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的定性诊断与定量指标分析探讨
1
作者 文章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的定性诊断与定量指标。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损伤组,同时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收集102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健康组,2组都进行膝关节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的定性诊断与定量指标。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损伤组,同时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收集102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健康组,2组都进行膝关节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与评价,分析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损伤组102例患者术后的Lyshlom评分为(80.33±2.12)分,膝关节不稳定发生率为19.4%,健康组Lyshlom评分为(95.33±1.91)分,2组Lyshlom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损伤组102例患者中,内口位置正确98例,异常4例,异常率为3.9%。在损伤组102例患者中,82例膝关节稳定患者术后3个月的股骨、胫骨骨隧道扩大率分别为(25.13±1.48)%、(25.17±2.14)%;20例膝关节不稳定患者术后3个月的股骨、胫骨骨隧道扩大率分别为(25.32±1.01)%、(25.04±1.82)%,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平均T2值为(23.11±1.66),损伤组中的膝关节稳定患者术后3个月重建移植物平均T2值为(28.53±1.74),膝关节不稳定患者术后3个月重建移植物平均T2值为(32.43±2.04),3组T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能很好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像学特点,能敏感地反映膝关节骨隧道与前交叉韧带情况,对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稳定性 骨隧道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30
2
作者 冯磊 王敬学 +3 位作者 王国华 宋修峰 张婷婷 张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45-5550,共6页
背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的全部情况。目的:以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 背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的全部情况。目的:以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成像中,Ⅰ级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接触的点状或圆形高信号,Ⅱ级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表现为半月板内线条样或复杂形态高信号影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面,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正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这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内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并发症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膝关节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长隆 敖英芳 +1 位作者 张美荣 刘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1,269,共3页
对在我所进行手术的膝关节内损伤37例进行局部骨密度检测,其中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1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9例,膝关节内其他损伤但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8例。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呈现伤侧骨密度下降,有前交... 对在我所进行手术的膝关节内损伤37例进行局部骨密度检测,其中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1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9例,膝关节内其他损伤但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8例。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呈现伤侧骨密度下降,有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膝骨密度显著低于膝关节内其他损伤但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与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相比,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病史在2个月内患膝骨密度显著高于病史长于2个月者。由此建议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应在伤后2个月内进行修补;此外,当患膝的骨密度低于健侧的70%时,应在重建前交叉韧带时注意打孔和界面螺丝钉的技术操作,同时适当加强外固定,延长固定时间,以免术后移植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密度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游 孙材江 +2 位作者 王万春 张薇 李菊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7期45-46,49,共3页
目的 :报告关节镜下采用中 1 / 3骨 -髌韧带 -骨 (BPTB)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 1 0例 ,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的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患者 1 0例 ,平均年龄 2 2 .3岁 (1 7~2 6岁 ) ,取自体BPTB中 1 ... 目的 :报告关节镜下采用中 1 / 3骨 -髌韧带 -骨 (BPTB)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 1 0例 ,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的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患者 1 0例 ,平均年龄 2 2 .3岁 (1 7~2 6岁 ) ,取自体BPTB中 1 / 3 ,关节镜下重建其ACL。术后随访时间 1 6个月 (1 2~ 2 0个月 ) ,参照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及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临床效果优者 3例 ,良 5例 ,中 1例 ,差 1例。Lysholm评分术前(2 3 .8± 8.53)分 ,术后 (88± 7.48)分 (P <0 .0 1 )。术后 3例合并膝前疼痛 ,其中 2例接受再次关节镜手术 ,再次镜检证实为脂肪垫挤压综合征 ,均于手术后恢复。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近期疗效肯定 ,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BPTB 膝关节 功能重建 自体移植
下载PDF
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卫卫 邵晨兰 +1 位作者 付鹏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643-3647,3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早期手术重建稳定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本体感觉差、步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临床上多运用在中枢...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早期手术重建稳定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本体感觉差、步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临床上多运用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中,ACL重建术后运用BWSTT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早期BWSTT对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L重建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进阶性下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BWSTT,将本体感觉训练加入BWSTT中。术后12周采用肌电图检测术侧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度(ROM)重现偏差度,判断本体感觉恢复情况,并测定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值(iEMG);术后4、12周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测骨隧道宽度、移植物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采用2000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Lysholm评分评价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结果术后4、12周观察组骨隧道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4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周骨隧道宽度均大于术后4周,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观察组0°~40°区、41°~80°区、81°~120°区的被动ROM重现偏差度、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观察组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的骨隧道宽度与Lysholm评分、BBS评分均呈负相关(r=-0.32、-0.35,P<0.05)。结论早期BWSTT中加入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加速腱骨的恢复速度,增加肌力和本体感觉,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早期减重步行训练 膝关节 骨隧道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和止点形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永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内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2周,1、2、4、6、12个月取材,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道内腱骨间愈合和止点...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内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2周,1、2、4、6、12个月取材,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道内腱骨间愈合和止点形成的组织学变化过程。结果:术后2周,腱组织坏死,腱骨间形成肉芽组织界面,其中的新生组织细胞向坏死腱内长入、替代,术后1个月腱骨间形成Sharpey纤维连接和纤维软骨,术后4个月形成潮线样结构,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12个月更加成熟。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间的愈合是一个由间接止点转化为直接止点的骨源性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半腱肌腱 腱骨愈合 止点
下载PDF
膝关节动态有限元模型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波 王毅 沈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3998-4004,共7页
背景:膝关节具有解剖结构复杂性,活动多样性的特点。目前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由于不能进行直接的人体实验而进展缓慢,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又不具备正常人体的生理环境,其实验结果并不准确。目的:采用了工程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无创... 背景:膝关节具有解剖结构复杂性,活动多样性的特点。目前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由于不能进行直接的人体实验而进展缓慢,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又不具备正常人体的生理环境,其实验结果并不准确。目的:采用了工程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无创、活体的条件下,研究膝关节各部位的受力情况。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膝关节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0°-90°范围内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和髌股关节的受力。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在屈膝0°时张力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在屈膝50°-90°之间无明显变化,而后交叉韧带恰恰相反,在屈膝0°-50°时变化不大,之后逐渐增大,屈膝90°时达到最大值。髌股关节受力分析发现,髌股关节的压力是随着角度逐渐增大的。提示膝关节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逼真模拟膝关节活动,研究正常人膝关节各部位的受力,是骨科生物力学分析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 三维 动态有限元 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 髌股关节 受力 模型 省级基金
下载PDF
骨隧道封闭状态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加智 刘百川 孙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隧道封闭状态下是否保留残迹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选取其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保留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重建ACL;对侧为对照组:切除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 [目的]探讨骨隧道封闭状态下是否保留残迹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选取其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保留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重建ACL;对侧为对照组:切除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重建ACL。于术后12周处死动物,在858 Mini BionixⅡ型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股骨-移植物-胫骨的复合极限载荷、断裂部位。[结果]术后12周时保留残迹组股骨-移植物-胫骨的极限载荷为(23.46±7.4)N,切除残迹组为(18.63±4.26)N,实验组为对照组的1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3.058,P<0.05)。移植物断裂部位:保残迹组中11例在韧带关节内部分,1例在腱骨交界处;不保留残迹组中9例在韧带关节内部分,2例在腱骨交界处,1例从隧道内拔出。[结论]保留残迹的ACL重建有利于移植关节内愈合,改善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迹 膝关节 骨隧道封闭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脱蛋白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练克俭 宋光虎 +2 位作者 翟文亮 丁真奇 刘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共分4组,DPB+BMP... 目的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共分4组,DPB+BMP组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复合体,DPB组和BMP组分别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空白对照组的股骨隧道内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4、8、12、16周时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动物,切取标本,测量股骨隧道的宽度,计算隧道扩大率。结果术后4周时,DPB+BMP组、DPB组、BMP组及空白对照组的骨隧道扩大率分别为(23.52±0.43)%、(34.83±0.52)%、(51.57±0.76)%、(56.90±0.81)%,术后8周为(22.21±0.34)%、(35.35±0.46)%、(60.97±0.63)%、(67.18±0.70)%,术后12周为(21.94±0.37)%、(33.01±0.41)%、(50.56±0.54)%、(54.61±0.55)%,术后16周为(20.96±0.35)%、(32.11±0.50)%、(49.29±0.66)%、(53.31±0.59)%,各时点骨隧道扩大率DPB+BMP组<DPB组<BMP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脱蛋白骨复合BMP能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隧道扩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脱蛋白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重建
下载PDF
应用定量CT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局部骨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星佐 王雪松 +5 位作者 姜春岩 张晋 李佳录 宋关阳 李岳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7-393,共7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骨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分析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骨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分析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共26名ACL损伤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在ACL重建术前接受QCT检查,分别在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平台、预期ACL股骨骨道、预期ACL胫骨骨道选取8个感兴趣区,测量所选区域BMD,并与健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上述区域除预期ACL胫骨骨道口层面外,BMD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间的BMD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MD变化率与患者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ACL损伤后膝关节周围区域骨密度均下降,变化程度与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前交叉韧带 损伤 骨密度
下载PDF
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华扬 刘景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重建点的位置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18 例新鲜膝关节标本上,标出关节内交叉韧带重建点的位置,并测量其距离和测骨髌韧带骨复合体的髌韧带长度。结果:关节内前交叉韧带移植... 目的:探讨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重建点的位置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18 例新鲜膝关节标本上,标出关节内交叉韧带重建点的位置,并测量其距离和测骨髌韧带骨复合体的髌韧带长度。结果:关节内前交叉韧带移植重建长度为22 .5 ±0 .9 m m ,后交叉韧带为29 .0 ±2 .5 m m ,骨髌韧带骨的髌韧带部分为41 .0 ±4 .0 m m 。结论:髌韧带作为重建交叉韧带有足够的长度,而准确地确定重建交叉韧带在关节内的入口点及韧带的长度,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稳定、防止韧带撞击甚至脱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髌韧带 韧带移植
下载PDF
固定袢和可调节袢在粗骨道中的长度对股骨骨道增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印钰 梅宇 +5 位作者 王泽刚 宋首一 刘鹏飞 何鹏峰 武文杰 谢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3-890,共8页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股骨皮质悬吊装置(固定袢和可调节袢)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方法:共纳入6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袢在粗骨道中长度(n)[n=袢的总长度-(股骨骨道总长度-粗骨道的总...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股骨皮质悬吊装置(固定袢和可调节袢)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方法:共纳入6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袢在粗骨道中长度(n)[n=袢的总长度-(股骨骨道总长度-粗骨道的总长度)]将患者分为A(可调节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B(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10 mm之间)、C(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10 mm)三组,其中A组病例数为11例,B组病例数为27例,C组病例数为22例,比较三组患者在膝CT关节三维重建术后12个月与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结果:A、B、C三组的股骨骨道增宽程度存在差异,术后12个月和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差值中位数:A<B<C。A组的股骨骨道增宽差值及差值占比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线性回归关系发现n值与骨道增宽差值存在线性关系,随着n值的增大,骨道增宽的差值逐渐变大。股骨中上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出现负数,中下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均为正数。随访时发现三组术后12个月的IKDC、Lysholm、Teg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与B组、C组相比,其术后12个月的骨道增宽程度较小;在A、B、C三组中随着袢在粗骨道中的长度逐渐增大,骨道增宽程度越显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其股骨中下骨道较术后即刻骨道增宽明显,股骨中上骨道已逐渐开始发生重建肌腱和股骨愈合;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患者中,A、B、C三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固定袢 可调节袢 骨道增宽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的胫骨近端解剖测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沛恒 徐栋梁 +2 位作者 左建伟 李帅华 瓦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775-4781,共7页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 Studio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mm,底部的长度为(15.19±1.71)mm,截骨后高度(9.13±0.88)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组织工程 膝关节假体 前后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胫骨近端截骨面 解剖测量 数字化模型 其他基金
下载PDF
MRI评价自体骨-髌韧带-骨与股四头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物成熟度及膝关节的功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匡洋 王昌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3-968,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一般采用自体骨-髌韧带-骨、股四头肌腱或腘绳肌肌腱作为移植物,其中关节内移植物的成熟度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恢复患者运动的关键。目的:分析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与自体股四头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移植物...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一般采用自体骨-髌韧带-骨、股四头肌腱或腘绳肌肌腱作为移植物,其中关节内移植物的成熟度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恢复患者运动的关键。目的:分析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与自体股四头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移植物成熟度及患者膝关节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17-42岁,韧带重建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移植物者27例,使用自体股四头肌腱移植物者33例。韧带重建后3,6,12个月,比较两组移植物股骨端、中段、胫骨端3个区域的MRI信噪比;比较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KDC)评分、Lysholm主观评分及双侧膝关节KT-1000差值;对比两组患者韧带重建后12个月的膝关节步态差异。研究获得佛山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003。结果与结论:(1)韧带重建后3,6,12个月,两组间移植物股骨端、中段的MRI信噪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四头肌腱组移植物胫骨端MRI信噪比高于骨-髌韧带-骨组(P>0.05);(2)韧带重建后3,6,12个月,两组间的IKDC评分Lysholm主观评分及双侧膝关节KT-1000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韧带重建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步态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移植物成熟度优于自体股四头肌腱,但成熟度不同并不影响患者韧带重建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髌韧带-骨 股四头肌腱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信噪比 成熟度 自体肌腱 MRI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修复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辉 王群 +2 位作者 燕双喜 董天云 邹海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251-6255,共5页
背景:传统上对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是可造成交叉韧带功能的丧失,引起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点主张对于韧带损伤及合并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应尽早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膝关... 背景:传统上对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是可造成交叉韧带功能的丧失,引起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点主张对于韧带损伤及合并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应尽早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对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修复效果,并与AO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比。方法:纳入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AO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治疗后7 d评定患者的修复效果;在治疗前与治疗后7 d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制定的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7 d治疗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4%,对照组为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IKDC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7 d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关节腔感染、关节疼痛、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膝关节置换治疗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能提高近期疗效,有效恢复膝功能,同时减少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钉 手术后并发症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 膝关节置换 AO空心螺钉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康复锻炼对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磊 白希壮 +2 位作者 张世亮 朱世博 周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康复训练方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骨道增宽的影响。方法将34例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ACL的患者分为2组,A组16例。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32.7±15.6)岁。手术采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康复训练方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骨道增宽的影响。方法将34例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ACL的患者分为2组,A组16例。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32.7±15.6)岁。手术采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进行ACL单束重建,术后采用普通的康复方案进行功能康复;B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14.8)岁。手术采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进行ACL单束重建,同时接受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术后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采用CorelDRAW8.0软件对测量X线片上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ACL重建术后临床疗效。结果34例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患者中有29%(10例)出现胫骨骨隧道的增宽;与术后采用普通的康复方案的A组相比,术后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治疗的B组患者骨隧道的增宽程度明显减小。术后12个月A和B组的临床lysholm疗效评分分别为(92.5±4.5)和(94.5±5.5),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将影响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愈合,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髌腱-骨 骨隧道扩大 膝关节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汤琅琅 阙开乾 +1 位作者 陈金银 林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伴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5个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膝关节MRI资料,由3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医生分别进行独立读片达成一致共识,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信号特点...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伴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5个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膝关节MRI资料,由3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医生分别进行独立读片达成一致共识,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信号特点及其伴随征象的MRI征象。结果 61例患者中65个膝关节MRI显示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57个(57/65,88%),前后交叉韧带均受累8个(8/65,12%),合并腱鞘囊肿13个(13/65,20%),合并骨内腱鞘囊肿10个(10/65,15%),其中Ⅳ期骨性关节病有46个(46/65,71%)。结论 MRI能准确判断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及其合并征象,有助于关节镜术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骨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文楠 蒋振刚 +1 位作者 董学亮 左新成 《中医正骨》 2011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半月板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8、1、2周末测量膝...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半月板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8、1、2周末测量膝关节周围4个目的区的骨密度,比较各目的区不同造模方法、不同时间点间骨密度的变化。结果:R3区,A组骨密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26,P=0.001);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1,P=0.033);R4区,两种造模方法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21,P=0.007),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2,P=0.031);造模方法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R3区:P=0.063;R4区:P=0.055)。R1、R2区,造模方法间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0,P=0.057;F=1.960,P=0.081);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90,P=0.074,F=2.510,P=0.067)。结论:前交叉韧带切断、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周围发生骨密度改变可能是适应性骨重建作用的结果,关节不稳、应力改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骨密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威宏 陈游 +1 位作者 聂彦 谷绍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4期309-311,315,共4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rgenetic protein,BMP)对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取3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30只两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rgenetic protein,BMP)对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取3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30只两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完全断裂的自身对照模型。实验组用BMP充填胫骨隧道入口,对照组未用BMP。其余5只为生物力学试验的正常组。术后2、4、8、12和24周分别安乐处死6只新西兰大白兔。肉眼观察肌腱移植物生长情况及在胫骨隧道内的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拉伸试验测定其生物力学的性能。结果2、4、8和12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明显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肌腱移植物抗拉伸的最大载荷均比正常组要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肌腱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对照组肌腱移植物;BMP能促进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早期腱-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 腱-骨愈合 肌腱移植物
下载PDF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与胫骨侧骨隧道区域骨密度的比较
20
作者 刘广保 何立强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与胫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例,同时选取在此期间由于前十字韧带损伤而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试仪... 目的:对比分析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与胫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例,同时选取在此期间由于前十字韧带损伤而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试仪与薄层CT扫描测定所有健康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的DEXA骨密度及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同时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对患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健康者前股骨侧的DEXA骨密度与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均明显高于胫骨侧{(1.159±0.029)g/cm3,(210.8±12.1)Hu vs(0.808±0.041)g/cm3,(105.3±8.2)Hu,t=31.257,32.279 P=0.000,0.000};11例患者中,股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要明显高于胫骨侧{(2.793±0.872)g/cm3 vs(1.913±0.605)g/cm3 t=2.750 P=0.012}。结论: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要高于胫骨侧,临床上在使用螺钉时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 骨隧道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