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三块地”改革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聪 龙花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3,共13页
文章基于2007—2020年1256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探究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政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影... 文章基于2007—2020年1256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探究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政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理,为深化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基准回归分析表明,“三块地”改革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块地”改革通过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三块地”改革在低城乡融合度县域、较低发展水平县域、中部县域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据此,应进一步深化“三块地”改革,不断总结试点县域的政策实施经验,在差异化城乡融合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下,因地制宜、审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城乡地域系统的连接纽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县域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全面融合发展,实现政策的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块地”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 要素流动 DID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农地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彬俨 程金花 +3 位作者 张洪江 孙龙 王贤 沙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土壤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农地的土壤大孔隙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大孔隙数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根系密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并利用... 【目的】探讨影响土壤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农地的土壤大孔隙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大孔隙数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根系密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大孔隙率的影响。【结果】根系密度、土壤质地和水稳性团聚体对大孔隙的形成均存在显著影响;根系密度与大孔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根系密度对大孔隙的影响主要在于根对土壤的机械力作用以及环形根孔本身作为大孔隙的一部分对大孔隙率的直接贡献;土壤质地对大孔隙形成的影响主要在于粉粒含量的变化,粉粒含量与大孔隙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砂粒和黏粒含量对大孔隙率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大孔隙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又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论】土壤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植物根系密度、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土壤大孔隙 影响因素 优先流
下载PDF
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孔凡文 郑文博 金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3-287,共5页
梳理了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政策改革历程,分析了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相关文献研究的不足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解决土地要素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 梳理了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政策改革历程,分析了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相关文献研究的不足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解决土地要素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产业健康发展以及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土地要素 土地要素流动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农地征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玉米茎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霞 崔建垣 +2 位作者 岳祥飞 王少昆 岳广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以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玉米的液流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实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人工记录的天气状况,分析了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玉米的茎流变化、蒸腾耗水规律... 以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玉米的液流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实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人工记录的天气状况,分析了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玉米的茎流变化、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液流日变化波动曲线不同,影响液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也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始终是液流变化的主导因子。晴天,玉米液流速率的日进程为"几"字型峰或单峰曲线;阴天,玉米的液流曲线通常呈多峰状态;风天和雨天是单峰曲线,或是呈不规则的多峰曲线。玉米茎秆液流通量密度的变化是各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单株日耗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晴天、风天、阴天到雨天依次减少,其平均值分别为588,401,399和305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技术 茎流 气象因子 科尔沁地区
下载PDF
黄土坡面退水及其氮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丽 李怀恩 +1 位作者 张兴昌 肖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1,77,共7页
坡面退水及其污染物负荷是研究坡地水文过程和污染物迁移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黄土坡面退水情况及降雨因素、地形地貌和农业管理措施对退水的影响,同时从降雨-径流-土壤相互作用角度探讨了退水矿质氮的浓度... 坡面退水及其污染物负荷是研究坡地水文过程和污染物迁移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黄土坡面退水情况及降雨因素、地形地貌和农业管理措施对退水的影响,同时从降雨-径流-土壤相互作用角度探讨了退水矿质氮的浓度和负荷量.结果表明:①黄土坡面退水以地表径流为主,退水时间、退水量和退水强度远小于降雨期地表产流;②降雨强度、地表覆盖(牧草和秸秆覆盖)和地形地貌(坡度和坡长)对坡面退水影响较大,降雨期和退水期的产流强度均与雨强呈对数增加趋势;③降雨停止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小,与土壤相互作用时间较长,致使退水矿质氮浓度普遍高于降雨结束时径流矿质氮浓度,坡长越长越明显;④坡面退水矿质氮流失以NO3--N为主,NH4+-N流失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黄土坡地 退水 矿质氮负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柴液流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7 位作者 高孝威 胡尔查 李梓豪 李卓凡 刘婷 杨海峰 郗雯 王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5-1645,共11页
采用FLOW32-1K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热平衡包裹式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杨柴(Hedysarum leave)植株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监测灌木林地内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杨... 采用FLOW32-1K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热平衡包裹式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杨柴(Hedysarum leave)植株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监测灌木林地内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杨柴植株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3—4 mm、4—6 mm和>6 mm)杨柴植株的日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5.61 g/h、9.29 g/h、35.30 g/h,平均日液流量分别为(134.72±82.48)g/d、(223.06±152.20)g/d、(847.23±403.38)g/d。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树干液流速率晴天>阴天,液流速率变化呈“昼高夜低”,不同月份表现为8月>7月>9月。(2)影响晴天和雨天杨柴植株液流的首要气象因子都是太阳辐射,小时尺度下,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共同解释杨柴液流的75%以上,在日尺度下,气象因子可以共同解释其80.8%以上;且随着时间尺度增大,进入回归方程的气象因子个数呈减小趋势,但气象因子对杨柴液流变化的解释度呈增加趋势。研究在未来不能进行连续观测的条件下,通过气象因子和预测模型来估算杨柴液流变化,进而可指导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液流 气象因子 时间尺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第三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分析——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莉 夏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城乡协调 要素流动 劳动力流动 土地流转
下载PDF
我国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配置与资本流动关系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边际报酬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高孟珲 张建 +1 位作者 彭山桂 池重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84,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配置与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计量模型法。研究结果:(1)区域地均资本存量对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具有正向作用;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对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具有反向作用;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对资本...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配置与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计量模型法。研究结果:(1)区域地均资本存量对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具有正向作用;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对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具有反向作用;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对资本净流入具有正向作用。(2)由地区间差别性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所导致的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差异对资本流动的推力仅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发生作用,未对各地区内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作用。研究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丰富的建设用地数量,使其地均资本存量增长较慢,致使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增长较慢,资本存量边际报酬降低较慢,导致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回报率呈现出趋同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得资本改变了长期以来反向流动的格局,驱动资本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流动,资本流动方式向符合新古典主义增长趋同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资本流动 计量模型 生产要素 边际报酬
下载PDF
基于土地流转下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的障碍及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定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213-8215,共3页
农村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却受到了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技能障碍、制度障碍、职位障碍、收益障碍和公平障碍八... 农村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却受到了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技能障碍、制度障碍、职位障碍、收益障碍和公平障碍八大障碍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实施。因此,主要就如何消除这些障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流动 障碍因素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6 位作者 刘果厚 张雷 高孝威 李卓凡 刘铁山 刘辰明 李梓豪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4-801,共8页
应用Flow32-1K包裹式热平衡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不同径级枝条液流进行长期监测,同步观测试验样地气象变化,分析沙柳枝条液流变化规律并建立与环境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沙柳枝条随着径级的增加液流日变化从宽峰曲线到明显的单... 应用Flow32-1K包裹式热平衡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不同径级枝条液流进行长期监测,同步观测试验样地气象变化,分析沙柳枝条液流变化规律并建立与环境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沙柳枝条随着径级的增加液流日变化从宽峰曲线到明显的单峰曲线,并且液流速率呈增大趋势;天气条件对液流影响较大,雨天液流速率波动较剧烈,呈明显的多峰曲线;晴天时液流速率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雨天沙柳枝条液流速率及日液流量均比晴天低,随着径级增大,晴天和雨天日累计液流量差值逐渐变大。(2)液流速率与地表温度、大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雨天环境因子中饱和水汽压差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液流速率的影响较大,拟合结果平均R2在0.8以上;晴天太阳辐射强度是控制沙柳枝条液流速率的重要因子,拟合结果平均R~2在0.85以上。通过对沙柳枝条液流速率进行监测,分析沙柳群落的蒸腾消耗特征,为沙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群落结构优化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32-1K包裹式热平衡液流仪 沙柳 液流 气象因子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区丝棉木树干液流昼夜变化及其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苓 韩磊 +1 位作者 韩永贵 柳利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2,48,共6页
为明确干旱沙区典型防护林树种树干液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宁夏河东沙区主要造林树种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茎流计从2019年5月至9月实时监测林木树干液流,分析其昼夜变化、夜间液流比例,结合太阳... 为明确干旱沙区典型防护林树种树干液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宁夏河东沙区主要造林树种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茎流计从2019年5月至9月实时监测林木树干液流,分析其昼夜变化、夜间液流比例,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同步观测,分析大气环境因子对丝绵木树干液流昼夜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绵木液流密度整体呈现单峰趋势,于06:00启动,在12:15达到峰值(0.002 9 g·cm^(-2)·s^(-1))。丝绵木树干液流昼夜差异大,夜间液流密度均值为0.000 7 g·cm^(-2)·s^(-1)。各月液流总量变化范围为26.22~47.12 kg,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8月、9月、5月、6月,夜间液流量最大值为8月(10.08 kg),最小值为9月(3.74 kg),夜间液流占比由大到小分别为6月夜间液流占比(22.43%)、8月夜间液流占比(22.41%)、5月夜间液流占比(13.23%)、9月夜间液流占比(10.81%)、7月夜间液流占比(10.26%),夜间液流不可忽视。丝绵木日间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R)、水汽压差(V)、气温(T)、大气相对湿度(R)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夜间液流主要受大气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气象因子 夜间液流 丝绵木 沙区
下载PDF
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12
作者 路超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177-11180,11183,共5页
实现粮食安全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农户对耕地资本的合理投入既是保证农产品健康供给的关键要素,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农户对耕地的流动资本投入。该研究根据在杨凌示范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 实现粮食安全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农户对耕地资本的合理投入既是保证农产品健康供给的关键要素,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农户对耕地的流动资本投入。该研究根据在杨凌示范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对比分析方法,对影响杨凌示范区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耕地资本的投入意愿相对较弱;农业收益、耕地规模与固定资本投入量是影响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意愿具有一定的促进与激励作用。最后提出了要适量经营土地、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以及为农户建立基础保障体系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耕地流动资本投入 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时空收敛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飞 王建伟 赵雪峰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生产要素流动是中国城市群空间特征形成的基本力量,以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收益和空间转移成本为基础,从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两个角度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特征变迁的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当充分注意到生产要素流动条件是形成特定的... 生产要素流动是中国城市群空间特征形成的基本力量,以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收益和空间转移成本为基础,从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两个角度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特征变迁的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当充分注意到生产要素流动条件是形成特定的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扩张 区域收敛 生产要素流动 土地边际生产率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客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光志瑞 《交通工程》 2017年第3期27-35,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是列车运力配置和网络化运营决策的基础,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精细度及科学合理性决定了运营过程的安全性、运营组织的高效性和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节假日(包括节前一日)客流与平日有明显差异,不同节假日、不同车... 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是列车运力配置和网络化运营决策的基础,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精细度及科学合理性决定了运营过程的安全性、运营组织的高效性和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节假日(包括节前一日)客流与平日有明显差异,不同节假日、不同车站的客流规律各异,预测过程同时面临路网结构改变、历史可用样本少等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大型活动、恶劣天气、车站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等影响因素,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了适用于路网结构发生改变的车站进、出站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历史客流数据,对2015年清明节前一日车站进、出站量进行了预测,与神经网络模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预测结果更好,全路网客运量误差率为0.27%,车站平均预测误差率为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影响因子 城市轨道交通 短期客流预测 土地利用性质 聚类分析 线性回归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能否驱动城乡要素流动: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聪 蒋妍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9,共17页
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都是流动和转让,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城乡要素流动奠定了基础。基于2005—2021年31个省(区、市)级的宏观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要素流动的影响。结... 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都是流动和转让,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城乡要素流动奠定了基础。基于2005—2021年31个省(区、市)级的宏观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要素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的实质是在土地与户籍制度之间通过权利开放,塑造土地、劳动力基本权利向发展权利过渡的正向反馈关系。(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3)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互动效应。在调整数据样本、重新设定模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另外,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互动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彼此促进的联动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沿着权利开放的改革进路,健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权利联系,保障转移劳动力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权益以及农民土地权益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城乡要素流动 系统动力学 联立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杨树苗木生长过程中蒸腾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岳广阳 赵哈林 +1 位作者 张铜会 牛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79,共6页
应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Li-6400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科尔沁沙地杨树苗木生长过程中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液流日变化曲线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呈现为多峰或宽峰状态,液流启动时间为04:... 应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Li-6400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科尔沁沙地杨树苗木生长过程中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液流日变化曲线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呈现为多峰或宽峰状态,液流启动时间为04:30,并在21:00达到最低值。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液流的变化是受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光合有效辐射(Q)和空气水蒸汽压亏缺(D)是杨树苗木蒸腾耗水的主要驱动因子,它们对于液流变化的影响快速而直接。杨树属于高耗水低水分利用型植物,适合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技术 杨树苗木 液流 环境因子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长三角统筹土地制度变革的路径——从区域内统筹向跨区域统筹转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学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32,共9页
通过区域统筹与合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走向深入,经济得以长足发展。要使长三角经济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让要素自由流动。目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长三角间自由流动已基本实现,但土地要素在区域间还不能自... 通过区域统筹与合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走向深入,经济得以长足发展。要使长三角经济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让要素自由流动。目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长三角间自由流动已基本实现,但土地要素在区域间还不能自由流动,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长三角在统筹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改革只限于省域范围内统筹,还没在省际间展开。要使这种统筹从区域内向跨区域转变,可试行两个挂钩:一是将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二是将城市工业向外部转移与共建沿海滩涂开发区挂钩,以实现土地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持续增长 要素自由流动 土地制度变革 跨区域统筹
原文传递
半干旱沙丘草甸过渡带人工杨树蒸腾耗水规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天宇 刘廷玺 +3 位作者 段利民 张亦然 童新 包永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55-3264,共10页
明晰沙地人工植被蒸腾耗水规律,对于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热扩散式插针茎流计(TDP)与自动气象站,对科尔沁沙地人工杨树林树干液流及周边环境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了杨树液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液流... 明晰沙地人工植被蒸腾耗水规律,对于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热扩散式插针茎流计(TDP)与自动气象站,对科尔沁沙地人工杨树林树干液流及周边环境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了杨树液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液流日变化基本呈单峰"几"字型曲线,偶尔会出现多峰曲线;不同气象条件对液流速率具有明显影响,晴天液流速率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生长季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差和空气温度呈较强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0.81和0.76,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R^2为0.79;结合各气象因子建立Penman-Monteith(P-M)模型对杨树林地的潜在蒸散发能力进行模拟并结合树干液流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效果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83;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显示,杨树蒸腾耗水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地下水位在杨树蒸腾能力较强的9:00-18:00下降明显,随后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杨树液流 环境因子 Penman-Monteith模型 地下水位
原文传递
要素区际流动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玉红 韩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0-2071,共12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析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武汉城市圈的信息、经济和人口要素流的多要素流空间网络,归纳县域之间多元要素的流动特征。测算各县域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验证要...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析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武汉城市圈的信息、经济和人口要素流的多要素流空间网络,归纳县域之间多元要素的流动特征。测算各县域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验证要素流动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这种影响力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1)武汉城市圈要素流网络总体上呈现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但已初步形成天门-仙桃-潜江这一相对聚集的独立发展的子群区域;(2)流生产空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传统场空间的契合较高,要素流动尚比较依赖地理距离;(3)武汉城市圈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等级的空间格局与要素流网络的中心度格局并不完全一致,表明要素流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4)信息中心度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经济中心度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具有负向效应,人口中心度的影响不显著;(5)GWR模型验证了多元要素流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1)继续完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推动要素在更大空间上的流动;(2)要素流动加快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差别化的绿色发展对策,自然资源丰富的南部丘陵地区更需尽快提升科技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流动加快;(3)提升区域信息发展水平是当前提高土地绿色生产效率最有效手段,应尽快提升城市圈整体信息化水平;人口流方面,应聚焦创新型人才和高质量人才的流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 土地绿色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