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a case study in Taihu Lake,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YANG Hong-jun SHEN Zhe-min ZHU Song-he WANG Wen-hu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89-695,共7页
Vert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 and P in soil solution in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ATE) of Taihu Lak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N, P, ORP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TOC, root sy... Vert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 and P in soil solution in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ATE) of Taihu Lak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N, P, ORP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TOC, root system biomass and microorganism were studied. As a whole, significant declines in TN, NO3^--N, DO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nd TP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have occurred with increase of the depth, and reached their minima at 60 cm depth, except for NH4^+-N, which increased with dep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P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spring to winter in the topsoil, the maximum 0.08 mg/L presented in the winter while the minimum 0.03 mg/L in spring. In the deeper layer, the concentration value of TP fluctuated little. As for the NO3^--N, its seasonal variation was significant at 20 cm depth, i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spring to autumn, and decreased markedly in winter. Vert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ON is contrary to that of NO3^--N.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N and P in the percolate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TN, TP, NO3^--N, NH4^+-N and DON is significant, of which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NO3^--N along the depth reaches 100.23%, the highest; while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DON is 41.14%, the smallest.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TOC, ORP, root biomass and counts of nitrifying bacteria. Most nutrients altered much from 20 to 40 cm along the depth. However, DON changed more between 60 and 80 cm. Results show that soil of 0-60 cm depth is active rhizoplane, with strong capability to remove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TE. It may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the optimum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the depth of above 60 cm in reed wetland. This will be very significan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ATE) soil percolate vert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下载PDF
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生境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2
作者 寇文华 侯红蕊 魏亚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8,共7页
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植被群落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且Shannon-Wiener多... 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植被群落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盐碱滩地>流动沙地。2)研究区土壤粒径主要以中砂与细砂为主,其含量分别介于35.13%~40.23%和46.02%~56.59%。3)4种生境平均土壤有机碳(SOC)、有效氮(AN)、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含量分别介于3.12~8.32 g·kg^(-1)、2.70~5.86 mg·kg^(-1)、2.50~4.85 mg·kg^(-1)和476.86~690.87 mg·kg^(-1),土壤养分含量随着沙地固定逐渐增加。4)土壤SOC和AN含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植被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土壤养分 沙地固定过程 荒漠绿洲过渡带 吉兰泰盐湖区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天祎 叶春 +2 位作者 李春华 魏伟伟 朱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水生植物是湖滨带水向辐射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调查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水生植物分布及相应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次调查共记录太... 水生植物是湖滨带水向辐射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调查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水生植物分布及相应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次调查共记录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12种,分别属于7科9属,其中浮叶植物3种,沉水植物9种;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水生植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夏季水生植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与水体溶解氧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透明度/水深(透明度和水深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Margelef指数与总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值最大,随后依次为透明度/水深以及水深。10个生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总解释值较低;4)与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结果的水生植物多样性降低且优势物种单一化,表明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水生植物自然恢复周期较长,人为调控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当前推动太湖水生植物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生植物 湖滨带 生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慧 钟业喜 +3 位作者 马宏智 欧明辉 冯兴华 吴尚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14-9526,共13页
鄱阳湖水陆交错带是一典型水陆相复杂生态系统,其人地关系矛盾和冲突强烈改变了区域生态韧性格局。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框架“潜力-连通度-恢复力”三维综合评价体系,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对鄱阳湖水陆交错带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 鄱阳湖水陆交错带是一典型水陆相复杂生态系统,其人地关系矛盾和冲突强烈改变了区域生态韧性格局。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框架“潜力-连通度-恢复力”三维综合评价体系,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对鄱阳湖水陆交错带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韧性进行评估;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生态韧性的影响强度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地区生态韧性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综合韧性指数先增后减,整体呈上升趋势,韧性低值区经历了“小集聚大分散→大集聚小分散→整体分散”的空间演化特征;(2)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大部分乡镇经历了“释放→重组→开发”的演化交替,其中2020年各乡镇韧性演化处于开发(r)、保护(K)、释放(Ω)、重组(α)阶段的乡镇数量分别占49.4%、28.3%、8.2%、14.1%;(3)2000—2020年内的不同时期,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生态韧性驱动因子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夜间灯光强度、建设用地距离以及夜间灯光强度变化趋势成为研究区韧性变化的主导驱动力,且影响强度出现较为明显的逐年增强趋势。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剖析研究区域的韧性发展现状和趋势,推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且可持续的人地耦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鄱阳湖水陆交错带
下载PDF
采砂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形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欧明辉 钟业喜 +2 位作者 马宏智 冯兴华 肖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70-4582,共13页
自长江干流限制无序采砂后,大量采砂船涌入鄱阳湖区作业导致水陆交错带形态与景观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的稳定性。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定量测算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形态和景观格局... 自长江干流限制无序采砂后,大量采砂船涌入鄱阳湖区作业导致水陆交错带形态与景观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的稳定性。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定量测算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形态和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草滩与滩涂之间转化最为频繁,水域面积缩小,水陆交错带范围扩大;②东岸线和西岸线呈侵蚀状态,湖心岸线快速收缩;③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形状逐渐变得简单,而入江通道形状复杂化程度提高,其几何形态不规则化;④景观类型层次上,滩涂的破碎度最大,形状最为复杂,农田的破碎度和形状复杂程度最小,集聚性最强,草滩的连通性最好,沙地的景观指数幅度变化最大;⑤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景观多样性减少,整体连通性和集聚性增强;⑥采砂规模与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的形态指数呈负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和入江通道的形态指数呈正相关,其均通过显著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活动 鄱阳湖水陆交错带 入江通道 形态 景观格局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被引量:68
6
作者 叶春 金相灿 +1 位作者 王临清 孔海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1,共5页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 8 种适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修复 工程模式 洱海
下载PDF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詹存卫 于丹 +2 位作者 吴中华 刘春花 李中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 ;3)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4)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5 )金鱼藻 +狐尾藻 +荇菜 (Nymphyoides peltatum)群落 ;6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菱 (Trapabispinosa) +菰 (Zizania latifolia)群落 ;7)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 ;8)菰 +荇菜 +水蓼群落 ;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群落 2 414g· m- 2 ,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4379g· m- 2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1486 g· m- 2 ,微齿眼子菜群落 2 80 5 g· m- 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忧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陆交错区 群落生态学 水生植物 湖泊
下载PDF
水陆交错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40
8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2 位作者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中水域景观的分布质心整体上移动了2.31km,向东南偏离了5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脆弱带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洞庭湖区
下载PDF
鄱阳湖河湖交错带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群落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建 黄小兰 +1 位作者 张婷 郭秋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鄱阳湖河湖交错带是鄱阳湖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与湖泊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面区域,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承接了五大河流的来水,是重要的污染缓冲区和净化区.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河湖交错带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 鄱阳湖河湖交错带是鄱阳湖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与湖泊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面区域,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承接了五大河流的来水,是重要的污染缓冲区和净化区.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河湖交错带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已测的重金属(汞、铜、锌、铅和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铅、汞污染最严重,水质标准为Ⅳ类以上,其他重金属均为Ⅱ类;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鄱阳湖河湖交错带微生物群落主要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4类,平均含量分别为58.31%、13.63%、9.69%和1.3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昌江与乐安河交汇处(R9点位)与鄱阳湖出长江口(H11点位)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 1、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最高,万家桥(N2点位)与赣江入湖口(W6点位)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研究表明,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通常会使微生物群落丰度降低,然而R9和H11点位重金属污染严重,但微生物多样性却较丰富,说明微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受单一因子影响,而是多重因子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河湖交错带 重金属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洞庭湖荻-苔草群落交错带植被动态及影响因子--以北洲子洲滩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旭 李峰 +5 位作者 谢永宏 邓武军 曾静 侯志勇 陈心胜 邓正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近年来,受全球变化及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群落分布带不断下移,引发了人们对其湿地服务功能下降的担忧.以洞庭湖北洲子洲滩为例,采用野外样带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湿地荻-苔草群落交错带植被和环境特征进行研... 近年来,受全球变化及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群落分布带不断下移,引发了人们对其湿地服务功能下降的担忧.以洞庭湖北洲子洲滩为例,采用野外样带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湿地荻-苔草群落交错带植被和环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荻-苔草群落交错带动态变化和影响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高程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总碳、总氮、总磷含量和p H值在样带间差异显著,但土壤电导率和总钾含量在样带间无显著差异.各样带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随高程增加整体上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荻生物量随高程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苔草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二者生物量及群落丰富度、多样性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土壤含水量是调控该群落交错带植被动态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交错带 多样性指数 土壤含水量 洞庭湖 北洲子洲滩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尹延震 储昭升 +3 位作者 赵明 李泽坤 叶碧碧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2-1196,共5页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期是11月.水质空间变化表现为北部污染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临近村落、农田区湖滨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临近林地、山地区湖滨带;强风浪水动力扰动下,湖滨带近岸(离岸0~60m范围,水深≤2.5m)区域水体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远岸(离岸70~190m范围,水深3.0~8.0m)区域,而在弱风浪下,离岸远近水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植被恢复 湖滨带 洱海
下载PDF
巢湖水陆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飞 陈龙乾 +3 位作者 王秉义 张婷 周天建 张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9,共6页
通过解译巢湖水陆交错带2013年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选择代表性样带,应用移动缓冲带法对景观梯度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巢湖水陆交... 通过解译巢湖水陆交错带2013年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选择代表性样带,应用移动缓冲带法对景观梯度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巢湖水陆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在空间分布及梯度变化上表现出较高的区域分布一致性,即二者的高值、低值分布区相匹配。景观优势度在不同特征的样带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其变化不仅受斑块面积的影响,用地布局对其影响更大。景观连通性在各个样带内均较高,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内部之间连接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景观格局 移动缓冲带法 巢湖
下载PDF
湖滨带生态退化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丽佳 胡小贞 +1 位作者 许秋瑾 宋菲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
湖滨带是湖泊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是健全的湖泊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结了中国湖滨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等水生植物衰减、水质富营养化、浮游藻类浓度增高、底栖动物耐污种类优势度增加、鱼类种群数量减少、陆地生物栖... 湖滨带是湖泊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是健全的湖泊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结了中国湖滨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等水生植物衰减、水质富营养化、浮游藻类浓度增高、底栖动物耐污种类优势度增加、鱼类种群数量减少、陆地生物栖息地破坏等,并分析了退化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干扰,包括湖滨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的不合理修建、点面源的严重污染等,针对上述存在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退化 对策
下载PDF
太湖水陆生态交错带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466 5个和95.036 6,斑块破碎程度最大,连接性差;城镇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6.026 m.hm-2和99.215 3,斑块形状最简单,连接度高。耕地是景观的基质,并受非农化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陆交错带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93
15
作者 尹澄清 兰智文 晏维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和总P... 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率分别为64和92%.被截留比率最大的是无机态的正磷酸根态磷和铵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截留 水陆交错带 芦苇 白洋淀
下载PDF
典型农牧交错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内蒙古岱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书航 白妙馨 +4 位作者 陈俊伊 赵丽 张博 郭云艳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 工程体系 农牧交错带 岱海流域
下载PDF
云南洱海湖滨带生态重建方案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颜昌宙 叶春 刘文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9-464,共6页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结合洱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洱海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确定了洱海湖滨带重建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生态环境 重建 洱海湖滨带 生态服务价值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下载PDF
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分析及防洪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董明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023-6024,6027,共3页
水陆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从结构、功能和性态的角度,分析了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界面的系统稳定性、促使界面的湿地类型有序演化和强化界面的防洪功能... 水陆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从结构、功能和性态的角度,分析了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界面的系统稳定性、促使界面的湿地类型有序演化和强化界面的防洪功能等防洪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复杂性 防洪对策 东洞庭湖区
下载PDF
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数量化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丙万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1,共7页
1998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 3 0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 5 82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 8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 1998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 3 0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 5 82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 8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食物丰富度、草原围栏、隐蔽条件、人为干扰、距公路距离、距沙丘距离和距农业用地距离 ,研究了普氏原羚的生境选择。在研究中 ,将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分成 3个等级 ,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的预测性方程。通过对生态因子和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进行方差分析 ,判断影响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围栏 ,其次为食物丰富度、距沙丘距离和农业用地距离 ,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生境选择 数量化分析 青海湖
下载PDF
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水、沉积物和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少勇 曲洁婷 +3 位作者 许秋瑾 胡小贞 汪祖茂 赵维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34-2241,共8页
太湖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2.18 km2)的水陆交错带,虽已进行了基底改造和小部分植物种植,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种植,故迫切需要了解其生境特性的状况,为此开展了该区域的水陆交错带水、沉积物、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以便为后续示范... 太湖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2.18 km2)的水陆交错带,虽已进行了基底改造和小部分植物种植,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种植,故迫切需要了解其生境特性的状况,为此开展了该区域的水陆交错带水、沉积物、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以便为后续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基本参数。选择南部和北部两处交错带(面积分别为6700、8300 m2)及其周边陆域、水域,分别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17个点位的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水、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总氮和氨氮均低于秋季,而春季沉积物和土壤中硝氮含量较高。人为栽种植物有利于氮的去除,温度和微生物的活动对此也有一定的贡献。在春季,水陆交错区的硝化作用更强烈;氨氮的空间分布与总氮基本一致,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氮,而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氮以有机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湖 退渔还湖区 水陆交错带 水/沉积物/土壤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