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minant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Profile from Three Fermented Milk Products from Northern Namibia
1
作者 L. N. Heita A. Cheikhyoussef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4年第9期8-13,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file of the dominant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three traditional fermented milk products namely: Omashikwa, Mabisi and Mashini Ghamushikw...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file of the dominant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three traditional fermented milk products namely: Omashikwa, Mabisi and Mashini Ghamushikwa from the north-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parts of Namibia.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se products fluctuate from one region to another depending on the local indigenous microflora. Omashikwa and Mashini Ghamushikwa fermentation processes involves the addition of Boscia albitrunca root (Omunkuzi) and butter churning. The root contributes to the flavor of the product, increasing the milk fermentation rate and churning. Mabisi is produced by letting the milk to ferment naturally until the water is separated from the whey. The water is then decanted, and the whey is shaken until it is smooth without removal of fat. A total of 180 isolat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phenotypical characterization. Cell free supernatants (CFS) of the 180 LAB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selected food borne pathogens;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 Bacillus cereus ATTC 10,876, Candida famata and Geotrichum klebahnii using the well diffusion assay. Twenty LAB isolates having the highest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selected for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using API 50 kit and these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Lactobacillus plantarum (53%),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29%),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6%),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sp. paracasei (6%) and Lactococcus lactic ssp. lactis (6%).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howed the high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all the indicator strain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LAB diversity of unstudied Namibian fermented milk products and reports a potential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tective starter cultures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shelf life extension of dairy products in Nami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mibia traditional fermented MILK lactic acid bacteria Omashikwa Mabisi Mashini ghamushikwa
下载PDF
Health-promoting microbes in traditional Vietnamese fermented foods:A review 被引量:1
2
作者 Nguyen La Anh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15年第4期147-161,共15页
Vietnam has a long history of numerous traditional fermented products that contain a range of microorganisms with favorable technological,preservative,and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for food processing as well as other f... Vietnam has a long history of numerous traditional fermented products that contain a range of microorganisms with favorable technological,preservative,and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for food processing as well as other functional properties.This review emphasizes the most common traditional Vietnamese fermented foods and their beneficial indigenous bacteria having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s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MICROFLORA Probiotic Health effect
下载PDF
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调研及其发酵微生物种质资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扩军 妥彦峰 +7 位作者 徐敏 罗晓红 吴林英 尤宏 寇晓萌 牟光庆 郑志强 李新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为挖掘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对不同地区传统发酵乳的制作方式及其发酵微生物进行了调研。采集了全疆12个地州及乌鲁木齐周边共45个县165个乡村483份家庭作坊生产的传统发酵乳制品,并对其进行了发酵微生物筛选。从采集的... 为挖掘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对不同地区传统发酵乳的制作方式及其发酵微生物进行了调研。采集了全疆12个地州及乌鲁木齐周边共45个县165个乡村483份家庭作坊生产的传统发酵乳制品,并对其进行了发酵微生物筛选。从采集的不涉及任何商品发酵剂的新疆传统发酵乳中,共筛选出497株乳酸菌和364株酵母菌,并首次发现了假肠膜明串珠菌、汉逊德巴利酵母和巴氏醋杆菌等菌。此研究成果可为开发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优质菌种资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乳制品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乳酸菌 酵母菌 筛选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固体发酵对复方中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楠楠 谢全喜 +3 位作者 王俊贤 王倩 王梅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15、BLCC2-0126和BLCC2-0410固体发酵复方中药(黄芪、甘草和益母草等),测定发酵过程中复方中药的pH、微生物数量及总酸、有机酸、粗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评价其对复方中药...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15、BLCC2-0126和BLCC2-0410固体发酵复方中药(黄芪、甘草和益母草等),测定发酵过程中复方中药的pH、微生物数量及总酸、有机酸、粗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评价其对复方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可降低复方中药的pH值,提高乳杆菌活菌数,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霉菌的生长,并提高总酸、乳酸、苹果酸、粗多糖、阿魏酸及甘草次酸的含量。其中,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发酵效果最好,发酵72 h时,复方中药的pH为4.32;乳杆菌活菌数为4.53×10^(9)CFU/g,大肠杆菌及霉菌未检出;总酸、乳酸、苹果酸、粗多糖、阿魏酸和甘草次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27.82 g/kg、19.25 g/kg、4.06 g/kg、5.83%、42.00 mg/kg和517.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复方中药 固体发酵 乳酸 阿魏酸 甘草次酸
下载PDF
传统酸菜发酵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吕伟民 李娜 +1 位作者 刘文丽 范洪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39-46,共8页
酸菜是以大白菜、卷心菜为主要原料,主要通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发酵食品,由乳酸菌发酵的酸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积极的健康效果;乳酸菌也产生香气成分、细菌素和胞外多糖,这些成分有助于酸菜的质地、味道和保质期的提高;乳酸菌菌群结构交... 酸菜是以大白菜、卷心菜为主要原料,主要通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发酵食品,由乳酸菌发酵的酸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积极的健康效果;乳酸菌也产生香气成分、细菌素和胞外多糖,这些成分有助于酸菜的质地、味道和保质期的提高;乳酸菌菌群结构交替变化,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对酸菜品质、风味及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酸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因此食用酸菜有良好的益处;乳酸菌可以减少和降解酸菜中生物胺、亚硝酸盐和真菌毒素,从而降低了许多健康风险发生。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和国外酸菜乳酸菌的生化作用、多样性和益生性,乳酸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和风味,食用酸菜对健康的益处和酸菜存在的潜在风险,以期为传统发酵酸菜品质提升和筛选潜在益生菌菌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乳酸菌发酵 代谢产物 风味
下载PDF
传统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萨拉米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淳玉 徐宝才 +1 位作者 杨柳 孙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并研究其在萨拉米发酵过程中的适应性。通过不同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筛选出两株不产黏性和色素、不产H2O_(2)和H2S、发酵葡萄糖不产气、无...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并研究其在萨拉米发酵过程中的适应性。通过不同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筛选出两株不产黏性和色素、不产H2O_(2)和H2S、发酵葡萄糖不产气、无氨基酸脱羧酶和溶血性、不分解精氨酸产氨、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YR07和L.48。通过糖发酵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种YR07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48为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YR07和L.48对质量分数6.0%NaCl、150 mg/kg NaNO_(2)及pH值4.0的耐受性良好,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致腐菌,对红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无耐药性。两株菌分别应用于萨拉米发酵阶段,接菌组香肠pH值在24h内可快速降至4.71和4.82,杂菌生长受到抑制,产品质地、感官风味得到提升。综上,YR07和L.48符合发酵剂特性,生产适应性强、安全性高,可用于肉制品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肉制品 乳酸菌 萨拉米 植物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来源乳酸菌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惠文彦 史颖甜 +3 位作者 高敏 周丽凡 程吕麦 郑茹月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8,14,共4页
本研究以山西地区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7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将发酵性能优良菌株同酸奶基础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通过测定酸乳滴定酸度、pH、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可用于酸奶... 本研究以山西地区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7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将发酵性能优良菌株同酸奶基础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通过测定酸乳滴定酸度、pH、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可用于酸奶发酵的潜在菌株。在对70株乳酸菌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中发现,菌株M6-2、M8-2、M10-1、M10-2在脱脂乳中培养24 h后,发酵特性较好,酸度分别可达到72.30±2.76°T、60.57±5.53°T、68.39±8.29°T、121.15±11.05°T;pH可达到5.16±0.02、5.19±0.02、4.78±0.01、4.03±0.06,且凝乳状态较好。在进一步通过与基础发酵剂复合发酵脱脂乳中发现,四株菌分别与基础发酵剂发酵酸奶中,M10-2的感官评价得分较高,总分为85.45。滴定酸度和pH分别为90.12±10.16°T、4.37±0.01。硬度、凝胶强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等质构特性分别为21.77±2.35 gf、38.62±3.86 gf、0.63±0.05、0.36±0.01、7.88±0.32 gf。经综合评定,菌株M10-2较适用于酸乳发酵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发酵特性 发酵剂
下载PDF
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8
作者 张甜 丁真真 +2 位作者 刘艳全 徐明宜 王继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为指示菌,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结合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对其发酵上清液的稳定性及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为指示菌,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结合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对其发酵上清液的稳定性及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得到4株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编号为Y1、Y4、Y14、Y15。4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均能抑制3种指示菌的生长,其中,菌株Y1抑菌活性较好,对3种指示菌的抑菌圈直径均>13 mm,其发酵上清液在60℃、100℃处理后的抑菌活力>69%;菌株Y1、Y14、Y15发酵上清液经酸碱处理后再调回后抑菌活力仍>67%。4株菌株的生长曲线与产酸特性和抑菌活性存在生长偶联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抑菌圈直径趋于稳定,可在发酵12~18 h时终止发酵。4株菌株均在pH 5.0~7.0时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均为6.0,其中菌株Y15耐酸性及耐渗透性较好,菌株Y1耐碱性较好。经鉴定,菌株Y1和Y4均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菌株Y14和Y15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抑菌活性 分离 筛选 生长特性 鉴定
下载PDF
乳酸菌对固态发酵食醋品质提升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珍岑 杨宗朋 +1 位作者 赵艳军 李海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1期217-224,共8页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通常以自然多菌种作为发酵剂,通过复合菌种发酵赋予其丰富浓郁的香气和柔和饱满的口感。在复合菌群系共同发酵的过程中,乳酸菌群系主要参与了风味及功能活性物质的形成。因此,该文围绕乳酸菌的发酵特点及其产物的转化机...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通常以自然多菌种作为发酵剂,通过复合菌种发酵赋予其丰富浓郁的香气和柔和饱满的口感。在复合菌群系共同发酵的过程中,乳酸菌群系主要参与了风味及功能活性物质的形成。因此,该文围绕乳酸菌的发酵特点及其产物的转化机制,对传统固态发酵食醋活性成分提升的潜在机理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异味形成的可能机制和防控措施,以期为食醋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 发酵特点 活性物质 异味形成
下载PDF
富集钙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怡红 高博 +1 位作者 蒋士龙 张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新疆发酵酸奶中分离乳酸菌菌株,通过钙富集量、耐受性与黏附能力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富集钙菌株,通过抗生素敏感性、溶血活性与硝基还原酶产生能力测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新疆发酵酸奶中分离乳酸菌菌株,通过钙富集量、耐受性与黏附能力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富集钙菌株,通过抗生素敏感性、溶血活性与硝基还原酶产生能力测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0株乳酸菌,均具有钙富集能力,其中菌株M5、M18、M24的钙富集能力较好,分别为41.90 mg/g、49.37 mg/g、52.60 mg/g,且对酸和胆盐具有耐受性;菌株M24在氯仿中疏水性高(44.12%),菌株M18在二甲苯中疏水性高(37.14%),菌株M5、M24的自凝聚能力均>80%;3株菌株经人工胃肠液消化,活菌数均>6×10^(7)CFU/mL;3株菌株对氯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敏感,溶血试验阴性且不产生硝基还原酶,为安全菌株。经鉴定,菌株M5、M18、M24分别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传统发酵酸奶 乳酸菌 分离 富集钙 筛选 安全性 鉴定
下载PDF
中药养胃粉发酵饲料对脂多糖应激黄羽肉鸡免疫功能、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艳华 赵桂玲 +1 位作者 冯杰 牛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31-364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养胃粉发酵饲料(FST)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免疫功能、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FST0组(基础饲粮)、FST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FST)和FST2000组(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养胃粉发酵饲料(FST)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免疫功能、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FST0组(基础饲粮)、FST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FST)和FST2000组(基础饲粮+2 000 mg/kg FST),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统计不同阶段(1~35日龄、36~70日龄和1~70日龄)的生长性能。70日龄时从FST0组和FST1000组的每个重复中选择8只肉鸡,分别记为LPS组和LPS+FST组,在71、73、75日龄腹腔注射1 000μg/kg BW LPS;FST0组剩余肉鸡(每个重复7只)记为CON组,在71、73、75日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75日龄LPS应激处理3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1 000 mg/kg FST可以显著降低36~70日龄和1~70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提示1 000 mg/kg是FST在肉鸡饲粮中的最佳添加剂量。2)与CON组相比,LPS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Y(IgY)含量显著降低(P <0.05);与LPS组相比,LPS+FST组肉鸡血清IL-1β、IL-2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0和IgA、IgM、IgY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LPS组盲肠内容物中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FST组盲肠内容物中上述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盲肠微生物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LPS+FST组与CON组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更相似。与CON组相比,LPS组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_bacterium_g_Prevotellaceae_UCG-001)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PS+FST组互养菌门(Synergis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未分类的毛螺菌科(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1 000 mg/kg FST能增强LPS应激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提高盲肠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养胃粉发酵饲料 黄羽肉鸡 免疫功能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牡兰 锡林高娃 +4 位作者 吴金花 布日额 邢家辉 王赞嘉 石竞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对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并鉴定。以蒙古族传统发酵乳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细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离乳酸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乳酸菌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进化树构... 对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并鉴定。以蒙古族传统发酵乳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细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离乳酸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乳酸菌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对其种属进行分析鉴定。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9株乳酸菌共鉴定为2个属,6个种。2个属分别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球菌属(Entercoccus),6个种分别为短乳杆菌(Levilaccillus brevis,4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8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9株)、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3株)、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1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4株)。该研究采集的发酵乳样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代表着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优势性乳酸菌菌种,为优良发酵剂的研发奠定了微生物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乳 乳酸菌 分离鉴定 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酵母发酵米浆制作米发糕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慧 范洪臣 +2 位作者 茜琳 陈凤莲 张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8-73,共6页
该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以乳酸菌预先发酵大米为原料,以水、糖、酵母粉的添加量,酵母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为单因素变量,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酵母菌发酵米浆制作米发糕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最佳制作工艺为乳酸菌预先发酵的湿米500 g、水270... 该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以乳酸菌预先发酵大米为原料,以水、糖、酵母粉的添加量,酵母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为单因素变量,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酵母菌发酵米浆制作米发糕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最佳制作工艺为乳酸菌预先发酵的湿米500 g、水270 mL、绵白糖49.0 g、酵母粉2.0 g、酵母发酵时间2.0 h、酵母发酵温度35℃,在该配方下制作出的米发糕感官评分为87.13,米发糕的口感绵软、内部气孔均匀致密、色泽纯正、有柔和的发酵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米 酵母菌发酵 米发糕 配方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中药对大鼠痛风症状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妍 李市场 +3 位作者 杜莹瑞 胡锋阳 丁慧 龚明贵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4,共6页
试验以马齿苋、苦荞等混合植物为底物,探讨中药发酵液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肾脏、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采用UPLC-MC/MC技术对中药发酵液的成分分析,选取60只雄性昆明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对照... 试验以马齿苋、苦荞等混合植物为底物,探讨中药发酵液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肾脏、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采用UPLC-MC/MC技术对中药发酵液的成分分析,选取60只雄性昆明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饲喂正常饲料,其余组全部饲喂2%氧嗪酸钾联合12%酵母膏特殊饲料进行造模。4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低浓度发酵液组、中浓度发酵液组、高浓度发酵液组分别灌胃20%、40%、60%中药发酵液,灌胃量为16 mL/kg。试验期3 w。结果显示,中药发酵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包括55种,相对含量占15.39%。在动物试验中,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发酵液组大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肾脏和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中药发酵液可改善肾组织损伤和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脚踝炎症。研究表明,中药发酵液对由高尿酸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以高浓度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 尿酸 痛风 乳酸菌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中药功能及其增效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闵祥博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发酵中药制备中结合使用乳酸菌菌种,不仅能增加中药类型的丰富度,还能摸索出中药更多的新功能,引领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简单概述乳酸菌发酵的基本原理,阐明乳酸菌发酵中药的优势,探究其具备的药理学功能,包括棉衣调控、抗氧化、减... 发酵中药制备中结合使用乳酸菌菌种,不仅能增加中药类型的丰富度,还能摸索出中药更多的新功能,引领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简单概述乳酸菌发酵的基本原理,阐明乳酸菌发酵中药的优势,探究其具备的药理学功能,包括棉衣调控、抗氧化、减轻胃肠道炎症等,并从中药成分释放、转化、增菌功用等方面探究乳酸菌类发酵中药涉及的药效提升机制,希望进一步提升同行对乳酸菌发酵中药产品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 乳酸菌 药理学功效 增效机制 综述研究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传统食醋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61
16
作者 聂志强 韩玥 +2 位作者 郑宇 申雁冰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98-203,共6页
传统食醋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工艺独特,酿造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赋予了传统食醋独特的风味。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天津独流老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前期细菌具有较高的... 传统食醋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工艺独特,酿造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赋予了传统食醋独特的风味。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天津独流老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前期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与醋酸发酵过程相关的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杆菌属(Acetobacter)和念珠藻属(Nostoc)。随着醋酸发酵的进行,醋酸菌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乳酸菌的丰度降低,在整个醋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丰度远远高于其他细菌,说明乳酸菌可能对食醋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食醋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 醋酸发酵 醋酸菌 乳酸菌
下载PDF
传统发酵泡菜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特性 被引量:21
17
作者 熊涛 彭飞 +2 位作者 李啸 李军波 关倩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等仪器分析底物、代谢产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及霉菌;发酵7 d后,卤水的最终pH值... 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等仪器分析底物、代谢产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及霉菌;发酵7 d后,卤水的最终pH值由初始的5.7降至3.2蔗糖作为发酵体系内的主要碳源,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被大量代谢利用,发酵7 d后,蔗糖浓度由初始的74.4 mmol/L变为18.4 mmol/L而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被利用,其浓度分别维持在28.1 mmol/L和23.2 mmol/L柠檬酸与苹果酸分别在24 h和12 h时达到最大浓度(3.4 mmol/L和8.9 mmol/L然后下降,最后维持稳定,因此,发酵微生物对柠檬酸和苹果酸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乳酸是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并且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其浓度由初始的5.6 mmol/L增长至149.6 mmol/L乙酸和乙醇的产生则主要发生在泡菜的发酵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发酵 代谢
下载PDF
泡白菜卤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燕平梅 谢腾云 +3 位作者 高继萍 王晓斌 刘佳 逯志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2,共4页
以泡菜厂、居民家、实验室的14种泡白菜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稀释的方法对泡菜卤的肠杆菌、酵母菌、霉菌、需氧嗜温菌和乳酸菌进行计数,并对优势的乳酸菌进行鉴定。110种乳酸菌是从这14种泡白菜卤中的203种分离菌得到的。对分离的乳酸... 以泡菜厂、居民家、实验室的14种泡白菜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稀释的方法对泡菜卤的肠杆菌、酵母菌、霉菌、需氧嗜温菌和乳酸菌进行计数,并对优势的乳酸菌进行鉴定。110种乳酸菌是从这14种泡白菜卤中的203种分离菌得到的。对分离的乳酸菌用API50CHL试剂盒中49种糖类反应和附加的生物化学试验进行鉴定。来自居民家泡菜卤中乳酸菌有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ctobacillus Pentosus.泡菜厂和实验室白菜卤的乳酸菌除与居民家取的泡菜卤中乳酸菌一样外,还有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6种乳酸菌中有3种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6种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发酵 抑菌作用 白菜
下载PDF
新疆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董晓婉 李宝坤 +3 位作者 李开雄 卢世玲 郭素娟 彭小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62-166,共5页
传统发酵乳制品是新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为了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种类的差异性,从新疆和布克赛尔县采集了17份哈萨克族酸奶和8份蒙古族酸奶,通过传统培养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共分离得到42株乳酸菌,... 传统发酵乳制品是新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为了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种类的差异性,从新疆和布克赛尔县采集了17份哈萨克族酸奶和8份蒙古族酸奶,通过传统培养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共分离得到42株乳酸菌,有30株分离自哈萨克族样品,12株分离自蒙古族样品,其中优势菌群均为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除了优势菌群,两种样品中都分离出了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和Enterococcus durans(耐久肠球菌)。哈萨克族样品中还分离出了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ustorum(面包乳杆菌),而蒙古族样品中分离出了Weissella cibaria(食窦魏斯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乳制品 乳酸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扶正解毒散复合制剂的制备及其在肉鸡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史洪涛 乔宏兴 +2 位作者 王永芬 姜亚乐 边传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6-1071,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乳酸菌发酵的扶正解毒散复合制剂,并探索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子试验法将不同比例的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中药提取液添加至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测定中药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其次...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乳酸菌发酵的扶正解毒散复合制剂,并探索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子试验法将不同比例的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中药提取液添加至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测定中药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其次,利用正交试验对复合药液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最后,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抗生素)、试验Ⅰ组(发酵制剂)、试验Ⅱ组(未发酵制剂),分别在试验的第21、42天测定肉鸡的生长及免疫器官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药液组的最高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61.64%、505.48%、156.16%、564.38%。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合发酵液最适生产培养基配方:复合药液100mL、红糖2.0g、蛋白胨0.3g、豆粕2.0g,发酵液活菌数为7.13×109 CFU/mL。肉鸡生长试验结果显示,1~42日龄阶段,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84%和8.22%(P〈0.05),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0.88%和4.66%(P〈0.05),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1、42日龄时,Ⅰ、Ⅱ组脾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04%和13.58%(P〈0.05)、7.79%和7.41%(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30%和26.23%(P〈0.05)、15.65%和11.48%(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液能促进乳酸菌的增殖,复合发酵液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复合中药 发酵 肉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