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Lagoon Sands Used in Construction in the District of Abidjan, Côte d’Ivoire
1
作者 Olkalé Jean-Claude Brigui Tekpo Paul Amewe Dali +4 位作者 Koudou Djagouri Bogbé Douo Louis Huberson Gogon Samafou Penabei Aka Antonin Koua Georges Alain Monnehan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1期43-54,共12页
Sand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mater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es, work building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This work,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Sand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mater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es, work building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This work,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cerns the measurement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the lagoon sands collected in the district of Abidjan. Nineteen (19) samples of these sands are analyzed by gamma-ray spectrometry equipped with HPGe detector. The mean values obtained for <sup>226</sup>Ra, <sup>232</sup>Th and <sup>40</sup>K are respectively 7.76 ± 1.84 Bq·kg<sup>-1</sup>, 5.21 ± 1.36 Bq·kg<sup>-1</sup>, and 217.31 ± 5.03 Bq·kg<sup>-1</sup>. The estimated average value of radium equivalent (Raeq) is 31.94 Bq·kg-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btained are far lower than the global limits of 35, 30, and 400 Bq·kg<sup>-1</sup>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p>226</sup>Ra, <sup>232</sup>Th and <sup>40</sup>K, respectively, and 370 Bq·kg<sup>-1 </sup>for the equivalent radium esta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cienti<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64257;</span>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 analyzed lagoon sand samples in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ectors should not cause serious radiological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s living in the District of Abidjan.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data on building materials radioactivity in C<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244;</span>te d’Ivoire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nuclide Concentration Gamma-Ray Spectrometry Radium Equivalent Activity lagoon sand ABIDJAN
下载PDF
Impact of Sand Dredging Activities on Ecosystem and Community Survival in Ibeshe Area of Lagos Lagoon, Nigeria
2
作者 Falilu Olaiwola Adekunbi Isa Olalekan Elegbede +2 位作者 Dorathy Iniobong Akhiromen Theresa Osamudiame Oluwagunke Opeyemi Otolorin Oyatol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2期112-125,共14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and dredging activities on coastal ecosystem and community survival around Ibeshe area of the Lagos Lagoon, Nigeria. Surface water and bottom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and dredging activities on coastal ecosystem and community survival around Ibeshe area of the Lagos Lagoon, Nigeria. Surface water and bottom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locations partitioned into Dredged Area (DA) and Undredged Area (UA) in the lagoon for laboratory analyses.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community dwellers and sand miners to further analyze perception of loc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sediments properties from Dredged and Undredged areas, and high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 dredging and unsustainable ecological practices in Ibeshe were observed. One way ANOVA test indicates that al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measured with exception of turbidity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between Dredged and Undredged area. With excep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other sediment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between Dredged and Undredged areas. The project also determined the impact of dredging activities on the fisheries and fishing business in the environment. Turbidity values revealed that fishes will be negatively affected due to dredging activities;moreover dwellers pay little or no attention to conservation of the area due to unawareness. Sand dredging operations negatively influence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water composition of the area. This project is designed to randomly sample the opinion of sand mining operators and residents;and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obtain data. Strict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will assist to control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solve problems facing the lagoo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lagoon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and Mining
下载PDF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茂生 郑懿珉 +4 位作者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河流三角洲 澙湖—沙坝
下载PDF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路 于兴河 +3 位作者 谭程鹏 杜永慧 单新 王志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障壁海岸 障壁—潟湖 砂体展布
下载PDF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泻湖砂层钻探取心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宋继伟 蒋国盛 班金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1-1257,共7页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科研价值。科学钻探是珊瑚岛礁研究工作中获取地层资料的重要技术手段。南海珊瑚岛礁地下普遍存在多层厚层泻湖砂层,主要结构为无胶结或轻微胶结的细粒珊瑚砂,这种层位钻探取心极端困难,是影响钻...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科研价值。科学钻探是珊瑚岛礁研究工作中获取地层资料的重要技术手段。南海珊瑚岛礁地下普遍存在多层厚层泻湖砂层,主要结构为无胶结或轻微胶结的细粒珊瑚砂,这种层位钻探取心极端困难,是影响钻探成果的主要难题之一。南海两个岛礁所实施的3口千米以上深井施工过程中,为解决泻湖砂层钻探取心难题,在分析泻湖砂层性状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钻具合理选用、钻进参数控制、钻井液性能控制等钻探工程核心内容,形成了较完整的适用于泻湖砂层钻探取心的“多要素组合钻探取心技术”。使用该技术能确保珊瑚岛礁泻湖砂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并基本保持岩心原状性。该研究成果对于珊瑚岛礁钻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礁 泻湖砂层 钻探取心 岩心采取率 南海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沉积物搬运趋势 被引量:29
6
作者 贾玉连 柯贤坤 +1 位作者 许叶华 王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和区域沉积物搬运趋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曹妃甸沙坝- 泻湖海岸的沉积物搬运趋势,揭示沙坝区为沉积物辐聚区,东坑尖子沙坝后侧及泻湖区为沉积中心。
关键词 沉积物搬运 沉积物辐聚区 海岸沉积
下载PDF
渤海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现代沉积的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贾玉连 柯贤坤 +1 位作者 王艳 李世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50,共10页
根据实测数据,对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现代沉积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曹妃甸海区沉积类型较为复杂,可划分为深水区、潮滩区、沙坝区、潮汐汊道区。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同粒度分布一样,各分区各具特点,... 根据实测数据,对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现代沉积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曹妃甸海区沉积类型较为复杂,可划分为深水区、潮滩区、沙坝区、潮汐汊道区。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同粒度分布一样,各分区各具特点,表现了不同地貌部位与水动力环境的差异,显示出很强的分异现象。磁化率同金属矿物及磁铁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731。用磁化率分异度表征各分区沉积物的特点,深水区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DD:-02<DD<0.2;沙坝区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DB: 05<DB<2.1;潮汐汊道区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DO:-01<DO<-0.2。不同潮滩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各有差异,南堡湖滩区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DST:-0.7<DST<0.1:而泻湖东北部潮滩区沉积物磁化率分异度DNET:-0.1<DNET<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泻湖 金属矿物 磁化率分异度 海岸沉积
下载PDF
全新世淮河三角洲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薛春汀 刘健 孔祥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2-901,共10页
1128年以前淮河是位于我国东部独立人黄海的一条大河。1128年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夺淮入黄海,结束了淮河三角洲的活动。尽管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渤海,但是1851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此后淮河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近几十年来苏北全... 1128年以前淮河是位于我国东部独立人黄海的一条大河。1128年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夺淮入黄海,结束了淮河三角洲的活动。尽管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渤海,但是1851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此后淮河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近几十年来苏北全新世沉积研究成果及淮河、江苏近岸海洋水文状况,推测7000aB.P.~1128年形成的淮河三角洲形成、演化和特征。1128年以前淮河口及其附近海域东北向和东北偏北向波浪强,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沉积物优势运移方向为SSE,河口南侧形成两条延伸很远的海岸砂堤(障壁坝-海滩脊),其内侧为泻湖和海岸低地,形成一个明显不对称的淮河三角洲。淮河三角洲发育历经两个阶段:早期阶段为7000~3500aB.P.,东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晚期阶段3500aB.P.~1128年西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三角洲 海岸沙堤 障壁坝 泻湖 波浪 沿岸流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80年代以来海岸剖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艳 柯贤坤 +1 位作者 贾玉连 邹欣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51,共9页
依据曹妃甸地区1983、1996、1997三个年份10条海岸剖面资料,估算了该区海岸剖面的年际间与季节间的侵蚀堆积量以及变化速率,分析了海岸剖面的变化规律,认为季节性的风浪作用会造成浅滩的侵蚀,而长期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则以水下斜坡受蚀... 依据曹妃甸地区1983、1996、1997三个年份10条海岸剖面资料,估算了该区海岸剖面的年际间与季节间的侵蚀堆积量以及变化速率,分析了海岸剖面的变化规律,认为季节性的风浪作用会造成浅滩的侵蚀,而长期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则以水下斜坡受蚀、浅滩堆积、整个海岸剖面缓慢向陆移动为主.曹妃甸地区本世纪以来海岸变化主要受波浪作用和缺少泥沙供应的影响,同时全球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强风暴潮等因素亦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砂坝-泻湖 海岸剖面对比 海岸侵蚀 海岸变化
下载PDF
肯基亚克盐上油田侏罗系潟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孝敬 李维锋 +5 位作者 高立群 常天全 袁晓光 冯霄 邹阳 李大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8-136,共9页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油田侏罗系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目前该区沉积相类型存在争议、砂体特征不清楚,生产矛盾突出。因此,在高密度井网条件下(50~100 m井距),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解释,从大地构造、古气候、湖泊类型等方面,...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油田侏罗系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目前该区沉积相类型存在争议、砂体特征不清楚,生产矛盾突出。因此,在高密度井网条件下(50~100 m井距),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解释,从大地构造、古气候、湖泊类型等方面,对肯基亚克盐上油田侏罗系中统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侏罗系中统沉积时期为地势平坦、温暖潮湿的浅水潟湖环境;其发育粒度细、分选磨圆好、泥岩呈暗色并含有生物碎片层的浅水三角洲相和澙湖相沉积,其砂体呈现出"星状"、"树枝状"、"网-带状"等特征;星状砂体主要为湖平面上升时期,波浪作用的结果;树枝状砂体主要为河控砂体;网-带状砂体主要为河流和湖浪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区共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4个亚相以及水上分支河道、河漫、水下分支河道等10个微相;分析了各微相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为开发、注水、气驱、聚驱方式的优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盐上油田 侏罗系中统 潟湖 砂体特征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海南岛万宁小海的障壁海岸沉积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1 位作者 张德高 刘特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沙坝、潮道、潮汐三角洲砂体通过潮道侧向迁移在时空上共生、连片分布.小海障壁海岸发育主要取决于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和中低潮差,并与海岸地形、风浪作用、沉积物供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海岸 障壁沙坝 潮汐三角洲 万宁小海 沉积
下载PDF
海南岛港湾演变与工程建设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大奎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3期14-17,共4页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 ,主要有 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 :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 ,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 ,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 ,以沙坝—泻湖体...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 ,主要有 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 :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 ,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 ,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 ,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 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 ,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河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 ,纳潮量相应减少 ,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 (拦门沙浅滩 )。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 :古河口溺谷 ,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 ,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 ,潮流作用形成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 ,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 ,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 ,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工程建设 潮汐汊道型港湾 沙坝-泻湖型 港湾型 溺谷型
下载PDF
山东荣成砂坝潟湖下第四纪淡水资源
13
作者 李从先 王锡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7,共4页
荣成沿岸砂坝-泻湖沉积体系之下、更新世沉积扇之中存在淡水资源。这对严重缺水的荣成沿岸有重要意义。冲积扇形成于第四纪冰期低海面时,冰后期海面上升使之部分地淹没,之后近岸水域演化为砂坝泻当湖。冲积扇的根部和中部是淡水的补给区... 荣成沿岸砂坝-泻湖沉积体系之下、更新世沉积扇之中存在淡水资源。这对严重缺水的荣成沿岸有重要意义。冲积扇形成于第四纪冰期低海面时,冰后期海面上升使之部分地淹没,之后近岸水域演化为砂坝泻当湖。冲积扇的根部和中部是淡水的补给区,前缘以隔水层与上覆的海水和砂坝泻湖沉积隔开,保护淡水不受污染。山丘海岸具有类似条件的地区均有富存这种淡水的可能性。这为寻找沿岸地下淡水指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资源 第四纪 砂坝 xi湖
下载PDF
里下河古潟湖相软土基本工程特性与形成机理的关系
14
作者 姜鹏 贺富强 +1 位作者 方磊 张德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769-775,共7页
淮盐高速公路穿越的里下河地区,广泛分布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古潟湖相软土,工程性质很差,该层软土的工程性质与里下河古潟湖的形成机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潟湖形成一般模式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苏北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地貌... 淮盐高速公路穿越的里下河地区,广泛分布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古潟湖相软土,工程性质很差,该层软土的工程性质与里下河古潟湖的形成机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潟湖形成一般模式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苏北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地貌变化情况,得出里下河古潟湖相软土的形成机理,并对淮沿高速公路盐线典型地段土样工程性质进行分析,根据土的工程性质的垂直变化,判断古潟湖相软土的分布情况,进而寻找古潟湖相软土工程性质与其形成机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潟湖砂坝-漏湖沉积体系 第四纪 潟湖相软土 工程性质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滦河口北部七里海地区中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
15
作者 李敏 胥勤勉 +3 位作者 程丽玉 杨宁 刘建兵 郭进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滦河口北部七里海地区全新世演化过程是划分滦河三角洲范围的依据,也是认识陆海相互作用的有益补充。通过对七里海地区6个钻孔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微体古生物研究和年代测定,分析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滦河口北部七里海... 滦河口北部七里海地区全新世演化过程是划分滦河三角洲范围的依据,也是认识陆海相互作用的有益补充。通过对七里海地区6个钻孔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微体古生物研究和年代测定,分析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滦河口北部七里海地区发育中晚全新世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晚全新世砂坝-潟湖和海相三角洲及近现代砂坝-潟湖地貌沉积体系。6~5 ka B.P.,七里海西部发育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为湖相三角洲前缘。5~1 ka B.P.,七里海南部形成潟湖,推断现今海岸线外侧发育一道滨海砂坝,区域形成第一期砂坝-潟湖地貌沉积体系。10~19世纪,区域受滦河泛滥的影响,逐渐成陆,发育潟湖-潮上带-分支河道的三角洲沉积组合。19世纪,第一期砂坝-潟湖地貌沉积体系中砂坝不断向陆迁移至翡翠岛,七里海地区形成浅水湖沼。1883年,滦河洪水在七里海新开口冲破海岸沙丘,形成七里海潟湖,区域形成现今砂坝-潟湖地貌沉积体系。1915年,滦河冲开翡翠岛南部沙丘入海,发育现代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全新世 七里海地区 湖相三角洲 砂坝-潟湖地貌沉积体系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山东乳山市白沙滩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玲 庄振业 +2 位作者 刘冬雁 胡广元 王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58,共5页
根据实际观测和勘测资料,介绍和总结了白沙滩沙坝、泻湖、潮流通道和外潮流三角洲等地貌单元的沉积特征和演化机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依存演化关系。白沙滩沙坝是由全新世不同时期3条沙嘴拼贴而成的,沙坝发育导致泻湖出现。当沙坝扩展时... 根据实际观测和勘测资料,介绍和总结了白沙滩沙坝、泻湖、潮流通道和外潮流三角洲等地貌单元的沉积特征和演化机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依存演化关系。白沙滩沙坝是由全新世不同时期3条沙嘴拼贴而成的,沙坝发育导致泻湖出现。当沙坝扩展时泻湖水面缩小,当泻湖扩展时沙坝变窄,在沙坝泻湖交接地带二者呈犬牙交错关系。潮流通道增强直接影响潮流三角洲扩展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 泻湖 沉积 演化
原文传递
海南陵水沙坝潟湖海岸近26年地貌类型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培宏 徐伟 +2 位作者 李功成 殷勇 李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通过对海南陵水县黎安、新村两个沙坝潟湖海岸地貌的野外踏勘,构建研究区地貌类型分类标准,据此采用德国智能影像分析软件eCognition提供的随机森林法模块,对1987~ 2013年26年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进行地貌类型分类与空间分布位置图... 通过对海南陵水县黎安、新村两个沙坝潟湖海岸地貌的野外踏勘,构建研究区地貌类型分类标准,据此采用德国智能影像分析软件eCognition提供的随机森林法模块,对1987~ 2013年26年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进行地貌类型分类与空间分布位置图斑提取,结合ArcGIS软件据实测地形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地貌类型转移矩阵数理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地貌格局演化特征及地貌类型转化趋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述野外测量、随机森林遥感影像分类提取、GIS空间分析及矩阵转换数理统计等多技术方法结合用于沙坝潟湖海岸地貌长周期演化研究是可行、有效的,此方法弥补了传统采用钻孔及沉积柱状样采集分析中以点代面、难以全域覆盖的海岸带沉积地貌分析方法的不足.研究发现,近26年间,陵水双潟湖海岸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貌类型转化趋势为海积平原、水下浅滩、海积阶地向养殖池及盐田转化,自然地貌间的相互转化不明显;大范围的潮滩围垦及海积平原挖掘改造,形成了一条人工地貌带,打破了原有自然地貌空间格局,改变了海积平原与水下浅滩之间的沉积动力作用方式以及物质能量交换模式,不断加强的人类活动已成为研究区海岸地貌改造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潟湖海岸 地貌空间格局 遥感地貌解译 地貌转移矩阵 海南陵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