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珺 倪斌 +3 位作者 郭翔 郭群锋 杨军 赵文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评估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院接受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25~65岁(... 目的:评估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院接受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25~65岁(44±9.4岁)。寰椎爆裂性骨折19例,C1、2旋转脱位畸形16例,齿状突骨折26例,齿状突游离15例,寰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寰枢椎脱位9例。通过Ranawat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颈部/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CT三维重建等资料中,提取以下影像学数据: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有效椎管容积(space available for cord,SAC)、C1-2角、C2-7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5年以上的随访。末次随访时24例术前存在脊髓压迫症状患者的Ranawat分级有所改善;95%的患者颈部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56±1.03分下降至2.53±0.53分(P<0.05);NDI由术前34.76±5.45分降至13.13±1.21分(P<0.05)。ADI由术前6.5±1.0mm降至2.4±0.9mm(P<0.05);SAC由术前13.37±2.11mm增大至19.93±2.20mm(P<0.05)。手术前C1-2角为21.9°±1.2°,末次随访时为26.6°±6.9°;手术前C2-7角为19.8°±9.2°,末次随访时为15.5°±5.9°。术后6个月,81例(95.3%)患者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4例患者出现植骨延迟愈合。结论: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寰椎椎板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长期疗效优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经寰枢关节螺钉 寰椎椎板钩 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钩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健 李平元 +2 位作者 欧军 苏小桃 卢政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钩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15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均采用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钧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年龄16-32岁,平均23.3... 目的探讨应用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钩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15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均采用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钧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年龄16-32岁,平均23.3岁;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钩系统内固定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了解椎弓峡部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3.33%。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败和椎弓峡部不融合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髂骨取骨区疼痛,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峡部植骨融合联合节段内钉-钧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疗效满意,具有融合率高,并发症少,不影响腰椎活动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钉-钩系统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椎弓根钉钩系统加峡部植骨系统治疗单纯腰椎峡部不连5年疗效随访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树发 孙海燕 +6 位作者 王英胜 朱军 李亮 高孟亮 楚超 刘学鹏 张引峰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手术5年疗效随访研究。方法 2006-2008,我院收治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固定治疗术后5年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5年随访VAS评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目的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手术5年疗效随访研究。方法 2006-2008,我院收治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固定治疗术后5年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5年随访VAS评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年CT断扫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20例患者均未发生脱钩及临近节段退变(椎间隙高度丢失);2例诉腰椎活动度较术前轻度受限;6例出现腰椎间盘退变。结论与多节段固定融合术相比,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是对腰椎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临近节段退变率低的一种可靠、有效的单椎体动态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不连 椎弓根螺钉 椎板钩 植骨 退变
下载PDF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超远 付玉娟 +2 位作者 付鹏军 孟祥翔 秦晓彬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02-2011-02,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2例。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无效,术前腰痛VAS评分8.1分,术中彻底清除峡部裂之间...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02-2011-02,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2例。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无效,术前腰痛VAS评分8.1分,术中彻底清除峡部裂之间的纤维组织、瘢痕及增生组织,切除裂部骨端的硬化骨,至断面出现渗血为止,取自体髂骨条植骨,安放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腰痛VAS评分降到2.1分,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效果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腰椎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
下载PDF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喜滨 徐万龙 袁宏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19例,对比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患者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19例,对比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患者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2.3个月,经X线及CT检查,19例患者椎弓根峡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术前患者疼痛评分为(9.7±2.1)分,术后为(0.4±0.1)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较好选择,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避免了医源性的脊柱失稳,术后椎节即刻获得稳定并保留了病椎相邻椎间盘的活动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 青年 腰椎峡部裂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李威 杨利 邵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 目的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87±1.15)分、(1.19±0.48)分,对照组分别为(6.96±1.24)分、(1.26±0.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08±6.33)分、(9.36±2.57),对照组分别为(37.26±6.48)分、(9.52±2.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0.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29%、17.07%,重度率分别为29.27%、0.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61%、19.51%,重度率分别为24.39%、0.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0.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 寰椎椎板钩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
下载PDF
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4
7
作者 范栋 王万宗 孙海燕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从2007年以来,我院对1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个月。术... 目的探讨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从2007年以来,我院对1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5.06±2.35,最后随访评分为26.18±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峡部裂融合处获得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对腰椎的运动功能干扰及手术创伤均较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钉钩内固定系统 植骨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左强 周全 +1 位作者 胡靖 胡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实验组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躯体机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评分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低[(207.05±31.54)m L vs.(229.48±33.25)m L],手术时间更短[(123.85±9.22)min vs.(130.94±10.0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术后颈部僵硬轻度、重度率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部僵硬轻度、重度率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但后者出血量更低,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后路寰枢椎 关节螺钉 寰椎椎板钩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峡部裂的效果探讨
9
作者 陈念 杨鉴 练子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210-212,23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峡部裂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青少年腰峡部裂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组(研究组,n=40)和跨节段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组(对照组,n=4...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峡部裂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青少年腰峡部裂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组(研究组,n=40)和跨节段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组(对照组,n=4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VAS、JOA、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VAS、ODI评分降低幅度、JOA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7.5%(3/40),对照组为22.5%(9/4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腰峡部裂钉钩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的效果较跨节段内固定系统峡部植骨治疗好,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下腰痛,改善患者腰背肌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峡部裂 钉钩内固定系统 峡部植骨
下载PDF
椎板钩与椎弓钉固定儿童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比较
10
作者 刘研 李念虎 +1 位作者 曲新田 管华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比较椎板钩与椎弓钉固定治疗儿童单纯性双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单纯双侧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椎板钩内固定,23例行椎弓钉固定。比较两组围... [目的]比较椎板钩与椎弓钉固定治疗儿童单纯性双侧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单纯双侧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椎板钩内固定,23例行椎弓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椎板钩组手术时间[(79.9±7.8)min vs(103.9±8.6)min,P<0.05]、切口长度[(6.2±0.9)cm vs(7.8±0.8)cm,P<0.05]和术中失血量[(120.8±16.2)ml vs(177.0±12.8)ml,P<0.05]均显著优于椎弓钉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4个月以上,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椎板钩组VAS评分[(2.0±0.7)vs(2.4±0.5),P<0.05]、ODI评分[(30.2±6.0)vs(38.7±2.5),P<0.05]均显著优于椎弓钉组,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峡部完全愈合。相应时间点两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与椎弓钉固定相比,板钩固定儿童单纯腰椎峡部裂手术创伤小,临床效果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腰椎峡部裂 椎板钩固定 椎弓钉固定
原文传递
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9
11
作者 隋国侠 庄青山 +2 位作者 徐兆万 伦登兴 刘大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6例青少年患者,应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术和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单椎节内固定技术治疗,对比研究术前、术后患者腰痛视觉评分(... 目的探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6例青少年患者,应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术和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单椎节内固定技术治疗,对比研究术前、术后患者腰痛视觉评分(VAS),并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h,术中出血300ml(200~400ml),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2.3分。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7个月),腰椎X线片及峡部CT扫描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无椎体间滑移、无椎间狭窄等,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神经根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能重建峡部正常生理形态和强度,对于青少年单纯峡部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单椎节 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 铆钉
原文传递
节段内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忠杰 宋跃明 +5 位作者 曾建成 刘浩 刘立岷 孔清泉 李涛 龚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2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男19例,女3例;年龄12~26岁,平均18.4岁。主要... 目的探讨经后路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2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男19例,女3例;年龄12~26岁,平均18.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病程8~5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2.0%±10.0%。X线片示均为双侧峡部裂,病变节段:L49例,L513例。病椎上、下椎间隙活动度分别为(11.8±2.8)°及(14.1±1.9)°。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患者腰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3±0.5)分,ODI为17.6%±3.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示峡部缺损处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现象。末次随访时腰椎屈伸侧位X线片示峡部裂修复后,其上、下椎间隙活动度分别为(12.3±2.1)°及(13.5±1.7)°,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髂骨取骨区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经后路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可有效治疗腰椎峡部裂,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最大限度保留了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 植骨修复
原文传递
Short fixation with a 3‐rod technique for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old 被引量:6
13
作者 Dong Guo Ziming Yao +2 位作者 Xinyu Qi Chengxin Li Xuejun Zhang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CSCD 202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Importance Congenital hemivertebra is commonly treated with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bilateral transpedicular fixation.However,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ol... Importance Congenital hemivertebra is commonly treated with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bilateral transpedicular fixation.However,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old who undergo this surgical procedure.Objective To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of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old treated by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and 3‐rod fixation techniqu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14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congenital scoliosis with 16 hemivertebrae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including 5 girls and 9 boys,aged between 25 and 55 months old(average,37.6 months).All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short fixation with bilateral pedicle screws and a convex lamina hook.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corrective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clinical charts and spinal radiographs with a minimum 24‐month follow‐up.Results The mean Cobb angle of the main curve was 38.4°before surgery,8.5°after surgery,and 8.7°at final follow‐up.In the compensatory cranial curve,the preoperative Cobb angle of 16.8°was corrected to 8.1°postoperatively and was 10.3°at final follow‐up.In the compensatory caudal curve,the preoperative Cobb angle of 15.9°improved to 5.3°postoperatively and was 7.8°at final follow‐up.The segmental kyphosis was corrected from 13.5°to 0.5°and was 1.1°at final follow‐up.There were no crankshaft phenomena,no proximal kyphosis,and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instrumentation.Interpretation 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instrumentation with bilateral pedicle screws and a convex lamina hook can achieve rigid fixation and deformity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scoliosis HEMIVERTEBRA lamina hook Pedicle scre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