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ctadherin促进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
1
作者 李劲松 张利 +4 位作者 段宝珍 谢小军 张玉清 江星 时会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lactadherin对树突状细胞(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s,lactadherin实验组在分离第1天或第5天加入培养液,成熟DCs与异体T淋巴混合培养... 目的:探讨lactadherin对树突状细胞(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s,lactadherin实验组在分离第1天或第5天加入培养液,成熟DCs与异体T淋巴混合培养,通过MTT及CFSE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Lactadherin能够显著提高成熟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在DCs与T细胞不同比例共培养中均是如此(P<0.01),第5天加入组中现象更加明显(P<0.01)。同时lactadherin作用的DCs可提高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尤以第0天加入组中γ-干扰素的分泌增高最为显著(P<0.05)。结论:Lactadherin能够增强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乳凝集素 T淋巴细胞 增殖
下载PDF
Lactadheri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ies of red blood cells in cyclosporine induced thrombosis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Yi-ning YU Hong-juan HOU Jin-xiao LU Cheng-fang ZHOU 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4期1674-1680,共7页
Background The side effects of cyclosporine therapy include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duced by cyclosporin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Cyclosporine bin... Background The side effects of cyclosporine therapy include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duced by cyclosporin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Cyclosporine binds to red blood cells (RBCs) with a high affinity in circulation and alters the membranes of RBCs.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such alterations in RBCs membranes play a role in cyclosporine-induced coagulopathy and this disorder may be rectified by lactadherin, a phosphatidylserine binding protein. Methods RBCs from healthy adults were 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yclosporine.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the RBC membrane was measured by the single stage recalcification time and confirmed by detection of tenase and thrombin assembly through enzymatic assays. Inhibition assays of coagul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lactadherin, annexin V or antitissue factor.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binding with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Iabeled lactadherin as well as FITC annexin V. Results RBCs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demonstrated increased procoagulant activity. Cyclosporine treatment markedly shortened the clotting time of RBCs ((305±10) seconds vs (366±15) seconds) and increased the generation of intrinsic factor Xase ((7.68±0.99) nmol/L vs (2.86±0.11) nmol/L) and thrombin ((15.83±1.37) nmol/L vs (4.88±0.13) nmol/L). Flow cytometry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indicated that cyclosporine treatment induced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phosphatidylserine on the RBC membrane. Lactadherin was more sensitive in detecting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of the RBC membrane than annexin V. The modulating effect of procoagulant activity was concomitant with and dependent on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Blocking of phosphatidylserine with lactadherin effectively inhibited over 90% of FXa generation and prothrombinase activity and prolonged coagulation time. Conclusions Procoagulant properties of RBCs membranes resulting from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yclosporine-induced thrombosis. Lactadherin can be used as a sensitive probe for phosphatidylserine detection. Its high affinity for phosphatidylserine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cyclosporine induced thrombogen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PORINE red blood cell procoagulant activity lactadherin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损伤修复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雷一慧 沈海青 +2 位作者 何雪梅 陈家慧 何振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7-972,977,共7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MFG-E8)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损伤修复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建立NEC模型,将1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母乳组、NEC模型组和NEC联合重组人MFG-E8(rh MFG-...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MFG-E8)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损伤修复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建立NEC模型,将1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母乳组、NEC模型组和NEC联合重组人MFG-E8(rh MFG-E8)组(N+M组),每组10只。N+M组在NEC模型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100μg rh MFG-E8,喂养96 h后处死新生大鼠并观察肠道外观形态,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回盲部TLR4的表达。结果 rhMFG-E8可改善NEC肠道外观形态和显著降低NEC的发生率以及病理学评分(P<0.05);N+M组肠道TLR4的表达显著低于NEC模型组(P<0.05);N+M组肠道超微结构中未见典型凋亡细胞。结论予以rhMFG-E8可明显降低TLR4的表达,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大鼠模型NEC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乳凝集素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乳凝集素、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方元 李艳 戴雯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76-1779,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血清乳凝集素(lactadher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等指标,探讨其与CHD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356例患者,根据造影... 目的检测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血清乳凝集素(lactadher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等指标,探讨其与CHD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356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HD组(n=222)和冠脉造影阴性组(对照组,n=134)。其中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又分为单支病变组(n=25)、双支病变组(n=54)和多支病变组(n=143)。同时以Gensini评分计算CHD患者病变程度。检测各组受检者的乳凝集素、hs-CRP和血脂等指标,分析各指标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的乳凝集素水平为(136.22±8.43)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7.90±130.02)ng/m L,而CHD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6.81±0.73)mg/d 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0.29)mg/d 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患者的乳凝集素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172.95±10.28)ng/m L和(0.96±0.02)mmol/L,多支病变组患者的乳凝集素和HDL-C水平分别为(123.64±6.65)ng/m L和(0.99±0.02)mmol/L,两组均显著低于单支组患者的(221.23±12.15)ng/m L和(1.08±0.03)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7.22±0.78)mg/d L,显著高于单支组的(4.04±0.53)mg/d L和双支组的(4.11±0.47)mg/d 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病变组患者的乳凝集素水平为(123.64±6.65)ng/m L,显著低于双支组的(172.95±10.28)ng/m 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乳凝集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hs-CRP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99、-0.313,P均<0.01),hs-CRP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1)。结论乳凝集素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与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乳凝集素越低、hs-CRP越高,则CHD的病变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乳凝集素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乳凝集素调节EEI-10细胞IL-2,IL-4及IFN-γ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振娟 裴新红 +2 位作者 朱建幸 杨凌云 吴圣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调节肠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分泌表达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MCF-7乳腺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PCR方法得到目的基因(乳凝集素)片段,利用酶切,连接等技术,将目的基因构建至PET28载体内,转化入DH5...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调节肠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分泌表达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MCF-7乳腺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PCR方法得到目的基因(乳凝集素)片段,利用酶切,连接等技术,将目的基因构建至PET28载体内,转化入DH5a细胞后,鉴定阳性质粒;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质粒转化入表达细胞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乳凝集素,应用特异性镍鏊合的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化的目的蛋白.利用H3-Tdr法明确乳凝集素剂量与人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株EEI-10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给予适当剂量乳凝集素作用于EEI-10细胞后,利用ELISA方法检测EEI-10分泌IL-2,IL-4及IFN-γ浓度,应用RT-PCR方法检测IL-2,IL-4及IFN-γmRNA表达.结果:酶切阳性的质粒经测序证实与基因文库一致.所得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特异性抗体鉴定,明确为目的蛋白乳凝集素.利用H3-Tdr法检测乳凝集素剂量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乳凝集素作用剂量为250mg/L时淋巴细胞增殖显著.给予乳凝集素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中IL-2(P=0.0394)和IFN-γ(P=0.0082)的含量高于未处理细胞组,而IL-4没有显著的增高;同时处理后IL-2mRNA表达量升高,IL-4mRNA表达量无显著性改变,IFN-γ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并高于PHA刺激组.结论:乳凝集素具有上调EEI-10细胞分泌和表达IL-2和IFN-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EEI-10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乳凝集素、唾液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乔荔 彭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凝集素(MFG-E8)、唾液酸(S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心内科收住的166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另110例诊断为CH... 目的探讨血清乳凝集素(MFG-E8)、唾液酸(S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心内科收住的166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另110例诊断为CHD的患者作为CHD组.CHD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MFG-E8水平,使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S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Gensini评分表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各检测指标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患者血清MFG-E8水平明显降低,S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AMI亚组MFG-E8显著低于StA和UA亚组,AMI亚组SA显著高于StA和UA亚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FG-E8水平与TG、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SA水平与TG、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MFG-E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MFG-E8、SA与CHD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MFG-E8、SA水平可能有助于CHD的临床诊断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乳凝集素 唾液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杨凌云 何振娟 +3 位作者 朱建幸 魏晓锋 陈同辛 吴圣楣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2、3、4和5w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1)GL组3w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GB组3w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GL组5w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2)5w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GB组较GL组好;GL组回肠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肠粘膜 肠CD4^+ CD8^+ CD25^+
下载PDF
乳凝集素对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陶芳芳 董华腾 何振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3-866,871,共5页
目的研究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以及对成熟树突状细胞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能力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成熟组应用)诱导分化为树... 目的研究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以及对成熟树突状细胞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能力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成熟组应用)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阳性对照组分别在第0天或第5天起加入lactadherin,各组均培养至第7天时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未成熟DC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MTT法检测各组成熟DC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同时加入lactadherin诱导培养时,未成熟DC对抗原(FITC-DEXTRAN)的吞噬功能增强,在培养第0天时即加入lactadherin组培养完成后吞噬功能增强更为明显;成熟组DC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较无lactadherin组明显增强(P<0.001),且以第5天加入组培养完成时刺激增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lactadherin能够增强DC细胞的免疫功能,包括未成熟时的抗原吞噬摄取和成熟时刺激T细胞增殖,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 增殖
下载PDF
膜连蛋白V和乳凝集素与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的关系
9
作者 李俭强 李为民 李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469-473,共5页
易损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干预易损斑块是防治的关键。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常发生于易损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因此,通过膜连蛋白V或乳凝集素与凋亡细胞膜表面外翻的磷酯... 易损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干预易损斑块是防治的关键。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常发生于易损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因此,通过膜连蛋白V或乳凝集素与凋亡细胞膜表面外翻的磷酯酰丝氨酸特异性结合,可用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细胞凋亡 膜连蛋白V 乳凝集素
下载PDF
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通路调节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灿 沈珏 +2 位作者 施君 雷一慧 何振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分泌白介素(IL)-12和IL-10的影响。方法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10 ng/mL),同时按照不同组合...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分泌白介素(IL)-12和IL-10的影响。方法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10 ng/mL),同时按照不同组合加入乳凝集素(10μg/mL)和信号通路阻滞剂,诱导分化为iDCs。分组如下:①对照组;②乳凝集素组;③ERK通路阻滞组;④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⑤p38MAPK通路阻滞组;⑥p38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⑦JNK通路阻滞组;⑧JN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JNK、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iDCs分泌IL-12和IL-1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凝集素组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IL-12/IL-10比值显著升高(P<0.05)。ERK通路阻滞组和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ERK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p38 MAPK通路阻滞组和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结论乳凝集素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的活化及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化调节iDCs分泌IL-10和IL-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ERK p38 MAPK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IL-12 IL-10
下载PDF
乳凝集素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焦莉莉 谈敏 张世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乳凝集素,英文名lactadherin,又称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是乳汁脂肪小球表面具有免疫源性的亲脂性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乳小管顶端的分泌细胞,也存在于巨噬细胞、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胰腺... 乳凝集素,英文名lactadherin,又称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是乳汁脂肪小球表面具有免疫源性的亲脂性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乳小管顶端的分泌细胞,也存在于巨噬细胞、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胰腺细胞等。对于乳凝集素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免疫调节、凝血和血栓形成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目前乳凝集素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lactadherin MFG—E8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黏素及膜连蛋白Ⅴ检测心血管疾病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东 毕亚艳 黄永麟 《医学综述》 2013年第3期398-400,共3页
许多心血管疾病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预凋亡细胞上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外侧。乳黏素比膜连蛋白Ⅴ可更早地识别预凋亡细胞上暴露的PS,因其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优点,已发展成一项新的PS检测技术,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许多心血管疾病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预凋亡细胞上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外侧。乳黏素比膜连蛋白Ⅴ可更早地识别预凋亡细胞上暴露的PS,因其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优点,已发展成一项新的PS检测技术,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可能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从乳黏素和膜联蛋白Ⅴ的生物学特性及心血管疾病检测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乳黏素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细胞凋亡 磷脂酰丝氨酸 乳黏素 膜连蛋白Ⅴ
下载PDF
血浆胎盘源性细胞外囊泡异常增高预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
13
作者 陈媛媛 门剑龙 韩姹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69,共9页
目的:评价血浆中胎盘源性细胞外囊泡(pcEV)及其清除蛋白乳凝集素(Lactadherin)预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产检并分娩妊娠27~37周诊断为sPE的患者60... 目的:评价血浆中胎盘源性细胞外囊泡(pcEV)及其清除蛋白乳凝集素(Lactadherin)预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产检并分娩妊娠27~37周诊断为sPE的患者60例,年龄32(29,36)岁,根据发生终点事件(胎儿窘迫和/或胎儿生长受限)情况,将sPE患者进一步分为事件组34例,无事件组26例。同孕周健康孕妇33例为孕妇对照组,年龄31(29,36)岁。非孕期健康女性25例为健康对照组,年龄26(25,38)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胎盘碱性磷酸酶抗体阳性者为pcEV,同时膜表面表达磷脂酰丝氨酸者,即膜联蛋白V(AV)阳性为AV+pcEV。ELISA法检测Lactadherin水平。用Logistic回归做多元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EV和Lactadherin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结果:sPE组血浆AV+pcEV水平为8260(4991,16751)个/μl,高于健康孕妇组的1088(784,1871)个/μl和健康对照组的206(116,256)个/μl(H=94.490,P<0.05)。事件组sPE患者血浆AV+pcEV水平为11225(7496,20599)个/μl,高于无事件组的5199(2914,8347)个/μl(U=178,P<0.05)。sPE组血浆Lactadherin为2635(1876,3137)pg/ml,高于健康孕妇组的1597(1287,1818)pg/ml和健康对照组的1123(749,1405)pg/ml(H=54.307,P<0.05)。ROC曲线显示,AV+pcEV预测sPE患者77 d内发生胎儿窘迫和/或胎儿生长受限事件的临界值为6524个/μl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95%CI 0.680~0.917)。Lactadherin预测的临界值为2336.5 pg/ml时,AUC为0.702(95%CI 0.564~0.8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E患者AV+pcEV水平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OR=9.288,95%CI 1.993~43.293)以及患者是否需要联合用药降压治疗(OR=18.690,95%CI 1.919~182.077)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AV+pcEV水平高于临界值的sPE患者在77 d内的发生胎儿窘迫和/或胎儿生长受限事件的累积概率增高(Log-rankχ^(2)=21.430,P<0.05)。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AV+pcEV水平可独立识别胎儿窘迫和/或胎儿生长受限事件(HR=7.983,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cEV水平变化与PE病情发展相关,高浓度pcEV提示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增加,可作为预警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胎盘源性细胞外囊泡 乳凝集素 流式细胞技术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人轮状病毒腹泻乳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
14
作者 孙丽 张诗海 胡芳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 探讨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新生乳鼠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选取120只7日龄昆明小鼠乳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讨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新生乳鼠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选取120只7日龄昆明小鼠乳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只,A、B、C三组均采用灌胃病毒方式造模,其中A组造模后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在造模前连续7 d喂服乳凝集素,C组在造模后连续7 d喂服乳凝集素,对照组灌胃不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观察各组乳鼠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表现(腹泻、体重)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乳鼠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含量;HRV感染7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乳鼠小肠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新生乳鼠各时间点均未非发生腹泻,A、B、C 3组乳鼠在HRV攻击1 d后出现腹泻症状,B、C组腹泻程度在HRV攻击后2~4 d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粪便中HRV抗原含量在HRV攻击后1~5 d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各时间点腹泻程度和HRV抗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乳鼠感染前、感染后1 d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在HRV攻击后3、5、7 d体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在HRV攻击后各时间点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乳鼠在HRV攻击7 d后小肠组织ICAM-1表达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ICAM-1表达细胞数及灰度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对新生乳鼠人轮状病毒感染具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腹泻症状、降低HRV病毒载量,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肠组织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 人轮状病毒 腹泻 白细胞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对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大鼠肠道分泌IL-2、IL-4及INF-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花梅 高娟 +4 位作者 盛慧英 周一珺 陈同辛 朱建幸 何振娟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SD大鼠肠道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的变化及乳凝集素(laetadherin)对其的影响。方法10日龄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轮状病毒感染组(V组)和轮状病毒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SD大鼠肠道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的变化及乳凝集素(laetadherin)对其的影响。方法10日龄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轮状病毒感染组(V组)和轮状病毒感染+laetadhefin组(VL组)三组,每组15只。N组予以人工喂养;V组在人工喂养的第1天同时给予轮状病毒喂养;VL组人工喂养的第1天给予轮状病毒喂养,出现腹泻症状后给予每天0.25mg lactadhefin喂养,直到腹泻停止。分别于给病毒前(T1)、腹泻最严重时(T2)及腹泻结束后(T3)各时间点取肠内容物上清,测定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浓度。结果三组大鼠小肠内IL-2、IL4和IFN-γ浓度在T1时间点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在T2时间点,V组和VL组IL-2、INF-γ浓度分别为(97.97±7.99)、(25.00±8.32)pg/ml和(70.00±8.27)、(20.53±2.10)pg/ml,均低于N组[(348.84±45.44)、(33.95±5.76)pg/ml](P均〈0.05);而在T3时间点,IL组IL-2、INF-γ浓度明显高于V组[(369.83±36.83)、(42.59±7.54)pg/ml与(293.59±45.64)、(31.35±3.63)pg/ml,P〈0.05],VL组与N组浓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Lactadhefin在轮状病毒感染大鼠能提高IL-2和IFN-γ浓度,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adherin 细胞因子 轮状病毒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和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史家岚 李金梅 +11 位作者 侯金晓 曹峰林 刘述川 周晋 高春艳 王晶 谭小燕 李甲楠 刘明 刘岩 马瑞爽 杨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例初发APL患者的APL细胞,以12份...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例初发APL患者的APL细胞,以12份健康志愿者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用1μmol/LATO、DNR分别处理APL细胞24h,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PL细胞的Ps暴露,通过凝血时间和凝血因子生成实验测定相关的凝血活性。乳黏素作为检测APL细胞PS暴露的探针和凝血抑制剂。结果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比较,ATO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减少;而DNR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明显增加。ATO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长[(220±41)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少(均P〈0.05);而DNR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短[(80-1-20)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多(均P〈0.05)。加入乳黏素后,DNR处理组APL细胞的促凝活性降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Xa及凝血酶生成均减少(均P〈0.05)]。结论APL细胞的PS暴露量与其促凝活性呈正相关。ATO通过减少APL细胞表面的PS暴露而减弱其促凝活性,DNR通过增加APL细胞表面PS暴露而增强其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砷剂 柔红霉素 磷脂酰丝氨酸类 乳黏素
原文传递
Increased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red blood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cisplatin 被引量:1
17
作者 LV Cheng-fang YU Hong-juan HOU Jin-xiao ZHOU 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1775-1780,共6页
Background Cisplatin based chemotherapy is a well 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and thrombosi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by which cisplatin promote thrombosi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Metho... Background Cisplatin based chemotherapy is a well 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and thrombosi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by which cisplatin promote thrombosi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Methods Red blood cells (RBCs) were separ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n=10) and healthy adults (n=6) and treated with cisplatin. Coagulation time of RBCs was assessed by one step recalcification time and the productions of thrombi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 Xa were measured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lactadherin. Exposed phosphatidylserine was stained with lactadherin and observ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Neither fresh RBCs nor RBCs treated without cisplatin had potent procoagulant activity. Cisplatin treatment increased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RBCs in a cell number-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Exposed phosphatidylserine was stained with lactadherin and after cisplatin treatment, strong fluorescence was reveal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Lactadherin bound RBCs from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creased from (1.9+0.5)% on control RBCs to (68.0±3.5)% on RBCs treated with 10umol/L cisplatin for 24 hours. Conclusions Cisplatin treatment increases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RBCs, which have 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exposure of phosphatidylserine. The increased procoagulant activity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thrombophilia during cisplatin based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oagulant activity red blood cell PHOSPHATIDYLSERINE CISPLATIN lactadherin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及依托泊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迎媚 刘秀华 +4 位作者 史家岚 吕成芳 于洪娟 侯金晓 曹峰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416-419,480,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促凝血活性中的作用及不同药物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新采集APL细胞组、APL细胞单纯培养组、APL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组及APL细胞依托泊苷(VP16)处...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促凝血活性中的作用及不同药物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新采集APL细胞组、APL细胞单纯培养组、APL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组及APL细胞依托泊苷(VP16)处理组。提取10名初发APL患者的骨髓APL细胞进行实验,提取1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凝血实验的正常对照。分别用1μmol·L-1ATRA和1μmol·L-1VP16处理APL细胞24 h,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PS暴露情况。利用凝血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总的促凝活性及细胞表面磷脂的促凝血活性。利用PS特异结合蛋白乳粘素对各组细胞进行凝血抑制实验。结果:新采集的APL细胞存在一定量的PS外翻,并且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存在更高的促凝血活性(P<0.05),ATRA对APL细胞的PS外翻及促凝活性有抑制作用(P<0.05),VP16则对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01)。乳粘素可以拮抗APL细胞至少70%的促FXa和FIIa生成活性。结论:PS暴露在APL细胞促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化治疗药物ATRA和化疗药物VP16分别通过减少和增加APL细胞表面PS的暴露来减轻和加重凝血紊乱。乳粘素通过与PS特异结合可以有效地阻断暴露的PS的促凝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PL凝血紊乱的抗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磷脂酰丝氨酸 乳粘素 全反式维甲酸 依托泊苷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
19
作者 施君 周一珺 +4 位作者 徐瑞 李灿 何振娟 张拥军 段招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0期66-71,共6页
目的研究使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SD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RV)腹泻的病情及肠道分泌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影响,探讨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感染RV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0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人工喂养至10日龄... 目的研究使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SD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RV)腹泻的病情及肠道分泌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影响,探讨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感染RV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0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人工喂养至10日龄。给10日龄的新生大鼠喂服RV培养液作为RV感染组,RV感染前和后喂服0.25mg/只的乳凝集素作为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喂服同剂量不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于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临床症状及腹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内容物上清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新生大鼠未出现腹泻,其余三组在感染病毒后1d相继出现腹泻,病毒感染组大鼠在感染病毒后第3天腹泻最严重,感染后第7天腹泻症状结束。乳凝集素治疗组和乳凝集素预防组大鼠腹泻程度轻于病毒感染组,病程较病毒感染组缩短。病毒感染组新生大鼠体重在感染后第3天起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而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病毒感染组肠道IL-6、TNF-α浓度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之后呈降低趋势。病毒感染组IFN-γ浓度在感染后第5天达高峰。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的IL-6、TNF-α浓度水平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P<0.05),且IFN-γ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结论乳凝集素能够改善RV感染新生大鼠腹泻严重程度、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肠道内IL-6、TNF-α浓度及提高IFN-γ的浓度,提示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RV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细胞因子类 动物 新生 乳凝集素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的功能研究
20
作者 董华腾(综述) 何振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15-517,共3页
乳凝集素是一种黏附在乳汁脂肪球膜表面的镶嵌型外周蛋白,在机体其他体液中也有表达,存在于多物种内,发挥多种功能:增进凋亡淋巴细胞及其他凋亡细胞的吞噬清除,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增加树突状细胞外泌小体功能,促进乳腺分支的形态... 乳凝集素是一种黏附在乳汁脂肪球膜表面的镶嵌型外周蛋白,在机体其他体液中也有表达,存在于多物种内,发挥多种功能:增进凋亡淋巴细胞及其他凋亡细胞的吞噬清除,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增加树突状细胞外泌小体功能,促进乳腺分支的形态发生,促血管形成,调节精子与卵细胞外围的黏附等。该文主要综述乳凝集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吞噬 肠黏膜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