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alysis on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ity in the China-Vietnam Border Area
1
作者 HUANG Tianneng WANG N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995-1012,共18页
Expl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rder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ity(LUMF)provides insights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border land use and optimizing border land use policies.Based on th... Expl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rder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ity(LUMF)provides insights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border land use and optimizing border land use policies.Based on the improve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mode,this study identifies and evaluates the LUMFs in the China-Vietnam border area between 2000 and 2018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ocial security,ecological service,landscape recreation,and national security.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mprehensive land use functions in most counties and cities continued to be improved.2)The comprehensive land use function exhibits remarkable spatial divergence and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high-value area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evolves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In addition,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is complicated,without an obvious spatial divergence and aggregation pattern.The landscape recreation function shows differen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and forms a large cluster in the later stage.Finally,the spatial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function is significant.3)Designing differentiated border land policies,improving border land use security,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an aid in optimizing the LUMF level in the borde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ity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improve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 spatial analysis China-Vietnam border area
下载PDF
汉江流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协调网络演变分析
2
作者 高艳丽 刘双良 李红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9-258,共10页
城镇化发展造成土地资源稀缺和用地不合理问题,而土地多功能利用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该研究基于汉江流域2000-2020年的县域数据,构建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建立汉江... 城镇化发展造成土地资源稀缺和用地不合理问题,而土地多功能利用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该研究基于汉江流域2000-2020年的县域数据,构建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建立汉江流域城镇化-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协调网络,分析协调网络演化特征,并结合各县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协调特点及网络特性进行协调分区。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上游低于中下游。2)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协调网络密度逐年增加,网络格局由总线型结构演变为复杂的网状结构,网络的多中心趋势逐渐增强,说明不同县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3)京山县、勉县、汉滨区和留坝县同时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表明这4个县域位于汉江流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协调网络的中心位置,对区域要素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4)根据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及网络中心度指标对汉江流域进行协调分区,分为综合协调型、重点发展型、枢纽型和潜力型4类城市,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化 多功能 社会网络分析法 协调网络演变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佳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陈理庭 何庆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平原各县区耕地综合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耕地综合功能的提高优先发展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如南昌县、安义县等南昌市周边地区。②20 a间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生产和景观美学功能呈现增长趋势,生态维持和社会保障功能则出现下降趋势,说明鄱阳湖平原耕地生产功能虽有所提高,但难以保障日益增长的粮食、经济需求,同时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使耕地所能提供的经济贡献比重逐渐下降。③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受社会和自然两方面影响,社会因素可通过实施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障农村居民最低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福利标准等政策调节,自然环境方面则需要人类共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结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合理制定耕地保护利用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提高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网格尺度下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多功能的空间化及权衡/协同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3 位作者 冯喆 杨淇钧 钱家乘 王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2-252,共11页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功能的分类、评价、空间可视化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了生产、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生产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整体格局与生产功能相反,经济功能总体较高且表现为东南高、中北部低的特征,社会功能均值较高且中部和西部高值明显,文化功能的均值偏低且在空间上西高东低。多功能组合中有6组为协同关系,4组主要表现为权衡关系,且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的权衡作用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情况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空间分析 相关性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障碍因素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2 位作者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17年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综合评价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17年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综合评价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2004-2017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变化动态度为297.90%,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变化动态度分别为224.37%,207.14%,2 021.61%;生态功能障碍度逐年下降,经济功能障碍度波动上升,2010年之后主要障碍因子有综合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经济密度、人均GDP、废水排放强度、人均水资源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结论]江西省土地利用功能总体呈现增长变化趋势,但各项功能变化有所差异,其中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变化最大;土地利用功能实现从经济社会型向生态社会型转变;不同阶段限制土地利用功能发挥的因素有所差异,目前主要为经济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 熵权 TOPSIS模型 江西省
下载PDF
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嘉仪 董玉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以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集成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从镇域尺度探讨了1990-2015年珠海市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 以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集成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从镇域尺度探讨了1990-2015年珠海市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演变在1990-2000年间相对平缓;而在2000-2015年间相对剧烈,总体上全市耦合协调度均值由1990年的0.65降为2015年的0.59。2)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整体呈西部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东部的分布格局。3)根据地理探测器的结果可知,土地垦殖率、种植业占GDP比重、各类作物产量、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是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演变的主导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性 耕地安全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珠海市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功能评价与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建春 聂路豪 章静仪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渠道选取的较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杭州市土地多功能进行精细化评价,分析各项土地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杭州市土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生产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中部和北部,社会功能高...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渠道选取的较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杭州市土地多功能进行精细化评价,分析各项土地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杭州市土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生产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中部和北部,社会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东北部主城区,由主城区向外辐射逐渐减弱,生态功能高值区聚集于杭州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区域。3大土地功能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即此消彼长此的关系。此外,各项指标间存在密切复杂的关系,即使从属于同一项土地功能,各指标也不一定具有同向性。由于土地功能和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三区内涵的相互重叠,未来人们可以将土地功能的精细化、多时点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 评价 熵值法 空间格局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的辽宁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露洋 雷国平 郭一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2-249,共8页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熵权法 两维图论聚类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格局与多功能时空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印泉 曹红玉 +2 位作者 杨尽 蒋尹 张瑞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2年第4期1-14,共14页
研究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多功能演变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的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 研究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多功能演变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的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多功能水平,并诊断主要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川西北高原以生态空间为主导,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由慢到快,生态空间收缩加快,生产空间缓慢向生态空间渗透,生活空间快速向生态空间扩张;(2)川西北高原土地利用多功能表现为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前慢后快的增长模式,空间格局由东高西低格局向相对均衡状态演变,“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土地多功能水平变化特征一致;(3)生态环境是制约土地多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农村人均用电量、城镇用地、地均旅游人次、人均社会消费等均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川西北高原 土地利用 土地多功能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Scale Effects of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Evidence from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 Fengyanzi HU Weiy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116-1127,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MCL) at multiple scales. The study area i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MCL) at multiple scales. The study area i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were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of combined land use/cover dat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data, population data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from the multi-scale perspectives of cities, counties and tow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ha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ts overall spatial patterns were relatively robust, which did not change very much at the single scale.(2) At each single scale, the MCL’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had spatial heterogeneity.(3) Scale effects existed in the MCL’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From the prefecture-level city scale, to the county scale, and to the township scale, the MCL’s trade-offs were changed to synergies, and some synergic relationships were enhanc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deepening the multiscale analysis of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he conclusions might provide a basis for helping policy-makers to imple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t the right spatial scale, and to promote the higher-level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o realize its sustainabl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cultivated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scale effect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原文传递
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乔伟峰 李琛 +2 位作者 戴凌玲 贾铠阳 杨春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6-1571,共16页
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土地利用和地域功能失调现象,两者动态关系成为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地域功能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进展,尝试厘清两者耦合关联研究思路、内容与趋势,并在此基础上... 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土地利用和地域功能失调现象,两者动态关系成为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地域功能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进展,尝试厘清两者耦合关联研究思路、内容与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研究展望。研究结论表明,乡村地理学在乡村多功能与土地利用转型领域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两者交互作用关系也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目前,两者的耦合过程、机理、模式等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耦合互馈关系未能整体刻画、耦合机理解析视角有待拓展、针对不同乡村地域主体功能导向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案例研究还尚不多见等问题。未来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研究应以“耦合框架构建-耦合过程刻画-耦合机理解析-耦合状态调控”为研究主线,加强乡村地理学与土地系统科学两个领域的交叉融通,为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理学 土地系统科学 乡村多功能 乡村振兴 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非粮化耕地土壤健康评价:以浙江省宁波市东吴镇为例
12
作者 赵玉枭 肖谋良 +5 位作者 崔鑫涛 鲁顺保 王双 祝贞科 张艳杰 葛体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85-2793,共9页
耕地非粮化利用对农田土壤生态和土壤健康造成威胁,制约了粮食生产。为明确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探讨其土壤质量和土壤功能的变化,综合评估非粮化利用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和土壤多功能性指... 耕地非粮化利用对农田土壤生态和土壤健康造成威胁,制约了粮食生产。为明确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探讨其土壤质量和土壤功能的变化,综合评估非粮化利用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和土壤多功能性指数法结合敏感性、抗性指标,对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下(蔬菜、竹林-空茬、苗木-撂荒、苗木-水稻)耕地土壤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林-空茬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TN)分别为蔬菜、苗木-撂荒、苗木-水稻处理的95.3%、66.7%、65.7%和82.6%、57.0%、59.5%。蔬菜土壤电导率为其他非粮化耕地土壤的2.2~2.5倍;全磷和硝态氮分别为其他非粮化耕地土壤的1.8~2.0和3.5~5.5倍。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中,蔬菜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和土壤多功能性指数均为最高,与之相比,竹子-空茬(50.2%和22.7%)、苗木-撂荒(38.3%和14.4%)和苗木-水稻处理(27.7%和8.5%)的土壤质量指数和多功能性指数均显著下降。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有效钾和有效氮(AN)是影响土壤质量指数的关键因子之一,TN和与土壤碳循环相关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的关键因子之一。此外,有效磷、AN、TN和酶活性是非粮化耕地土壤变化较敏感的指标。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非粮化耕地土壤质量,明确了关键障碍因子,可为非粮化耕地土壤健康培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土地利用方式 雷达图面积法 土壤多功能性 土壤质量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京津风沙源治理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效益核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晓霞 程宏 +5 位作者 蒋宁 李继峰 贺伟伟 莫旭昱 王琇瑜 罗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7-1380,共14页
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是国家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土壤风蚀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生态系统服务... 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是国家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土壤风蚀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多功能性的理论框架与定量化研究,为综合评估区域生态效益,准确厘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深刻理解生态治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与影响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利用多源数据,从生态供给、生态调节、生境支持服务3个方面,计算了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各项指标,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landscape index,MESLI)和生态系统服务香农多样性指数(ecosystem service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ESHDI)等指标,评估了县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揭示了县域尺度综合生态服务的空间格局和集聚规律,阐明治理前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厘清风沙治理与植被恢复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多功能性贡献的变化,并对治理区2000~2015年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进行了价值核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定量评估和国家制定新的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 风沙治理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变化 多功能性 价值核算
原文传递
农业多功能性与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框架和案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姣 马冰滢 李双成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91-1806,共16页
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农业多功能性对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论文从农业多功能性的多尺度嵌套层级结构出发,构建了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框架,然后基于高清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文献资... 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农业多功能性对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论文从农业多功能性的多尺度嵌套层级结构出发,构建了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框架,然后基于高清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文献资料整理等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1968-2014年间土地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和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研究指出: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者应该在区域尺度和农户/农园尺度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基础上,围绕农户/农园与区域、国家等各级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从改进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和发展多功能农业两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农业用地管理。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优化都市区土地利用管理,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业多功能性 框架 多尺度 都市区 北京海淀区
原文传递
刈割、围封、放牧三种利用方式下草原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静鹏 郑志荣 +1 位作者 赵念席 高玉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5-747,共13页
随着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相互关系(BEF)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过去的20多年,BEF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物种多样性与单一或少数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探讨,但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是同时维... 随着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相互关系(BEF)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过去的20多年,BEF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物种多样性与单一或少数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探讨,但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是同时维持多种服务和功能的能力,基于此,该文首次在国内引入近年来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概念,并对目前主流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对内蒙古三种利用方式(刈割、围封、放牧)下的草地群落进行了多功能性评价,并探讨了多功能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改进的方法和目前主流方法评价得出的多功能性指数在样方和样地尺度上都有很高的相关性(R^2=0.695 6,p<0.000 1;R^2=0.923 1,p<0.000 1),表明该文作者改进后的方法是可靠的。重度放牧的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绝大多数土壤功能指标较差,表现出退化特征;7年的围封和刈割群落均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和改善的土壤功能指标;三者的多功能性指数为刈割(0.217 8)>围封(0.070 4)>放牧(–0.803 1)。植被样方主要沿水肥梯度分布;多样性指数中,均匀度指数(Pielou index)和丰富度指数(Margelf index)对多功能性的影响作用最大,均为样方尺度(R^2=0.187 1,p<0.000 1;R^2=0.160 1,p<0.000 1)小于样地尺度(R^2=0.592 1,p=0.009 3;R^2=0.749 9,p=0.000 7),有尺度依赖性;多功能性在样方和样地尺度上均与物种均匀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关系。该文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重度放牧和围封,刈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物种丰富度适中且物种分布均匀的生态系统可能有更好的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冗余分析 多功能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土地利用方式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进展、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宏锦 王娓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2-1126,共15页
全球变化所包含的土地利用和气候等因素的改变,将对生产力、养分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全球变化对单一功能的影响,即使同时测定多种功能也是进行独立的分析。但由于不同功能间常常存在的权衡或协同关系... 全球变化所包含的土地利用和气候等因素的改变,将对生产力、养分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全球变化对单一功能的影响,即使同时测定多种功能也是进行独立的分析。但由于不同功能间常常存在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导致基于单个功能的探讨难以反映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影响,从而限制了人们对于全球变化影响的全面认识和评估。早在2007年,Hector和Bagchi首次量化EMF,该领域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此之后,EMF量化方法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全球变化对EMF的影响也被广泛关注。为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该文基于中国知网、ISI Web of Science等当前常用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2007–202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计量分析,系统归纳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目前关注较多的土地利用变化、气温升高、降水改变以及氮沉降对EMF的影响,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所需关注的6个方向:(1)规范EMF量化体系;(2)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多因子交互效应;(3)不同时间尺度下EMF对全球变化的响应;(4)全球变化背景下多维度、多尺度生物多样性与EMF;(5)全球变化背景下多营养级多样性与EMF;(6)全球变化背景下根系功能性状与E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土地利用变化 温度升高 降水改变 氮沉降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被引量:82
17
作者 姜棪峰 龙花楼 唐郁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7-497,共11页
长期以来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不平衡是造成乡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以"供给—需求""要素—结构—功能"为主线,阐释了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农村土地... 长期以来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不平衡是造成乡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以"供给—需求""要素—结构—功能"为主线,阐释了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实现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平衡,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土地整治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当前解决乡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从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生产主义向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等的非生产主义的转变。(2)乡村土地利用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4种主要功能,满足乡村振兴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其中生产功能分为农业、商业、工业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分为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功能。(3)农村土地整治沿整合土地利用要素、重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功能的路径,从供给侧因地制宜地平衡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需求。(4)今后,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该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整治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模式,定量分析土地整治影响下土地利用的多功能供给以及不同类型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功能的需求,从而为土地利用和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理论 土地利用 农村土地整治 乡村发展 供需关系 要素—结构—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