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kushenin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herap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1
作者 Rui Zh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11期13-16,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kushenin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herap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kushenin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herap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i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5 and June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kushenin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entecavir monotherapy. The levels of hepatic fibrosis indexes and immune cytokines in serum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immune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s well a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dexes of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serum PC-III, C-IV, TGF-β1, Ang-II and IFN-γ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 Th1 cell number of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reas Th2, mDC and pDC cell number as well as CD80 and CD86 expression intensity in peripheral blood as well as IL-5 and IL-10 levels in ser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serum PC-III, C-IV, TGF-β1, Ang-II and IFN-γ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 Th1 cell number of experimental group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hereas Th2, mDC and pDC cell number as well as CD80 and CD86 expression intensity in peripheral blood as well as IL-5 and IL-10 levels in ser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kushenin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an delay hepatic fibrosis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kushenin ENTECAVIR HEPATIC FIBROSIS Immune respons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Kusheni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杨 薛武军 +4 位作者 樊萍 丁晨光 宋焕瑾 丁小明 冯新顺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3期167-17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kusheni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by lottery to the treatment group (29 c...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kusheni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by lottery to the treatment group (2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6 cases). The same 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 was given to all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kushenin 0.6 g once a day,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iver protective agents such as vitamins. The treatment duration of both groups was 3 months. The incidences of serious hepatitis and acute rejection reaction, serum biochemistry parameters including indicators of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s, hepatic fibrosis index, and serum HCV-RN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hepatit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45% (1/29 cases) and 11.54% (3/26 cases), respectively, which was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335). (2)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90% (2/29 cases)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9% (2/26 cases), showing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335). (3) The differences in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direct bilirubin (DBIL), hyaluronic acid (HA), propeptide collagen type Ⅲ (PC Ⅲ), laminin (LN), collagen type Ⅳ(Col Ⅳ)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insignificant before transplantation (P〉0.05), while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ansplantation (P〈0.05). The difference in serum creatinine (SCr) and 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n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P〉0.05). (4)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HCV-RN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31.03% (9/29 case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11.54% (3/2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ansplantation (P〈0.05). (5) The levels of serum ALT and DBIL in patients with HCV-RNA converted to negativ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still-positive HCV-RNA (P〈0.05). Conclusions: Kushenin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HCV, protecting liver cells, and anti-liver fibrosi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Thus, the drug is clinically safe and effective for us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transplantation kushenin chronic hepatitis C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改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失平衡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毅 余永胜 +5 位作者 汤正好 陈小华 王鹏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16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16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应用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IFN-γ、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32±9.67)pg/m L vs(35.24±7.49)pg/m L,(216.81±31.55)pg/m L vs(115.63±29.13)pg/m L;t1=27.96,t2=24.43;P1、P2均<0.01];而治疗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9±5.83)pg/m L vs(22.58±5.32)pg/m L,(133.75±29.21)pg/m L vs(143.17±32.96)pg/m L;t3=4.98,t4=2.23;P3<0.01,P4<0.05]。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59±0.76 vs 1.61±0.53,t=22.05,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2±0.41 vs 0.83±0.29,t=14.18,P<0.01);而治疗组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96±0.24 vs 1.05±0.37,t=2.14,P<0.05)。治疗组T-bet mRNA与GATA3 mRNA比值T-bet/GATA3较对照组明显增大(1.60±0.39 vs 0.81±0.32,t=16.20,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可以促进HBe Ag阳性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使HBe 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苦参素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苦参素片健康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燕文 刘倩 +1 位作者 石全 李新春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苦参素片或胶囊0.3g,血样加入内标(西咪替丁)经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检测离子为m/z 265(苦参素)、m/z253(内标)... 目的:研究苦参素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苦参素片或胶囊0.3g,血样加入内标(西咪替丁)经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检测离子为m/z 265(苦参素)、m/z253(内标).结果:苦参素片与胶囊的t1/2分别为(2.30±1.09)、(1.90±0.58)h;tmax分别为(1.86±0.74)、(1.68±0.55)h;Cmax分别为(525.09±208.94)、(530.32±202.04)ng/ml;AUC0~11分别为(2 048.5±749.4)、(2 042.0±743.0)(ng·h)/ml;AUC0~∞分别为(2 163.2±783.1)、(2 136.4±792.1)(ng·h)/ml;苦参素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06±9.41)%.结论:苦参素片与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片剂 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夏梦 石月萍 寿折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及苦参素联合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从雄性大鼠骨髓中提取MSCs。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MSCs组(C)及...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及苦参素联合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从雄性大鼠骨髓中提取MSCs。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MSCs组(C)及MSCs加苦参素组(D),每组10只。B、C、D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建立UC模型,24 h后,A组和B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 ml;C组、D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1×106MSCs悬液1 ml;D组给予苦参素肌肉注射2周。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用PCR技术和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C、D组是否存在MSCs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sex determining region Y,SRY);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结肠组织bFGF的蛋白水平;RT-PCR技术分析结肠组织TNF-α、IL-1β及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C、D组结肠组织中可见SRY阳性;A组bF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均较低;较A组,B、C、D组结肠组织中bFGF及TNF-α、IL-1β的表达均增高(P<0.05);较B组,C、D组bFGF表达增高,TNF-α、IL-1β表达下降(P<0.05);较C组、D组bFGF表达增高,TNF-α、IL-1β表达下降(P<0.05)。结论 MSCs能在UC大鼠结肠组织中定植,能够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修复损伤的结肠黏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mRNA的表达、上调bF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苦参素联合MSCs治疗大鼠UC有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苦参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少丽 姚乃礼 +1 位作者 吕文良 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02-119,共18页
目的系统评价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肝胆病组临床试验数据库、CENTRAL、PubMed、EMbase、CBMdisc、CNKI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肝胆病组临床试验数据库、CENTRAL、PubMed、EMbase、CBMdisc、CNKI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6个研究,5156例慢性乙肝患者。3篇为完全随机设计,7篇为半随机设计,46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的方法,仅1篇文献实施盲法。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在所有结局指标中,除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时干扰素HBeAg阴转率优于苦参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2,95%CI(0.58,0.90)],及苦参素与拉米呋定比较,治疗12周、24周时HBVDNA阴转率低于拉米呋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RR=0.48,95%CI(0.33,0.70);RR=0.40,95%CI(0.26,0.63)],其它指标均为阴性结果。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病毒学指标、病毒学应答、ALT复常率可能有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研究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对整体效果还需要更为大量的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希东 孙明忠 +1 位作者 李晓斐 刘仲景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0-451,共2页
目的 :评价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 (A组 )、苦参素组 (B组 )、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治疗组 (C组 ),疗程均为0. 5y,并随访0. 5y。结果 :在治疗期末的HBeAg、HBV -DNA... 目的 :评价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 (A组 )、苦参素组 (B组 )、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治疗组 (C组 ),疗程均为0. 5y,并随访0. 5y。结果 :在治疗期末的HBeAg、HBV -DNA阴转率 ,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的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苦参素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诗杰 何强 +4 位作者 苏汝好 吴进军 孙丽 王娜 蔡定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疗程为3个月时相对危险度(RR)为2.03,95%可信区间(... 目的: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疗程为3个月时相对危险度(RR)为2.03,95%可信区间(CI)为(0.85,4.84)。6个月时RR为1.89,95%CI为(1.00,3.56),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为12个月时RR为2.16,95%CI为(1.30,3.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疗程的延长,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META分析 苦参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苦参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红宇 邵菊芳 +3 位作者 何晓峰 易艳 黄晓丽 刘晓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094-3097,3100,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7,14及21天分...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7,14及21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UUO组相比,治疗组梗阻侧肾脏TGF-β1、Smad3和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苦参素可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从而干预Smad3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肾间质纤维化TGF—β1 SMAD3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 被引量:4
10
作者 丛龙波 王琪 +3 位作者 吴素体 蔡培烈 杨明 袁海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素磷脂复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苦参素、反应温度、主药浓度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素磷脂复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苦参素、反应温度、主药浓度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复相关系数r=0.986,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磷脂/苦参素为3∶1;反应温度为60℃;主药浓度为20mg/mL,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1.10%。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磷脂复合物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苦参素药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黄赞松 周喜汉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701-1704,共4页
苦参素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苦参素在药理和抗肿瘤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炎、抑菌、降酶、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抗过敏和平喘等作用,重点阐述苦参... 苦参素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苦参素在药理和抗肿瘤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炎、抑菌、降酶、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抗过敏和平喘等作用,重点阐述苦参素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对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也进行论述,为该药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苦参素抗肝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向发良 黄赞松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9期2992-2995,共4页
苦参素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苦参素抗肝癌的治疗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苦参素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 苦参素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苦参素抗肝癌的治疗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苦参素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展、调节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逆转肝癌细胞多耐药性。现就苦参素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肝细胞癌 抗肝癌 作用机制 临床实验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文彬 吴舒梅 +3 位作者 薛本春 苏增锋 杨金鹏 杨任民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二巯基丙磺酸(DMPS)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HLD患者61例随机分为苦参素联合DMPS组31例和DMPS组30例,两组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DMPS组患者仅使用DMPS驱铜治疗2个月;苦参素联...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二巯基丙磺酸(DMPS)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HLD患者61例随机分为苦参素联合DMPS组31例和DMPS组30例,两组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DMPS组患者仅使用DMPS驱铜治疗2个月;苦参素联合DMPS组患者同时使用苦参素静脉滴注2个月。检测上述两组患者疗程前后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后苦参素联合DMPS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Ⅳ-C)均显著减低(P<0.01),HLD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改善;而DMPS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苦参素联合驱铜治疗可使HLD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在短期内获得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驱铜治疗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NF-α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颖 王峰 金玺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po,q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0.2 g,po,ti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及ALT水平、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及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 Ag/HBe Ab转换率、HBe 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V-DNA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 Ag/HBe Ab转换率、HBe Ag阴转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gM、IgA、IgG含量,以及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HBV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提高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免疫应答水平、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控制肝内炎症发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苦参素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苦参素涂膜剂对裸鼠增生性瘢痕作用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爱丽 顾耀辉 +3 位作者 黄静 贾卿 陈波 徐顺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 ,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 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 ,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 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涂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 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涂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涂膜剂组的TGF-β1、Smad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涂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涂膜剂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YMDD变异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彤 林海雄 +2 位作者 马延怀 金远林 张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75-1779,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HBe 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及YMDD变异率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2015年11月以前)苦参素联合拉米...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HBe 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及YMDD变异率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2015年11月以前)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比单纯苦参素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RCT试验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章的偏倚进行评价。利用Rev Man 5.3软件对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分析。结果:一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与苦参素相比,HBe Ag阴转率:RR=2.00,95%Cl为[1.37,2.93](P=0.000 4),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疗效是苦参素组的2倍。HBe Ag血清转换率:RR=2.24,95%Cl为[1.56,3.21](P<0.000 1),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疗效是苦参素组的2.24倍。HBV DNA阴转率:RR=1.76,95%Cl为[1.24,2.50](P=0.002),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比苦参素干预增加了76%的HBV DNA阴转率。YMDD:RR=4,95%Cl为[0.46,34.54],无统计学意义(P=0.21),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组和苦参素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在改善HBe Ag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较好,且未使YMDD基序变异率增加,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三盲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苦参素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药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晓燕 杨诗杰 +5 位作者 吴进军 项岚 孙丽 王娜 蔡定彬 苏汝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和Meta分析。结果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0个联合治疗方案、1 921名患者纳入研究,苦参素联合...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和Meta分析。结果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0个联合治疗方案、1 921名患者纳入研究,苦参素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为3个月,6个月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RR1.71,1.83;95%可信区间CI(0.82,3.56),(0.92,3.65),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联合方案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就现有的研究来看,还不能得出中药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HBsAg转阴率优于单用α-干扰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中药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META分析
下载PDF
苦参素对溃疡性结肠黏膜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振东 苏娟 韩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溃疡性结肠黏膜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UC+苦参素组,UC+柳氮磺胺吡啶组,实验结束时,剖取病灶结肠,RT-PCR方法检测各实验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溃疡性结肠黏膜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UC+苦参素组,UC+柳氮磺胺吡啶组,实验结束时,剖取病灶结肠,RT-PCR方法检测各实验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素可显著抑制NF-κB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的表达(P<0.01)。结论苦参素可干预NF-κB mRNA在炎症性结肠黏膜细胞中的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 mRNA RT-PCR
下载PDF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体外溶出度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仙义 孙忠 +2 位作者 丛龙波 蔡培烈 袁海龙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方法。方法以pH1.2的水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用RP-HPLC法检测苦参素,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素在0.1332~4.26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方法。方法以pH1.2的水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用RP-HPLC法检测苦参素,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素在0.1332~4.26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RSD为1.15%,检测3批样品平均累计溶出度为92.3%~95.7%。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 苦参素 溶出度
下载PDF
苦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振东 苏娟 鄢林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方法 SPF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模型组、苦参素+UC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UC模型组,苦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以灌胃方式给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结肠组织细胞中IκB-α蛋白阳性细... 目的研究苦参素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方法 SPF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模型组、苦参素+UC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UC模型组,苦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以灌胃方式给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结肠组织细胞中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测定每组动物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8细胞因子表达,并对每只动物结肠病理切片做显微镜检查。结果苦参素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动物结肠粘膜细胞中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结肠细胞中TNF-α、IL-1β,IL-6和IL-8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也显著降低(P<0.05);苦参素具有极显著性(P<0.01)。从结肠组织显微镜检查图片上看,治疗组动物结肠细胞炎症、淋巴细胞浸润、粘膜损伤修复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苦参素通过干预IκB-α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B,NF-κB)活性,产生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溃疡性结肠炎 IκB-α蛋白 NF-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