 g/L,明胶0.65 g/L,壳聚糖0.55 g/L,在此条件下果酒的澄清度可达95.42%。复合澄清剂处理后,猕猴桃果酒的酒精度为11.4%,总糖3.4 g/L,干浸出物13.4 g/L,滴定酸6.32 g/L,维生素C 190 mg/L,达到了干型果酒的国家标准。澄清处理的果酒在室温下保藏7个月后未发现沉淀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干酒 澄清剂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