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区减租土改小说的叙事形态——以李束为作品为例
1
作者 李慧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学界对解放区土改小说的考察,很大程度上忽视减租减息运动与土改运动之间的承续关系,忽视解放区由党的领导、作家创作、群众生活构成的三元结构文学形态的确立。而李束为作为晋绥五作家的重要成员,其减租土改小说既体现了减租运动与土... 学界对解放区土改小说的考察,很大程度上忽视减租减息运动与土改运动之间的承续关系,忽视解放区由党的领导、作家创作、群众生活构成的三元结构文学形态的确立。而李束为作为晋绥五作家的重要成员,其减租土改小说既体现了减租运动与土改运动之间的联系,也为探讨上述三元结构文学形态的内在问题及其如何制约新的政治认同与乡村文化建构提供了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减租 土改 李束为
下载PDF
土改小说:意识形态与仪式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晓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借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理论,以著名的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为例,讨论了意识形态是如何经由文本与实践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探讨了文本中各种意识形态的纠合与冲突关系。
关键词 土改小说 意识形态 仪式
下载PDF
孙犁土改小说中“物”意象及其叙事功能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华秀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qu...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土改小说 物意象 叙事功能
下载PDF
“中农情结”对莫言创作的影响——兼析莫言小说对土改、合作化叙事模式的突破
4
作者 杨新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莫言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农情结"的过度释放可能会带来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他的小说因此跳出了阶级视域的历史局限,完成了对土改、合作化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中农情结 土改小说 合作化小说 叙事模式
下载PDF
1946-1952年土改小说创作潮流初探
5
作者 彭冠龙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31-37,共7页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是一种特定时代特定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通过史料发掘和作品重读会发现,这股声势浩大的创作潮流长期以来被研究者简化,导致土改小说创作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从宏观...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是一种特定时代特定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通过史料发掘和作品重读会发现,这股声势浩大的创作潮流长期以来被研究者简化,导致土改小说创作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从宏观角度来看,这股创作潮流的发生与推进,既源自延安文艺理论与运动的指引,也是广大作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变革之配合与跟进,从这些作品中折射出了延安文人精神层面的变化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延安文学 50年代文学转型 政策与创作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下载PDF
土改小说中的苦难言说——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中心
6
作者 戚学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中的个人、民族、阶级、性别等身份问题,以探讨革命话语如何利用苦难言说这一媒介语进入乡村社会,形塑农民的阶级身份认同,从而将农民纳入革命历史进程之中,同时本文也将考察苦难言说中存在的"杂语"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言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集体回忆 苦难言说 革命话语
下载PDF
边缘化的“朝圣者”——论土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7
作者 程娟娟 《武陵学刊》 2013年第4期90-96,共7页
土改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提供了契机,他们从启蒙者变成了学习者,需要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知识分子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单调的精神生活以及革命与家庭的两难抉择。而知识者对于暴力革命的怀疑,对群众精神弱... 土改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提供了契机,他们从启蒙者变成了学习者,需要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知识分子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单调的精神生活以及革命与家庭的两难抉择。而知识者对于暴力革命的怀疑,对群众精神弱点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等都在作品中成为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潜在地构成了对于主流话语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下载PDF
从两份土地法文件看1946-1952年土改小说创作
8
作者 彭冠龙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24,共9页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是一种特定时代与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党的土地法规和土改小说作品的关系并不能用"图解政策"简单概括:从作品内容方面看,小说对法规表现方式分为只选取很...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是一种特定时代与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党的土地法规和土改小说作品的关系并不能用"图解政策"简单概括:从作品内容方面看,小说对法规表现方式分为只选取很小部分予以表现和完全不表现两种类型,且在表现过程中充满了作者对法规的思考;从创作过程看,作者普遍坚持以自身亲历的事件为作品的基础和主要材料,同时,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地改革而时刻考虑法规要求。实际上,1946-1952年土改小说创作是在一个由政策、艺术和生活三要素构成的场域环境中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解放区文学 土地改革运动
下载PDF
空间中的“政治”——“土改小说”再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到了"历史"的蕴意,以"多声部"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了土改的复杂性。在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马加等人创作的反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文本,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小说中,出现了富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空间变化。论文试图以"空间"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这一时期的土改小说进行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政治空间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灰色大地上的未来梦想——读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农村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清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9-43,共5页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农村小说是探索中国农村未来的重要文学形式。农民的未来梦想是指农民在现实状态下,对满足个体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指向。土地改革使得农民重新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妇女解放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农村小说是探索中国农村未来的重要文学形式。农民的未来梦想是指农民在现实状态下,对满足个体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指向。土地改革使得农民重新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妇女解放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解放区劳动妇女在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的进程中得到了解放。解放区农村小说从农民获得土地和妇女解放两个视角反映了农民的未来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农村小说 土地改革 妇女解放
下载PDF
审视翻身的两扇窗:阶级视角与人性视角——中国两类土改题材小说的叙事比较
11
作者 李俊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新时期土改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前者以阶级为叙事视角阐述着土改运动的政治合理性与道德正义性;后者以人性为视角倾向于弘扬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命运、苦难、悲剧的深切思索。在前者与后者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新时期土改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前者以阶级为叙事视角阐述着土改运动的政治合理性与道德正义性;后者以人性为视角倾向于弘扬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命运、苦难、悲剧的深切思索。在前者与后者之间出现了张爱玲"另类"的土改人性书写,由于作家特殊的身份背景,"另类"书写的思想内涵显得微妙复杂,备受质疑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阶级视角 人性视角 叙事比较
下载PDF
土地改革政策的文学化演绎——论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与土地改革政策之间的互文性
12
作者 张根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4,共5页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文艺界涌现出来的长篇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两部小说是对土改政策进行形象化阐释的典型文学文本,两者之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选择的时政化;素材处理的典型化;形象配置的阶级化与...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文艺界涌现出来的长篇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两部小说是对土改政策进行形象化阐释的典型文学文本,两者之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选择的时政化;素材处理的典型化;形象配置的阶级化与情节结构的线性化;创作方法的集体化。上述几个方面不仅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表现的范围,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开掘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政策 长篇土改小说 《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下载PDF
土地改革在朝鲜小说中的表现特征——以李萁永的《土地》和李泰俊的《农土》为例
13
作者 申师明 李芳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0-74,共5页
朝鲜的土地改革是朝鲜半岛分裂后使朝鲜半岛南北文学产生差异的历史契机。说当时朝鲜的土地改革给朝鲜文学的形成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不言过其实。以土地改革为素材创作的小说是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概括地诠释、反映生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朝鲜的土地改革是朝鲜半岛分裂后使朝鲜半岛南北文学产生差异的历史契机。说当时朝鲜的土地改革给朝鲜文学的形成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不言过其实。以土地改革为素材创作的小说是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概括地诠释、反映生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小说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 妇女解放
下载PDF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与土改小说的渊源关系探微
14
作者 曹金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对十七年的合作化小说进行谱系学和发生学的考察分析,不难发现与土改小说的渊源关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主题意蕴的表达,阶级论视阈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二元对立的情节结构的铺排都在这两类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只不过是后来的合作化小... 对十七年的合作化小说进行谱系学和发生学的考察分析,不难发现与土改小说的渊源关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主题意蕴的表达,阶级论视阈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二元对立的情节结构的铺排都在这两类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只不过是后来的合作化小说在借鉴原文本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土改小说 渊源 主题 人物 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