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inar screw fixation in the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A report on three c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Hironori Tanabe Yoichi Aota Tomoyuki Sait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10期695-699,共5页
Although laminar screw fixation is often used at the C2 and C7 levels, only few previous case reports have presented the use of laminar screws at the C3-C6 level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fixation method involving the... Although laminar screw fixation is often used at the C2 and C7 levels, only few previous case reports have presented the use of laminar screws at the C3-C6 level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fixation method involving the use of practical laminar screws in the subaxial spine. We used laminar screws in the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in two cases to prevent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and in one case to minimize exposure of the lamina. This laminar screw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 in all three cases with adequate spinal rigidity, which was achiev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The use of laminar screws in the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is a useful option for posterior fus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 screw Instrumentation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下载PDF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3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棘突中线两侧5mm,上位螺钉距椎板上缘5mm,对侧的下位螺钉距椎板上缘9mm,螺钉在棘突根部上下交叉进入对侧椎板,并于下关节突中心点出钉,测量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结果:枢椎椎板上缘、中部、下缘的厚度分别是3.02mm、5.91mm和5.59mm;枢椎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中部的高度分别是12.40mm、12.95mm、14.03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5.41mm和27.39mm;上位螺钉前斜26.4°,下斜7.6°;下位螺钉前斜30.1°,上斜1.4°。结论: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板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枢椎后路3种螺钉固定技术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勇 何贤峰 +4 位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阮永平 冯建翔 杨述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为(1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椎板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勇杰 胡勇 +2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赵红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20±25)min;术中出血量为(675±105)ml。术后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3周保守治疗症状逐渐消失。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4±1.0)分,术后6个月为(14.6±1.3)分,JOA改善率为(68.2±9.2)%。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0)mm,术后6个月为(14.5±1.2)mm,椎管扩大率为(57.6±13.8)%。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棘突椎板螺钉 侧块螺钉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圣林 田英轮 +1 位作者 许南方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8-345,共8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而实施寰枢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术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7~75岁,平均47.8...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而实施寰枢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术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7~75岁,平均47.8±14.7岁。术前诊断寰枢关节不稳33例,寰枢关节脱位25例。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JOA 8~16分,平均13.2±1.8分)。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寰枢椎弓根螺钉、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枢椎椎板螺钉、下颈椎侧块螺钉及下颈椎棘突螺钉。58例“组合式固定”患者中,45例应用2种内固定方式组合,9例应用3种方式组合,4例应用4种方式组合。使用“组合式固定”的原因包括:枢椎段椎动脉高跨、枢椎椎弓根细小或椎体发育不良、颈椎椎弓根变薄(颈椎融合畸形患者)、枢椎椎弓根骨质疏松明显以及医源性枢椎椎弓骨折等。观察手术融合率及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血管损伤。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6.8±10.5个月。57例(98.3%)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获得骨性融合,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造成未融合。术前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术后脊髓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 11~17分,平均15.2±1.5分)。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脑脊液漏以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针对合并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合理选择“组合式”内固定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不稳 寰枢关节脱位 组合式内固定 枢椎椎板螺钉 椎弓根螺钉 棘突螺钉
下载PDF
三维打印成型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板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轩 李凤宁 +7 位作者 张帆 王琨 陈智 阳青松 党瑞山 杨学东 沈洪兴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枢椎椎板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9具成人尸体的正常颈椎标本,行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枢椎行选择性重建,设计与枢椎椎板背侧贴合...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枢椎椎板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9具成人尸体的正常颈椎标本,行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枢椎行选择性重建,设计与枢椎椎板背侧贴合的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基于枢椎模型直视下徒手将阴模制成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并在其辅助下于枢椎标本置入双侧椎板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精确重建枢椎,并建立其对应阴模。共制作19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8枚。术后CT扫描图像显示38枚螺钉均完全位于枢椎椎板内,无穿破椎板壁或进入横突孔的螺钉。结论:利用三维打印模型设计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枢椎椎板螺钉的精确置入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螺钉 个体化导航模板 三维打印 光固化成型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 聚乳酸
下载PDF
枢椎交叉椎板螺钉新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峰 杨惠林 +4 位作者 张志明 王以进 郭开今 龚维成 施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对枢椎交叉椎板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这一新的内固定技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成年国人甲醛固定的枕颈(C0~C4)标本10具,对寰枢椎不稳模型分别行Gallie法内固定、双侧Magerl法内固定、C1椎弓根-C2交叉椎板螺钉内固定,进行寰枢... 目的对枢椎交叉椎板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这一新的内固定技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成年国人甲醛固定的枕颈(C0~C4)标本10具,对寰枢椎不稳模型分别行Gallie法内固定、双侧Magerl法内固定、C1椎弓根-C2交叉椎板螺钉内固定,进行寰枢关节的强度、刚度测量,分析寰枢椎的载荷-位移、应力-应变、扭矩-扭角关系和扭转刚度指标。结果Gallie法内固定明显增强了寰枢椎不稳模型的稳定性,但其固定强度明显小于Magerl法和C1椎弓根-C2交叉椎板螺钉内固定(P〈0.05),C1椎弓根-C2交叉椎板螺钉内固定强度大于双侧Magerl法,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椎弓根-C2交叉椎板螺钉内固定能为失稳的寰枢关节提供坚强的生物力学环境,枢椎交叉椎板螺钉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板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枢椎交叉椎板螺钉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钉板结合对侧椎板钉棒固定在寰枢椎及枕颈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宙 王伟 曾小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在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单侧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寰枢椎固定及枕颈固定11例,新鲜Ⅱ型齿突骨折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3例,寰椎枕骨化畸...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在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单侧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寰枢椎固定及枕颈固定11例,新鲜Ⅱ型齿突骨折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3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例,寰枢椎不稳1例。单侧椎弓根发育狭小者6例,单侧椎动脉优势型2例,一侧椎动脉高跨2例,寰椎枕骨化畸形寰枢关节脱位行钉板系统固定失效后再次手术1例。寰枢椎固定9例,枕颈固定2例,1例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后内固定失效行翻修手术。全部患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寰枢椎得到解剖复位,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16分,平均14.9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平均83%,术后半年复查CT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结论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行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临床疗效可靠,但缺少临床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椎弓根钉板系统 枢椎椎板螺钉 复位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文龙 倪斌 +4 位作者 郭群峰 郭翔 杨军 杨珺 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枢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钉...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枢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钉钩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期相同纳入标准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63例患者(钉棒组)作为对照。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VAS评分、ASIA分级、NDI、颈部僵硬度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术前VAS评分、NDI、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钉钩组随访时间为76.3±14.0(48~1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6.1±8.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7.8±34.2ml,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4.6±0.9个月;钉棒组随访时间为72.0±12.0(48~9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9.8±7.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5.8±30.0ml,植骨融合率为98%,平均融合时间为4.8±1.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钩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与钉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NDI和颈部僵硬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钉钩组的49例与钉棒组的37例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患者满意度及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可复性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 椎板钩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椎板钩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宇 潘滔 +2 位作者 李佛保 张美超 周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加用椎板钩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椎弓根螺钉系统不加与加用椎板钩,整个系统各处的应力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加钩后整个系统受力点增加,受力更加均匀。临床上容... 目的:探讨加用椎板钩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椎弓根螺钉系统不加与加用椎板钩,整个系统各处的应力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加钩后整个系统受力点增加,受力更加均匀。临床上容易发生断钉的部位应力显著降低。头、尾侧椎弓根钉根部加钩后轴向应力显著降低,以尾侧钉为著,降低37.08%。头、尾侧钉棒连接处加钩后剪切应力下降明显,头侧下降44.02%,尾侧下降60.71%。结论:椎板钩使得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分散,以尾侧椎弓根钉根部及钉棒连接处为著,从而减少椎弓根螺钉断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板钩 三维有限元素法
下载PDF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兆宗 陈忠羡 +4 位作者 梁胜根 赵振东 付朝华 雷洪俊 刘一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估疼痛症状,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颈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显著提高(P<0.01)。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固定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寰枢椎钉钩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椎板钩 齿状突骨折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弓根螺钉与椎板钩固定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翁习生 李连华 +6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仉建国 沈建雄 赵宏 林进 金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板钩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4例后路矫形内固定且随访1年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ⅡA和Ⅲ型)患者,根据尾侧椎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椎板钩固定组)和B组(椎...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板钩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4例后路矫形内固定且随访1年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ⅡA和Ⅲ型)患者,根据尾侧椎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椎板钩固定组)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6岁(12~17岁)。B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1岁(13~17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随诊丢失角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组侧凸角度丢失大于B组(P<0.05),且A组中有3例在融合节段与下方非融合节段交界处出现后凸。A组平均融合11个节段,B组平均为10个节段。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以椎弓根螺钉替代椎板钩内固定尾侧椎可较好地维持术后矫形效果,预防融合节段与未融合节段交界处后凸,保留更多的远端活动节段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 椎弓根螺钉 椎板钩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与椎板钩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翔 吴雪晖 +3 位作者 许建中 贾全章 吴兴军 方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7期1744-1745,共2页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椎板钩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其中13例采用胸段椎板钩联合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椎板钩组),18例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椎板钩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其中13例采用胸段椎板钩联合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椎板钩组),18例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钉组)。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矫正角度、融合节段长度、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6~48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畸形矫正:椎弓根钉组达66.4%,椎板钩组为41.9%;角度丢失:椎弓根钉组平均为2.8°,椎板钩组平均为11.3°;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平均比椎板钩组少1.2个椎体。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及更少的融合节段,效果可靠,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椎板钩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钩 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劳立峰 钟贵彬 +3 位作者 李谦益 李新锋 陈滨 刘祖德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l1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寰枢椎均融合。 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齿状突 寰枢椎脱位 椎板钩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单螺杆挤出机混合过程界面追踪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百平 王玫瑰 瞿金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52,157,共5页
基于涡量速度法,推导出单螺杆挤出机内三维流动无因次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非牛顿流的新方法。采用交错网格,对挤出机内的幂律流体三维流动进行了有限体积方法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槽内的速度分布。提出了Galerkin速度逼近方法,利用Larg... 基于涡量速度法,推导出单螺杆挤出机内三维流动无因次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非牛顿流的新方法。采用交错网格,对挤出机内的幂律流体三维流动进行了有限体积方法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槽内的速度分布。提出了Galerkin速度逼近方法,利用Largrange插值获得速度场。借助4阶Runge-Kutta方法对流体质点运动进行数值积分追踪,对螺槽内的层流混合进行了表征。发现了界面拉伸过程中不同初始位置的示踪剂界面拉伸总体呈线性增长,但伴有周期性振荡效应。这种效应在贴近螺壁面的流体单元表现最大,甚至超过了界面平均增长的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体积方法 单螺杆挤出机 层流混合 界面拉伸
下载PDF
挤出机螺杆转速对HDPE/MPA共混物结构和阻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车礼 承民联 裘兆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7-70,共4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挤出机螺杆转速与聚合物共混物中分散相颗粒数的关系以及螺杆转速对共混物阻透性能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在不同转速下制得的共混物的阻透性能。并根据阻透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渗透实验数据推算出不同转速下共... 从理论上分析了挤出机螺杆转速与聚合物共混物中分散相颗粒数的关系以及螺杆转速对共混物阻透性能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在不同转速下制得的共混物的阻透性能。并根据阻透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渗透实验数据推算出不同转速下共混物内不可透薄片的形状参数。实验表明 ,一般情况下溶剂透过共混物的渗透率随着转速的增加 ,有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渗透率最低点对应的转速为最佳转速。分散相体积分数不同 ,其最佳共混转速不同。当共混转速超过临界转速后 ,溶剂渗透率的对数值随转速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物 高密度聚乙烯 改性尼龙 层状结构 阻透性 螺杆转速
下载PDF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的循环混合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世昌 张先明 +2 位作者 徐俊杰 陈文兴 冯连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利用基于三维有限元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MCTSE)中聚丙烯熔体的循环挤出混合过程,得到流场中物料的剪切应力和速度等分布场量。通过计算放置流场中的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对粒子运动路径上的剪切应力... 利用基于三维有限元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MCTSE)中聚丙烯熔体的循环挤出混合过程,得到流场中物料的剪切应力和速度等分布场量。通过计算放置流场中的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对粒子运动路径上的剪切应力、混合指数、拉伸长度、分离尺度以及混合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表征了MCTSE循环挤出过程的分散和分布混合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加工条件和螺杆构型对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丙烯熔体循环挤出混合由拉伸流和剪切流共同作用,MCTSE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增大螺杆转速或减小螺距均有利于提高MCTSE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性能,但不利于提高MCTSE的混合效率;分析表征混合性能的不同参数可知,相对于改变MCTSE的螺杆构型,选取合适的加工条件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 数值模拟 层流 分散 混合
下载PDF
强化单螺杆挤出机内层流混合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百平 刘跃军 +1 位作者 夏建波 瞿金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综述了单螺杆挤出机内聚合物熔体层流混合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提高混合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进一步强化混合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单螺杆挤出机 层流混合 聚合物熔体 混合机理 分布混合 分散混合 动态加工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固定补救方案的生物力学研究
19
作者 金国鑫 张磊 +2 位作者 阎崇楠 刘齐 王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补救方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建立齿状突骨折模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A组)和后路补救方案固定,双侧寰椎后弓螺钉+枢椎椎板钉(B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补救方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建立齿状突骨折模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A组)和后路补救方案固定,双侧寰椎后弓螺钉+枢椎椎板钉(B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C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D组);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E组)。测量载荷下各方向活动度,并测量抗拔出力,比较生物力学强度。结果B组和E组对后伸的控制较A组弱(P<0.05)。左侧弯时,C组活动度降低50.5%,D组降低66%,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弯时各组活动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左侧轴向旋转的控制活动度比A组大,B组右侧轴向旋转控制活动度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为718.2 N,后弓螺钉的拔出力为399.7 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枢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为635 N,枢椎椎板螺钉拔出力为431.3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置钉困难时,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可优先考虑,其次选择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需要坚强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寰椎后弓螺钉 枢椎椎板钉 抗拔出力
下载PDF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袁峰 杨惠林 +2 位作者 郭开今 张志明 龚维成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用于国人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其技术方法。方法上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的延续线与该侧椎板中上1/3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1/3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下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与该侧...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用于国人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其技术方法。方法上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的延续线与该侧椎板中上1/3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1/3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下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与该侧椎板中下1/3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1/3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测量30具成人完整干燥枢椎骨标本,指标为椎板高度(H)、上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1)、下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2)、椎板中上1/3厚度(T1)、椎板中下1/3厚度(T2)、椎板上缘角度(A1)、椎板下缘角度(A2)、下位入钉点距椎板中下1/3与对侧椎板下缘延长线交点距离(D3)。结果H、D1、D2、T1、T2、A1、A2、D3值分别为(13.0±1.2)、(26.7±1.3)、(28.7±1.8)、(4.4±0.9)、(6.2±1.3)、(54.0±4.2)、(54.5±2.9)、(0.2±1.3)mm。左右侧比较,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D2和T2明显大于D1和T1(P<0.01),A1与A 2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椎板高度和厚度的关系呈线性相关。结论本解剖研究和固定方法对W right技术作出了补充和完善,结果提示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可用于成年国人;椎板高度和厚度线性相关,能指导术中不同直径螺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板螺钉 解剖学 内固定 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