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跪九叩与五拜三叩:清朝与安南的礼仪之争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军凯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46-52,98,共8页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这一礼仪也适用于朝贡之国与清朝的礼仪。已习惯了五拜三叩的安南从此与清朝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礼仪之争。其间清朝使臣出使安南时,对此礼仪之争采取了并不一致的态度。引...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这一礼仪也适用于朝贡之国与清朝的礼仪。已习惯了五拜三叩的安南从此与清朝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礼仪之争。其间清朝使臣出使安南时,对此礼仪之争采取了并不一致的态度。引起双方关注的主要有杭奕禄使团和德保使团,杭奕禄使团与安南的争执使安南专门就礼仪之争问题向清廷上了奏章,德保使团的争执使双方最终解决了礼仪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跪九叩 五拜三叩 清朝 安南
下载PDF
试论同治朝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之争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开玺 王秀丽 王云红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等国即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此后,外国使臣是否以跪拜之礼觐见清帝,成为中外难以逾越的外交障碍。中英修约期间和同治帝亲政后,外国方面再次提出觐见问题,并与清廷展开交涉,清廷内部亦就此发生激烈争论。187... 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等国即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此后,外国使臣是否以跪拜之礼觐见清帝,成为中外难以逾越的外交障碍。中英修约期间和同治帝亲政后,外国方面再次提出觐见问题,并与清廷展开交涉,清廷内部亦就此发生激烈争论。1873年6月29日,日本大使和西方各国公使分别以作揖和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这一原本属于外交范畴的礼仪之争带有明显而浓重的侵略色彩。同时,清廷觐见礼仪的变改,使其从天朝大国的自我封闭中醒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世界,这又是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公使 觐见清帝 跪拜 礼仪之争 走向世界
下载PDF
天主教与佛教儒学化之比较与反思——以“礼仪之争”与“沙门议敬”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勇 《东疆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沙门议敬"的圆满解决与"礼仪之争"的不欢而散,共同昭示了一个主题:一种外来文化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之下,走多元融合之路。同时启发我们,在文化发展日益世界化的今天,一些"西方中心主... "沙门议敬"的圆满解决与"礼仪之争"的不欢而散,共同昭示了一个主题:一种外来文化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之下,走多元融合之路。同时启发我们,在文化发展日益世界化的今天,一些"西方中心主义"者坚持所谓"普世主义",并认为这种普世性要由欧洲和基督教文明国家输出的想法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佛教 儒学化 礼仪之争 沙门议敬
下载PDF
西汉上层社会中的“免冠、徒跣,稽颡”等请罪礼
4
作者 张维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6,共8页
"免冠、徒跣,稽颡请罪"与"免冠、徒跣,稽首谢"都是大臣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徒跣谢、免冠徒跣谢、稽颡谢和免冠稽首谢等;"免冠、徒跣,顿首谢"本是大臣之间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 "免冠、徒跣,稽颡请罪"与"免冠、徒跣,稽首谢"都是大臣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徒跣谢、免冠徒跣谢、稽颡谢和免冠稽首谢等;"免冠、徒跣,顿首谢"本是大臣之间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免冠顿首谢、顿首谢和叩头谢等,由于顿首与稽颡、稽首在请罪时只是头触地的时间长短略有差别,便不再细分,顿首也可用于大臣向皇帝的请罪;"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是公主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省称脱簪请罪、脱簪珥叩头等。这些请罪礼广泛应用于西汉上层社会,对缓和君臣以及大臣之间的关系起了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冠 徒跣 稽颡 稽首 顿首 叩头
下载PDF
跪拜文化:孔子的悲哀——关于集体跪拜孔子的感言
5
作者 黄玉顺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近年来所出现的集体跪拜孔子的现象,往往并非纯粹的个人信仰自由,而是某种裹挟乃至裹胁的结果;这种裹胁,往往来自某个握有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机构。这种"跪拜心态"既违背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儒学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跪拜文... 近年来所出现的集体跪拜孔子的现象,往往并非纯粹的个人信仰自由,而是某种裹挟乃至裹胁的结果;这种裹胁,往往来自某个握有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机构。这种"跪拜心态"既违背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儒学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跪拜文化"。这种"跪拜文化"既违背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价值,也侵犯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跪拜 孔子 跪拜文化 儒学 现代文明
下载PDF
《士婚礼》婿亲迎拜何人考
6
作者 李海超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士婚礼》中,婿到女方家后要行再拜稽首之礼,对于婿所拜的对象,有人认为是新妇,有人认为是新妇之父母,有人认为是新妇的祖先。历代礼家对此争论不休,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致的答案。经考证,婿所拜为新妇之父母的观点与《士婚礼》实行... 在《士婚礼》中,婿到女方家后要行再拜稽首之礼,对于婿所拜的对象,有人认为是新妇,有人认为是新妇之父母,有人认为是新妇的祖先。历代礼家对此争论不休,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致的答案。经考证,婿所拜为新妇之父母的观点与《士婚礼》实行的时代最接近,与《仪礼》经文有很大的契合性,并与婚礼的礼仪情境相符合,因此是三种观点中最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婚礼》 婚礼 婿 迎拜 新妇 礼仪
下载PDF
“鞠躬”“磕头”“作揖”起源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帅培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4,67,共5页
鞠躬、磕头、作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早已跨出国门,融进世界不少国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几个礼节的起源和它们的原始意义及其演... 鞠躬、磕头、作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早已跨出国门,融进世界不少国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几个礼节的起源和它们的原始意义及其演变轨迹,很少有人论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对甲骨文"鞠"字的考证,并结合考古学、民俗学、文献学等的研究成果,对甲骨文中"鞠祭"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从而考证出鞠躬、磕头、作揖是人类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对鞠祭的继承、变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鞠躬 磕头 作揖 起源
下载PDF
磕头拜年、集体仪式与社会整合--基于豫北农村拜年仪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贯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6,共7页
随着村庄共同体联结纽带的减弱,集体仪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磕头作为豫北农村地区新年时节重要拜年仪式,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通过磕头仪式,村庄内的新人群体获得了准入资格,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同... 随着村庄共同体联结纽带的减弱,集体仪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磕头作为豫北农村地区新年时节重要拜年仪式,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通过磕头仪式,村庄内的新人群体获得了准入资格,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同时,个体习得了社会规范与地方性知识且加以内化,实现了对村庄共同体的认同;拟亲式社会关系网络在代际间进行传递,彰显出村庄内部的等级关系。经由磕头拜年这一集体仪式的实践,实现了集体仪式、村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和村庄社会整合之间的有效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磕头 集体仪式 日常生活 社会整合
下载PDF
《乾隆皇帝谕英王乔治三世敕书》与有关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之观点在20世纪早期的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艾娣 张丽(译) 杨阳(译) 《全球史评论》 2021年第1期30-56,340,共28页
本文对乾隆皇帝回应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要求的"谕英王敕书"予以考察,该敕书常被解读为是清王朝无知和狭隘的象征。基于更为广泛的档案史料阅读分析,敕书中那段广为引用的引文并不代表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真实反应,乾隆... 本文对乾隆皇帝回应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要求的"谕英王敕书"予以考察,该敕书常被解读为是清王朝无知和狭隘的象征。基于更为广泛的档案史料阅读分析,敕书中那段广为引用的引文并不代表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真实反应,乾隆主要是把此次事件看作一种安全威胁,而不是18世纪英国所担忧的礼仪问题。当该敕书在20世纪早期开始广泛流传时,英国人的观点又影响了中国和西方的学者。本文的考察主要集中在陈垣、沈兼士、许宝蘅和其他那些利用清宫档案编辑出版了《掌故丛编》第一卷的学者身上,以及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创造了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清朝叙事的蒋廷黻、邓嗣禹和费正清。考察该敕书是如何被解读的,显示了档案工作者作为历史共同创造者的作用,同时也展示出我们今天关于清史的许多观点在多大程度上仍然受到20世纪初中国政局动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乾隆 历史档案 磕头 费正清
原文传递
小斯当东与英使访华“礼仪之争”
10
作者 赵连城 《全球史评论》 2021年第1期143-154,343-344,共14页
清代乾嘉时期,英国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中英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英使是否当行中国的"三跪九叩"之礼,也即所谓"礼仪之争"。小斯当东在两个使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阿美士德使团,面对当时使团内部对... 清代乾嘉时期,英国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中英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英使是否当行中国的"三跪九叩"之礼,也即所谓"礼仪之争"。小斯当东在两个使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阿美士德使团,面对当时使团内部对于行礼的意义和限度的分歧,他坚持己见,最终成功说服阿美士德拒绝行礼。通过细读小斯当东不同时期的文本,并与其他阿美士德使团成员的文本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小斯当东对叩头礼的态度关涉诸多因素,他标榜的"个人经验"和"国家荣誉"有其潜文本,而他在东印度公司的职位、贵族身份和事业规划亦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斯当东 阿美士德使团 礼仪之争 叩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