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高原牧区牦牛酸乳中的几株乳杆菌发酵特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鸿 张小平 严以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通过感官评定和酸度测定,从川西高原自然发酵牦牛奶酸乳中分离的10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6株发酵酸乳感官品质良好的乳杆菌,进一步研究这6株乳杆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产黏特性、产乙醛特性,并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研究其系统... 通过感官评定和酸度测定,从川西高原自然发酵牦牛奶酸乳中分离的10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6株发酵酸乳感官品质良好的乳杆菌,进一步研究这6株乳杆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产黏特性、产乙醛特性,并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6株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培养14h、在10%的脱脂乳中培养8h时,达到最高生长量;6株乳杆菌发酵10%脱脂乳凝乳时酸度都达到GB2746—1999的要求,凝乳黏度为1050~4900mPa·s,乙醛产量为15.11~26.64μg/mL。冷藏中菌株E-1、E-5产酸量小,后酸化能力弱。6株乳杆菌单株凝乳冷藏中黏度在第5天达最高,其中菌株E-1、E-5的凝乳黏度变化小;菌株J-2、E-5发酵乳冷藏乙醛含量在第3天达到最高,其余菌株在第2天达到最高。16S 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4-7、E-1、E-5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9%以上,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菌株J-2与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与代表菌株L.paracaseiSM63的相似度为97.6%;菌株4-1和B-2的相似度达到99%,与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菌株E-1和E-5可用于开发酸乳发酵剂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发酵特性 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凌云 杨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19-3022,共4页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TNF-α和P-SEL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TNF-α和P-SEL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TNF-α和P-SEL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对TNF-α和P-SEL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协调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乳酸杆菌 丁酸梭菌
下载PDF
乳酸杆菌与丁酸梭菌联用治疗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凌云 杨伟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3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Caspase-1和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Caspase-1和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Caspase-1的表达,同时,促进PCNA的表达,两菌合用组对Caspase-1和PCNA表达的影响作用最强。结论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协同治疗作用,抑制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可能是它们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丁酸梭菌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应用体内外实验筛选可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过敏的乳杆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艾黎 孟祥晨 +2 位作者 郭鸰 马冬雪 王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5种乳杆菌缓解牛乳β-乳球蛋白(BLG)过敏的作用,为今后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乳杆菌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体外分析5种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促进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K)IFN-γ和IL-4的水平,随后应...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5种乳杆菌缓解牛乳β-乳球蛋白(BLG)过敏的作用,为今后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乳杆菌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体外分析5种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促进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K)IFN-γ和IL-4的水平,随后应用小鼠BLG过敏模型评估这5种乳杆菌抑制过敏的能力。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BLG致敏组和5种活的/热致死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分泌Thl/Th2型CK的水平,并测定小鼠血清中总IgE和BLG特异性IgE的含量。【结果】在体外可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FN-γ、抑制IL-4,使其IFN-γ/IL-4比值(代表Thl/Th2细胞平衡)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的乳杆菌,在体内实验中也能有效提高致敏小鼠淋巴细胞的IFN-γ/IL-4分泌率,并显著降低致敏小鼠血清中总IgE和BLG特异性IgE的水平(P<0.05)。相反,在体外的IFN-γ/IL-4比值较低的乳杆菌,不能缓解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结论】基于乳杆菌体外刺激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CK的结果,可以预测菌株在体内具有可通过纠正Th2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失衡,下调抗体分泌量,缓解小鼠BLG过敏症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过敏 乳杆菌 细胞因子 TH1/TH2细胞平衡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联合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左和宁 杨伟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61-563,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无特殊处理;模型组:饮用DSS造模;阴性对照组:仅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巴柳氮(40mg/ml)...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无特殊处理;模型组:饮用DSS造模;阴性对照组:仅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巴柳氮(40mg/ml)灌胃;乳酸杆菌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灌胃;丁酸梭菌组:DSS造模+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合用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EMAP-Ⅱ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EMAP-Ⅱ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对EMAP-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丁酸梭菌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乳杆菌喂食大鼠后目标菌克隆筛选与确认
6
作者 何琼伟 陶祝华 +6 位作者 朱一力 郑刚 李伟莉 林蓉 金嵘 陈龙 曾爱兵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确认乳杆菌能否顺利通过胃酸屏障并在肠道内定植为进一步研究乳杆菌对大鼠的生理代谢影响做基础,为乳杆菌菌株的应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浓度梯度药物平板筛选利福平耐受菌株,用耐利福平(15 mg/L)乳杆菌菌株喂食SD雄性大鼠并采... 目的确认乳杆菌能否顺利通过胃酸屏障并在肠道内定植为进一步研究乳杆菌对大鼠的生理代谢影响做基础,为乳杆菌菌株的应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浓度梯度药物平板筛选利福平耐受菌株,用耐利福平(15 mg/L)乳杆菌菌株喂食SD雄性大鼠并采集其新鲜粪便,在耐药平板上筛选出能在大鼠结肠内定植良好的耐药菌株,并得到16S rDNA的鉴定结果,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乳酸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粪便中检测出的乳杆菌耐药菌株经纯化鉴定后与所喂食的乳杆菌同源。结论实验所筛选出的耐利福平乳杆菌在大鼠结肠内成功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耐药菌株 16S RDNA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