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l reduction in carbon fixation capac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a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1
作者 Dong Kook Woo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crucial role of forests, responsible for sequestering atmospheric CO_(2), as a moral imperative for mitigating the pa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mplexity of evaluating c...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crucial role of forests, responsible for sequestering atmospheric CO_(2), as a moral imperative for mitigating the pa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mplexity of evaluat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forest carbon and water dynamics lies in the diverse acclimations of forests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wo of the most common acclimation traits, namely leaf area index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carboxylation(V_(cmax)),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cclimation pathways of Pinus koraiensis under climate change. We used a mechanistic and process-based ecohydrological model applied to a P. koraiensis forest in Mt. Taehwa, South Korea. We conducte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impacts of(i)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2–4.5(SSP2-4.5) and 5–8.5(SSP5-8.5),(ii) elevated atmospheric CO_(2) and temperature, and(iii) acclimations of leaf area index and V_(cmax)on the carbon and water dynamics of P. koraiensis.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under the SSP2-4.5 scenario, but not under SSP5-8.5,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due to an imbalance between increases in atmospheric CO_(2) and temperature. A decrease in leaf area index and an increase in V_(cmax)of P. koraiensis were expected if acclimations were made to reduce its leaf temperature. Under such acclimation pathways, it would be expected that the well-known CO_(2) fertilizer effects on NPP would be atten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NEP Pinus koraiensis WARMING ACCLIM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enetic impact on growth and wood traits between seedlings and clon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of Pinus koraiensis
2
作者 Xiaoting Liu Zhimin Lu +10 位作者 Jingui Wu Yuchun Yang Shuchun Li Lin Wu Qingshan Xu Qi Yu Li Zhao Jian Sun Wei Zheng Mulualem Tigabu Xiyang Zh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69-480,共12页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lones and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and to select elite breeding materials,growth,and wood characteristics of 33-year-old Pinus korainsis clones and famili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lones and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from the same plus trees and to select elite breeding materials,growth,and wood characteristics of 33-year-old Pinus korainsis clones and famili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and wood charac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The variation due to clonal effec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amily effects.The ratio of genetic to ph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lones in growth and wood traits was above 90%,and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as more than 0.8,whereas the ratio of genetic to ph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families was above 90%.The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of all characteristics exceeded 0.4,and the narrow-sense family heritability of growth traits was less than 0.3.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but most wood properties were weakly correlated in both clones and families.Fiber length and wid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between clones and families.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eleven clones and four families were selected as superior material for improved diameter growth and wood production,and two families from clonal and open-pollinated trees showed consistently better performance.Generally,selection of the best clones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deployment of families as the repeatability estimates from clonal trees were higher than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rom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improving P.koraiensis breeding programs and subsequent genetic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oraiensis Korean pine Clonal parents Progeny testing REPEATABILITY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下载PDF
Effect of cold stratific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or germination of Pinus koraiensis
3
作者 Yuan Song Xinghuan Li +2 位作者 Mingyi Zhang Guowei Xia Chao Xio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Germination at low spring temperatures may offer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plant species inhabiting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s.Pinus koraiensis is a dominant species in temperate forests ... Germination at low spring temperatures may offer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plant species inhabiting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s.Pinus koraiensis is a dominant species in temperate forests of northeastern China.Its seeds exhibit primary morphophysiological dormancy following dispersal in autumn,limiting natural or artificial regeneration:direct seeding and planting seedlings in spring.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 that induces germination to increase towards lower temperatures.Seeds from two populations(Changbaishan and Liangshui)were cold stratified at 0,5 and 10℃.Germination to incubation temperatures(10/5,20/10,25/15 and 30/20℃;14/10 h day/night)were determined after 2 and 4 weeks,and 5.5 and6.5 months of cold stratification.After 5.5 months,approximately 68-91%of seeds from both populations germinated at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of 25/15℃and 30/20℃,regardless of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s.When the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to 0℃and the period increased to 6.5 months,germination at 10/5℃significantly improved,reaching 37%and 64%for the Changbaishan and Liangshui populations,respectively.After 6.5 months of cold stratifica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s and germination at10/5℃.The range in temperatures allowing for germination gradually expanded to include lower temperatures with decreasing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s from 10 to 5℃and further to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s Pinus koraiensis Seed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range
下载PDF
Tending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Measures of Pinus koraiensis during Its Growth Period
4
作者 Jiaxin LU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3年第1期31-33,共3页
Tending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directly affect forest construction.Not only sustainable growth of timber but also continuous and permanent use of green mountains and water can be achieved by providing tending man... Tending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directly affect forest construction.Not only sustainable growth of timber but also continuous and permanent use of green mountains and water can be achieved by providing te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operation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est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production practi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nding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measures of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during its growth period,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koraiensis fores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oraiensis Tending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重建大兴安岭南麓历史径流量
5
作者 魏英楠 马龙 +1 位作者 孙柏林 张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9-1278,共10页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重建了大兴安岭南麓贡格尔河流域1845—2016年历史径流量序列。结果表明:(1)贡格尔河流域在过去172 a共经历1853—1855年、2000—2010年2个枯水期和1869—1873年、1911—1918年、1952...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重建了大兴安岭南麓贡格尔河流域1845—2016年历史径流量序列。结果表明:(1)贡格尔河流域在过去172 a共经历1853—1855年、2000—2010年2个枯水期和1869—1873年、1911—1918年、1952—1958年3个丰水期,丰水年及枯水年占比分别为17.4%和10.5%。(2)重建序列存在显著的3 a、7~12 a、15~22 a及30 a周期,研究区水文变化受全球大尺度气候环流活动的影响。丰、枯水期与该地区历史典籍记载的自然灾害高度重合,与附近其他重建结果相关性显著,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研究结果丰富了大兴安岭地区树木年轮数据库,为区域长历史时期水文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树木年轮 径流量重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
6
作者 徐颖 蒋博 +1 位作者 金星姬 Timo Pukkala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时的直径分布;依据红松人工林幼龄标准林分数据,利用人工红松单木-林分基础模型和球果模型构建的林分模拟器对标准林分进行生长模拟,在传统经营优化模式中嵌套单木造材优化,构建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简称“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以木材和球果总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对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的差异,分析造材优化对林分经营优化结果、林分经营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约束间伐强度和固定下层伐的条件时,与传统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使总经济效益提升6.5%~9.1%。立地条件越好,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对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年均木材产量、主伐时林分平均胸径的增量影响越显著,而对年均球果产量、球果净现值增长率的增量影响较小。在同一立地条件时,与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提升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对林分初植密度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经营模式 造材优化 净现值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5-2454,共10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japonica)、糠椴(T.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种子扩散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 长白山
下载PDF
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细根形态与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
8
作者 高艳如 王军辉 +3 位作者 麻文俊 王福德 安三平 谷加存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揭示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细根(直径≤2 mm)形态和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4个种源(纬度从低到高分别为穆棱、林口、金山屯、乌伊岭)30个家系的24年生红皮云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 为揭示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细根(直径≤2 mm)形态和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4个种源(纬度从低到高分别为穆棱、林口、金山屯、乌伊岭)30个家系的24年生红皮云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深度(h)(表层:0<h≤10 cm,亚表层:10 cm<h≤20 cm,底层:20 cm<h≤30 cm)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红皮云杉细根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种源不同家系间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种源水平,所有土层根平均直径均以穆棱种源最粗,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则均是林口种源最大。在家系水平,0<h≤10 cm土层根直径W035最粗、CK-2最细,比根长CK-2最大、W043最小,根组织密度J082最高、M515最低。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根组织密度和比根长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而根直径随土层的加深有增大的趋势。4个种源的细根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3.56 g·m^(-2),其中林口种源细根生物量最大(39.04 g·m^(-2)),金山屯种源细根生物量最小(32.52 g·m^(-2)),呈现出非连续的地理变异。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土壤表层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77%。相比较,低纬度的穆棱种源各家系细根生物量在土壤亚表层和底层分布比例较高,高纬度的乌伊岭和金山屯种源各家系细根生物量在土壤表层分布比例较高,表明温度较低地区的红皮云杉倾向于将细根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土壤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种源 家系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下载PDF
红松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及优良家系和单株的筛选
9
作者 张金博 杨圆圆 +3 位作者 徐柏松 曹颖 赫亮 冯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2,20,共5页
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国家红松良种基地,以2007年营建的15年生红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参试家系171个(其中包括当地生产苗作为对照),造林株行距2 m×3 m,设计为10株小区,9次重复;2022年11月份,测定试... 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国家红松良种基地,以2007年营建的15年生红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参试家系171个(其中包括当地生产苗作为对照),造林株行距2 m×3 m,设计为10株小区,9次重复;2022年11月份,测定试验林所有存活木的树高、胸径,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为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现实增益;采用多目标决策法、隶属函数法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各测定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9.69%~35.01%、家系各指标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64~0.78、家系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4~0.45,说明参试家系具有较大的性状变异和较高的遗传力。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优良家系17个,入选家系的胸径均值5.69 cm、树高均值12.92 m、单株材积均值0.04 m^(3),分别是当地生产苗(对照)胸径的1.14倍、树高的1.13倍、单株材积的1.44倍;17个优良家系的现实遗传增益,胸径为3.21%、树高为4.54%、单株材积为9.37%。在优良家系的基础上筛选出50株优良单株,入选单株胸径平均值为6.6 cm、树高平均值为15.1 m、单株材积平均值为0.0573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家系 树高 胸径
下载PDF
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及间伐与修枝对其影响
10
作者 邢鸿林 赵彩鸿 +3 位作者 沈忱 杨蕾 沈海龙 杨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6,202,共7页
为了解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分析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影响规律,明确抚育管理措施强度,为红皮云杉大径材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 为了解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分析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影响规律,明确抚育管理措施强度,为红皮云杉大径材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7 a红皮云杉人工中龄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目标一维比较法对林木生长形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及综合评价值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活枝下高与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冠长率对其具有显著负向作用(P<0.05);冠幅、冠形率对胸高形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冠长率对其有显著正向作用(P<0.05);树冠特征因子对红皮云杉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不尽相同,对生长形质综合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大到小顺序为冠幅、冠长率、冠形率。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树冠特征、活枝下高、胸高形数、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及修枝强度的降低,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加,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树冠形态特征因子对红皮云杉生长形质性状因子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培育红皮云杉大径材首先要有宽大的冠幅,其次要有狭长的冠形和较小的冠长率。高强度间伐低强度修枝(30%间伐,1/5树高修枝)的管理方式可促进红皮云杉中龄林树高、胸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树冠特征 生长形质 间伐 修枝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
11
作者 杨圆圆 刘金义 +4 位作者 战金伟 卜鹏图 肖尧 高慧淋 冯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209,共10页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功能性,探讨不同功能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和驱动多功能性的主要因子,以期为红松人工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在0.38~0.78,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上升。不同功能间以权衡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0龄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产力和木材生产三者之间权衡度为0、10、34龄和43龄土壤养分维持功能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度最高。红松活枝下高、优势木高、坡度、坡位、土壤C∶N、C∶K和N∶K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实现红松人工林的森林多功能性,在造林时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小坡度、阴坡和低坡位,营林过程中应避免高强度修枝,注重林下生物多样性保育,加强修枝剩余物和凋落物管理,必要时进行林地施肥,促进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间的协调发展,推动红松人工林持续健康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森林多功能性 平均值法 协同-权衡
下载PDF
应用优化建模法构建红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12
作者 吕洁 童茜坪 +1 位作者 金星姬 Timo Pukkala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9,74,共8页
为了提高不完备数据集下红松人工林直径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以1980—2022年黑龙江省75块红松林不同复测间隔期的样地数据(林木胸径、竞争因子和立地等),利用优化建模法构建红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采用单纯形优化算法寻求模拟和实... 为了提高不完备数据集下红松人工林直径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以1980—2022年黑龙江省75块红松林不同复测间隔期的样地数据(林木胸径、竞争因子和立地等),利用优化建模法构建红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采用单纯形优化算法寻求模拟和实测直径分布差异最小下的模型参数,并利用自举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建模法损失函数的初始参数a=1、b=0.003、c1=c2=1.5时,预测期末林分断面积偏差为0.02 m^(2)·hm^(-2),显著优于由传统归回建模法的精度(林分断面积偏差为0.44 m^(2)·hm^(-2));结合实测数据与视图分析,验证了优化建模法的优势和可靠性,揭示了优化法损失函数与传统回归法构建的直径生长模型之间的差异。因此,优化法损失函数构建的红松人工林生长模型在模拟自然生长中表现优越,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单木生长模型 单纯形优化方法 自举法
下载PDF
凉水保护区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关系
13
作者 游晨露 国庆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2-3085,共14页
空间关系是影响森林生长与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种间关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空间关系有利于了解森林群落的生长更新、功能作用与演替进程。利用移动窗口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0.4 hm^(2)样地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做空间相关性研... 空间关系是影响森林生长与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种间关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空间关系有利于了解森林群落的生长更新、功能作用与演替进程。利用移动窗口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0.4 hm^(2)样地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做空间相关性研究,并进行多尺度比较,得到不同尺度下不同径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个体的空间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相互关系复杂多样,多种相互关系并存,表现出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大径级红松压制同径级伴生树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其对小径级伴生树种有庇荫作用,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2)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互关系在不同尺度、径级上均有极显著差异。尺度越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变化速率越小;伴生树种的径级越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变化速率越大。(3)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相关性具有尺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大尺度(≥60 m)范围上,在小尺度(<60 m)上相关性较弱。红松与伴生树种在相同径级与不同径级的结合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关系。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的种间关系多表现为负相关,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种种间关系多表现为正相关。(4)以种间关系确定样方最小面积,凉水保护区临界样地面积为60 m×60 m。该研究集中于不同尺度下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种间关系,解释优势种红松与伴生树种在森林的空间关系以及群落结构特征,为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森林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伴生树种 种间关系 径级 尺度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的不同气候条件下红松树冠外部轮廓模拟研究
14
作者 赵雪晗 高慧淋 +1 位作者 郝元朔 李凤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以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及黑龙江桦南县孟家岗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个气候区各选取39株和24株样木进行枝条解析,测量所有样木的所有枝条的枝长、弦长、基径、着枝深度等枝条属性因子;利用R语言构建基于哑变量的2个气... 以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及黑龙江桦南县孟家岗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个气候区各选取39株和24株样木进行枝条解析,测量所有样木的所有枝条的枝长、弦长、基径、着枝深度等枝条属性因子;利用R语言构建基于哑变量的2个气候区红松树冠轮廓模型,分析林木因子对树冠轮廓的影响,比较2个气候区红松树冠轮廓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幂函数、分段抛物线方程、修正Kozak方程中,幂函数拟合树冠外部轮廓的效果较好,选其作为树冠外部轮廓基础模型;当固定其他变量时,树冠外部轮廓半径随着胸径和冠长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且CR对树冠半径的影响最小,HD其次,DBH最大;气候区的差异对小树影响最大、中等树木次之、大树最小;优势木树冠半径>平均木树冠半径>劣势木树冠半径。本研究构建的树冠外部轮廓哑变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能够合理地模拟及预测2个地区的红松树冠外部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外轮廓 哑变量 树冠半径 红松
下载PDF
截干强度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15
作者 徐兴海 隋立龙 +3 位作者 陆志民 王芳 杨雨春 罗也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红松单个球果平均质量无明显变化。截干3轮枝时,红松结实株率最高,比CK提高了145.56%;截干5轮枝时,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300.34%和46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截干强度 结实株率 单株平均球果数量 产量
下载PDF
升温情境中叶损对树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江政 邵剑文 任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升温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虫害叶损造成的负面影响,该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叶损程度下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冷杉(Abies fabri)幼苗当年的高生长以及来年不同温度下的萌芽情况。结果表明,当叶... 为探究升温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虫害叶损造成的负面影响,该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叶损程度下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冷杉(Abies fabri)幼苗当年的高生长以及来年不同温度下的萌芽情况。结果表明,当叶损程度达到50%时,落叶松幼苗当年的高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而红松和冷杉在叶损程度达到75%时才会受到显著影响。室温下(13℃~18℃)落叶松来年的萌芽物候比20℃和25℃提前且高生长情况较好;红松和冷杉在室温下叶损75%会导致萌芽物候推迟且高生长受到影响,在20℃或25℃时,叶损造成的不利影响则会被削弱。因此,在未来变暖的情境中,推测红松和冷杉因虫害叶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被抵消,且对于虫害的抵抗和恢复亦明显高于落叶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损 幼苗高生长 升温 红松 落叶松 冷杉
下载PDF
东北阔叶红松林4种树木幼苗光合荧光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
17
作者 王宣璎 张翼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目的】从光合荧光角度探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4个主要树种幼苗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为氮沉降加剧背景下东北地区人工造林树种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氮沉降浓度增加情况下森林演替做出推测。【方法】选取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 【目的】从光合荧光角度探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4个主要树种幼苗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为氮沉降加剧背景下东北地区人工造林树种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氮沉降浓度增加情况下森林演替做出推测。【方法】选取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段的代表树种白桦、蒙古栎、紫椴、红松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舒兰市地区人工造林,设置空白对照(0 kg/(hm^(2)·a)),低氮(50 kg/(hm^(2)·a))和高氮(100 kg/(hm^(2)·a))3种氮梯度模拟自然氮沉降,测定不同氮处理下植株光合参数、光谱反射参数、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与均值多重比较。【结果】白桦的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氮条件下均保持最高,且各项数值受氮影响较小;蒙古栎的净光合速率在低氮下由于叶绿素含量上升而显著提高,在高氮下受气孔、电子传递能力减弱等限制显著下降;紫椴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低,电子传递受阻,受到光抑制较强,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氮条件下均最低,且不同氮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在施氮条件下由于电子传递速率减弱而下降。【结论】因此推测在低氮浓度下蒙古栎的生长会占据很大优势;氮浓度过高时阔叶红松林前期仍以白桦为主,而中期蒙古栎会受到抑制,紫椴占据优势,后期红松的生长会受到高氮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光响应曲线 荧光 白桦 蒙古栎 紫椴 红松
下载PDF
白山地区不同性别型红松储藏物质含量差异
18
作者 杨学军 陈昊良 +3 位作者 李焱龙 王井源 暴峰 陈士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7-22,26,共7页
以吉林森工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红松种子园、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闹枝红松种子园30年生红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样本针叶内储藏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分别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总氨基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以探究不同性别型红松植株间... 以吉林森工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红松种子园、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闹枝红松种子园30年生红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样本针叶内储藏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分别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总氨基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以探究不同性别型红松植株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偏雄性植株针叶的叶绿素含量较偏雌性植株分别高5.69%和0.16%,较中性植株高0.42%和5.48%;偏雌性植株针叶的可溶性蛋白定量较偏雄性植株高9.08%和7.67%,较中性植株高1.00%和0.47%;偏雄性植株针叶的总氨基酸含量较偏雌性植株分别高6.70%和8.13%,较中性植株高3.59%和11.18%;偏雌性植株针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偏雄性植株高36.44%和42.58%,较中性植株高12.73%和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性别型 储藏物质
下载PDF
红松球蚜对种内及红松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研究
19
作者 杨伟程 杨广生 +2 位作者 周宇鑫 孙艳华 王寅亮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红松球蚜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对红松造成了严重的虫害问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因此,研究红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关系,开发绿色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松... 红松球蚜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对红松造成了严重的虫害问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因此,研究红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关系,开发绿色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松球蚜对种内及红松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鉴定对其具有电生理响应的挥发物,为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使用GC-MS技术鉴定了红松球蚜和红松的挥发物种类,并通过GC-EAD技术检测了红松球蚜触角对这些化合物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在红松球蚜虫体、红松枝条、红松球果中分别鉴定出7、13、6种化合物。其中,有6种虫体挥发物能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的电生理反应;有5种红松枝条挥发物可以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电生理反应;有4种红松球果挥发物可以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电生理反应。综上所述,红松球蚜对种内挥发物及红松树释放的挥发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这对开发新型的害虫行为调节剂以及实现害虫绿色防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球蚜 红松 GC-MS GC-EAD 挥发物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诱导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
20
作者 李占君 马珂 +2 位作者 徐宜彬 王岩 杨逢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为研究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辅助提取(UAE)工艺,以油脂和原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实验,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67%乙醇水溶液、液料比10∶1 mL/g、茶皂素质量浓度0.3%、功率100 W、时间20 min、水浴... 为研究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辅助提取(UAE)工艺,以油脂和原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实验,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67%乙醇水溶液、液料比10∶1 mL/g、茶皂素质量浓度0.3%、功率100 W、时间20 min、水浴温度50℃,预期得率分别为21.24%和3.03 mg/g,实际得率为20.86%和2.98 mg/g,相对误差为1.79%、2.97%。对比得出,UAE动力学以较短的时间进入平衡状态;UAE处理可以提高种鳞粉末在溶液中的比表面积;油脂和原花青素对应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原花青素、维生素E(Ve)、油脂。研究表明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茶皂素诱导UAE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提取具有优势。研究成果可为红松种鳞的深度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种鳞油脂 红松种鳞原花青素 提取动力学 超声辅助提取 清除自由基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