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zing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on the urban fringe of Liangjiang New Area, Chongqing,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Yi BI Guo-hua +1 位作者 YANG Qing-yuan WANG Zhao-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1855-1866,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consolidating rural 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consolidating rural settlements, and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of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buffer analysis, Ripley's K function,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based on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Liangjiang New Area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f China. The fractal dimension formula was also developed to reflect fractal featur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Liangjang New Area takes o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long with changes in elevation, gradient, location, geohazards distribution, and the like.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rural settlements has obvious regional variations subject to the 6 factors of location in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Overall, the worse the terrain conditions are, the larg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become. The better the locationconditions, the larg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are.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township scale presents three kinds of distribution as being aggregated, uniform and random. In contract,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plaque scale displays a banding distribution from a general view with several aggregation zones centering on each town center. From the results, we can se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are more complicated. For such kind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special regions, in the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and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Rural settlements land-use characteristics Urban fringe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下载PDF
Research on driving forces for rural settlement land changes 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Chun FENG Chang-chun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3期228-238,共11页
Dur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eri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or food secur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With the urbanizati... Dur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eri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or food secur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With the urbanization the rural settlement land is increasing instead of decreasing; This paper aims at.finding the driving forces for rural settlement land expanston. Based on land use change survey data (1996-2006) by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P. R. C., this paper find, that per capita area for rural settlement land is more than per capita area for city; township and industrial land in each province except Tibet. Besides, rural settlement land area and per capita rural settlement land area are increasing while the rural poputation is decreasing in most provinces. The main problems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use are low efficiency, high vacancy rate, chaotic layout and illegal occupancy. Then the driving forces [br rural settlement land expansion, 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amily income, family scale, psychological factors,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lack of planning, limited circulation of dwelling-house land and imperfect sociat security, ate explored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Finalt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view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to control the disorder expansion of rural setttement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 land land changes Driving forces: China
下载PDF
Land Use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e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Panshi City, Jilin City of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QIE Ruiqing YANG Lixue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10期24-26,29,共4页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indexe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land use featur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Panshi City, Jilin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comprehensive regi...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indexe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land use featur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Panshi City, Jilin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comprehensive region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Rural settlements are mostly scattered, and concentrated in small groups, showing the co-existence and disorderly expansion of modern and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features; (B) Layouts of rural settl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 Rural settlement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linear patterns along rivers and in the ring patterns around reservoirs; (D)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gradually expands to the neighboring areas of traffic arteries. Against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studying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of relieving restriction of land elements, and also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celerating regional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S land use EVOLUTION landSCAPE pattern Panshi CITY
下载PDF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优化设计
4
作者 范莹莹 戚志慧 陈思周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的实施需要配合水上施工作业,但存在部分区域的水深条件不满足施工船舶的吃水要求的矛盾;另外,工程实施还面临疏浚土方外抛受限的困难。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了方案的优化分区设计,... 某大型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的实施需要配合水上施工作业,但存在部分区域的水深条件不满足施工船舶的吃水要求的矛盾;另外,工程实施还面临疏浚土方外抛受限的困难。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了方案的优化分区设计,结合原泥面标高、软土层整体厚度及工后沉降要求,合理设置吹填区位置,细化了陆域形成的分区。本工程方案的优化用以指导本标段场地造陆及地基处理施工,也为本地区其他造陆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形成 地基处理 沉降 稳定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基于河西走廊中段干旱区域的考察
5
作者 王海飞 谭琪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5,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桥梁和纽带,在探索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工具价值和方法意义。通过对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干旱区域移民定居社区的长期观察,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分析框架,考察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桥梁和纽带,在探索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工具价值和方法意义。通过对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干旱区域移民定居社区的长期观察,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分析框架,考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偏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地方发展过程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权衡与协调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共同利益与利益冲突以及环境与文化的互动等相关思考,可以为生态安全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进而在更广阔的实践层面拓展生态人类学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移民定居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
6
作者 周剑云 叶晨旭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以“讨”字文书的形式呈现。清水江文书中的地役权存在着“需役物”与供役地等不典型的地役权以及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典型地役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的居住权同样具有典型的“居住权”以及“保留占有、使用...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以“讨”字文书的形式呈现。清水江文书中的地役权存在着“需役物”与供役地等不典型的地役权以及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典型地役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的居住权同样具有典型的“居住权”以及“保留占有、使用权买卖”的居住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所呈现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则在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方面存在明显的限制性。纵观清水江文书中的三种用益物权,其背后蕴涵了以“礼”为主的法治观念价值和以“和谐”为主的法治实践价值,其对解决目前民法典用益物权编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均可能做出有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讨字文书 地役权 居住区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治价值
下载PDF
南亚抗震不利地段海陆交互复杂互层地基加固性能研究
7
作者 胡小波 王海燕 《水运工程》 2024年第3期165-170,183,共7页
针对孟加拉国某港口工程海陆交互相复杂互层地基加固中遇到的地层特性复杂、加固效果难以预测以及软黏土和粉细砂互层土场地地震液化的问题,结合场地地质条件、使用功能、工程特点等,对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在该场地条件下的加固效果展... 针对孟加拉国某港口工程海陆交互相复杂互层地基加固中遇到的地层特性复杂、加固效果难以预测以及软黏土和粉细砂互层土场地地震液化的问题,结合场地地质条件、使用功能、工程特点等,对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在该场地条件下的加固效果展开研究。依托项目试验区块,通过对加固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对比分析和沉降-时程曲线、孔隙水压力-时程消散曲线等的研究,得到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加固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原状土和吹填土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法对于复杂互层土上吹填砂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加固效果可满足设计承载力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该法对于减轻砂土层的液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成果对于南亚地区复杂互层土吹填场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交互沉积 复杂互层地基 砂土液化 沉降特性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建筑桩基础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张纹豪 汪鑫 +2 位作者 寇君淑 邓祥辉 谭鹏 《北方建筑》 2024年第5期3-8,共6页
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隧道下穿上部建筑物时会对桩基础受力和变形造成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卸载也会影响到隧道结构的受力。因此,研究地铁隧道下穿建筑物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搅拌站桩基础为工程背... 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隧道下穿上部建筑物时会对桩基础受力和变形造成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卸载也会影响到隧道结构的受力。因此,研究地铁隧道下穿建筑物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搅拌站桩基础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GTS软件建立桩基-隧道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础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技术进行数值分析,并结合地表沉降监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桩基础位移、桩基础应力和地表沉降值均较小,说明施工安全可靠。同时,将地表沉降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相对误差较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 桩基础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地表沉陷与上覆岩层移动规律数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乔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8期63-66,共4页
为保证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资源开采的安全,对采空区引起的上覆岩层移断规律以及地表沉陷情况进行研究。以应城市一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数值模型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建立采空区沉陷模型。通过FLAC3D构建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情况和上... 为保证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资源开采的安全,对采空区引起的上覆岩层移断规律以及地表沉陷情况进行研究。以应城市一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数值模型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建立采空区沉陷模型。通过FLAC3D构建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情况和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等,得到该区域地表最大沉降29.2cm、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变形量46.04cm,分析总结了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呈梯形向马鞍形转变规律,为地表沉陷预测提供依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FLAC3D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顶板岩层移动变形 移运规律
下载PDF
SBAS-InSAR在岩溶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以崇左市江州区为例
10
作者 宁文怡 韦梁盛 +1 位作者 贺雨晴 蒋宇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87,共6页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拍摄的2020年2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内的地面沉降信息,并结合相同时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形变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州区小范围区域上最大形变速率为-40.96 mm/a,中心城区...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拍摄的2020年2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内的地面沉降信息,并结合相同时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形变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州区小范围区域上最大形变速率为-40.96 mm/a,中心城区最大形变速率为-30.00 mm/a,并呈大范围、连续的形变现象,城区北部最大形变率为10.00 mm/a并存在部分区域抬升趋势。与CORS站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利用SBAS-InSAR技术反演结果与CORS站沉降量最大差值为2 mm,最小差值为-3 mm,两者获取的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SBAS-InSAR技术在喀斯特区域地面沉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地面沉降 累计形变量 监测
下载PDF
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地面沉降演化分析
11
作者 田月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地下水开采是地面沉降的重要诱因,合理评估地下水开采区地面沉降对沿线铁路工程的影响,对铁路建设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沉降区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2016年5月—2020年7月中长达4年的In SAR数据和地面水准测... 地下水开采是地面沉降的重要诱因,合理评估地下水开采区地面沉降对沿线铁路工程的影响,对铁路建设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沉降区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2016年5月—2020年7月中长达4年的In SAR数据和地面水准测量数据为模型率定依据,建立区域沉降地段三维渗流-应力耦合地面沉降模型,预测并分析了不同开采条件下未来15年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和地面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沿线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线路两侧200 m范围内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未来15年铁路沿线沉降漏斗的影响半径呈现增加趋势,至2035年沉降中心处累计沉降量将达到200 mm以上,严重威胁高铁工程的正常运营;关闭沿线200 m范围内的抽水井可较好地改善地面沉降问题,至2035年年沉降量减小约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路基 地面沉降 地下水 沉降预测
下载PDF
基于雷达及光学遥感的煤矿地面沉降监测识别研究
12
作者 熊慧 宋磊 吴鑫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为进一步分析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的更多信息,以盐边红果煤矿集中区地面沉降问题为研究案例。首先,基于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及DEM高程数据,应用雷达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煤矿地面沉降特征进行监测识别,明确了研究区域地面... 为进一步分析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的更多信息,以盐边红果煤矿集中区地面沉降问题为研究案例。首先,基于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及DEM高程数据,应用雷达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煤矿地面沉降特征进行监测识别,明确了研究区域地面沉降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其次,应用光学遥感技术对煤矿地面沉降监测的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了基于光学遥感的煤矿地面沉降监测识别的准确性;最后,分别对矿山开发状态、矿山设计规模和矿山占地类型三方面的要素如何影响地面沉降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后续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光学遥感 煤矿 地面沉降 沉降监测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张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35-37,共3页
以某隧道工程为研究依据,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数值对比的方法,对浅埋暗挖施工下的隧道施工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取得围岩在天然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实测数据,取得施工与地表沉降的联系。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地表沉降 有限元分析 隧道监测
下载PDF
浅埋高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预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峰山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解决浅埋高铁隧道施工的基础数据收集力度较小,地表沉降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将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具有预测功能的GM灰色预测理论结合,构建GM-BPNN组合预测模型,实现对传统高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的优化。该方法首先利用... 为解决浅埋高铁隧道施工的基础数据收集力度较小,地表沉降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将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具有预测功能的GM灰色预测理论结合,构建GM-BPNN组合预测模型,实现对传统高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的优化。该方法首先利用岩土体地表沉降的随机过程构建数据模型,提升数据收集力度,获取可靠性较强的基础信息,通过构建地表沉降与随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预测地表沉降状态,使得神经网络在地表沉降预测中,具备非线性数据逼近能力,从而实现整体预测,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升整体预测精度,做到及时预测地表沉降现象,从而保障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高铁隧道施工 地表沉降 预测技术
下载PDF
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15
作者 蔡丰锡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5期170-172,共3页
深基坑变形受地下水位、土壤的力学特性及周围建筑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深基坑变形时,需要考虑软土地区的特殊性。软土地区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强度,易发生沉降和变形。因此,软土地区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要采取相应的措... 深基坑变形受地下水位、土壤的力学特性及周围建筑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深基坑变形时,需要考虑软土地区的特殊性。软土地区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强度,易发生沉降和变形。因此,软土地区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变形,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文章先阐述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控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原因,最后研究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利于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被动区土体抗力,减小基坑的变形,增强基坑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深基坑变形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
16
作者 苏小平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基于卫星遥感Landsat和Sentinel平台的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流程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及多源数据的同化;采用... 开发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模型。基于卫星遥感Landsat和Sentinel平台的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流程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及多源数据的同化;采用了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从遥感和地面数据中提取的关键特征如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和地形变化等来预测地表沉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露天煤矿的地表沉降,并为矿区管理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地表沉降 地面监测 遥感技术 模型训练与验证 模型预测
下载PDF
水环境影响下明代福建梅花所城海防聚落空间营建
17
作者 付嫣然 林志森 +1 位作者 李玲秀 沈杨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城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和DepthMapX空间句法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地关系出发,探究在水环境影响下海防聚落的空间营建特征。【结果】发现梅花所城因形就势,居高而建,跨海避河;利用山势、街巷、建筑排涝;筑城设壕,砌筑石屋、石墙,层层防御;合理布设水井,保障梅花所城用水安全。【结论】明代海防聚落基于水环境进行选址与空间布局,建成符合当地防御和发展需求的聚落空间,营建策略兼具御洪、防潮、排涝以及御敌功能,可为海防聚落等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现代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文化景观 传统聚落 人地关系 洪涝 选址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地铁车站施工对近临高架桥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18
作者 徐振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1期118-122,共5页
以城市轨道交通一座车站近临既有市政高架桥施工为背景,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梁墩台的沉降和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并根据实际监控量测结果反馈桥梁墩台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施工期间,既有市政高架桥变形主要为桥梁... 以城市轨道交通一座车站近临既有市政高架桥施工为背景,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梁墩台的沉降和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并根据实际监控量测结果反馈桥梁墩台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施工期间,既有市政高架桥变形主要为桥梁墩台沉降,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逐渐加大,但是基坑开挖到底板施工完毕,降水达到稳定水位时,沉降趋于稳定。桥梁墩台的沉降量远小于地面沉降量。桥梁墩台的倾斜变形和差异沉降引起桥面的转角远小于相应规范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施工 桥梁墩台 数值分析 倾斜变形 差异沉降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自然人文资源的国土空间人居环境空间识别及结构优化探讨——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
19
作者 刘婷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47-153,共7页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空间价值、空间问题和空间需求三方面研判红河州人类集聚区域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空间价值、空间问题和空间需求三方面研判红河州人类集聚区域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大数据、GIS等空间分析手段,建构人居环境识别及分析体系。研究表明:①红河州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口密集交织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三类;②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居空间存在人地矛盾和风貌建设协调问题。由此归纳出基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需求,综合多因素构建全域人居环境结构的主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人居环境 自然人文资源 空间识别 结构优化
下载PDF
粤东疍民的陆居进程——一场妈祖诞庆典之考察
20
作者 林慧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宗族的社会网络诉求及其与陆上人渐增的认同共鸣。这些仪式诠释出粤东疍民在陆居进程中与宗族从对抗走向融合,并日益拥有“水陆双栖”的宗族社会之“渔民”的身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疍民 陆居 水陆双栖 宗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