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Variations in Particle Size and Magnetite Concentration on Cedar Beach:Implications for Grain-Sorting Processes,Western Lake Erie,Canada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Shuwei Maria T. CIOPPA ZHANG Shi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520-1532,共13页
This study examin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grain size and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on Cedar Beach(Lake Erie,Canada).Magnetic studies of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present on the beac... This study examin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grain size and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on Cedar Beach(Lake Erie,Canada).Magnetic studies of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present on the beach showed that magnetite(~150μm) is the dominant magnetic mineral.Surficia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defined three zones:a lakeward region close to the water line(Zone 1),the upper swash zone(Zone 2) and the region landwards of the upper swash zone (Zone 3).Zone 2 showed the highest bulk and mass susceptibility(κ,χ) and the highest mass percentage of smaller grain-size(250μm) fractions in the bulk sand sample.Susceptibility(i.e.κandχ) values decreased and grain size coarsened from Zone 2 lakewards(into Zone 1) and landwards (into Zone 3),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most probably reflecting preferential separation of large,less dense particles by waves and currents both along and across the beach.The eroded western section of Cedar Beach showed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inerals including magnetite,and finer sand grain sizes than the accreting eastern section, suggesting that magnetic techniques could be used as a rapid,cost-effective way of examining erosion along sensitive coastli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agnetite concentration grain size grain-sorting processes Cedar beach lake Erie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s in Particle Size,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Magnetic Concentration of 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Western Lake Erie,Ontario,Canada
2
作者 Maria T.Ciopp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4-124,共1页
Environmental magnetic research on beaches and shoreline processes is limited.Therefore,we carried out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on the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 of western Lake Eri... Environmental magnetic research on beaches and shoreline processes is limited.Therefore,we carried out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on the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 of western Lake Erie(41.68°N,82.40°W).Magnetit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magnetic mineral of these sands.This study reveals a spatial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te particles,distribu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ineral MAGNETIC CONCENTRATION grain size dark-reddish SANDS cross-shore and lonshore variation Cedar beach lake Erie
下载PDF
Sedi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景保 尹辉 +2 位作者 常疆 卢承志 周和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87-298,共12页
According to a long series of measured sediment data, the sedi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DIP,) were studied in ligh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s and envi... According to a long series of measured sediment data, the sedi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DIP,) were studied in ligh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deposition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a cycle of the evolution of sedimentation pattern, resulting in sediment disaster effects and resources effects in the DLA. The main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1) The water beach, silt beach, lake marsh beach, reed beach and other types of beach shaped by sedimentation effects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the giant lake system. 2) The disaster chains are induced, i.e.,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expansion and reclamation → flood function decline, fish resource depletion, biodiversity reduction dis- 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expansion → floods, water pollution dis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marshland floating vegetation rising → schistosomiasis, rodents virulence disaster chain, sedimentation → flood embankment bursting → land desertification disaster chain. 3) Sedimentation has created about 98.13×10^4 hm^2 of land in the past 55 years.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shland resources have produced tremendous economic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TION lake beach sediment disaster chain sand resources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PALEO-HYDR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 OF LAKE NAM CO, SOUTH-CENTRAL TIBET
4
作者 J. Berking A. Keil B. Schutt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The endorheic Lake Nam Co, south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ionbetween drainage basin processes, especially post-glacial glacier decay, and lake level fluctuations. Landforms of... The endorheic Lake Nam Co, south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ionbetween drainage basin processes, especially post-glacial glacier decay, and lake level fluctuations. Landforms of thedrainage basin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s, superimposed by fluvial and periglacial processes, and locally by glacialand eolian processes. Thus,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iled for the lake-basin to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andscape character. Data show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melt water from themountains accumulated fluvial deposits in the foreland. Concurrently, an increase of the lake level occurred which ispresently shown by a cliff line all around Nam Co with its base approximately 29m above the present lake level. TheHolocene decrease of the lake level is traced by beach ridges. As Nam Co is an endorheic lake post-glacial water loss has tobe primarily explained by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However, more detailed conclusions on quantitative andchronological patterns of both factors, melt-water input and evaporation output, still remain to be dra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位 蒸发量 内陆湖
下载PDF
2011-2015年东洞庭湖洲滩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集
5
作者 李旭 侯志勇 +3 位作者 曾静 易爱军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固定样地调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时空对比获取生态系统动态特征,为长期的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统一的监测规范,对洞... 固定样地调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时空对比获取生态系统动态特征,为长期的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统一的监测规范,对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中典型洲滩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东洞庭湖三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长期监测样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株(丛)数(株或丛/样方)、叶层平均高度(cm)、生殖枝平均高度(cm)、盖度(%)、物候期、优势种、植物种数、密度(株或丛/m~2)、优势种叶层高度(cm)、优势种生殖枝高度(cm)、总盖度(%)、地上绿色部分总干重(g/m~2),共14个指标,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并由专家审核验证,确保数据时空上的相对一致和准确可靠。本数据集可以为探究洞庭湖水文情势下,洲滩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和演替趋势提供本底资料,为洞庭湖植被的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修复及适应性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群落物种组成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下载PDF
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群落植物生态型、生活型和生长型组成数据集
6
作者 侯志勇 曾静 +4 位作者 李旭 谭佩阳 李阳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湖周期性水文变化情势下,对洞庭湖湿地洲滩典型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专家对洞庭湖湿地3个典型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的长期监测数据集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洞庭湖洲滩2011-2015年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生活型、生长型、光生态型、水分生态型、土壤pH值生态型、淤积生态型,共8个指标,同时提供了完整的样地信息和样地管理记录,为数据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为分析洞庭湖湿地洲滩植被群落生态型和生活型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提供了数据支撑,是深入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被演替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植物生活型 植物生态型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下载PDF
鄱阳湖水道平滩水位与河槽演变及退滩时间分析
7
作者 陆阿坤 屈一晗 +2 位作者 徐辉荣 林青炜 唐立模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平滩水位是判定涨水漫滩及退水归槽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鄱阳湖平滩水位及退滩时间变化规律,将湖区自湖口起分别以星子、褚溪河口、棠荫、康山、瑞洪和吴城为界划分为Ⅰ~Ⅵ区。依据1998年和2010年实测地形数据,将各区基于几何标准判断的断... 平滩水位是判定涨水漫滩及退水归槽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鄱阳湖平滩水位及退滩时间变化规律,将湖区自湖口起分别以星子、褚溪河口、棠荫、康山、瑞洪和吴城为界划分为Ⅰ~Ⅵ区。依据1998年和2010年实测地形数据,将各区基于几何标准判断的断面平滩水位对间距进行对数变换的加权平均,得出河段尺度的平滩水位,并据此分析退滩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区平滩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Ⅴ区(瑞洪—康山)降幅最显著,下降1.18 m;平滩河槽形态变化以棠荫为界,棠荫以北水道向纵深方向发展,棠荫以南水道基本维持稳定;河相天数除Ⅴ区锐减外,其余各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V区平滩水位下降对河相天数的锐减影响显著;Ⅴ区的退滩时间略有推迟,其余各区的退滩时间均有所提前,Ⅰ区(湖口—星子)和Ⅴ区的退滩间隔缩减近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阳湖 平滩水位 平滩河槽形态 河相天数 退滩时间
下载PDF
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景保 尹辉 +2 位作者 卢承志 毛德华 周和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23,共10页
以1951-2005年长系列实测泥沙等资料为依据,从泥沙淤积特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上,探讨了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表明:由于洞庭湖区始终处于淤积状态,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了泥沙淤积循环演进的格局,以至于使泥沙的灾害性效应... 以1951-2005年长系列实测泥沙等资料为依据,从泥沙淤积特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上,探讨了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表明:由于洞庭湖区始终处于淤积状态,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了泥沙淤积循环演进的格局,以至于使泥沙的灾害性效应与资源性效应均在湖区得到充分的显示。主要表现在:①塑造了水体滩地、泥沙滩地、湖草滩地、芦苇滩地等类型滩地,构成了湖泊巨系统的主体;②孕育或诱发了泥沙淤积→洲滩扩展、围垦→调洪功能下降、鱼类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链:泥沙淤积→洲滩扩展→洪涝、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植被洲滩浮涨→血吸虫病、害鼠致害灾害链;泥沙淤积→洪溃决堤→土地沙化灾害链。这些淤积型泥沙灾害链给湖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③近55年间,泥沙塑造土地约98.13×104hm2,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洲滩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地挖沙加高防洪大堤2-3m,累积土石方约55×108m3,节省了购买大量原材料的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湖泊滩地 泥沙灾害链 洞庭湖
下载PDF
青海湖近岸现代沉积滩坝主要类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韩元红 郝乐伟 +3 位作者 王琪 陆建林 朱建辉 罗厚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8,共10页
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的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 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的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开阔滨浅湖处滩坝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5种类型。通过对各种类型滩坝剖面的详细分层及沉积物室内矿物组成分析等,发现不同类型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而言,青海湖近岸滩坝沉积物粒度较粗,黏土含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沉积构造多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垂向上表现出上粗下细的反韵律特征。同时,选取了青海湖南岸规模较大的坝相,分别对坝主体、坝间和坝侧缘进行详细的探槽剖面分析,得出坝主体单旋回厚度较坝间和坝侧缘大,沉积物粒度也相对较粗,黏土含量最低,分选性也最好,是发育为隐蔽油藏最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滩地出露天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邹邵林 刘晓清 +1 位作者 刘新平 郭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254-259,共6页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 8个代表水文站 37年 11× 10 4 个逐日水位数据 ,研究了湖区不同时期滩地出露天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前后与建成初期典型年逐日水位数据库资料 ,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 ,湖区各代表水文站水位的变化 ,在...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 8个代表水文站 37年 11× 10 4 个逐日水位数据 ,研究了湖区不同时期滩地出露天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前后与建成初期典型年逐日水位数据库资料 ,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 ,湖区各代表水文站水位的变化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 ,预测了三峡工程对湖区滩地出露天数的影响。认为 :三峡工程建成后初期 ,滩地出露天数变化的是低位滩地 ,中位滩地出露天数有一定变化 ,高位滩地基本不变 ;1~ 5月低位滩地和 6月中位滩地的出露天数都减少 ,7~ 9月出露情况不变 ,10~ 11月中低位滩地出露天数增加值大 ,12月出露天数变化小 ;其中东洞庭湖区和南洞庭湖区的横岭湖区滩地变化大。建成后中长期 ,所有高程滩地出露天数将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滩地 出露天数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洞庭湖滩地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唐洁 吴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小于背景值,且Pb的平均含量均是湖南省潮土背景平均值的2倍多;广兴洲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其他样地;集成垸土壤中的Pb、As和三个样地土壤中Cd重金属含量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对重金属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6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Pb、Zn、As与全氮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b与Zn以及Cu与Cd、Zn、A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d与Zn、As以及Cr与A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可知,广兴洲样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比其他样地高,但均属于轻微污染和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滩地 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下载PDF
洲垸地区血吸虫病疫源地类型与流行特点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卓尚炯 李雍龙 +7 位作者 张映皓 蔡凯平 刘书耀 高士龙 王明珍 韩家俊 易志辉 胡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31-338,共8页
本文提出了洲垸地区血吸虫病疫源地的类型,系统阐述了各类疫源地的环境特征与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流行因素 洲垸 疫源地
下载PDF
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彭佩钦 童成立 仇少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5-689,共5页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0世纪70和90年代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面积。结果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变化各异,东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减少,南洞庭湖中位的洲滩地增加,但高位和低位洲滩地减少,西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增加。表明东洞庭湖在70~90年代发生了逆向演替,南洞庭湖以正向演替为主,西洞庭湖发生了正向演替。为此,提出中低位洲滩地不宜发展杨树,获、芦生产的重点应该逐步地由东洞庭湖向西、南洞庭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洲滩地 淹水天数 湿地演替
下载PDF
洲垸地区分疫源地类型优化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卓尚炯 李雍龙 +7 位作者 张映皓 蔡凯平 刘书耀 易志辉 王明珍 韩家俊 高士龙 胡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观察,6个试区已达到控制流行的目标,2个试区居民感染率下降了63.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防治 洲垸 疫源地
下载PDF
兴凯湖北部平原的发展与湿地的形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裘善文 万恩璞 +1 位作者 李凤华 汪佩芳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兴凯湖北部平原和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过去研究的较少。在国家科技攻关时对其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了解到它是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积冲积平原。发现自晚更新世TL63900a±3190a至TL12190a±610a间,有5道沙堤在兴... 兴凯湖北部平原和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过去研究的较少。在国家科技攻关时对其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了解到它是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积冲积平原。发现自晚更新世TL63900a±3190a至TL12190a±610a间,有5道沙堤在兴凯湖北部平原上形成,第Ⅴ道沙堤以南的湖积平原,宽15.5km,由3道湖成沙堤和2道支堤将其分隔成一些湖滩、洼地和小湖,形成湖滩湿地和洼地湿地(类似海岸带的泻湖湿地)。平原的形成是沼泽湿地发生发展的基础,随着湖岸线的迁移,沙堤之间的湖滩、洼地和小湖,水体不断沼泽化,大约于9000a前以来发育泥炭沼泽,在距今7500a至5000a间和3000a至2000a间气候较为湿润,沙堤间滩地、洼地和松阿察的古河道河漫滩地带广泛发育沼泽湿地,不断进行泥炭积累。第Ⅰ道与第Ⅱ道沙堤之间的沼泽湿地,属强度沼泽化地区,生长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和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是兴凯湖北部平原难以开发利用的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北部平原 湖岸线迁移 平原发展 湿地形成
下载PDF
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吴敏 唐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124,共5页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厌氧菌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各样地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厌氧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放线菌随林龄增加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区滩地 杨树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洞庭湖区洲滩环境演变对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邹邵林 郭聪 刘新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在分析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成灾乡及灾情的基础上,研究了洞庭湖区洲滩演变对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影响。研究认为,中低位洲滩出露出积不断增大使东方田鼠种群迅速膨胀,高位洲滩出露面积减小造成汛期东方田鼠大量向垸内农田迁移;湖区... 在分析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成灾乡及灾情的基础上,研究了洞庭湖区洲滩演变对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影响。研究认为,中低位洲滩出露出积不断增大使东方田鼠种群迅速膨胀,高位洲滩出露面积减小造成汛期东方田鼠大量向垸内农田迁移;湖区洲滩冬春季连续出露天数增加延长了东方田鼠的繁殖期;汛期洪峰水位增高、洲滩大面积淹没迫使东方田鼠大量迁向垸内;湖内废弃湖堤为东方田鼠逃避洪水提供了中途休养之地;洲滩地抑制东方田鼠种群膨胀的天敌数量已大大减少。据此,本文指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对洞庭湖区训滩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将改变东方田鼠种群生态环境条件,引起种群动态变化,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洞庭湖区 洲滩 东方田鼠 暴发成灾
下载PDF
洞庭湖滩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3 位作者 汤玉喜 李永进 吴敏 王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土壤呼吸作用强弱表现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真菌数量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土壤呼吸受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滩地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大王北洼陷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冯兴雷 马立祥 +2 位作者 邓宏文 涂智杰 林会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岩心精细的观察,结合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石鉴定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大王北洼陷沙二段盆地断坳期为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其中坝主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且坝主体砂... 通过岩心精细的观察,结合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石鉴定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大王北洼陷沙二段盆地断坳期为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其中坝主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且坝主体砂层最厚,滩、坝侧缘和坝间砂体次之。另外,沙二段时期盆地内河流三角洲不发育,大量坝砂呈条带状沿岸或斜交岸线发育,滩砂呈席状大面积覆盖于盆内与坝砂和其他沉积砂体相连,构成了洼陷"满盆砂"的浅水漫湖沉积的特征。这些砂体规律性地分布于洼陷内,并且与油源邻近(沙三段中部油页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漫湖 砂质滩坝 微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三湖湿地保护的有效途径——停耕湖滩湿地 被引量:4
20
作者 符洪宇 冯晓凡 +1 位作者 艾春红 沈海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1,共3页
通过对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湖滩湿地的分析研究 ,阐述了耕种湖滩湿地的危害 ,提出了保护湖滩湿地 ,建立生态经济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湿地 植被 保护 措施 湖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