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ischarge Capacity of Labyrinth Weirs with and without Nappe Breakers
1
作者 Omer Bilhan M. Emin Emiroglu Carol J. Miller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6年第7期207-221,共16页
Labyrinth weirs provide higher discharge capacity than conventional weirs, with the ability to pass large flows at comparatively low heads. Labyrinth weirs are primarily used as spillways for dams where the spillway w... Labyrinth weirs provide higher discharge capacity than conventional weirs, with the ability to pass large flows at comparatively low heads. Labyrinth weirs are primarily used as spillways for dams where the spillway width is restricted.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have considered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labyrinth weirs, particularly as dependent on the geometric features. The previous work has improved the design basis for such weirs. However, their design still requires experimentally derived and generalized performance curve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observe the behavior of the weir nappe to ensure the design provides hydraulic optimization and to account for pressure fluctuations, possible vibrations, resonance effect, noise and flow surg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discharge coefficients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for both circular labyrinth weirs and sharp crested trapezoidal labyrinth weirs of varying side wall angle (α). Additional studies were completed with nappe breakers include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on the labyrinth weirs. In general, the test data indicated that nappe breakers placed on the trapezoidal labyrinth weirs and circular labyrinth weirs reduced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by up to 4% of the un-amended we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r Discharge Coefficient Trapezoidal Circular labyrinth weir Nappe Breaker
下载PDF
三角迷宫式侧堰的水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珊珊 曹顶业 +1 位作者 沈桂莹 李国栋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迷宫式侧堰具有较大的泄流能力,广泛应用于流量控制、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为研究三角迷宫式侧堰的复杂水力特性、泄流规律及泄流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基于FLOW-3D软件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侧堰的15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侧堰水面... 迷宫式侧堰具有较大的泄流能力,广泛应用于流量控制、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为研究三角迷宫式侧堰的复杂水力特性、泄流规律及泄流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基于FLOW-3D软件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侧堰的15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侧堰水面流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同时,通过白金汉π定理推出影响迷宫式侧堰流量系数的无量纲参数,探究流量系数C_(d)与无量纲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人工智能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GP)算法拟合出流量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主渠道内水流为缓流,堰顶角θ较小时,二次流使得水面流态变化,流速在靠近侧堰时发生急剧变化,堰内产生回流.随着θ的增大,堰顶上方水舌从对称分布变为偏右侧下泄,堰内回流现象消失;C_d随上游弗劳德数Fr和溢流前沿与堰顶水深之比l/h_(1)的增加而减小,随堰高与堰上水头之比p/h_(1)的增加而增加,θ越大,C_(d)变化趋势越大;流量系数预测公式在测试阶段的决定系数R^(2)=0.913,均方根误差RMSE=0.045,流量系数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散点图拟合效果良好,数据点分布均匀且关于拟合线对称,表明GP模型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满足灌区量水精度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迷宫式侧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迷宫式侧堰 水力特性 遗传规划算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迷宫堰泄流能力及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新民 崔广涛 贾树宝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730,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迷宫堰的水力特性,并对影响其泄流能力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通过量纲分析法,给出了迷宫堰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与一些实际工程资料进行了验证.实际工程提供的资料与公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说明本文提供的迷宫...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迷宫堰的水力特性,并对影响其泄流能力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通过量纲分析法,给出了迷宫堰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与一些实际工程资料进行了验证.实际工程提供的资料与公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说明本文提供的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是可靠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迷宫堰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堰 泄流能力 水力特性 流量系数 量纲分析法 水库
下载PDF
梯形迷宫堰数值模拟及体型优化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丰丽 王正中 +2 位作者 王必华 石娇 王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
采用标准k—ε紊流双方程模型,引入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根据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对迷宫堰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可以计算出迷宫堰的泄流能力,解决迷宫堰的泄流问题。从最大限... 采用标准k—ε紊流双方程模型,引入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根据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对迷宫堰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可以计算出迷宫堰的泄流能力,解决迷宫堰的泄流问题。从最大限度抬高正常蓄水位、实现雨洪安全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确定迷宫堰的优化设计原则、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建立梯形迷宫堰模型,以石路水库为例结合UWRL流量计算法对该模型分析求解,并结合坝顶高程安全复核方法确定结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即能够最大化提高水库的蓄洪能力,还能保证大坝安全泄洪,满足安全高效利用雨洪资源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迷宫堰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泄流能力
下载PDF
迷宫堰泄流系数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雪林 李文果 +1 位作者 孙森林 邹仁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迷宫堰相较于直线堰,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它的泄流能力上。通过模型试验,在分析迷宫堰的泄流形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堰墙与来流夹角α、水头比H0/P、平面布置形式、水舌通气等几个因素对迷宫堰泄流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迷宫堰 泄流系数 水头比 分流墩
下载PDF
迷宫堰泄流能力及泄洪振动水弹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新民 崔广涛 贾树宝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6,共5页
迷宫堰是无闸门溢洪道控制堰中深受欢迎、很有特点的堰型 ,其泄流能力强 ,但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给出的流量系数公式可以很好地确定其泄流能力 ;通过水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合二为一”的水弹性模型 ,对迷宫堰的抗震... 迷宫堰是无闸门溢洪道控制堰中深受欢迎、很有特点的堰型 ,其泄流能力强 ,但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给出的流量系数公式可以很好地确定其泄流能力 ;通过水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合二为一”的水弹性模型 ,对迷宫堰的抗震性能和流激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令人满意 ,足以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迷宫堰 流量系数 流激振动 水弹性模型
下载PDF
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新型堰闸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文果 孙雪林 孙森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1期42-43,共2页
无论是水库中的溢流堰还是河道修建拦洪闸,都可采用迷宫堰这一新型结构。介绍了迷宫堰几何形状特征,运用量纲分析π定理方法,定性分析了泄流量函数关系式及影响流量系数的物理因素。在归纳了迷宫堰尚存在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问题的同时... 无论是水库中的溢流堰还是河道修建拦洪闸,都可采用迷宫堰这一新型结构。介绍了迷宫堰几何形状特征,运用量纲分析π定理方法,定性分析了泄流量函数关系式及影响流量系数的物理因素。在归纳了迷宫堰尚存在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问题的同时,预测了迷宫堰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堰 流量系数 薄壁堰 量纲分析
下载PDF
虹吸井和排水口泄流三维数值模拟及堰型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改玉 张根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采用k-ε湍流模型封闭Reynods方程及VOF法追踪自由水面,对南迪普火电厂虹吸井和排水口的排水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其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三维数学模型用于虹吸井和排水口泄流模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针对原设计方案虹... 采用k-ε湍流模型封闭Reynods方程及VOF法追踪自由水面,对南迪普火电厂虹吸井和排水口的排水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其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三维数学模型用于虹吸井和排水口泄流模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针对原设计方案虹吸井溢流堰泄流偏于一侧、流速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分析了迷宫堰取代原方案折型堰后的流态,经三维数值模拟验证,迷宫堰堰上过流量及堰后流速分布基本均匀对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虹吸井 排水口 k-ε模型 堰型优化 迷宫堰 南迪普火电厂
下载PDF
迷宫堰过流能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宗坤 张亚东 张钊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79-181,187,共4页
以鞍子河水库溢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利用 k~ε湍流模型和VOF法处理自由水面,对迷宫堰过流能力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的模型能够较精确的模拟迷宫堰的过流能力。计算发现,迷宫堰在堰上水... 以鞍子河水库溢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利用 k~ε湍流模型和VOF法处理自由水面,对迷宫堰过流能力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的模型能够较精确的模拟迷宫堰的过流能力。计算发现,迷宫堰在堰上水头较高的情况下,对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优化后,可以减小计算误差,为迷宫堰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堰 VOF方法 过流能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迷宫堰频率群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社荣 王海军 贾树宝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迷宫堰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发现迷宫堰整体模型中出现了频率群的现象。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 ,我们由迷宫堰单宫的频率值和单片堰墙模态相似推出整体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中频率群的每群个数 ,并且取频率群的均值作为...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迷宫堰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发现迷宫堰整体模型中出现了频率群的现象。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 ,我们由迷宫堰单宫的频率值和单片堰墙模态相似推出整体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中频率群的每群个数 ,并且取频率群的均值作为代表值。通过与水弹实验数据的对比 ,认为该代表值在结构的低阶频率区域是可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迷宫堰 频率群 水弹实验 模态
下载PDF
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洪梅 邱勇 +2 位作者 马希华 罗鹏 李稳坐 《人民珠江》 2017年第2期23-26,共4页
受制于现有迷宫堰流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针对山区峡谷形水库,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单宫角度的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并和相同布置形式的WES实用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W型迷宫堰的过流能力和过堰水流流态密切相关:迷宫堰过流能力增大仅限... 受制于现有迷宫堰流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针对山区峡谷形水库,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单宫角度的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并和相同布置形式的WES实用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W型迷宫堰的过流能力和过堰水流流态密切相关:迷宫堰过流能力增大仅限于水流流态从薄壁堰流过渡到实用堰流的小流量范围,当流量进一步增大时,水流流态过度到完全的实用堰流,但受过堰水流压力变化影响,其过流能力低于WES实用堰。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流能力 水流流态 试验研究 W型迷宫堰
下载PDF
迷宫堰在溢洪道(溢流坝)改造中的应用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苇 《西北水电》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结合雪卡水电站冲久水库工程溢洪道改造弧形迷宫堰方案模型试验,针对其大流量时中部宫室淹没出流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工程解决方案,同时总结了迷宫堰的几种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水力特性,试图对迷宫堰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展望。
关键词 弧形迷宫堰 P.K堰 溢洪道 水力特性 措施
下载PDF
迷宫堰技术在冲久水库溢洪道改造中的应用
13
作者 任苇 陆希 《西北水电》 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
雪卡水电站冲久水库工程溢洪道改造设计中,采用了迷宫堰这一较为新颖的技术方案,建成后汛期水位基本和原天然情况一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结合工程设计,分别介绍了曲线型迷宫堰和推荐采用的直线型迷宫堰的水力特点,以及推荐方... 雪卡水电站冲久水库工程溢洪道改造设计中,采用了迷宫堰这一较为新颖的技术方案,建成后汛期水位基本和原天然情况一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结合工程设计,分别介绍了曲线型迷宫堰和推荐采用的直线型迷宫堰的水力特点,以及推荐方案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堰 结构设计 新技术
下载PDF
迷宫堰流量系数的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甄 张志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迷宫堰与直线堰相比,在相同堰上水头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过流能力。从因次分析的角度阐述了迷宫堰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并在分析讨论了前人的几种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拟合出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方便。
关键词 迷宫堰 流量系数 因次分析 公式拟合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迷宫堰布置形式-P.K堰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运生 孙双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P.K堰顶部宽而底部窄,有效增加了堰的展长,增加了泄流能力,尤其适用于现有溢流坝的改造。模型试验表明。P.K堰的泄流能力远大于直线堰,B型P.K堰的泄流能力高于A型。
关键词 P.K堰 迷宫堰 泄流能力 改造工程
下载PDF
基于堰流基本公式的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拟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稳坐 邱勇 +2 位作者 尹韬 罗鹏 赵丽华 《人民珠江》 2017年第7期69-72,共4页
受制于山区峡谷地形条件,迷宫堰宫数选择有限。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一定堰高下的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随着堰顶水头的增加,迷宫堰过堰水流的流态逐渐从薄壁堰流向真空实用堰流过渡。与之对应,迷宫堰过流能力增长幅度小于WES实用堰。基... 受制于山区峡谷地形条件,迷宫堰宫数选择有限。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一定堰高下的W型迷宫堰过流能力。随着堰顶水头的增加,迷宫堰过堰水流的流态逐渐从薄壁堰流向真空实用堰流过渡。与之对应,迷宫堰过流能力增长幅度小于WES实用堰。基于堰流基本公式,对试验研究成果进行数学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尺放大,分析流量系数的变化,得到可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的W型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合分析 流量系数 堰流基本公式 W型迷宫堰
下载PDF
提高溢流堰溢流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仁浦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63,共3页
将溢流堰的轴线布置成拆线或曲线,称为锯齿堰或迷宫堰.它与传统的直线堰相比,其溢流能力可提高数倍,因而特别适用于地形受到限制的狭谷形地区无闸控制溢洪道,这种堰不仅泄水效率高,总造价也较低,因此,它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堰型。
关键词 锯齿堰 溢流能力 溢流堰 效率
下载PDF
迷宫堰的水力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仕筠 林剑青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共5页
叙述了迷宫堰的泄流特性、计算曲线及计算参数的控制范围。根据水工模型的试验成果 ,讨论了迷宫堰呈自由流时 ,所需的最小下游堰高值。
关键词 迷宫堰 展长比 临界能量 水头损失系数
下载PDF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溢流堰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19
作者 焦文娟 侍克斌 +1 位作者 张军 杨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116,共4页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是一种新型的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根据原有的与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关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数据可知,环内泥沙沉降与环内流速成反比;因溢流堰越长,平均流速越小,故溢流堰长是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利于沉沙的重要原因。为减小环...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是一种新型的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根据原有的与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关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数据可知,环内泥沙沉降与环内流速成反比;因溢流堰越长,平均流速越小,故溢流堰长是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利于沉沙的重要原因。为减小环内平均流速,增加溢流堰长度,对原有的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物理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将原有的光滑圆环溢流堰调整为迷宫堰,以增加溢流堰长度,减小环内水流流速,提高其沉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迷宫堰式溢流堰长是原堰长的1.48倍,流速减小,有利于环内泥沙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溢流堰长 迷宫堰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沉沙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杨真 侍克斌 +1 位作者 张军 李燕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3,共4页
通过对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并对比两种堰型的沉沙效果,得出其含沙量与沉沙的改善效果。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含沙量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与光滑薄壁堰基本相同,并以流量Q=4.09 L/s(对应原型流量3 m3/s)时... 通过对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并对比两种堰型的沉沙效果,得出其含沙量与沉沙的改善效果。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含沙量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与光滑薄壁堰基本相同,并以流量Q=4.09 L/s(对应原型流量3 m3/s)时中心出水环不加高状态为例进行沉沙分析,得出溢流堰边壁内侧的平均含沙量比光滑堰的减小了16.5%,沉沙中小于0.1 mm的细颗粒泥沙明显增多,其中值粒径减小14.09%,出口沉沙的中值粒径相应减小了11.19%,说明调整为迷宫堰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悬移质泥沙沉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沉沙效果 沉沙排沙池 迷宫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