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of an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rom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1
作者 顾笑梅 马桂荣 吴厚铭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661-1664,共4页
A new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I)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Z_ 222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Sugar composition analysis,methylation analysis and 1H NMR and 13 C NM... A new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I)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Z_ 222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Sugar composition analysis,methylation analysis and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oscopy reveal that the EPS-I is composed of a pentasaccharide repeating unit. The sequence of sugar residu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NMR spectroscopy,including heteronuclear multiple-bond correlation (HMBC) and 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 (NOE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um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The produ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from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EPS extraction
2
作者 CHEN Ying SUN Liping +2 位作者 ZENG Yong WANG Lei AN Liguo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produced from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L15)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phenol-H2SO4 method.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ain produced EPS at th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produced from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L15)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phenol-H2SO4 method.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ain produced EPS at the most amount when it was incubated for 40-48 h and when the pH value was 4 under 30℃.Glucose was the most suitable carbon source for LAB-producing EPS.The rough EPS was obtained from L15 culture after centrifugation,dialysis,deprotein,decoloration,and ethanol-precipitation.The sample was at least composed of two polysaccharides that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amount.The purified EPS was passed through the SephadexG-200 column and it showed that it was a sample purifi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原文传递
巴马地区产胞外多糖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3
作者 覃忠意 周杰 +5 位作者 谢霞婷 覃静凯 陈梅 姜洁群 刘小玲 余炼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采用含碳酸钙的快速初筛培养基,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接触实验、菌落拉丝法和硫酸-苯酚法,从巴马自然发酵食品中筛选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对其耐酸、耐胆盐、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采用含碳酸钙的快速初筛培养基,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接触实验、菌落拉丝法和硫酸-苯酚法,从巴马自然发酵食品中筛选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对其耐酸、耐胆盐、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益生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巴马自然发酵食品中筛选到6株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编号分别为R2、R3、R4、R5、R6和R9;其中菌株R6多糖产量最高(106.73 mg/L),p H 3时耐酸性最佳,0.05%胆盐时延滞期最短(1.50 h),细胞表面疏水性最突出(在十六烷中的细胞表面疏水性达到了93.28%),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对多种常见抗生素敏感和不具有溶血活性,菌株R6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可作为潜在益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安全性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凤翔 余元善 +5 位作者 温靖 邹波 吴继军 徐玉娟 肖更生 胡腾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3,共7页
乳酸菌是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类益生菌,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物——胞外多糖(EPS)。胞外多糖因其安全性高、天然无毒副作用,以及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免疫活性、抗炎活性等)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乳酸... 乳酸菌是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类益生菌,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物——胞外多糖(EPS)。胞外多糖因其安全性高、天然无毒副作用,以及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免疫活性、抗炎活性等)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受很多因素(如碳源、氮源、pH等)影响,导致其结构也多种多样。该文综述了常见的乳酸菌胞外多糖、合成途径及影响其合成的因素,归纳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旨在为乳酸菌EPS的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合成 生物活性 应用
下载PDF
高产EPS乳酸菌筛选鉴定、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魏晨佳 马金璞 +3 位作者 郭星晨 杨雪妍 柏家林 高丹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从泡菜水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优化发酵工艺,研究菌体及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以乳酸细菌培养基(MRS)为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乳酸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产EPS的发酵条件,通过... 从泡菜水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优化发酵工艺,研究菌体及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以乳酸细菌培养基(MRS)为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乳酸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产EPS的发酵条件,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研究菌体及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菌株XBMU436-002产糖量最高,为156.92 mg/kg。结果表明,麦芽糖为碳源,大豆蛋白胨为氮源,接种量2.0%,初始pH 6.0,发酵时间60 h,EPS的产量为199.70 mg/kg,产量提高36.16%。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体和菌株发酵产物对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菌株具有高产EPS的特性,优化发酵工艺后,EPS产量明显提高,菌体及其发酵产物对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后期微生物多糖的更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乳酸菌 工艺优化 抑菌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与体外益生特性评价
6
作者 李悦 陈静 +2 位作者 张晓雨 刘义 韦云路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4期188-192,共5页
本研究从四川特色传统发酵食品腊肉和泡菜中分离纯化出单个乳酸菌,通过自聚集和多糖产量筛选可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对其形态和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并评价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体外益生特性。因此,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培育优良性状... 本研究从四川特色传统发酵食品腊肉和泡菜中分离纯化出单个乳酸菌,通过自聚集和多糖产量筛选可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对其形态和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并评价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体外益生特性。因此,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培育优良性状的菌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益生特性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肠道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超 王春凤 杨桂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4-318,共5页
乳酸菌作为公认的食品级益生菌,在医学、食品科学及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乳酸菌的胞外多糖作为其主要的细胞外分泌物与其相应生物学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方面入手探究其调节免疫的机制... 乳酸菌作为公认的食品级益生菌,在医学、食品科学及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乳酸菌的胞外多糖作为其主要的细胞外分泌物与其相应生物学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方面入手探究其调节免疫的机制,并总结乳酸菌胞外多糖在调节胃肠道功能和进入体内后的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特性。以期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黏附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牟光庆 李霞 +1 位作者 李瑶喜 李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在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将20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及高、低剂量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纯多糖和粗多糖15d,测定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与N... 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在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将20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及高、低剂量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纯多糖和粗多糖15d,测定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多糖组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脾脏、胸腺的重量,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碳廓清的能力,降低小鼠的血清溶血值;粗多糖高剂量组可以使小鼠足跖肿胀度明显增加;纯多糖高剂量组和粗多糖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地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因此,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LAB) 胞外多糖(EPS)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水牛乳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唐艳 谢芳 +3 位作者 杨承剑 农皓如 冯玲 曾庆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生水牛乳中筛选出两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株LB2、LB7,经MRS肉汤培养基发酵后,菌液中的胞外多糖(EPS)产量分别达135 mg/L、148 m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API细菌鉴定系统、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出菌株LB2为植物乳杆菌(... 从生水牛乳中筛选出两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株LB2、LB7,经MRS肉汤培养基发酵后,菌液中的胞外多糖(EPS)产量分别达135 mg/L、148 m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API细菌鉴定系统、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出菌株LB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B7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将其应用到水牛乳酸奶的发酵中,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2和类肠膜魏斯氏菌LB7均可用来发酵水牛乳酸奶,且能有效增加酸奶的黏度和胞外多糖产量,其黏度和EPS产量分别为4 050 m Pa·s和14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筛选 菌种鉴定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荚膜多糖生理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瑞霞 刘爱萍 +1 位作者 程涛 骆承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共4页
通过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研究发现 ,细胞固有发酵活性、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与荚膜无关。破坏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 0 0 1的荚膜 ,会使发酵速度加快 ,但同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有无荚膜 ,或荚膜大小... 通过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研究发现 ,细胞固有发酵活性、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与荚膜无关。破坏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 0 0 1的荚膜 ,会使发酵速度加快 ,但同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有无荚膜 ,或荚膜大小对同一亚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生理特性没有决定作用 ;破坏荚膜 ,会影响细胞体与外界物质交换能力 ,对细胞体许多生理功能有影响 ;荚膜起到阻止外界物质的进入细胞和细胞内产生的乳酸向外界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英膜多糖 生理功能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热
下载PDF
一株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取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营 孙莉萍 +2 位作者 曾勇 王蕾 安利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0,共6页
应用苯酚-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 应用苯酚-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品多糖,粗品多糖至少含有两种分子量和含量相差很大的多糖.经过SephadexG-200凝胶柱得到多糖精品EPS-Ⅱ,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其为一纯化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柱层析 薄层层析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及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清美 赵丽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9-22,共4页
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对人类的益生功能。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生物活性依赖其结构和性质,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概述了乳... 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对人类的益生功能。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生物活性依赖其结构和性质,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概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特性和益生功能,对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结构 功能 意义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静 凌飞跃 +3 位作者 张博 宋佳静 周安琪 纵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乳酸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的步骤一般可由蛋白质的分离、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粗多糖的纯度鉴定三个部分组成。本文对分离蛋白以及乙醇沉淀多糖阶段中各个条件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正交试验得到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乳酸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的步骤一般可由蛋白质的分离、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粗多糖的纯度鉴定三个部分组成。本文对分离蛋白以及乙醇沉淀多糖阶段中各个条件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正交试验得到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三氯乙酸处理后14000×g离心40min可有效除去发酵液中多数蛋白质,用3倍体积100%乙醇处理12h可有效沉淀多糖。得到纯度高、含杂量低粗多糖,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结构鉴定和分析,为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多糖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1株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乳酸菌筛选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翔 侯玉凤 陈晓雯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筛选出具有较强免疫功能的益生菌用于临床研究,对分离自健康鸡粪便样品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体外抑菌、黏附、胞外多糖含量测定试验以及小鼠免疫功能检测,并结合上述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筛选出20号菌株为目的菌... 为筛选出具有较强免疫功能的益生菌用于临床研究,对分离自健康鸡粪便样品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体外抑菌、黏附、胞外多糖含量测定试验以及小鼠免疫功能检测,并结合上述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筛选出20号菌株为目的菌株,耐酸、耐胆盐试验表明,该菌株在pH=2时的存活率为72.7%,在胆盐浓度为1.0%的环境中存活率高达29%;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67和17.33 mm;体外黏附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黏附性能,每100个小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可检测到菌株(19.15±1.14)个,其表面疏水性达(62.33±2.08)%;产胞外多糖检测试验显示,该菌株产胞外多糖量较高,可达997.23μg/mL;免疫功能检测试验表明,20号菌株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免疫器官指数,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表明,20号乳酸菌耐酸耐胆盐、抑菌性强、黏附性能好、产胞外多糖含量高,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有良好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黏附 胞外多糖 疏水性 免疫
下载PDF
乳酸对阴沟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亚文 靳盼盼 +2 位作者 许晓曦 刘芳 孙芝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晶紫染色来确定乳酸处理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菌株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生物膜微观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变化量来研究乳酸处理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可以显著...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晶紫染色来确定乳酸处理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菌株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生物膜微观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变化量来研究乳酸处理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可以显著抑制菌株CY4生物膜的形成(P<0.05),显著降低CY4菌株的泳动能力(P<0.05),并且能够抑制生物膜内多糖的合成。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处理使得生物膜厚度大幅降低,且表面不平滑,孔洞增多,细菌结构松散,菌体变长,相互之间缝隙变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发现,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处理造成与菌毛和多糖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量下降。综上,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乳酸干扰了菌体初期的黏附聚集能力和胞外多糖的合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生物膜 乳酸 胞外多糖 细胞泳动
下载PDF
高产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胞外多糖分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华晨 张悦 +4 位作者 顾悦 郑砚学 纪亚楠 王艳 贺银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6,共11页
生物膜是微生物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多数研究集中在病原菌和有害菌。乳酸菌作为食品工业和人体肠道中重要的微生物,若以被膜态生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代谢产... 生物膜是微生物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多数研究集中在病原菌和有害菌。乳酸菌作为食品工业和人体肠道中重要的微生物,若以被膜态生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代谢产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乳酸菌胞外多糖分泌越多,预示着其产生物膜的能力越强。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分离出的41株乳酸菌,以高产生物膜为指标,筛选和鉴定出10株优良菌株。以1株乳酸片球菌RJ2-1-4为研究对象,探讨改变培养基成分对胞外多糖合成量的影响。乳酸片球菌RJ2-1-4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20 g/L,磷酸氢二钾8 g/L,此时EPS产量达到最大值为(427.83±18.4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高产生物膜 胞外多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其直投式发酵剂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晴晴 李理 +4 位作者 俞赟霞 李言郡 余腾斐 张妍 陈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
从青海农家自制酥油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的菌株WHH337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对该菌株的基础特性进行测定,评价其产EPS的抗... 从青海农家自制酥油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的菌株WHH337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对该菌株的基础特性进行测定,评价其产EPS的抗氧化活性,并探索由其制备的直投式发酵剂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WHH3379能够产生(526.58±2.91)mg/L的EPS,且E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嗜热链球菌WHH3379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以及耐酸耐胆盐特性,得到的发酵乳黏度高,组织状态好,后酸化平缓,拉丝长度为(28.85±1.24)cm,黏度为(5 486±2.25)mPa·s,酸度为(75.00±2.34)°T,活菌数为1.89×10^(8)CFU/mL。该研究可为开发出一种高产胞外多糖并具有益生功能的直投式发酵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直投式发酵剂 应用
下载PDF
传统牦牛酸奶源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降初祝玛 陈炼红 张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40-147,共8页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持水力、酸化及后酸化能力、挥发性物质及质构等为指标进行发酵性能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6株菌株分别在14 h(218、276、266)、16 h(271、285、231)进入对数生长稳定期,其中编号218的菌株生长量最高,OD值为2.188。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76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P<0.05);菌株266、218、231耐胆盐的能力较强;6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耐渗透压的能力,其中菌株285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菌株285和218在两种有机试剂中的疏水性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且与十六烷的结合效果较好。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所发酵酸奶均在6~8 h内凝固,酸乳在冷藏期间,活菌数均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均符合发酵剂的标准,其中菌株276的最高为3.22×10^(6)CFU/mL;菌株218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持水力和酸化能力较其余菌株均最强,分别为60.98%和83°T;菌株276、266抗后酸化能力较好;菌株231产香性能最优,乙醛含量为24~26μg/mL,双乙酰含量为1.58~3.73μg/m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通过综合比较6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菌株218为一株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菌株,可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为利用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胞外多糖 乳酸菌 发酵 牦牛酸奶 耐受力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XG-3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静 郭尚旭 +1 位作者 张鑫 赵丹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从果蔬及豆豉中分离得到9株乳酸菌菌株,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一株来源于香瓜中的高产EPS菌株XG-3。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L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登录号为MG 560810),鉴... 从果蔬及豆豉中分离得到9株乳酸菌菌株,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一株来源于香瓜中的高产EPS菌株XG-3。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L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登录号为MG 560810),鉴定菌株XG-3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对该菌株进行产糖发酵及耐胆盐、耐NaCl、耐pH的测定,并分离纯化EPS,测定其溶解性、持水性及乳化性。结果表明,EPS产量为6.92 g·L^-1,溶解率和持水率分别为67.8±2.09%和554.9±6.30%,并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说明该EPS具有在食品和制药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乳酸菌 鉴定 生化特性
下载PDF
乳酸菌富硒及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芳芳 张荣荣 +3 位作者 原倩倩 于钰杰 李坤学 马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1,共7页
试验以实验室保藏的6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最佳试验条件下富硒率和产胞外多糖含量最优的菌株,以期为生产富硒调味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各菌的加硒时间,对比6株乳酸菌在不同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下的颜色变化... 试验以实验室保藏的6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最佳试验条件下富硒率和产胞外多糖含量最优的菌株,以期为生产富硒调味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各菌的加硒时间,对比6株乳酸菌在不同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下的颜色变化、富硒率变化和胞外多糖含量变化,选定鼠李糖乳杆菌作为最佳试验菌株;通过测定鼠李糖乳杆菌在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亚硒酸钠含量条件下富硒率和产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通过此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24 h、接菌量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2.5μg/mL、培养温度37℃的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的富硒率为79.21%,胞外多糖含量为51.4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亚硒酸钠 胞外多糖 富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